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故事 >> 正文
泰伯传说故事——凿渎开泾
作者:吴志田    文章来源:至德文化博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20           ★★★

泰伯传说故事   凿渎开泾

    泰伯把长江三角洲常年积水的江南土地,筑堤堵水,开荒造田,试种庄稼以后,稻苗长势年年喜人。泰伯心里稍为安定后,想到母后太姜,在临行分别时的嘱咐,又未知三弟季历继承王位后是否太平。与二弟仲雍商量后,即派万奇快马赶回周原,把这里的情况向母后禀告,万奇奉命立即启程。

    江南地区到了夏季的霉雨季节,连降往年从未有过的暴雨,泰伯兄弟带领人们虽连夜防守堤岸,可是最后堤岸仍被洪水冲掉,稻苗具都被淹。梅公公见泰伯焦急万分,提议召集四地(苏浙常嘉)头人进行商量,泰伯道:水是庄稼的命,但过多也是有害,我们要永久性地解决干旱水涝问题,非要“以堵为疏”。要开一条东西向的大渎河,既可灌溉,又排涝,亦可通航运输,并在大渎河基础上,再开九条泾,在我们荆蛮之地,不愁早涝。这是造福子孙万代的大事。众头人听得齐声叫好。泰伯取出已设计好的图纸,进一步对众头人阐明,该渎西边,从无锡太湖东支流(后开成的“古运河”,及后人造的“清名桥”畔)起,梅里为中游,东至阳澄湖西边支流(后为“漕河”,又名“蠡河”)。全长八十七华里(今测28.3公里),河宽约十二丈(今测28),(这条古河在枯水期,河床宽1320,水深1.4,常年通航,至今仍然是无锡东南境内的主要河道)。泰伯为了更快更好地开成这条大渎河,便于领导,把四地(苏浙常嘉四府)改成“三吴群”。据《通典州群》:“以会稽群、吴兴群,丹阳群为三吴。”到了后秦汉时代,为纪念泰伯功勋事业起见,所以把会稽群首县改为吴县,延续至今。隋朝会稽称为苏州,三国孙吴时,把浙西置吴江县,皆是表示永远不忘泰伯之意。当时就在原四地的头人中推选一名总头人,督促每个吴群的工程进度、质量。并要组织“后勤群”,选一部分少许年长者,负责每工段的生活、运输、通讯等工作。其他三位原地方头人各自规定地段,人员统一在吉日良辰时开工。

    我国历史上江南第一条人工开凿的大渎河顺利开工了。民云:“当季开之,以备旱涝,一方居民,始得粗食。”此河因是泰伯领着人们开的,故后人取名为“伯渎河”,又称“伯渎港”。《方舆记要》载:“泰伯渎,相传泰伯所开”。《江苏水利全书》确记“征诸历史,最古为泰伯渎”。《寰宇记》载:“泰伯开渎,以备旱涝,百姓利之,故后人立庙于渎侧。”

    开通大渎河后,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又开了九条支流(九泾)。据《泰伯与梅里》载:其中在梅里(梅村)境内就有四泾,即“香泾”(从今联心村伯渎段入口,南通硕放镇沈渎浜,流入北桥古运河)。“洋泾”(从今齐心村伯渎段入口,向南直抵“荒三千”。于1964年挖通荆同村)。“龙泾”(在今梅村镇西南,现已堙没,但河边地名仍叫龙泾沿)。“梅泾”(又名梅花浜,由至德桥堍,分水向南,经荆村,通硕放镇)。

    在这条大渎上泰伯为了方便行人.又造了几顶桥,主要的桥有:“伯渎桥”是伯渎港上第一顶大桥,位于伯渎与运河汇流处,顺流向东可直抵现在的梅村泰伯庙。桥原用石板平铺,因船只出入不便,才改造为砖砌拱桥,桥形别具一格,砌桥需要大量砖头,就在南岸建窑,就地取材,后发展成一批著名的窑群。“至德桥”位在今泰伯庙左后方,横跨伯渎河,是梅里镇上最热闹的地方。该桥采用金山石砌成,做工厚实、精细,造型稳重安定,象征着泰伯开发江南为“至德名邦”。“三让桥”,梅里东三华里许,在今鸿声镇境内,现名茅塘桥。后人为了纪念泰伯“三让王位”的贤德,取名“三让桥”。并在两岸植树种麻。在东边不远之处,后又造了顶“三让子”石桥,桥北岸上不远之处,古代留下一棵砍不死的老柏树,象征着泰伯“三让高风”的气派。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