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陵之战 |
|
作者:ok 文章来源: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10 热 ★★★ |
|
|
艾陵之战
一个国家要想获得持久的胜利,它要具备对手所没有的competitive advantage(核心竞争力),在我们看来,吴越在文化经济水平和模式上,没有特大差异。吴国能作到的,越国也可以做到,只是个时间问题,十年生聚,就能并头赶上。所以夫差应该早对越国下手,如伍子胥所说的那样,等蛇长大成蟒了,就没办法了。
但是,夫差因为成功得非常风顺,看不起越国,对敌人估计太低,而一心火热要攻打东方大齐,收取无意义的虚名(一直想学齐桓公,却学成宋襄公)。
公元前484年,夫差率领倾国之兵北伐,兵甲粮草乘船北去,逆长江,出邗沟一直达到淮水,逆淮水支流进入山东,北进鲁境,会合鲁军,经过鲁国首邑曲阜,沿汶水南岸东进,进入齐境。齐国驻汶上部队以敌人势力强大而未加抵抗,即向东撤退,吴军跟踪追击,攻克泰安,进展到莱芜。从汶上东退的齐军,得到临淄增援部队的加强,回军西进,与吴军先遣部队相遇于艾陵附近,当即展开紧张剧烈的交战。“艾陵之战”即刻爆发,时间是吴王夫差十二年,齐简公元年,鲁哀公十一年,越王勾践十三年(公元前484年)。
吴齐两军作战序列
吴军 齐军
统帅吴王夫差 统帅 中军元帅国书
将领中军统帅夫差 上军大夫高无丕
副将伯嚭 下军大夫宗楼
上军大夫胥门巢 大夫公孙挥、公孙夏、闾丘明
下军大夫王子姑曹 督战陈书
右军大夫展如
越军将领诸稽郢
鲁军将令叔孙州仇
兵力吴军10万人左右
越军3000人
鲁军2000人
总兵力10万人左右 兵力10万人左右
(兵力规模够大,淮海战役,一天里面,也没有投入这么多同一战场作战士兵。同时可以看得出来,齐国一方都是“国、高”两姓旧贵族的统帅,新势力田常正躲在幕后,捂着嘴乐,等着给“国、高”收尸呢。
时间正是初夏,浪漫飞花的季节。吴王上军“胥门巢”指挥的先遣部队到达艾陵,与齐军相遇,齐将“公孙挥”率部立即迎击,中军斗志最为旺盛,见胜负不分,而跃跃欲试,统帅国书也控制不住,顷刻间鼓声雷鸣,全部投入战斗。吴军先遣部队兵力有限,支持不住,大败后退。
两军初战,齐将“公孙挥”大胜,骄傲地叫嚣,命令士兵各自准备八尺长的绳子,用于拴吴国人的脑袋(平常打仗,是把俘虏脑袋割下来,用头发编成一串,回去按数目领赏。吴国人是断发,头发短,所以“公孙挥”准备拴脑袋绳)。但是齐国另外的大将,都有不详的预兆,纷纷交换纪念品,唱起挽歌,甚至口中含玉,准备再战(死人下殓时候,嘴里才含玉的)
吴王夫差看见初战失利,有损军威,决定对“胥门巢”军法从事。经各将领劝解才免予处分,但免去其“上军大夫”职务,改派去指挥越军。吴王夫差重新调整部署,对上、中、下、右四军规定各自作战任务:
第一仗由上军主打。第二仗由下军主打。伯嚭指挥右军为预备力量。吴王则直接掌握中军支援作战。“胥门巢”指挥越军担任引诱齐军的任务。
吴齐两军于艾陵附近再次交战,“胥门巢”携带越军(不是越南军)向齐军挑战。
齐将“公孙挥”一看又是手下败将来了,当即奋勇出击,越军不战而退。齐军紧跟追击,吴上军迎上来接着厮杀。齐军元帅“国书”立即饬令“公孙夏”率部驰往增援,公孙夏则遭到吴下军的迎击。
齐国书遂把中军也全部投入战场(太早了,大败笔)。吴王夫差则保留中军主力,看见己方上下两军渐有支持不住对方三军攻击之势,招令伯嚭率兵驰援。齐军抽出部分主力,应付伯嚭。
吴王夫差乘齐军抽兵移动的时机,命全部钲锣齐鸣,金声四起(收兵的信号)。齐军一听,哦,鸣金收兵,吴军不打了。齐军斗志遂开始松懈。吴王夫差的中军主力这时才全员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