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商城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杂文 >> 正文
中国家谱知识小册
作者:石卓欣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18           ★★★★★

 中国家谱知识小册

 

目录

 

一、常见的族谱格式……………………… 1

二、家谱格式(转载)……………………… 5

三、中国家谱简介………………………… 6

、明清职官等级…………………………8

、清朝各级考试简介……………………12

、清朝学问级别简介……………………13

 

一、常见的族谱格式

广东兴宁石卓欣 辛卯年

 

欧式:又称瓜藤式垂珠式,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优点:亲疏易辨。

  缺点:无法提供个人详细信息;空白过多,纸张浪费大

 

苏式:又称雁行式,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苏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 配偶、藏地、功绩等。 

  优点:长幼易辨。

  缺点:亲疏难别。

 

 

 

欧式

苏式

 

▲另外,通常修谱时采用苏式的,还会同时用上欧式。比如兴宁石氏四修谱即是前面采用苏式,后面还用了欧式。

 

 

欧苏混合式:此谱式采用世代分格,五世一表,直系长辈居上方,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具体记述,介绍该人生殁葬、功名职位、重大事件、配氏等。

优点:既容易辨别亲疏,又能同时方便地查看某人的详细资料。

缺点:十分浪费纸张。

 

流水式:此谱式不分格,不划线,对于某一上祖来说,先记述其本人的具体信息如生殁葬、配氏、功绩事业、子嗣等,接着记述其长子(长子无嗣则次子,类推)的具体信息,再接着是记述长子的长子……直至嫡长世系记载到某一特定的世代(如五代或十代),再换行记载长子的次子信息至前述的特定世代。如此类推。

  优点:约纸张。

  缺点:世代不划一,体系不整齐;而且很多时候,某上祖的名讳要多次出现,给人一种比较啰嗦的感觉。

 

 

 

欧苏混合式

流水式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优点: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

  缺点: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比较凌乱的感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

  优点:世系固定,依次分明;且较节约纸张。

  缺点:上下代之间查找不太方便。

 

宝塔式

 

牒记式

 

 

石式本人首创的族谱格式,又称综记式。这种格式采用五世一提,上下代之间用连线表示,同时在每个柱头下都有个人生平简介。此式既集中了欧式的世系严谨和苏式的长幼有序的优点,又克服了欧式的浪费和苏式的亲疏难别的不足。目前正在努力推广中。

 

石式-竖式

 

石式-横式

 


二、家谱格式(转载)

  我国具有悠久的家谱档案研究传统,春秋时左丘明著《春秋左氏传》,大量采用当时公卿贵族如鲁国三孙、晋国六卿等家族的家谱档案资料,成为家谱档案利用研究的篙矢。汉代司马迁编撰《史记》,更是大量采用家谱档案,使家谱档案利用研究正式起步。晋代贾弼撰《姓氏簿状》,这是第一本家谱档案研究专著,家谱档案研究利用趋于成熟。南北朝王僧儒继承发挥贾弼研究成果,编撰《十八州谱》,家谱档案研究利用达到鼎盛。唐太宗、武则天撰《姓氏录》、《氏族志》,林宝撰《元和姓纂》,家谱档案研究虽在发展,但水平没有太大突破。宋代郑樵撰《通志?氏族略》,收录百余部家谱,延续了家谱档案研究的传统。明清时代,虽然私家编撰家谱风气很盛,但家谱档案研究已经接近尾声。

 

    “五四”运动以来,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利用开发家谱档案,成为时代的要求和呼声,著名学者潘光旦、杨殿询适应时代要求,对家谱档案经过科学推理分析,发表大量有关家谱档案研究著作、论文,初步完成家谱档案研究从古典到现代、从手工到科学的转变。可惜此后家谱档案研究陷于停顿,具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稀少,面对这种严峻形势,作为现代档案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 

 

根据家谱自身状况和相互关系,进行全面完整系统整理,可以发现家谱档案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生死。家谱档案中最首要、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详细记录本家族男性成员的出生、死亡的时间、地点、状况,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本家族人口发展繁衍变化状况。

二、血缘。家谱档案详细勾画了本家族男性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构成一幅完整复杂的男性中心、直系血亲关系网络。

三、婚姻。家谱档案还描绘了本家族男性成员的婚姻关系网络,每个男性家庭成员妻、妾的姓氏、年龄、家庭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记载内容。

四、籍贯。家谱档案对本家族的祖籍、原籍、现籍都有详细记录,这些记录综合反映出该家族长时期迁徙移居的漫长过程。

五、事迹。撰制家谱档案的目的之一,就是为本家族成员树碑立传,在家谱档案中记载本家族成员的主要经历,取得的身份、地位、成就等,理所当然。

六、规则。家谱档案大多附载了本家族的清规、戒律、训示,这些清规、戒律、训示的思想内涵,不外是告诫后代要忠君报国、光宗耀祖、弃恶扬善等,其积极意义值得肯定。

七、文献。家谱档案中附录了大量的家族文献,如家族成员创作的著作、文章、图画、书法等,家族成员获得的旨意、封赠、官诰等,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不可多得。

 

    家谱档案作为一个特殊的专门档案种类,与其它档案种类相比,它所蕴含的信息资源自有其固有的特性。

一、家谱档案信息资源具有隐秘性。家谱档案的形成、保管、利用都是由本家族、甚至本家族中特定的人物负责的,往往秘不示人,外人不能接近,这就决定了家谱档案信息资源具有强烈的私有性、隐秘性,更需要开发利用,使其变成公共资源,为社会服务。

二、家谱档案信息资源具有长久性。家谱档案本身和它的信息资源都是在长达数百年或数千年间形成的,信息涵盖时间跨度较长,可供长期开发利用。

三、家谱档案信息资源具有原始性。家谱档案的内容是记载者或保管者的亲自经历,是未经加工的第一手资料,没有经过后天雕琢加工,朴素无化,其信息资源经过加工,便可成为精美玉雕。

四、家谱档案信息资源具有稳定性。家谱档案的内容、形式长期以来都已形成固定格式,变化极少,其信息资源比较稳定,有规律可循,开发利用较简易。当然,勿庸讳言,家谱档案信息资源也存在某种缺陷、不足,有的宣传反动血统论,有的鼓吹个人英雄观,还有的散布封建迷信说,这些都是家谱档案信息资源中的糟粕,应当予以废弃。

 

 

三、中国家谱简介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

  1.谱名

  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2.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4.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本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赞遗像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

  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

  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11.世系

  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谱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除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1)宝塔式图谱: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最迟已在南宋时出现了,因此很可能也是北宋人的产品。(2)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12.传记

  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13.谱系本记

  也称作世序、世系录、先世考等,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即本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寿数等。

  14.族产

  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学田、义墅、山林、房屋等。

  15.契据文约

  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16.坟茔

  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7.名迹录

  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18.任宦记

  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19.年谱

  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20.艺文

  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辈谱

  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22.领谱字号

  中国古代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中成员前,对每部谱都编以号码。

  23.续后篇

  或称余庆录。指家谱修完后,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以示绵延不绝。

  24.纂修捐资人名

  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以上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凭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其实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百科全书。通过一部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该家族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该家族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可与正史、方志并列的又一文史宝库。

 

 

 

四、明清职官等级

明、清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两朝职级几乎相同,下面所列,均于清朝为准。

  品位后面括号表示相关的诰敕。五品以上为诰,六品以下为敕;生前给予的为“封”,死后追认的为“赠”。比如,“诰赠奉直大夫”,表示其死后追认为从五品职官;祝枝山是“敕授文林郎”,表示他直接获得了正七品的职位。

正一品(诰授光禄大夫):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诰授荣禄大夫):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

      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诰授资政大夫):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诰授奉政大夫):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诰授通议大夫):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

      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诰授中议大夫):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诰授中宪大夫):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

      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文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

      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诰授朝议大夫):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

      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诰授奉政大夫):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

      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诰授奉直大夫):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

      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

      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敕授承德郎):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

      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

      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

      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

      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

      长官、百户 

从六品(敕授儒林郎,或宣德郎):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

      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敕授文林郎,或宣义郎):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

      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

      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授徵仕郎):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

      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

      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敕授修职郎):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

      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

      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敕授修职佐郎):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

      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敕授登仕郎):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敕授登仕佐郎):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

      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

      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

      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

      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其他未列出的官职,俱未入流。

另:翰林院学士: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五、清朝各级考试简介

县试府试:国学者就可以参加县试/府试。

院试:为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的一种考试,也叫章试。通过院试的

乡试:省一级的考试,叫作乡试。

会试:获得举人资格后进京参加的礼部主持的考试,称为会试。

殿试:获得贡士资格后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称为殿试。

 

 

 

六、清朝学问级别简介

国学:只要正式地系统地学习了《四书》、《五经》的人,就可以称为国学。

生员:通过了院试的人。生员又称秀才相公

(一)庠生:是最低级别的生员。明清时期有府学、州学、县学。府学生员称为府庠,

      州学生员称为州庠生,县学生员称为邑庠。庠生不享受国学廪膳补贴。

(二)廪生:享受国学廪膳补贴的生员。如此可以看出,廪生比庠生的级别要高一些。

(三)贡生:从未中举的生员中按规定名额挑选一些优秀者而贡献给皇帝的,叫贡生。

      贡生被送入京师国子监学习深造,肄业后由吏部派任知县、县丞、教谕

      等官职,因而入国子监的贡生又称监生,贡生也能被吏部直接选官。清

      代贡生又称“明经进士”。

  清代有六种贡生:

   岁贡:由府、州、县学每二年选送一二名。又称“岁进士进士”。

   恩贡:由朝廷特开恩典而选入。

   选贡:由府、州、县学每3年或5年选拔1

   例贡:由富家交纳一定资财而选人,又称“捐贡”

   拔贡:从各直省科试的一、二等生员中选拔,雍正时每六年选拔一次,乾隆七

      年改为每十二年选拔一次。

   副贡:每三年选拔一次,即从每届乡试取得副榜(即乡试扩录者)者中挑选,副

      榜不能参加会试,但可直接增附为“副贡”,既可被挑选为官,又可入 

      国子监。

监生明清时期国子监读书者的统称。早在唐元和二年(807),朝廷置东都

     监生100名,此为监生之称的起源。明代设国子监,在全国生员中选取贡

     生监深造。

   举监:会试举人不第者,可国子监。

   贡监:生员选监者。

   荫监:立了功或殉职的官员,子弟经朝廷准监。

   例监:捐资一定数额也可入监学习,又称“捐监”

举人:生员均可参加,凡乡试录中者,均为举人。

 解元:举人第一名,即是解元。

 副榜:乡试除录取正卷外,另取若干名,谓之副榜,也称为副贡。副榜不能进京考试,但可以参加下一次的乡试。

贡士:会试录中者。

 会元:贡士第一名。

进士:殿试录中者,称为进士。进士榜共有三榜,也称作三甲。

 进士及第:殿试一甲,共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进士出身:殿试二甲,名额不定。第一名称传胪。

 同进士出身:殿试三甲,名额不定。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