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墓竟何在(转)
日期:2007-09-14 11:38 转发
据说吴三桂墓在安徽省无为县昆山乡汪田。此处四面环山,交能闭塞,人迹罕至。
我的表兄家住汪田,假期中我走访这里以了解情况。
吴三桂墓位于新华村旁的一个小山坡.看守陵墓的吴三桂后代住在吴洼村.
1965年9月的一天.村民挖山掘土.露出了隐于地下300年之久的“周昭武皇帝”吴三桂墓,墓前埋着两块石碑.刻有墓志铭,记载吴三桂的生平。
由于是帝王墓,村干部研究决定,请县文管所来人启棺,就在这天夜晚墓中珠宝及重要文物被盗一空.第二天,方四十几里的人都来看这位“昭武皇帝”吴三桂.只见他面如金纸,头发银白,就像刚死的一样.吴三桂一只手搭在外面,身上的龙袍被撕成碎片.棺材四周堆满小碗,旁边还散落几块银元。整个墓室庞大,但四壁徒空。后来吴三桂的尸体被扔到墓后一个坑里草草埋了。
吴三佳的遗体为何葬在这里?刘健的《庭闻录》说: “大兵逼云南,世 潜易祖柩.自郭壮图数人而外,无知真骨所在者,城破后,掘逆冢,知其伪,遍求之.一日而得十三尸.尽焚而灰,传闻真骨瘗铜壁关外。”既有传闻,清廷也不会放过的。昆任云南府同知。吴三桂入滇,由任清平西王而反清,刘昆皆目睹.著有《吴三桂传》、<滇变记〉后因兵乱,手稿散失。刘健于康熙,五十八年追忆旧闻,网罗轶事,成〈庭闻录》六卷,附录一卷.资料的可信性较大。
吴三桂反清前,派李恕、张镳召其子吴应熊.应熊徘徊不果,日饮泣不止,恕与镳以其侧室子世 奔云南。吴应熊既知其父反计决,当然要考虑子女妥善安排问题。无为州西南百里处的深山老林为其极好的避难之所,又可得到驻守岳州的吴应期的接济。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吴三桂反。
康熙十七年三月,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周,年号昭武,改衡州为定天府,册妻张氏为皇后.吴应熊的庶子世瑶为太孙,加郭壮图大学士,仍守云南,晋胡国柱、吴应期、吴国宝、吴世琮、马宝等为大将军。遣其侄吴应期驻防岳州,清兵退守武昌。
康熙十七年八月十八日,吴三桂死.吴国宝总军务,匿丧不发,尚衣尚食如平时。九月,皇后张氏死。 十月,衡州发丧,十一月吴世 即位。吴三桂死后两月余未发丧,灵柩必由水路运到岳州,吴应期由岳州转送江北,安葬新华村旁的小山坡上,吴应期以其子弟守陵。这就是吴洼村吴氏后代相传守陵的缘由。
我们访问吴洼村吴三桂的后人,他们说:“祖上世代相传是到这里避难的,看守老祖宗吴三桂的陵墓,谁知到我们这一代,老祖宗被掘墓抛尸。”
我的表兄当年亲眼看到了吴三桂遗体。我问他:“吴三桂脸上可有什么特征?”他说:“我看得很仔细,吴三桂的鼻梁上右—“饬痕。”这与《庭闻录》的记载是相吻合的。《庭闻录》卷六载:“三佳鼻梁伤痕右高左低中有黑纹.”吴三桂的鼻梁为何有伤痕?《庭闻录》卷一作了回答:“三桂少为边将,勇而敢战,尝逐一骑射之,骑堕地佯死。三桂下马欲取其首,骑挥佩刀刃三桂,中鼻,血流披面,卒斩首携之归。”从此,吴三桂的鼻梁上留有伤痕。这一证据说明新华村边小山坡上的吴三桂墓为其真冢。
(作者:吴耀民.无为中学教师) 原载1996年《志苑》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