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杂文 >> 正文
《洲泉吴氏族谱》略述
作者:周乾康    文章来源:桐乡档案杂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0-29           ★★★

《洲泉吴氏族谱》略述

周乾康

 《洲泉吴氏族谱》(永怀堂),是吴氏二十三世孙、时居乌镇修真观西吴家厅梅花馆主人吴学浚,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撰修的。 

  上这部族谱共有六卷, 分卷首《序》、卷一《亲支图》、卷二《事行考》、卷三《见闻记》、卷四《宅墓志》、卷五《艺文汇》和卷末《跋》等。族谱记载了一千多年来繁衍生息在今桐乡境内的吴氏家族的历史,叙述了自元明清以来吴氏家族中的吴英、吴沛然、吴尚伦、吴之振、吴自牧、吴玖等数十位名家的事迹,以及名冠一代的大师如元代赵孟頫和清代的顶级大家百余之众与他们交往的历史。

  族谱作者吴学浚(1824-1899),字希范,号桐村。祖父吴行简,乾隆时诗人,为乌镇吴氏始迁祖。父亲吴廷镳,国学生,援例晋布政使理问。学浚13岁(1836)延师求学,道光廿二年(1842)邑生,“序旋食饩,亦渐有声”。咸丰初,与严鈖、卢景昌、丁翔高、丁耆洛等结“竹社”十年。同治四年(1865),补行咸丰辛酉拔贡,侯选直隶州判,考取清八旗官学汉学教习。因淡泊名利,一游燕京,旋南归。生平私淑杨园布衣,躬行履践,集资募建宋代修真观、戏台等乌、青两镇文物。晚年,潜心合修《洲泉吴氏族谱》。

  吴学浚《合修族谱序》曰:“吾族世居洲钱(泉)。相传汉廷尉吴公治平第一之后,今其墓塚犹存焉。自汉而唐而宋元,旧谱已毁,先世不能悉,惟知德昭公开洲钱(泉)一支……;故洲泉以绳翁为始祖,而绳翁十世孙慧翁由洲泉入赘马溪…;故迁马溪者以慧翁为始祖要之。洲泉、马溪二支,即绳翁之一支,实即德昭公之支也。”“咸丰庚申谱俱散失”,“幸南泉(吴克谐)老屋尚有残缺藏本,浚于是命儿宝卿(宝清,字肖桐)合洲钱、马溪二谱汇而录之,以成一帙。俾二支之子孙咸知情关一本,不致视同陌路,其庶几合族之意乎。”说明了合修族谱的宗旨与用意。

  时年二十八岁的吴宝清(1849-1935),清禀生,光绪庚寅(1890)岁贡。光绪廿八年(1902),出任乌镇中西学堂(植材小学前身)校长、乌戍九老会首。吴宝清在《洲泉吴氏族谱s卷末之《跋》中曰:“合修之举,告成于光绪五年(1879),而迟迟不授梓(付印)者,等待以江西、陕西两支……至十八年春,江西仲若弟归试,支派始联,越五月,陕西亦通信联络,冥冥中若有所使者。惟距谱之合修已阅十有三载”。 族谱从光绪二年始修,至光绪十八年终成,耗时长达十六年。

  “卷首”的内容为谱序小像。年代最早的谱序,分别为明万历间十五世(1573-1619)吴沛然(吴之振的祖父)与之振父、天启间广西永宁州判吴尚伦的《南吴谱序》;明隆庆三年(1569)马溪六世孙(即吴氏十四世)吴来朝的《北吴谱序》与万历四十四年(1616)吴人杰的《续修族谱序》等。

  据吴沛然、吴尚伦父子的《南吴谱序》载:吴姓祖名治平,字延陵,汉文帝时河南太守,官至廷尉。“而语溪洲泉吴氏,独称‘千年吴’。故里有‘八百祗园(寺)、千年吴氏’之谣。今吴公墓犹在,所居东北一堠地。载邑乘中。自汉历唐,冠盖不绝。而于宋尤盛,缙绅赫奕,世甲檇李。故所居相距不下数十里俱属其庄墅,迄今以吴(姓)为号。”

  “卷一”《新定字辈》,自廿三世起:“忠贞立志孝友传家,承世泽善守贻谟(卅八世)。”其《亲支图》承袭了欧苏五世图式的世系排序,世系血脉十分清楚。

  “卷二”之《事行考》,记述了族人的代际关系、生卒年代、功名、婚嫁、子女名、字、墓塚莹地、事迹著述等。尤其是生平事迹的文字,有所侧重地介绍了族中名人的基本情况。

  “卷三”之《见闻记》,则以更翔实而富有细节的文字,记述了卷首《序》未详述的史料。如“祖墓在洲泉八道桥西”,始祖吴治平“廷尉第一者葬此。殊有古邑华表,埋没土中露其端。”祖居“宅之西,里人称花园村,至今有遗石数里。内有吴家田塍、吴家浜、吴家横头、南庄、北庄、西庄、东田、大吴村等名。”
  元皇庆时(1312-1313),由吴氏先祖吴英所建的私学,即著名的“延陵义塾”在家乡落成。《见闻记》有详载:“延陵义塾,在县东南运河左。周广十亩,构屋六十楹,延师集友,以训二子与乡闾子弟共学焉,名延陵义塾。塾中塑圣贤像,仍拨田五顷,供春秋祀事及师生禀饩之费。”“有司上其事”,朝廷将洲泉吴氏一门“旌为义门,令不少慕义之名的名人题咏”。元大家赵孟頫闻之,亦曾亲临崇福欣然作《题延陵义塾》一诗,诗曰:“礼义生富足,为富诚不仁。谁能如吴君,捐己以惠人。开塾延师儒,聚书教比邻。岂图名誉美,要使风俗淳。人物方渺然,作养当及晨。文章虽致身,经术乃新民。宣公相业著,辅子礼乐醇。二贤乡先正,千秋德不泯。吴君真盛举,勉哉继前尘。何当袭春服,从子语水滨”。 对吴英建塾兴学之义举甚加赞誉,不吝褒奖溢美之词。

  “卷四”之《宅墓志》,对宅第,均以精辟的不足八十个字介绍了堂名、地址、建筑和胜迹。如:“守愚堂,橙斋公(吴之振)宅,在石门(今崇福)西门内西横街第五进,濒河架木为桥,后门通街,直对五桂坊弄,中有橙斋书屋等胜迹。”

  “永怀堂,念瞿公(吴中岳)与锡蕃公(弟吴攸叙)宅,在洲泉濑水桥北数十步,计有三进、共屋十余间,偏有补梅书屋”。

  “愿学堂,自牧公(吴尔尧)宅。在石门(今崇福)保安桥南畔数十步,计有四进,共屋十余间……”“留馀堂,勉斋公(吴行简)宅。在青镇修真观西壁,计有三进、共屋十馀间……”后称梅花馆。“树滋堂,夔庵公(吴克谐)宅。在洲泉南泉村姚家汇角,有南泉书屋……梅花阁……”
  
  “在山草堂,香竺公(吴文照)宅。在嘉兴北门内,天宁寺背,前通乾枯弄、后通平街弄,跨河有七进、共屋四十余间,有听秋馆……”从这六处堂名,可以看出吴氏(永怀堂)总支在清代以来的分堂之吴氏支族,从乡村一隅繁衍生息,走向洲泉、乌镇乃至当时的崇德县城、嘉兴郡治之地。

  族谱对黄叶老人吴之振所筑之“黄叶村庄”予以专页介绍。吴滔(清著名画家)绘有《黄叶村庄图》的全景画,图名为吴宝清隶书题签。载有文字:“黄叶村庄,孟举公所筑也,在石门(即崇福)西门外数十步,东邻风木庵,有竹洲草庐、一笛楼、野航、老友亭、濯足亭,丛桂小山诸胜。康熙四十四年。”岁在1705,年代明了。

  族谱记载了康熙帝御临董其昌诗“夜雨连朝春水生,娇云浓暖弄微晴。帘处日落花月静,时有乳鸠相对鸣”以赐公,(公)又恭摹(刻)于石(上),置之庄中”之事迹。还记载了清代著名诗人黄周星、周士仪、孙琮、汪振甲、顾樵、舒位等人题咏的诗歌,记载了其外孙陈世修所编撰的记录黄叶村庄来龙去脉的《重修黄叶村庄记》,以及吴之振本人与海内名人结社往来的活动情形。

  “卷五“之《艺文汇》所汇集的人物传、行略、题记、诗集序、诗歌、杂文等相当丰富。

  1、人物传、行略:均为明清以来的后辈所写,也有如秀水沈梓(濮院人)的《孝子吴延庆传》等,反映了吴氏家族代有传人的基本面貌。尤以吴学浚的《先祖勉斋公行略》,记载了祖父吴行简“从洲泉挈眷来居青镇购屋开张‘质库’。时在乾隆四十九年,此迁居青镇”的过程,和“季弟南泉公托公相攸,以侄女玖华(即乾隆著名女画家吴玖,其画在国家、桐乡市博物馆有存,现属国二级文物)适桐邑茂才程同文为妻室”的经历。

  2、题记:中有程同文为妻吴玖祝父亲吴克谐七十寿所画的《益寿图》而写的《益寿图记》、吴克谐自题之《梅花小影记》等,成为研究吴克谐、吴玖、程同文三位文化名人艺术成就与主要活动之极好依据。

  3、录序、诗集序:如《洲泉积善录原序》中有平江朱紘、闾阳迟继培、宁波姜宸英、商邱宋荦四位高士为之作序。横山叶奕、吕留良以“南阳村友”为吴之振自撰的《黄叶村庄诗集序》,吴之振的《宋诗抄序》,《晚树楼诗稿序》;还有陈世修的《廻澜诗集序》,宋咸熙、沈炳垣的《在山草堂序》和《萍踪集序》等,都是当时高士为吴之振、吴震方、吴自牧、吴香竺、吴鞠裳等吴氏名人所作的评价。

  4、题诗、杂文:《艺文汇》汇集了自元明清以来二十多位名人高士的四十多首诗篇。其中有十一位吴氏文人。杂文中的一篇悼文,乃吕留良所撰的《哭吴自牧契兄亲家文》,亦是研究吕留良、吴之振、吴自牧人物关系的又一史料。

  让人惊异的是,一页“贺喜”名帖,开列了有顺治康熙二朝进士翰林、尚书职衔的施闰章、汤斌、汪婉、黄舆坚、彭孙遹、和尤侗、毛奇龄、严绳孙、陈维崧、朱彝尊等等清代一大批顶级名人,共114人(其中子侄3人)大名单,似把清代天下所有的文化名人与桐乡文人都联系在了一起。其中缘由,值得化大精力深究。要注意的是,该族谱记载的,仅是清光绪十八年(1892)以前的时代,洲泉吴氏宗族的后代才俊辈出,他们的事行未得载入,早一些的如画家吴滔和参与合修族谱的二十四世吴宝清、吴璨云、吴学淮等,晚一些的如二十五世孙如吴待秋、吴衡秋、吴斯盛、吴斯美等书画名家、京官、外交官等。他们在晚清、民国以降的近代历史时期传承的吴氏书香和耕读传家的遗风与义举,部分己见载于地方史略。他们的后人如当代“新吴门画派”代表人物、苏州著名画家二十六世吴 木、宁夏现代作家吴音等耄耋老人,皆为所在领域之名人,因有心血之作而领一方风骚。散居海内外的吴氏家族更有三、四十户之多,数百人之众,可谓枝繁叶茂。2006年,有学人找到了吴氏200多年前的洲泉南泉村老屋。同年12月,吴氏后人又找到了《洲泉吴氏族谱》。吴氏二十七世孙吴孝凯、孝昌等先后向家乡的乌镇植材小学、桐乡市图书馆、桐乡市档案局捐赠了数十帧吴氏家族老照片等珍贵资料。己故外交官、诗人、画家吴斯美的书桌、箱柜已从沪上运回乌镇,以备恢复吴家厅梅花馆故居保存之物。所有这些都是“文化之邦”正在创建“文化名市”的氛围使然。

  2006年12月初,上海图书馆的研究学者曾对吴氏后人、二十七世孙吴孝凯的女儿吴友伟说:“上图”馆藏的明清旧谱中很少有这样没有缺角残破而完整无缺的。洋洋六卷的《洲泉吴氏族谱》,记载了一千多年来生息繁衍在桐乡土地上的吴氏家族的历史,成为家族谱牒文化的杰出代表;同时,又浸润了桐乡深厚的地方文史,为后人展现了社会历史的风貌,留下了地方文化发展的轨迹,凸现了桐乡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家族历史的范围,历史、文化价值不言而喻。诚如上海图书馆某位权威专家对族谱所作之评语:“是书,艺文颇有学术考。”相信随着对《洲泉吴氏族谱》研究的不断深入,这部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家族谱谍的重要价值将更加被人们所认识。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