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杂文 >> 正文
重走中国远征军之路组织委员会致吴伯雄函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文编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11           

致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先生

吳主席伯雄先生勛鑒:
  欣聞先生不久之前,以高票當選爲中國國民黨主席,謹向先生致賀,亦慶幸本黨在歷史關鍵時刻,領袖得人。先生“恭寬信敏惠”,操守高潔,虛己進德,爲民衆與同志所稱道。相信本党在先生與前賢的引領之下,必定會向著既定目標穩步前進,走向成功之路。
  我于民國四十年出生在臺北。弱冠之年隨家遷居美國,至今定居于大洋彼岸。先父楊訓偉多年服役于中國空軍,抗日戰爭期間,因卓著戰功而榮膺先總統蔣公頒發的“陸海空三軍武功狀”。在家嚴“愛國愛民盡忠報國”的教誨下,我從小即立志“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祸福避趨之”,報效父母之邦,以振興中華为毕生职志。
  時光荏苒,今年已是中國軍民偉大的抗日戰爭爆發七十周年。1937年7月7日,國民革命軍二十九路軍吉星文部在北平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從此,中國“人無分老幼,地無分南北”,抗日的烽火在華夏大地熊熊燃起,國軍将士同仇敌忾,英勇杀敌,重創了日本法西斯强盜,爲第二次世界大戰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貢獻。這其中值得史家大書特書的就是氣壯山河的中國遠征軍的不朽功業。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在抗日戰爭歷史上分爲兩期,第一期在1942年初至同年夏,史稱滇緬路作戰。第二期在1943年夏至1945年初,史稱緬北作戰。第一次入緬作戰,我國遠征軍進行了堅苦卓絕的奋勇作戰,但由于受到氣候、地形等複雜客觀條件限制,遠征軍所受損失較大,未能達到戰役目標。遠征軍克服了千難萬險,分別撤回國內和越過緬印邊境,進入印度。
  1943年,隨著太平洋戰場上的勝利,盟軍開始由緬甸北部進行反攻,開闢緬北直通中國大陸的道路。中國駐印軍西進緬境,作戰順利。不久,中國遠征軍也從滇西進軍,直搗緬境內日軍。這樣,南征西戰的兩路中國軍隊浴血拼搏,雙向合擊,在緬北戰場上打出了國威、軍威,勢如破竹,徹底打敗了占領緬甸的日軍。
  中國遠征軍兩次入緬作戰,歷時兩年餘。最終取得了彪炳史册的歷史性勝利。在第二次入緬作戰中,進軍五千華里,殲滅日寇三萬一千多人,收復緬北城鎮五十多座,强有力地支援了盟軍完成反攻緬北的戰略性計劃,對于整個二戰的大局起到了强有力的制衡作用。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最終取得的重大勝利,沉重地擊破了日本軍事當局的心理底綫。因爲自從“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遠征軍首次徹底打敗了日本精銳師團,引起了日本統治集團極大的震動和恐慌。從此,日寇顯示了“氣數已盡”的徵兆,節節敗退,終于在1945年“八一五”那天向中國投降了。所以,中國遠征軍對于抗戰的勝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們不屈不撓的的愛國精神正是中華兒女民族精神的集中顯現.今年,正是中國全面抗戰七十周年,所以我們擬“重走中國遠征軍之路”,幷在中緬邊境爲中國遠征軍將士矗立起一座豐碑,以緬懷愛國官兵的豐功偉績,悼念爲國捐軀的國軍將士。
  我們看到何應欽先生向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所作的軍事報告中,关于國軍戰績統計,從1937年7月至1945年3月,中國軍隊與侵華日寇共會戰20次,重要戰鬥907次,小戰鬥及游擊戰鬥36400餘次,斃傷敵軍228200餘人。在這場中國人民反侵略最艱難的抗日戰爭中,日寇給中國造成了空前的巨大損失。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國民的傷亡達1800萬人,財産損失達313亿美元以上。中國國民革命軍傷亡約330萬人。因而,我們這次擬“重走中國遠征軍”之路,不僅是憑吊和紀念抗敵功勛驚天地泣鬼神的遠征軍萬千將士,同時也是對犧牲于抗戰中的百萬國軍官兵和千萬同胞的祭奠和紀念。經過近來一段時間的籌備,目前,這一紀念抗日戰爭七十周年的活動正在積極而穩妥地進行前期一系列準備工作,力爭于今年7月7日即“盧溝橋事變”七十周年紀念日那天開始啓碇,10月10日即“雙十節”那天, “重走中國遠征軍之路”的人員由雲南省之昆明市出發,一直南行,由中緬邊境而入緬甸,全程約需二十天。大陸方面負責此方面事宜的“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已批准了這次活動的方案。多年來,我經常從事探險救援和野外生存方面的訓練與活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所以這次“重走中國遠征軍之路”由我擔任總召集人,我所組建的公益機構“華藏山社”的成員,是這次活動的主體參加人員。截止到今天,我們認爲,這次活動的“組織落實、思想落實、物資落實”已經有把握了,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一”東風”即是中國國民黨對于這一活動的支援與參與。我們設想,無論以何種形式,這次活動都需要中國國民黨的關注,只要參與了,必將極大地鼓舞參加“重走遠征軍之路”的全體人員,同時亦凸顯了海峽兩岸愛國者紀念抗戰爆發七十周年,炎黃後胄同祭爲國捐軀的遠征軍將士。
  自從國父中山先生創立國民黨,迄今已逾百年。在這百餘年,適逢中國五千年歷史上社會徹底大轉型的風雷激蕩時期。在這血火交融與春風化雨交替抑或幷存的征程中,中國國民黨有輝煌、有重挫;有勝利、有慘敗;有經驗、有教訓。休養生聚至今,又面臨著嚴重的歷史關隘考驗,所以今日之國民黨需要新思維。
  衆所周知,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期,中國國民黨及其領袖清醒地看到“民主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因而果敢地順應歷史潮流,全面邁向政治民主化之路,改寫了臺灣的歷史。自由選舉,自由組党的憲政民主在臺灣已經可持續發展了整整二十年,但這期間臺灣社會對于民族劣根性的矯正與治除未予充分正視,致使中國傳統形成的兩大痼疾,只大體完成了政治體制民主化的改造,而忽視了對于民族劣根性的改造。這種劣根性在民主政治下,産生了無拘無束,無止無休的惡鬥,從而導致社會資源與民生元氣超量消耗,絕大多數人已感到身心俱疲了。在這種情勢下,中國國民黨及其領軍人物和精英團隊,應該加速進行新的思想探索,作出更深廣層次的觀察與思考,儘快産生一套“新知新覺新思想”去促使臺灣民主提升到一個“摒弃劣根性”的更新更高的層級。
  臺灣需要新思維,國民黨亦需要新思維,這一點是確定無疑的。新思維的界定和全內容是什麽?這一答案尚需縝密研討,但一千條,一萬條,首先的一條即是,國民黨應力促臺灣全社會回歸政治常態,給民衆休養生息的空間,占據掌握民意的制高點。臺灣人民最需要的是負責任的政黨和政治家.需要高品質高風範的政黨和政治家。這樣的政黨和政治家首先不能够淡忘歷史, “抛弃歷史即意味著背叛”,所以國民黨應該使民衆盡大限度地瞭解自己爲國爲民奮鬥的歷史,這其中就包括可歌可泣的抗日戰爭史。我們希望先生以中國國民黨現任主席的身份,寫信給予”重走遠征軍之路”的全體人員,予以鼓勵,予以鞭策。這樣,一步步扎實走來,人們在潜移默化中必然信服,國民黨會給臺灣人民“安全繁榮,提升福祉” 。這樣,勝利必然是我們的。
书不尽言  恭待函示
专颂 夏安

 

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
CHINA FEDERATION OF PATRIOTIC PROJECTS
“重走中国远征军之路”组委会
秘书长:杨本华
2007年6月8日

 

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先生回函(代拟稿)

重走中国远征军之路组织委员会暨杨秘书长本华先生鉴:

  本华先生的大函业已阅悉。得知今年深秋时节,本华先生将亲率“重走中国远征军之路”的百余名志愿者,沿着六十五年前,中国远征军支援盟国,打击法西斯侵略军的路线,重温和回顾当年的抗战豪情与经历,甚感振奋。
  光阴荏苒,只觉弹指间,今年已是我们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爆发七十周年。卢沟桥事变的四年后,也就是民国三十年(1941年)十二月十九日,我国会同英国与美国,在陪都重庆召开军事会议,商讨盟军联合作战之事宜。第二年的元旦我国更会同美、英、苏、荷等二十五国,共同签署了《华盛顿宣言》,宣示并肩与德、日、意轴心国作战。为践行我国的承诺,凸显我大国的风范,在国内抗战极为困苦的情势下,我国摈弃一己之私,毅然组建中国远征军,南出国门,向缅甸进军,救援英军,重创日本陆军精锐师团,经过第一期滇缅路作战和第二期缅北作战,前后历时近三年,中团远征军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甚至是人类战争史上最为艰苦卓绝 、最为惊心动魄、最令人椎心泣血的火与血的洗礼,最终取得了远征的胜利。
  中国远征军这一终胜,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军事当局,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同时亦令诸盟国对我国刮目相望,奠定了我国“世界五强”之一的地位。在远征军不屈不挠之精神的鞭策下,我国军民再接再厉,一鼓作气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回眸历史是为了向前看,在纪念抗日战争七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共同回顾当年中国远征军的功勋与业绩,为的是学习以戴安澜将军为代表的远征军将士“为国战死,死极光荣”的精神;为的是让国人永志不忘这一段“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历史,自立自强自尊,让我们的民族不再受外人欺侮,而永远吐气扬眉;为的是牢记远征,不忘抗战, 让我国乃至全世界在和平与发展中,进步,再进步!
  附本人书法作品一幅,上书“精神永驻,浩气长存”八字。以之预祝“重走中国远征军之路”成功。
顺祝
秋安

 

                                                    吴伯雄
                                                民国九十六年八月

国民党马英九先生题词(代拟稿)

为“重走中国远征军之路”题∶
  执干戈卫社稷
  挽长弓射天狼
  忠魂精骨
  永昭日月

────敬录杜聿明将军
《悼中国远征军烈士祭辞》

 

                                                     马英九
                                               民国九十六年初秋日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