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诗词 >> 正文
中央陆军第三师(北洋军第三师)军歌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0-13           ★★★★★

 

中央陆军第三师(北洋军第三师)军歌

      满江红·登蓬莱阁歌

  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浪大作。
  想当年,吉江辽沈,人民安乐。
  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
  到而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
  
  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权堕。
  江山如故,夷族错落。
  何日奉命提锐旅,一战恢复旧山河,
  却归来永作蓬山游,念弥陀。
  

吴佩孚的军歌是其率领北洋军第三师驻防湖南衡阳时所作


中央陆军第三师,是北洋军阀时代,傲视中原的劲旅。在其存在的短短20年中,征战大江南北,所向披靡。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奉军精锐郭松龄部和冯玉祥联合夹击,都奈何不了吴佩孚的第三师。 最后关键时刻,张昌宗的白俄兵团加入战斗,吴佩孚才率残部败走。后被取消番号……

吴佩孚的军歌,词是吴佩孚写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曲子为何人所谱,是何样旋律,皆不得而知

 

《登蓬莱阁》的内容解读


  上阕的第一句便是“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浪大作!”开篇就将我们带入了一个身处丹崖山巅,高阁之上,临风披襟,看到的不是一般游人眼中的海市蜃楼,虚幻美景,而是一个放眼远望的大境界,一幅波涛汹涌的大场面。接下来,“想当年,吉江辽沈,人民安乐。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东北的黑土地历来是中国的富庶之地,那里有“藩篱”,有“城郭”等防卫设施,人民是安全和快乐的。接下来,笔锋一转,“到而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表达的是一位爱国军人心中的愤慨。

  下阕的开头便是“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权弱。”甲午战争以大清国的惨败而告结束,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全岛及所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万万两白银,日船可以沿河驶入各口岸……。甲辰年的日俄战争,日本和俄国不在各自的国土开战,而在中国的东北打仗,结果俄国战败,日本取代沙俄在中国东北的支配地位,并为进一步侵略中国打下了基础。面对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吴佩孚的内心又岂止是这区区的12个字所能概括。“江山如故,夷族错落。”江山还是那片江山,但不同的是“夷族错落”,外来民族的入侵让中华民族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接下来的这一句也许是整首词中的“词眼”:“何日奉命提锐旅,一战恢复旧山河。”表达了吴佩孚学习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位爱国将领“提锐旅”、“恢复旧山河”的浩然正气,读来令人倍感振奋。

  作为这首词的最后一句:“却归来,永作蓬山游,念弥陀。”却让人们读到了吴佩孚的另一番心境。他没有像岳武穆那样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迈,而是表达了解甲归田,退隐“蓬山”,面壁信佛的心灵归宿。这也从一个侧面让人们领略了这位吴大帅“不做督军、不结洋人、不纳妾、不积私产”的“四不主义”。能给吴佩孚这阕《满江红》作注解的还有他兵败入川后,曾亲手书岳飞《满江红》,书赠青年党领袖、四川人曾慕韩。“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上阕原文照录。下阙,吴佩孚略作改动:“甲午耻,犹未雪;国民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三韩地缺;壮志饥餐岛夷肉,笑谈渴饮倭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千万不要小看这“甲午耻”、“国民恨”、“三韩地缺”、“岛夷肉”、“倭奴血”等十几个字的改动,披露的却是吴大帅的心中块垒,心迹表白,不吐不快。曾慕韩曾在吴佩孚手书的这首词后作跋曰:“蓬莱吴子玉将军,昔曾叱咤风云,威震华夏。当其盛时,初不相识,及兵败入川,经西北而返旧都,乃由刘泗英、张伯伦诸友介绍,把臂谈天下事。时东北沦陷,国势愈危,将军抚髀兴叹,慷慨悲歌!尝亲书所改岳武穆满江红词见赠,易‘匈奴’为‘倭奴’,慨然有平戎之志!余读而壮之。迨寇陷燕京,时为所逼,矢志不挠,因以殉国!余自香港沦陷,转徙流离,屡濒于死,书画颇多散佚,独此则秘藏未失。履虎尾而蹈春水,历岁寒而见松柏,将军之敢于书此,与余之敢于存此,各秉其浩然之气。今虽幽明永隔,而精爽无间,裱而存之,其亦所以彰英雄之志节也夫。”

  《登蓬莱阁》的传唱及影响

  吴佩孚为其精锐第三师创作的这首军歌,曾在军中广为传唱。据史料记载,比较大型的传唱至少有两次。

  第一次是1920年5月25日,“吴部‘离衡(阳)北旋’,直军将士沿途高唱其自撰的‘满江红’《登蓬莱阁》军歌,反日情绪,活跃道上。”这次大规模的传唱的背景是这样的。1917年,护法运动兴起,南北对峙,段祺瑞对南方用兵,吴佩孚率领的北军势如破竹,“武力统一”指日可待,在吴面前是一个永享荣华富贵的前途。吴率领的陆军第三师是其中最精锐部队,已抵衡阳。正在这时,吴佩孚却置段祺瑞的数道进军命令于不顾,忽然宣布息兵,并通电全国:“阋墙煮豆,何敢言功?”呼吁“罢兵共和”,气得段祺瑞大骂吴佩孚“误国”。吴佩孚罢战主和,撤防北归,轰动中外。当时的报刊称赞吴佩孚是“新中国的大英雄”,许多团体发表通电,称赞吴佩孚“救国热忱,歆动寰宇,凡有血气,罔不佩服”。一时间吴佩孚竟有“革命将军”之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吴佩孚率领他的三师两万多精锐从衡阳撤防北归,一路上,全军将士高唱的就是吴大帅为他们写下的军歌——《满江红-登蓬莱阁》。

  第二次较有影响的传唱是在1923年4月,吴佩孚庆祝他的50岁寿辰时。这是吴大帅人生的鼎盛时期。他坐镇洛阳,拥兵十万,开公路,修铁路,建车站,修机场,建无线电台,设电报局,成立造币局,通市内公共汽车,一时间,洛阳成了直系统治的政治、军事中心,全国除广东、云南、贵州三省外,均有代表常驻洛阳。也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吴大帅迎来了他的50大寿。四面八方来给吴大帅贺寿者达六七百人,连维新的领袖康有为也未能脱俗,给他送来一副寿联:“牧野鹰扬,百岁勋名才半纪;洛阳虎踞,八方风雨会中州。”此时的吴佩孚,可谓如日中天,权倾朝野。为给大帅庆寿,军中又响起了他的《满江红?登蓬莱阁》,似乎是很自然的事。这时,有一位日本记者在洛阳采访吴佩孚,他问道:“吴大帅,登蓬莱阁能够望见长白山吗?”吴佩孚看了一眼这个不怀好意的日本记者,话中有话地回答:“我心眼通灵,岂止能望见长白山,还能望见你们的富士山呢!”一句话,噎得那位日本记者一时语塞,悻悻而去。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