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历代吴氏名人及其诗抄
荔城区西天尾镇后卓村退休干部 吴春荣 提供搞
正干禅师
正干,莆田涵江白塘镇墓兜人,俗姓吴。(唐延陵李札王十二世吴良后裔)《 福清市志·李祠》及《莆田县宗教志·历代名人堂》记∶吴正干于唐贞元年间从禅宗六祖慧能处学禅得法后回闽,辞归时受记“逢苦即止”,行福唐(今福清)黄檗山,因悟“黄檗味苦”,便开山结茅,募缘建寺,削发受具足戒,从此遁入佛门,一心学禅弘法,是为黄檗山祖,即今福清市渔溪镇梧瑞村唐代万福寺正干禅师,乃禅宗六祖曹溪慧能的法嗣弟子。
正干禅师悟性颇高,禅心明执。他精心研习参悟,不负重望,后东渡日本传教,横渡沧海,弘扬佛法,与弟子风雨同舟,虽历千年岁月,仍令人百感交集,当年的心境是可想之知的了。他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是杰出的。
相传正干禅师还将家乡做豆腐的方法传给日本。豆腐又称‘黎祁’其原料来自大豆。日本著名的豆腐产地“御门前”出售的豆腐干包装袋,印有“唐传”袋的中央竖写“豆腐干”,袋左侧竖写有“淮南堂制”,“淮南”就是淮南王刘安的省称。
日本人为了纪念刘安的功绩,因此把制作豆腐的堂名,称做“淮南堂”,其目的是为了增强老字号的知名度,可见日本人对中国的豆腐历史,有了深度的了解。
佛教在中国进入黄金时代、僧侣们的宗教热情,西方求法转到去东方弘法上去,东渡两岸的人民,视为两国人民友好的典范。于是佛传日广、佛寺日崇,福建形成空前昌盛的局面。
现存在福清市渔溪镇黄檗山万福寺内的佛殿几幅对联抄写如下,供参改。
锡卓扶桑弘法道;
禅持黄檗振宗风。
语言水土不相同,至诚人可感,
患难风涛莫能阻,壮志事终成。
派演东瀛,临济源从希运出;
名扬华夏,怡山脉系大安来。
(注:唐大中二年(848年),希运来黄檗寺出家。他后至江西百丈山参拜怀海,得传心印后又返回黄檗山。怀海传希运、希运传义玄,黄檗山成为临济宗的发源地之一。)
震旦播人文,衣带水联黄檗寺;
扶桑系友谊,锦帆风济赤樱邦。
吴兆元
吴兆元,字公策,涵江白沙墓兜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任确山令,有政声。升刑部河南司主事,工部都水,屯田员外郎,营缮郎中。出知韶州府“政平讼简”。怀宗初,赐宴天下,入觐郡守廉异者四人,兆元居第一。累官江西参政、江西按察使、广东右布政、广西布政兼视鹾政,云南左布政使。崇祯十二年(1639)冬入觐,升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缓征云南饷额和岁办贡金,民甚德之。翌年正月,帝召见兆元于平台,赐以银币及御前果品,并说:“朕以酬万里劳臣也!”他在滇南病卒,子应禧扶柩归,滇中父老哭奠数百里送之。
吴彬及其《文杏双禽图》
吴彬是明代杰出的莆田画家,他为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艺术文化,是中国美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文杏双禽》是一幅彩色的画轴,纵120.4厘米,横56.7厘米。是吴彬少数传世花鸟画迹之一。此画的布局命意都很奇特,画中一对鸳鸯,并立在杏树的主干上。鸳鸯是水禽,他却让它俩栖在树枝上。簇簇枝头,上出的旁枝和下横的老干,尽头处每每折断,似有意写风雷之余,枝蕊繁茂,毅然不屈的气质。鸳鸯和老树的造型,大有古意,着色古雅,不流于俗。更奇的是他把名欵及印章签盖在最高的一根老干上面,仿佛倒退几百年。去摹仿北宋人惯用的署款法。图的右上角有清乾隆帝所题的七绝,诗云;“一树秾华照碧江,落梅五月不同腔。缘鸳高上横枝立,为爱花皆并蒂双。”下欵是“癸未仲春御题”,并盖上圆形小印“乾”及方形小印“隆”二字。
鸳鸯在我国自古是爱情的象征,比喻恩爱的夫妻。《文杏双禽》图的画面上,一对鸳鸯只画一只,而另一只仅画头部及脚,俩亲亲热热地在梳理羽毛,构图十分巧妙。那颗杏树开出朵朵红花,散发出特有的魅力。这幅画既象征着人们美满幸福的生活,又表达画家的美好人间的向往,是有其现实意义的。所以他的作品就更为罕见,也为世人所珍视了。
吴任臣
吴任臣,名志伊,号托园,莆田平海镇人,寄籍浙江仁和县。他为诸生时,考试均名列第一,他的文章人争传诵,但他志不在此,惟以经史教授乡里儿童,所得修金,往往用以购正书籍。
清康熙十八年(1679),他以廪生荐,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任《明史》纂修官,分修《律历志》,初稿成而卒。
任臣长于天文、术数之学,也喜算术,鄞县人全祖望称赞他在“绝学(算术)将昌”时与“苏人王寅旭、宣人梅定九鼎足而出”。又精乐律,曾在市上看见一只编钟,说是“大吕”钟,洗涮后验看上面:“邧”、“殹”两字。该怎么读?他说:“殹”和“也”字相同,见“秦权古文”;“邧”和“许”字相同,见《说文长篇》。听者都钦佩他的博识。顾炎武曾说::“博闻强记,群书之府,吾不如吴任臣”,对他推崇备至。
任臣所著有《十国春秋》一百四十卷,说者称其“广搜博引,可称淹贯”。又著有《周礼大义》、《礼通》、《春秋正朔考辨》、《南北史合注》、《字汇补》和《托园诗文集》等传于世。
吴威
吴威(1886-1928)原名养杰,字汉沙,又号铁胎,仙游度尾镇洋坂村人,生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少时在莆田兴郡自治研究所毕业,后赴泉州开办烟丝店,继为税吏,承办烟叶捐。民国六年广东护法成立,威往香港、广州活动,鼓在吹护法。次年,粤军许崇智率部入闽,吴威被委任为驻闽粤军第九团团长,返回仙游扩军,与民军陈国梁合作,后收编为护法军。许部离闽后,威被宋油源委为护法军第二支队司令,扩充民军,拥有兵员三千余人,驻仙城外南区称为“外团”。时武定国部驻县城内,称为“内团”。因两部争夺地盘,兵戎相斗。民国十一年(1922)许崇智部二次入闽,威被委为东路讨贼军第五路司令,掌仙游县军政大权。旋即北洋军阀孙传芳、王永泉部入闽,威被收编任福建陆军第六旅旅长。民国十三年,威兼任永春、德化、大田三县警备司令。民国十五年,广东国民革命军何应钦部攻入闽。威被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司令。次年春,转任国民革命军何应钦北伐入闽,威被委任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司令。次年春,他迁任国民革命新编军第一师师长兼福州城防司令。威率部赴任,过仙游何岭时,勒马题诗石上;
“剑气破山裂,马首来自东;高歌大风起,天与一关雄。”
民国十七年(1928),威染吐泻急病,卒于福州,享年43岁。
吴德懋
吴德懋,城厢区南门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生,少年时曾先后就读于莆田培元学校和哲理中学。民国八年,考入福建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致力于体育专业,刻苦练习田径和篮球,进步很快。民国十年在全省学校联会运动会上,他获得个人总分第一名。同年5月,被送入国家田径队,出席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远东运动会。
民国十二年,他进入南京东南大学体育系深造,又被选进国家田径代表队。赴日本参加第六届远东运动会,次年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在武昌召开,他获得五项全能冠军和十项全能冠军,同时获得铁饼第二名,铁球标枪第四名,并以总分获得个人第一名。
民国十四年,他以中国田径选手的身份,赴菲律宾马尼拉参加第七届远东运动会,以优异成绩夺得大会五项全能第一名,为国家争得了第一项冠军。民国十五年,他在东南大学体育系毕业后,应聘任厦门集美中学体育主任,在他的努力下,新培养的运动员都是田径场上的佼佼者。民国十八年,他在母校东南大学体育系任课,言传身教,又培养了不少运动员。
民国二十四年,他回闽任福建省政府参议,倡办福建省中等学校的体育教师暑期讲习班,聘请国内体育界名流到学校讲学,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技术及教学水平。次年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他随同中国代表团前往参观,并留在德国学习军事体育,两年后回国。在重庆任中央大学体育科主任,在往返德国期间,曾绕道美国,给美国中学生作几次体育科公开教学,被美国体育界誉为远东体育家。
民国卅一年初,他在一次外出中,因车祸去世,终年40岁。消息传开,福州、莆田相续举行追悼会和举办“德懋杯”篮球比赛等悼念。
吴鹤雲
吴鹤雲,又名永春,莆田西洙东埭人,出生于清宣统三年(1911)正月。少时家贫常帮人做农活和糊鞋底,生活勤俭。五岁入私塾读书,十岁就学私立哲明小学,次年考入哲理中学。民国十五年(1926)鹤雲放弃赴美留学机会,毅然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参加北伐军东路军战斗。在校期间,他博览古今中外政治军事经济等书籍,阅读鲁迅、老舍、郭沫若等进步作家著作,培育了大忠大孝的爱国精神。
民国十八年(1929)他于黄埔军校毕业,参加孙中山总理的奉安大典,护送孙中山灵柩至南京中山陵安葬。次年,被委任教导第二师(师长张治中)工兵团第一营第四连连长,参加蒋、冯、阎徐州会战获成功。
民国廿年(1931)考入陆军大学第十一期,学习国防用兵战略,战术军事理论及军事指挥方略。敌经费创办《力与干》刊物,宣扬“国亡国存是当今第一课题”阐释孙中山理论真谛,鼓励同学自强不息奋勇前进。
民国廿五年,他陆军大学毕业后被委任顾祝同侍从官中校参谋,次年“西安事变”他力陈和平解决,共同对日,受顾委派视察两军对屿情况。民国廿六年八月日军发动“上海战役”,他以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司令部参谋处第二科上校科长,负责战况收集,敌情判断。
民国廿七年,他以战功升第三战区司令部军务处少校处长。其后,先后任37军团、25军、50军、23军团少将参谋长,55军、88军少将副军长。抗日期间参加上海战役、苏南战役、浙赣路战役、获港、大通、湖口战役等。他以23集团军参谋长职,具体直接参与指挥布雷封锁长江,阻住日寇西进,取得成功。抗战胜利后,他改往赣南师管区司令。在赣南创办兴贤中学,聘任学校董事长,后历任国防部兵役局少将副局长,国防部第五厅少将副厅长和中将厅长等职。
1949年,他于昆明随卢汉部起义,曾参加刘、邓的第三野战军在昆明军政大学学习。1950年他参加解放军,被委任南京军事学院教授,多次受刘伯承接见和表彰。1958年后,他历任江苏省政协第一二三四届委员、第五届常委、祖国统一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为祖国统一事业做了很多工作。
1991年1月1日,在南京因病逝世,享年80岁。骨灰安葬在南京隐龙山公墓。
吴钰蓀〈1915——1974〉
吴钰孫,字子坚,号浮沉,中共党员,城厢区西洙村人,出生于1915年10月26日。贫苦农民家庭出身,性格坚毅,生活俭朴。少时就读于省立莆田中学,深受黄国璋等进步同学的影响,热心抗日反革命运动,担任抗日十人团小组长,在中共莆田县委领导下,投身革命事业。
1934年受国民党反动政府通缉,被迫辍学,先与石庭人经营货运汇兑,旋即远涉重洋,赴新加坡谋生。1937年接中共地下党通知,协同张兆汉、庄文理等12人创办通汇兑局,作为地下党秘密联络站。又在新加坡创办《华侨周报》,继续进行革命活动。四十年代末,中共南方局通知积极筹集支援解放军南下作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国解放后,被调任香港集友银行(中国办)总行经理。他热心公益事业,兴建教育学校涵江中学等。
1956年钰蓀参加香港观光团,晋京受到毛泽东及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此后他多次赴京参加重大会议。1963年至1972年底返莆省亲,受到省地县党政领导人的接见,1974年1月因病于广州逝世,享年59岁。
台湾作家 吴东权
吴东权,1928年出生,荔城区西天尾镇溪白村白杜人。少年时读过私塾,1946年在莆田砺青中学初中毕业。十七岁随表兄往台湾谋生,后再就学于台北商业学校,新闻专科学校,中国文化学校新闻系。大学毕业后,去攻读香港远东学院文史研究获硕士学位,任职台湾电影制片厂、中视公司等大众传播各媒体,兼任文化大学、新闻大学教授及台湾空中大学教授20年,兼任台北市莆仙同乡会副会长、评议会主任委员、莆仙会刊社社长等职。著有小说、散文、理论、传记等46册,如《玉骨冰心》、《高处不胜寒》、《碧血黄沙》、《月破黄昏》、《折箭为盟》、《百凤朝阳》、《文学境界》、《退休生活规画》、《先秦的口语传播》其《橄榄林》共有四十一集,《双凤朝阳》获台湾金马奖。
他业余喜爱写作,诗、散文、小说、剧本、传记、专栏及杂文无不涉及,均有专集问世。退休后,他辞去一切大学教职,自称“游牧银发族”。云游著作,以银发老人文学为创作重点,对人生修持,静心养性,深入体悟,颇有“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忘”的境界,给人发以启发,抒发出游子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
1999年5月,他返莆省亲其间,应邀兴化大学(莆田学院)做了两次演讲,讲出自己昔日读书的艰难情景,感叹莆田巨变的观感,哪敢想到家乡现在也有了大学,环境优美,与旧时是天壤之别,真是现今莘莘学子的好运气,好福气呀!他一再勉励学子一定要珍惜盛世带来的学习好环境,好好读书将来为祖国建设效力。
莆仙历代吴氏名人诗抄
《壶山·鼓角山》宋 吴世延
黎明骑马出城关,鼓角山前访古人。
白水一波浮鹤背,青田千里叠虬鳞。
(注; 吴世延,莆田人,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官历朝奉郎,知州等职。)
《哭真西山①先生》宋 吴叔告
恍惚精神对天庭,疾贤宰相②别孙弘。
便令身入翅材馆③,不忍重过下马陵④。
(注:吴叔告,莆田黄石人。宋端平二年(1235)状元。①真西山即真德秀浦城人为官廉政定民情。
②疾贤宰相指秦桧之流。③翅材馆,指翰林院。④下马陵,传为董仲舒墓。)
《吊钱四娘》 吴叔告
将军岩下吊钱娘,协应庙前献瓣香。
生已开基当胜迹,殁犹呵护现灵光。
金挥鼓角波涛险,骨窆香山草木芳。
济济功臣皆后进,不妨女士庙中央。
《螺港秋潮》 宋 · 吴佳昭
风起芦花水国秋,黄螺港曲海浪流。
声闻鸿雁寒偏早,浪激蚊蟾怒未收。
情急吴胥涛更惗,别离捷屈思忧愁。
贤良胜署惗今在,何心广陵绿翔游。
《湄洲屿》宋 · 吴佳昭
鯑江相望琉球界,湄岛含烟海浪流。
田舍千家疏密里,渔村一派画图中。
飘寒漾如芦花棹,罨霭时翔綄羽蓬。
莫问南朝多少事,楼台风景几番同。
象山黄亘对莆禧,螺港潮添流火时。
一线银钩翻直上,千条雪冻起如蛇。
无限仿佛江淮浪,有月还符朔望期。
恍岩广陵涛涌沸,奔腾万里快争奇。
《新桥袒泊》 宋·吴佳昭
谁荡江千月色邀,画船夜静泊新桥。
舟横崖岸明渔火,客语蓬窆候晚潮。
野渡无人才系缆,隔江有众共歌讴。
须叟报道春潮暖,处处村烟锁柳条。
《壶嬌晴岚》 明·吴希贤
春来山水最明媚,共说壶山好风致。
千林好鸟宿两枝,花氯熏人作空翠。
瞳瞳晓日摇冥蒙,兮明露出芙蓉峰。
金仙楼阁在何处,时有阁梨几杵钟。
(注:吴希贤 黄石水南人,明天顺八年进士 官翰林侍读学士。)
《宋宫人钭》 清·吴鸿宾
幽芳埋殁在天涯,谁识蓬莱萼绿华。
香草故宫云影黯,烽烟匝地泪痕赊。
容颜无主依青堟,姓字何人护碧纱。
惟有寒鸭惜忠愤,枝林一噪落晖斜。
(注:吴鸿宾 清代书法家。光绪年间,历任海盐、钱塘知县。)
《蟹井通海歌》 清·吴宏雄
壶公山势来插天,苍茫林壑生紫烟。
信步丹梯一回顾,造化开辟从何年。
俯瞰冯夷之幽宫,山光海涛断复连。
绝顶有穴双蟹出,欲两未而出流泉。
风潮雾汐互盈缩,中通一窍何渊渊。
木兰陵下望山颠,壶公日月终悠然。
笑指蓬莱在咫尺,何须海上寻神仙。
(注:吴宏雄清道光中绪。)
《春日偶成》 清·吴荔娘
瞳瞳晓日映窗疏,荏苒韶光一枕余。
深港卖花新雨后,沿方插柳嫩寒初。
莺儿有语迁乔木,燕子多性觅旧庐。
那用踏春郊外去,芊芊青色荡阶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