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公众号1:worldwucom 公众号2:cwu2015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人物 >> 正文
抗日英雄吴凤翔
作者:吴宜国    文章来源:小茶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5-20           ★★★
抗日英雄吴凤翔

      翻开历史,走进1940年6月22日,在古都开封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事件——日本天皇的外甥被刺杀了。这个“刺客”就是我们郏县的吴凤翔。
     吴凤翔(1913-1983),原名秉一,郏县薛店镇吴村人。从小读私塾,1927年跟人学中医。1930年参加了红三十六军的筹建活动。1933年秋,入郏县初级师范借读,在王永泉的领导下搞地下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吴凤翔晚年照
      1939年,日本天皇的外甥吉川贞佐少将就任日军华北五省特务机关总部机关长,总部驻地在开封山陕会馆。吉川贞佐一到开封便制造血雨腥风,大肆抓捕中共地下工作者。一时间,中共开封地下工作处于极为不利的局面。
      根据组织安排,吴凤翔通过各种关系结识吉川贞佐的翻译官程凯,随后又跟开封宪兵队队长权沈斋套上近乎。在程凯、权沈斋等人的引见下,吴凤翔见到吉川贞佐,并机智地通过了吉川贞佐的多次拭探,逐步取得其信任。
      吴凤翔几次出入山陕会馆,对会馆的布局了如指掌。1940年6月22日傍晚,吴凤翔带着助手王宝义来到山陕会馆,二人进入后院,只有一个卫兵在院里转悠。在吴凤翔的示意下,王宝义递给卫兵一根“洋烟”,并给卫兵点火引烟,以分散其注意力。吴凤翔则跨步闯进吉川贞佐的办公室,见吉川贞佐正和三个人在屋里说话,同时还做着记录。吴凤翔腰间左边是左轮手枪,右边是二十响的盒子枪。他拔出手枪,左右开弓,四人刚反应过来,就相继倒在地上。除吉川贞佐外,还有日军驻开封部队参谋长山本、日军驻北平部队赴开封视察团团长瑞田、日军开封宪兵队队长腾井治。之后,吴、王二人将特务机关的重要文件和吉川贞佐的记录本装起来,迅速撤离现场,连夜离开开封。
开封山陕会馆馆局部
      当时《河南民报》首先披露这一震惊中外的消息,吴凤翔被誉为“大无畏民族英雄”。随后国内外报纸均在显著位置报道吉川贞佐等人被刺杀一事。吉川被刺,大大鼓舞了中原人民的抗战热情。
      1942年3月,吴凤翔率百余名武装人员在豫东成立游击队。5月,击毙国民党“泛东”指挥部司令王士显以下60余人,收编余部400余人。此后,队伍发展壮大到2000余人,吴凤翔任司令,在朱仙镇、陈州、太康一带打游击。
      1944年9月回到家乡后,吴凤翔和王永泉、董永志等人收拢当地游击武装,集结1000多人组建“豫西抗日剿匪军”,打击郏县西部和汝州东北部的日伪军。

被刺杀的吉川贞佐

      1945年1月21日,吴凤翔带着18名随身护兵回到吴村探家。闻知他只带十几个人回吴村,驻薛店日军指挥官杉本与伪军头子李长有等人立即组织1000余人将吴村团团包围。吴凤翔沉着应战,把18人分为几个战斗小组,依托地形优势,利用寨墙和炮楼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后援军赶到,共击毙日伪军百余人。

      1945年8月1日,吴凤翔在吴氏祠堂亲自题写“承先启后”匾额,落款为“豫西抗日剿匪军总司令十七世孙吴秉一”。如今,这块匾额依然悬挂在吴氏祠堂的正堂内,熠熠生辉。
吴凤翔手书匾额
      抗战胜利后受党组织派遣,任国民党新八军第九纵队司令,以监视该军动向。1945年10月12日,协助牛子龙举行山彪起义,并促使新八军于10月30日在邯郸举行起义。
      1946年9月,吴凤翔赴延安参观学习,受到毛泽东、朱德的亲切接见。因他的入党介绍人吴祖贻、王永泉已于1946年8月、9月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而失去组织联系,同年12月,经朱总司令批准,他在延安重新办理了入党手续。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河北省军区干校、河北军区教导大队任职。1983年4月病世。
吴凤翔与朱德同志合影
      历史会永远铭记那些在抗战中做出过牺牲和贡献的仁人志士。在9·3抗战胜利纪念日到来之际,我们重温吴凤翔传奇的一生,仿佛看见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看到坚强不屈的中华儿女和侵略者英勇斗争的壮烈情景,使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本文参阅了郏县党史和政协文史资料相关内容)

吴凤翔家书
图片由吴凤翔后人提供

 

文章录入:吴平河    责任编辑:吴平河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