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公众号1:worldwucom 公众号2:cwu2015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人物 >> 正文
吴女芬芳之八:吴桂贤
作者:吴桂英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3-18           ★★★

吴女芬芳

作者:吴桂英


前言

  生命有源头,姓氏有渊源,华夏五千年,故国几万里,姓氏是血脉的传承,是希望的繁衍,更是祖籍的根源。人有姓氏,血脉不会紊乱,宗亲才能凝聚。姓氏,在岁月的积淀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中华文化的缩影,文明的延续。一个人知道自己姓氏的起始来源,知道它的历史与延展,是对生命的尊重,对祖先的尊重,知道生命从何处来,生命就有了根基,就有了崇高的意义,就有了奋斗的信念。


(一)吴氏起源

  当代百家姓中,按人口计算,吴姓排名第10位,全国总人口中占2.05%,约2600万人左右,也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与其他姓氏有所不同的,吴姓的起源稍稍有点复杂,涉及炎帝、黄帝,还有少数民族。总的来说大致有4个起源。第一个起源,是源自炎帝姜姓,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第二个起源,是出自黄帝姬姓。这个起源的吴姓,在历史上最有名气、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人丁也最旺盛,是目前大多数吴姓人公认的吴姓起源,吴王太伯(又称泰伯),被后世吴姓人称为开氏始祖;第三个起源,源自吴回,这支吴姓的历史有4000多年;第四个起源,出自姚姓。这支吴姓至今有3500多年的历史。

魏晋至隋唐的700多年里,吴姓得到巨大发展。宋朝时,全国吴姓有约170万人,是当时的第八大姓。元明时期,吴姓人开始移民东南亚。菲律宾的吴姓华人,主要来自福建沿海地区,也有广东、台湾的吴姓人。2015年,吴姓在朝鲜位于前20大姓之列。吴姓国外主要分布在朝鲜,越南,缅甸,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等全球吴姓总人口在7000多万左右。

 

(二)吴氏开氏始祖:吴王太伯(又称泰伯)

距今3200多年前的商朝末期,黄帝后裔,当时的周部落首领周太王古公亶父,在陕西岐山定居,他有三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三子季历,季历的儿子就是历史上响当当的周文王姬昌。周太王看出姬昌有帝王之相,但按照传统,只能将王位传给泰伯,昌绝对没有登上王位的可能。长子泰伯看在眼里,不但没有心生嫉恨之意,反而和二弟仲雍商量让出王位,于是二人就借为父王采药治病的名义离开了周部落。周太王逝世后,季历和儿子姬昌多次找到泰伯和仲雍,希望他们重新回部落继承王位,但兄弟二人为躲避季历父子,从陕西出发,相传由凤凰带路一路南下,来到一片荆蛮之地,也就是现在的无锡梅村镇。自此,泰伯和仲雍定居下来,开拓江南,建立勾吴国。孔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泰伯因三让天下美名传扬数千载,被孔子尊为"至德"。直到现在,后人都在争议泰伯到底是三让周部落的王位,还是三让两家天下,既让了周部落,又让了勾吴国,但无论哪三让,他的精神品质都流芳千古,受世代敬仰。吴氏宗族的三大堂号"至德堂"、"三让堂"、"延陵堂",前两大堂号就是为了纪念始祖泰伯。

著名教育家张其昀先生曾说过:"东南文化,不在苏杭,不在京镇,在无锡之梅里。"这里的东南文化,也称江南文化,也称吴文化。泰伯仲雍两兄弟就是吴文化的缔造者。吴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姓氏命名的文化也只有吴文化独一份。3200多年的世代传承中,吴文化堪称吴氏族人最珍贵和引以为豪的传家宝。每年4月10号,吴文化节,全世界吴氏宗亲都会来到无锡,如今国内外吴氏宗亲后裔大约500万人,遍布五大洲30多个国家。辉煌灿烂的吴文化,许多优秀的文化成果在各自的领域独领风骚,研究吴文化,弘扬吴文化,传承吴文化,更是吴氏后人的职责与使命。


(三)吴女芬芳

女人是上苍赐予人间的尤物,是世间的精灵,她们或国色天香,明眸皓齿;或香肌玉肤,清艳脱俗;或仪态万方,风姿绰约。女子的美,是世间无可比拟的景致,那水做的女儿,引来多少文人骚客赞美的篇章。作家冰心说: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了女人,就会少了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自古女性是美的化身,也是温柔的代名词,她集坚强、美丽、智慧、大爱于一身,女性的阴柔之美与男性的阳刚之美互相映照,她们如鲜花点缀着吴姓历史的驿路,每一个人都是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朵,她们用柔软的身心释放出一缕缕特殊的芬芳,使得这个世界充满了柔洁之美。中国5000年灿烂文化是男人与女人共同的创造,而不仅仅只属于男人。今天,让我们揭开历史漫卷的珠帘,去一一阅读在中国历史风云里那些可歌可泣的吴姓女子,以及她们在特定的历史时代所谱写的绚丽篇章,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近巾帼英雄的世界,去品读她们的情感与人生,去解析她们的爱恨与情愁。


吴女芬芳之八:吴桂贤


吴桂贤,1938年出生,河南巩县(今巩义市)河洛镇胡坡人,西北大学毕业,政治家,外交家,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是中国第一代纺织女工。1975年1月至1977年9月间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是中国首位女性副总理,也是中国当选时最年轻的副总理。


吴桂贤的一生,充满着太多的不幸与幸运。有些人生的境况无法预料,但个性倔强的她却一直在与命运做着勇敢的抗衡,争取着一种最艰苦岁月里的优秀成长。她的人生履历就像一本曲折的书,当你翻开第一页读她的时候,就会被她的故事深深吸引,让你一读再读,一度被她的执着与努力感动。



1938年一个寒风刺骨的日子,吴桂贤出生在河南巩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一个崭新的生命呱呱落地,给这个贫穷的家庭带来了一刻短暂的欢乐,之后更多的是抚养的艰辛。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兄弟姐妹八九人解决温饱真的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那种饥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贫困不堪,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是无法想象和感知的。1951年,年仅13岁的吴桂贤因生活所迫,随家人逃荒到陕西咸阳,只为谋求一份填饱肚子的营生。


13岁的吴桂贤,一个稚气未脱的女孩,身体因为长期的饥饿和营养不良并没有完全长开,身体消瘦的她撑不起肥大而又破旧的衣服,她看起来那么的朴实,又那么的纯真。因为她的年龄实在太小了,几乎没有地方愿意接收这个童工,所以最初她只能在蔡家坡远房姨妈家打杂,后来又给姨妈的侄子带孩子,当时不谙世事的她也只能做这些。但是不安现状,不甘命运的吴桂贤更向往美好的生活与工作,她希望自己有更好的明天与未来,不想庸庸碌碌地活着。恰好当时陕西西北国棉一厂——这个在古城咸阳兴建的新中国第一家国家纺织厂开始对外招工,年仅13岁的吴桂贤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心怀忐忑地站在应招的人群里,她瘦小的身材是多么的不起眼啊,她为了能够显得自己更高挑一点,于是悄悄踮起脚尖,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她多么希望自己被选上,当上一名光荣的纺织工人。


因为当时招工规定,年龄最小不得小于16岁,于是怀着强烈渴望的吴桂贤不敢说实话,她隐瞒了自己的实际年龄,谎报自己已经16岁。虽然招工负责人面带怀疑,但还是被这个真诚执着的小姑娘打动,于是破格招用了她。这是吴桂贤命运最重要的一次转折,这是少年的吴桂贤一生中最幸福最快乐的一天,她激动得眼含泪花,一种强烈的莫名的幸福感撞击着她少年的胸膛。此后吴桂贤终于如愿以偿穿上了白围兜,戴上了白帽子,成了西北国棉一厂第一批正式工人,这是命运赐予她的第一份幸运,也是她人生出现的最重要的一次转机。


自从吴桂贤在国棉一厂工作后,她的笑容越来越多了,她的干劲越来越足了,而且变得越来越自信,人的心情好了,容貌看上去也更加美丽了几分。吴桂贤是一个觉悟非常高的进步青年,饱满的劳动热情和炽热向上的政治热情,不断促使吴桂贤努力寻求更好的进步。她于1955年入团,1958年入党。入党转正的那天,领导亲自找她谈话,郑重其事地告诉她,鉴于她表现非凡,厂里决定把她调到赵梦桃小组去,担任赵梦桃所在小组的党小组长,赵梦桃任工会小组长。赵梦桃比吴桂贤年长三岁,这时的赵梦桃已经是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八大代表,明星耀眼,光华四射。吴桂贤与赵梦桃相处很好,就近请教纺织生产技术,切磋攻克纺织技术难关,那段火热铭心的日子,令吴桂贤至今念念不忘。



后来赵梦桃不幸因病去世,心情悲伤的吴桂贤刹那间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从此她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了,工作中她处处事事都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凡事都冲在最前面,不怕吃苦不怕累。这样一个好青年,大家都十分欣赏赞叹。她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团结全组姐妹来挑此重担。她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特别强,由于众姐妹们齐心协力,共同进步,小组年年出色完成生产任务,年年被评为先进标兵。以赵梦桃小组为代表的西北国棉一厂班组的生产和管理经验,一时传遍全国纺织系统,成为大家学习的典范和楷模。


20岁左右的吴桂贤正值青春美好的年华,她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干劲。不断拼搏奋斗的她自1958年以来,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厂级标兵,多次被评为三好学员、优秀学员。1964年、1966年连续两次被评选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1965年吴桂贤以个人和赵梦桃小组代表的名义,出席西北公交战线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并被评为全国纺织系统先进典型。吴桂贤吃苦耐劳,心地善良,人品朴实无华,待人热诚厚道,思想觉悟极高,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和爱戴。不久之后,她众望所归被推选为西北国棉一厂副厂长,她从一个农村女孩,没有背景没有人脉,完全凭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出这样的天地,这是上天对勤恳努力的她应该有的垂青与眷顾。1968年吴桂贤毕业于西北大学,当选为全国纺织系统的劳动模范,“文革”中被树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她到北京学习时,总是把毛主席、周总理的讲话认真记在笔记本上。回到单位后努力按照党中央的政策办事,制止“造反派”的一些过激行为。1968年“文化大革命”的斗批改告一段落,各地开始成立革命委员会。吴桂贤作为“老中青”三结合的青年干部,被提拔到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又连续在党的“九大”、“十大”、“十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1975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关键的一个时刻。一方面,在周恩来的大力支持下,邓小平出来主持工作,积极进行治理整顿,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另一方面,“四人帮”也在加紧纂党夺权,大搞“批林批孔批周公”。毛泽东为了培养革命接班人,提出要从工农兵中选拔干部。当时,需要从工人中选拔一名副总理,而且要求是女性。


张春桥、王洪文等人提出上海的造反派头头王秀珍。周恩来觉得不行,这样势必增大“四人帮”的反动势力,就提出从西北的工人劳模中选拔一人,于是就提出了吴桂贤。周恩来连夜打电话给陕西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李瑞山,速调吴桂贤的档案到中央,经中央组织部审查后呈报毛泽东,毛泽东批示同意,这才火速电召吴桂贤进京受命。


吴桂贤到北京后,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道要她干什么。周恩来找她谈话,她问总理:“让我来北京有什么任务?”周总理笑吟吟地说:“有大任务啊,让你当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大吃一惊:“不行,不行,我干不了!”周总理说:“许多事情并不是人一生下来就会干,我这个总理也是在干中学会的,况且还要经过全国人大的选举任命呢。”在四届一次全国人大会议上,经选举后任命吴桂贤为国务院副总理。因为非常历史时期的需要,吴桂贤走上副总理岗位,那年她37岁,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副总理,也是最年轻的副总理。


到了北京当副总理,吴桂贤仍然每月只拿西北国棉一厂76元的工资。无论是在政治局开会或在国务院开会,喝茶水要交2角钱的茶叶费。吴桂贤每次都只喝白开水,不喝茶水。服务员问她:“吴副总理,您为什么不喝茶?”她笑笑说:“我不爱喝茶,怕睡不着觉。”每次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宴会,她都要按规定交餐费。她分管纺织部、卫生部和工青妇工作。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吴桂贤与陈永贵实行三三制,即每年三分之一时间在中央工作,三分之一时间回原单位劳动,三分之一时间到各地调查研究。1975年9月,经毛主席批准,吴桂贤回到西北国棉一厂参加劳动。赵梦桃小组的姐妹们兴高采烈地说:“我们的吴大姐又回来了!你当了副总理还和咱工人一个样,这才是共产党的好干部!”


1977年9月,39岁的吴桂贤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毅然申请辞去副总理职务,同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回到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国棉一厂工作。历经了大起大落的人生境遇,年近不惑的她思忖前后,早已心静如水。9月27日,她乘车返回咸阳。风尘仆仆的她回到家里一天也没休息,就赶着要上当晚的夜班。爱人叫她休息两天再说,她说什么也不肯,丢下行李,佩上白围腰,戴上工作帽,就到车间上班去了。她还和原来一样,挡四台车,一台不少,保质保量完成了当天任务。重新回到厂里,回到工人姐妹们身边,她心里有说不出的踏实,这是她生命永远的阵地,这里的每一台机器都留下她的指纹和辛勤的汗水,留着她熟悉的气息。她说:“我始终不会忘记,我是个纺织工人!”是啊,陕西咸阳,西北国棉一厂,这是她政治生命的起点,也是她精神生活的栖息之地。她生命的根早就驻扎在这里,在这片亲爱的土地上越扎越深,她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西北国棉一厂,无论生命里失去什么,都不能舍下这里,它将与她的生命同在。她就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在国棉一厂兢兢业业地工作,1978年任西北国棉一厂党委副书记,1981年6月起任厂党委副书记、厂工会主席。


1988年,又是吴桂贤人生又一个重要转折点。时年50岁的吴桂贤原本想这样按部就班地生活和工作下去,一直干到退休之后准备颐养天年,去过普通人过的生活。可是没有想到因为一个特别的契机,她举家搬迁,千里迢迢地赶赴深圳,迎着市场风云在深圳特区再度创业,开辟出她事业的新天地。


1988年4月,深圳考察团由副市长朱悦宁带队千里迢迢来到陕西咸阳考察,其间有深圳外贸集团的副总经理李瑞荣,老李所在的国企与港商合资建了一个三资企业——鸿华公司,他们要将鸿华公司办成纺织、印染和服装一条龙,在深圳崛起一个30万元的大企业。他们看重内地的人才技术,专门到西北国棉一厂拜见吴桂贤,诚挚邀请她调到深圳去工作,大家一起开创纺织事业,因为他们太需要像她这样富有经验的纺织行家了。吴桂贤开始并未答应,说可以推荐一些本专业的大学生给他们。其实吴桂贤是有顾虑的,自己已经步入老年,举家挪动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她已经在山西生活几十年,这里的山山水水她深深热爱并依赖着,习惯着。她有着非常深厚的故土情结,并且对这里的人脉非常熟络,又怕到了新环境不能适应,新的工作不能胜任……但对方还是极力邀请她去,吴桂贤最终被客人的诚心所感动,也被卓识的有高瞻远瞩目光的丈夫说服。吴桂贤的丈夫是西北工业大学毕业的技术干部,他虽然没有去过深圳,却到西欧考察过一个月,他认为西方的市场经济正在为我们借鉴,而深圳与沿海地区先走一步,必定发展比内地要快。


夫妻两人于1988年6月9日,应邀联袂前往深圳做进一步考察。他们当时不仅出席了深圳第一届荔枝节,还到了位于葵涌的鸿华纺织印染厂建设现场,眼前一派欣欣向荣的建设景象,车间正在封顶,海外运来的印染设备的集装箱还没拆开。夫妇俩亲临深圳考察,坚定了南下的决心与信心。终于在陕西省委主要领导以及一系列公文批复后,吴桂贤来深圳报到了。吴桂贤肩荷鸿华纺织印染公司副总经理的职衔,上任伊始的头等大事就是招兵买马,急性子办急事的她,第二天她又千里迢迢飞返西安,用10天的时间,从一印二印三印三个印染厂,共招了108人,这可比《水浒传》里的一百零八将,老中青搭配,从工人、技术员到总工程师各路能人都挑选齐了。创业之初的衣食住行,吴桂贤与大家一一克服,生活和工作再苦再累,有她作为大家的当家人和主心骨,大家心里甜滋滋的,感觉非常有奔头,鸿华印染厂顺利开工后生产效益一直不错。为解决工人进城户口指标问题,她多次到有关部门去游说,终于如愿获得更多指标,让民心稳定,促进了工厂的稳定发展。人员安定了,印染上了档次,出口合格率不断提高,坯布却又出现紧张,她又九次前往新疆等地购置坯布,真是呕心沥血,乐此不彼。


岁月不居,一晃吴桂贤已经在深圳工作生活了近20个年头了,这个飞速发展在时代前沿的特区城市,已经成为了她生命里的第三故乡。她深爱着这里,一如她的籍贯故土河南,一如她的第二故乡陕西,命运把她放在哪里,她这颗顽强美丽的种子就会在哪里适应并且生根发芽,绽放出美丽的风景令人刮目欣赏并深深被打动。


1998年,吴桂贤从企业退休,开始真正投入她和谐美满的家庭,安享她安乐幸福的晚年。吴桂贤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她的丈夫王振涛是位仪表堂堂的山东大汉,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曾任深圳赛格集团的总工程师。他们结婚四十多年,夫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是一对让人羡慕的模范夫妻。他们的儿子和女儿都是深圳大学毕业,现在金融部门工作,并且孝敬父母,事业有成,一家人其乐融融。


中共中央组织部专门下发文件对她按正厅级待遇,陕西的“老乡”又推选她担任深圳振兴陕西促进会会长。她为深圳、陕西两地的企业牵线搭桥,做了大量工作。她曾为重修黄帝陵募捐了25万元,她回咸阳走访了5个县,看了17个企业,帮助那里搞合作开发项目。平时有陕西的乡亲来深圳办企业,搞书画展,她总是热情地前去剪彩祝贺。平时的救灾扶贫、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事业,她总是从自己的生活的结余中捐款捐物。


吴桂贤的一生,正是新中国革命史、建设史最典型的写照。吴桂贤80岁的时候,还率领全国各地的吴氏宗亲约500人在深圳龙华光浩国际中心举办隆重的纪念毛主席活动。作为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纪念会会长的吴桂贤,亲笔题字:永远跟着党走,世世代代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



吴桂贤是个苦难的孩子,生在苦难的年代,她的一生,经过个人的不懈努力,让一块被泥土埋没的璞玉重放光华,她不仅是赫赫有名的西北国棉一厂的纺织女工,还是中国最年轻的国务院副总理,也是当年纺织战线上的一面闪光的旗帜,更是那个年代中国的一颗“政治红星”。她又放弃了享受安逸的生活,为中国的特区去效力,将生命的热血无悔的挥洒。多少被她的精神与人品折服的朋友,鼎力支持她一份人生事业,每次吴桂贤记起这些,都会被感动的眼眶发红……特定的历史时代一度将她推到命运的波峰浪谷,她却放弃政治仕途,在平凡的生活中踏踏实实做人做事,如小草一样坚韧,不屈不挠地奋斗终生。她的人生是奋斗出来的幸福,打拼出来的辉煌,她高尚的品格和谦逊的言行,永远配得上她所取得的任何荣誉,并无愧她身后的任何一个脚印。



站在时间的雕栏前,回眸中国历史上吴姓的杰出女名人真是数不胜数,每一个人都在特定的历史背景环境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她们以善美、睿智,聪慧,正能量的隐形手臂推动着中国历史的车轮徐徐前行,如同滚滚长江澎湃洁白的浪花,承前启后,续写着生命的传奇。她们给我们留下无数辉煌和灿烂的遐想,无数铭刻心灵的美丽与感动,美德与标榜,启迪着众多吴氏后人再接再厉,奋勇前行。任何时候追溯起来,她们都值得我们敬仰,欣赏和膜拜。


世间若无女子,人间颜色皆如尘土矣。世界上如果没有女人,就不会有人教会我们如何去爱,因为有了女人,这个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历史如镜,鉴德正己,吴氏家族历史上的杰出女性,亦柔亦刚,真正撑起了历史的半边天,身处新时代的吴氏红颜,必将以睿智和刚毅的品格超越自我,引领时代的前锋,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相信她们定会篇篇精彩,页页佳妙,不负祖先,不负人生,不负自己,将根握在地下,将花开在云间。


2019-3-8


后序:

天地本一吴,天下吴氏一家亲。伴随着吴氏文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吴氏宗亲汇聚在了一起。大家共絮亲情,共温相同的血脉,传承先祖精神、让我们缅怀先祖伟业,弘扬发展吴氏文化,传播吴氏正能量,携手同行,经邦济世、共铸辉煌



作者:吴桂英,女,笔名瑾,江西人,现定居在佛山,一九七一年出生,自由职业者,非主流非流派非著名独立诗人。崇尚自由写作,秉持为民而鼓,喜欢写爱情诗。其诗作风格淡雅灵动,抒情感人,饱含着对爱情的真诚与至爱,主要作品有:《不小心记住你一生》、《爱是一首美好的诗》、《蓝色之恋》、《爱》、《等你》《芦花》等。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吴鸣镝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