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禄贞与延吉“戍边楼”
筹边我亦起高楼,极目星关次第收。
万里请缨歌出塞,十年磨剑笑封侯。
鸿沟浪靖金瓯固,雁碛风高铁骑愁。
西望白山云气渺,图们江水自悠悠。
在延吉市人民政府北侧一个小区内,“藏”着一座典雅端庄的二层古楼,青砖黛瓦、镂空花栏、重檐飞翘,颇为壮观。很多外地人都不知道,这里就是当年赫赫有名的“吉林边务督办公署”所在地,它是由爱国将领吴禄贞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兴建而成,又叫“戍边楼”。
这首《戍边楼落成登临有感》,正是吴禄贞在“戍边楼”落成时挥毫而作。这里,当时是这一带的政治、军事、经济、行政的指挥中心。
三道湾设屯田营
吴禄贞(1880—1911年),字绶卿,湖北省云梦县人,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家、爱国将领。1896年怀着为国雪耻的志愿,毅然投军。1903年,吴禄贞应黄兴邀请,前往长沙与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在湖南发起组织华兴会,积极协助黄兴制订在长沙起义的计划,筹划湖南独立。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7月至宜统二年(1910年)2月,吴禄贞在延吉边务交涉活动中,先后担任帮办大臣、边务督办大臣。在三道湾设屯田营,就是他担任边务督办大臣和兼新军一镇镇统(师长)时创办的。
清末,延边地区土地所有制形式主要分为官地、旗地、民地和公有地。官地包括官庄、官荒、围场、牧场和台站丁地等。旗人拥有的土地为旗地。其他民众所有的土地叫民地,亦称民田或民业,民地归个人所有。光绪七年(1881年),清政府废除南荒围场,招民垦荒,土地即转为私田即民地。公地是指不管来源如何,凡与国家行政和人民事业无关系而属于公共设施的土地,如地方自治团体的所有地、寺庙地、学田、义地、善堂等等。
延边的屯田产生于清代八旗实行的兵农合一、军政合一制度,这种制度后来也被沿袭。如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设珲春协领后,清廷将库雅拉人编为三旗,置三佐领管辖。三旗牧场在珲春城南90里,即今珲春敬信镇黑顶子、圈河一带,长20里,宽18里。旗人在百里之内自由耕地,不纳租赋,不报官署,凡出百里以外者,按逃逸治罪。这些旗丁平时种地(屯田),遇警出征。光绪十三年(1887年),调靖边营试办黑顶子屯垦。黑顶子又名夏渣山、乌尔浑山,这个地方不仅“地逼韩、俄,实为险要”,而且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是当时有名的产粮区之一。沙俄约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前后侵占其地,光绪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至九月十八日(1886年5月25日—10月15日)中俄“岩杵河勘界会议”第二次会议上,吴大澂以坚决的态度,确凿的证据,据理力争,终于迫使沙俄同意将黑顶子归还中国。黑顶子收复当年,清政府即派靖边军“前路右营步队一营进驻黑顶子”。从光绪十三年(1887年)靖边营试办屯垦至光绪十六年(1890年)撤兵,黑顶子屯垦地一百四十四公顷。后“以地给民”,在黑顶子设招垦分局,移民实边。同时,仍拨靖边军步队一营、马队一哨归靖边前路驻扎黑顶子地方,以加强黑顶子地段的防御。这时的屯垦具有巩固边防的战略意义。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沙俄入侵珲春进而入侵吉林省。据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二十二日档案记载,“自哈尔巴岭迄东抵冈(烟集冈,今延吉),疮痰满目,一片荒凉,房尽被焚,民鲜乐业,逃亡绝户。”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3月,入侵俄军撤出珲春、敦化地区。同年12月22日,日本强迫清政府订立中日《东三省事宜条约》及《附约》,将俄国侵占东北南部的全部权益转让给日本,并拟开东北三省16处为商埠对外“开放”。其中,包括宁古塔、珲春、三姓等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7月,日俄双方在俄都圣彼得堡公然签订《日俄协约》《日俄密约》,划定了两国在东北的势力范围。同年8月19日,日本陆军中佐斋滕季治郎率军警非法入境,在龙井村强行设立“朝鲜统监间岛临时派出所”,斋滕任所长,在延边主要城镇行使权力,并发布“保护韩民”告示,妄称延珲地区为“间岛”。宣统元年(1909年)9月4日,清朝外务部尚书梁敦彦与日使伊集院彦吉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亦称《间岛协约》)。据此条约,日本在中国取得吉会铁路修筑权和领事裁判权,龙井、头道沟、局子街、百草沟等地为商埠地,对日开放。同年8月7日,吉林巡抚决定正式开放龙井村、局子街、头道沟、百草沟4处商埠地,准许外国人居住、贸易。同年9月20日,日本在龙井村设立“间岛”总领事馆。同年11月15日,英国人在珲春开设海关,为珲春总关。吴禄贞与三道湾屯田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功高遭嫉被调离
吴禄贞在延边任职前后,正是中国边疆危机日益加深,延边社会动荡时期。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在东北正式建省,把盛京将军改为东三省总督,三省各设巡抚。同年7月,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吴禄贞随徐世昌到奉天任军事参议。时正值日本侵略者以“间岛问题”为借口派兵渡江,侵占延吉厅所属和龙峪、光霁峪等地。日本侵略者挑起这一边界纠纷,牵涉到中国的领土主权。是月,吴禄贞奉命前往“调查吉林界务”。吴禄贞带领督练处6名测验生先到吉林查阅有关延边资料,然后经过敦化、延吉厅到达挥春,着手进行实地测量,绘制成图。他们沿图们江北岸,经长白山、夹皮沟等地回到吉林,纵横行程2600余里,历时73天,终于完成了边界实地勘察任务。在此基础上.吴禄贞旁考列国之舆图,移译西人之记载,论以日韩之邦志,断以国史及诸名家之著录,广征博引编撰出“调查延吉边务报告书”。此报告书全面辑录了延边地区的历史资料,用确凿的论据论述了延边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与日本侵略者斋滕的交涉中,吴禄贞据理力争,寸土不让,使斋滕以失败告终。同年9月,清政府设吉林边务处,任命珲春副都统陈昭常为吉林边务督办、吴禄贞为陆军正参领帮办吉林边务。这是吴禄贞第一次到延边任职。他就任后,抓紧部署边防并组织人力逐段勘测延吉全境及中俄、中韩交界各处,详绘图说,广泛搜集资料;在各重要据点设立派办所分兵防守,派出巡警向朝鲜人民揭露日本侵略者以“保护韩民为借口,实行侵占我国领土的罪恶阴谋。
同年10月,陈昭常、吴禄贞二人前往局子街(延吉),设边务督办公署。吴禄贞向陈昭常建议将现有的4000兵力分防要隘,使日本人知道有所防备,不敢轻易寻衅。由于日本在会宁聚有数万兵力,他建议仍须设法多增兵力。陈昭常则怕这样会“贻人口实”,主张要“稳妥”行事,于是,吴禄贞又提出设屯田兵的主张。他整顿防营,充实兵力,“从奉天调来吉林练军第三镇第五协第十三标第二营前队、后队、右队、工程队一营,马队第十三标第一营后队驻延吉”,并于三道湾创办屯田营。吴禄贞调柏文蔚为参谋(吴即推荐柏为督办公署二等参谋),并随至长白山考察边防。同时,吴禄贞安排人员继续勘测边境,并主持编写《延吉边务报告书》。
1907年11月16日,吴禄贞与斋滕再次举行界务谈判。斋滕抵赖说“图们江北应否属清属韩,两国政府正在交涉,不可决断”。吴禄贞据理回驳道:“图们江为清韩天然国界,有两国历史旧时志书图说可证,各国无不周知,日俄战争以前,满韩地图,地志及韩国之国图,亦皆以图们江为界,历历可考,数百年来,从未更变”,并严厉指出“至今日之交涉乃贵国无端生事,非国界真有不明也。”由于吴禄贞办事得力,在与日本侵略者交涉间岛问题中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然而,吴禄贞的才干遭到督办陈昭常的嫉妒,他谗言上告吴禄贞“擅其功”,吴禄贞因而被调离边务督办岗位。
革命未捷身先死
因接替吴禄贞的傅良佐庸懦无能,清政府无奈,于宣统元年(1909年)初重新起用吴禄贞。鉴于以前受制于人的教训,吴禄贞坚决要求自任督办,专折奏事,否则就不接受委任。宣统元年(1909年)5月,吴禄贞重新回到任所,旧地重游,百感交集。他挥笔赋诗:“烽火鸡林戎,筹边两度来。春风吹细柳,塞月照墩台。虎节黄金印,骊歌白玉杯。登楼望长白,处处阵云开。”
吴禄贞第二次就任以后,奏请清政府批准建立新军一镇,以加强防御力量作为与日本交涉的有力后盾,与敌人展开了新的斗争。他对待日本的态度非常强硬,认为办理延边交涉,主要的只有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驱逐日本警察的问题;二是延边领土主权问题,也就是国界问题。他在受命之后,专以这两个问题为主,想尽一切办法来对付日本侵略者,包括建筑营房、创办警校、办学、屯田等,特别是为多增兵力提出设屯田兵的主张。吴禄贞回延吉边务督办公署就职第二天,即奏请建新军一镇(师),自兼镇统(师长),任命革命党人柏文蔚为屯田军一标标统(团长),他要柏文蔚把屯田兵发展到一标(团)。进一步加强防御力量,作为再交涉的有力后盾。
日本侵略者不因理屈词穷就此罢手,在边界调兵遣将,频频挑起事端。面对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吴禄贞多次要求清政府增派兵力,加强边界防务。但是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慑于日本侵略者的淫威,拒绝吴禄贞的请求,并发出御旨,严令吴禄贞“妥为应付,力求稳慎,少涉大意,以防叵测。”
所谓“间岛同题”历经两年多时间的反复交涉,在确凿无疑的证据面前,最后日方不得不承认延边是中国的领土。宣统元年(1909年)9月4日,中国钦命外务部尚书大臣梁致彦和日本特命全权公使在北京签订了《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条款规定“中日两国政府彼此明确,以图们江为中韩两国国界”,又一次确认图们江是中韩两国国界,彻底粉碎了日本侵略者欲侵占我国东北神圣领土的阴谋。
据史料记载,宣统二年(1910年)一月二十四日(2月17日),延吉边务督办公署被裁撤,吴禄贞也被调回京,所有边务事宜移交给东南路兵备道办理。因当年该屯田无甚成效,边务业已裁撤,将屯田营裁减为一队,兵额50名留队,官排长各一员,以咨照料。屯田营后又改为护垦队,所有从前已垦成熟地招佃纳租。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吴禄贞积极投入这场革命。当年11月16日,吴禄贞被袁世凯遣人杀害,年仅31岁。1912年,孙中山即以临时大总统名义发布命令,追认吴禄贞为陆军大将军。
吴禄贞深明大义,身体力行,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清外务部据此交涉,粉碎了日本侵占我延边地区领土的图谋,迫使日本不得不承认中朝传统国界,形成具有近代意义的正式边界文件《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为纪念这位爱国的边疆要吏,延吉各界人士于民国初年在布尔哈通河南岸延吉边务督办公署院外西南隅,树“吴督护禄贞去思碑,以缅怀他治理边疆和对抗日本侵略者的功绩。
英雄故去,浩气长存。如今,他一手建起来的“戍边楼”仍在,它见证了那远逝的风雨飘摇的时代和一段令人刻骨难忘的革命斗争史。
参考资料:《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志》《延吉市志》《爱国将领吴禄贞》《磅礴精英吴禄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