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太王亶父生年考
作者:吴李才(2017-7-2)
一、引言
周太王亶父是周朝(前1050-前256年)的奠基人,是一个上承后稷、公刘之伟业,下启文王、武王之盛世的关键人物,是一位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改革家、贤王,是吴国(前1138-前473年)第一代君主泰伯、仲雍的父亲,也是周、吴、凌、汪、王、何、古等众多姓氏“远古源流”的共同先祖(图1)。
图1、周太王亶父公像
原载:福建-浦城-周氏合修宗谱-1872版,95页(数码页)
来源:美国(Genealogical Society of Utah)
然而,遗憾的是至今,无法确定亶父生年与诞辰。由于年代久远,文献记载不详或失实,近现代对亶父的生年考也未见报导。不同版本中国《历史纪年表》系统也迟迟未能有统一的结论,也妨碍历史人物生年之推求考证工作的进展。
不管怎么说,在现知的史实和文献条件下,我与宗亲读者都有共同的心愿,希望搞清楚亶父家族(包括泰伯、仲雍、季历与姬昌父子)这五位名人的生卒年。而对这一历史难题的解决,有助于探讨中国远古源流世系之起止时间和宏扬泰伯“世家第一”吴文化都有实际意义的。笔者于2015年巳初步完成了对他们的生卒年考(其中泰伯、仲雍、季历生年考巳在本网站作过报导,周文王姬昌生年考不录入到本文中)。现首次公开报导亶父生年考的初步结果:
亶父生于公元前1220年(武丁五十五年辛丑)。
现介绍亶父生年考的概况,我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与各位宗亲读者共同探讨商榷。一已之言,水平有限,仅供参考。
二、亶父生年考的依据
依据1、朱永棠正確的武王克商1050年说(1)和中国历史纪年表(2)。我巳推求考证泰伯(太伯)生年为公元前1182年(3)。
采用的是《不同版本的中国历史纪年表对比》之图解法(图2)。
图2、不同版本的中国历史纪年表对比 吴李才制表,2016-6-1
这份中国历史纪年表对比图,表明了中国人只能在正确版本的年代学系统中工作与生活。如果离开了它,就无法演绎与解读历史。目前,由历史学家考证编制的《中国历史纪年表》2015年版本(修正了2000年版本的错误),是我们推求历史人物生卒年的主要依据。问题是我国绝大部分家谱记载的历史人物生卒年,均是依据北宋《邵雍纪年表》记事,而比它早800多年的《竹书纪年》记事有明著差异,因而带来两表相互转换的困难、照搬或造假等情况常有发生,不少学者与多数修谱者所犯的错误就在这里。
依据2、从《今本竹书纪年》、《古史纪年》、《竹书统笺》等文献记载:武乙“二十一年周公亶父薨”(4-6)作为突破口(图3)。
图3、(清)林春溥撰,《古史纪年》,卷六,第十三页
图3记载“二十一年周公亶父薨”,是指“武乙二十一年(公元前1139年)”。并看到亶父的圣孙姬昌周文王之生卒年、享寿、在位年数的实录,是直接佐证了亶父、泰伯、仲雍、季历等家族成员生年考之合理性与推求结果。
从《竹书纪年表》、《中国历史纪年表》-2015年版(图2)中查出结果:
亶父卒年公元前1139年(武乙二十一年壬戌)。
这一正确的结果,巳经明确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吴氏大统宗谱》、吴氏族谱等记载亶父“生于殷帝武丁元年(公元前1324年)丁巳,卒于殷帝祖甲三十二年(公元前1227年)甲午,享国九十八岁”是错误的,这一记载错误是当年采用《邵雍纪年表》造成的。
如果亶父“生于殷帝武丁元年”(按《邵雍纪年表》)直接转换为公元前1274年(按《中国历史纪年表》2015年版)的话,那么,亶父享寿为136岁;又如果亶父“享国九十八岁”,则直接引起亶父与泰伯的父子生年差值为55岁,这明显是不靠谱的。故仅凭《竹书》记载亶父“武乙二十一年薨”的史实,就否定了亶父生于殷帝武丁元年和享国九十八岁的说法。
依据3、父子生年差值具有年代互相连接的特殊性,是唯一可取的有效参数。
在美国家网(Genealogical Society of Utah)上,看到的帝号年代、干支以及录入的父和子的生卒年等都是以邵雍纪年法记录在家谱内的(如图4所示)。
图4、亶父的生卒年和享寿(节录),吴李才制作,2016-6-1
载自: 载自:江蘇-無錫-吳氏大統宗譜-1951年版,卷首下,228/229页(数码页)
类同记载 类同记载,年代较早一些的有:台湾-桃园-吴氏族谱溯源记-1928年版等。
笔者注:“二十五世亶父”,是指这本统谱《上世源流》录入的资料,由一世黄帝至二十五世亶父。近几年来,各姓氏(汪、王、凌、古、周、吴等)经过考证的周太王亶父世序巳超过三十五世,甚至为四十一世,而历史学家按《竹书纪年》考证了黄帝-太王亶父在位时间为约前2398-前1139年,逐步揭开迷雾,使远古历史不断走向真实。“ 公叔鉏子”,是指公叔祖类(号称周太公)之子,即亶父的父亲是公叔祖(鉬)类。
从图4可见,《吴氏大统宗谱》、族谱等较多釆用:亶父“生武丁丁巳元年(公元前1324年);泰伯“生于武丁四十年(公元前1285年)丙申”(7-8),故父子生年差为39岁(以虚岁计年)。有个别谱载(9-10):泰伯“生于武丁十年(公元前1315年)”、或“武丁十四年(公元前1311年)”,而亶父生年没有同时记载,但可以推算在小乙帝28(公元前1352-1251)或小辛帝年代;有台湾一谱载(11):“生于武丁三十二年”(公元前1217年)的说法,此时父子生年差为31岁,看来较合理,但转换到《竹书纪年表》后,推求的结果是亶父生年为公元前1212年,此年为祖庚四年,看来不符合现知的谱载亶父生于武丁年代和长寿之说法。
综合以上思考,笔者认为,在未有更合理的说法时,只能选择亶父与泰伯的父子生年差值:前1324年-前1285年=1324-1285=39;或按武丁四十年-武丁元年=40-1=39(年,或岁)。
依据4、我试用过的历史人物生年推求方法有七种,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是计算法,以文字表述为:亶父生年等于父子生年差值(39)与泰伯生年值(1182)之和(计算结果以公元前、年表示)。
三、亶父生年考的计算经验公式与结果
1、公式:
亶父生年(X1)=泰伯生年(X2)+父子生年差值(F12)-1
=1182+39-1
=1220(单位:公元前,年)
笔者注:生年差值39年,含公元前1182年,故减1。
2、结果:亶父生年公元前1220年(武丁五十五年辛丑)。
3、享寿:
享寿=亶父生年-亶父卒年+1=1220-1139+1=81+1=82(岁)
笔者注:未含公元前1220年,故加1岁。
我们通过上述周太王亶父生年考的初步分析,無錫《吳氏大統宗譜》-1951年版记载的“薨祖甲二十三年甲午(前1236年),寿九十八岁”、(清)乾隆《御批历代通鉴辑览》记载的祖甲“二十有八祀(前1231年)周古公亶父薨”,推求的寿九十三岁、(清)陈逢衡撰《竹书纪年集證》中的“古公寿百二十岁”等是不准确的。
4、佐证:
由上述结果可见,亶父是在殷帝武丁时期度过了幼年。按《竹书统笺》记载“祖甲十三年(公元前1192年)命邠候组绀”,由此推萛到武丁年代共83年时间,要经历组绀、诸盩、公叔祖类和亶父共四代人。此时的曾孙亶父生于武丁元年是不可能的,且亶父的主要史实与成就,体现在《竹书》中的武乙元年(公元前1159年)直至武乙二十一年(公元前1139年)。例如:武乙元年“邠迁于岐周”,“三年自殷迁于河北”,“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十五年自河北迁于沫”,“二十一年周公亶父薨”。实录如图5所示。由此看来,亶父生于武丁55年(公元前1220年)是比较靠谱的。
图5、武乙年代的亶父和文丁年代的季历(节录)
原载:王国维编辑,《今本竹书纪年疏证》,来源:《帝王世纪 世界本 逸周书 古本竹书纪年》附四,《齐鲁书社》2010年版。
笔者注:类同记载有(清)徐文靖《竹书统笺》报导,“武乙元年文王生”至是年亶父六十一岁,而二十一年亶父薨,姬昌“至是年二十一矣。太王以文王生有聖德,欲传位季历以及文王此也。”
从图5可见,武乙“二十一年,周公亶父薨”,次年是武乙二十二年(公元前1138年)是周季王季历在位元年;也是吴国首位君主泰伯在位元年,由此年至末代君主夫差薨(公元前473年),25位君主在位(公元前1138-公元前473年)共666年,这是《中国历史纪年表》2015年版本的重要修改意见。这一意见清楚地表明:我国历史学家、历史编年工作者,认可“竹书纪年”的史实记载:“亶父卒于武乙二十一年”。
四、结语
周太王亶父生年考的初步结果如下:
亶父生于公元前1220年(武丁五十五年辛丑),卒于公元前1139年(武乙二十一年壬戌),享年82岁。在位19年(公元前1157年-公元前1139年)。
参考文献
(1)正确的武王克商年为公元前1050年,作者:朱永棠,载自《故国芳草碧连天》-2005年版,黄山书社
(2)泰伯生年考谁靠谱(上)/(下),作者:吴李才,载自《华夏吴氏网》,2015-3-24/27
(3)泰伯生年考依据是历史纪年表(上)/(下),作者:吴李才,载自《华夏吴氏网》2016-6-9/10
(4)亶父“生于殷帝武丁丁巳元年”,泰伯“生于殷帝武丁四十年丙申”,载自《吴氏大统宗谱》-1951版。来源:美国(Genealogical Society of Utah)
(5)亶父“生于殷帝武丁元年丁巳”,泰伯“生于殷帝武丁四十年丙申”,载自:台湾-吴铜-吴氏族谱-1963版。来源:美国(Genealogical Society of Utah)
(6)-(11)略。
(本文在《华夏吴氏网》发稿,致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