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人物 >> 正文
吴圣天妃信仰文化之初探
作者:吴舜义  …    文章来源:闽莆田:吴剑锋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5           ★★★


吴圣天妃信仰文化之初探

吴舜义  林文坤  许元松

 

一、       吴圣天妃传略

吴四娘生于唐贞观二十三年,即公元649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出生地为江苏浮海白鹤村吴家庄。父亲吴竞,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县善进乡,名锋,讳惠远,致仕后任唐仆射直笔,后因事弃官前往苏州城开设祖传药堂,铺名百福堂,人称百福先生。吴竞生五男一女,长发、次兴、三良、四媛(女)、五瑞、六斌。因吴媛居四,故称四娘。

      据传,吴媛出生时,梅雨连天的七月却有众多蝴蝶翩翩起舞在百福堂周围,不久即降生了一个女婴,众人对这一好兆头十分重视,故给她取乳名小迪,绰号蝴蝶精。吴媛秀外慧中,对医学颇感兴趣,孜孜不倦,背诵医书,过目成诵。她重于实践,经常跟父亲上山采药,辨识各种青草秘方,积累丰富的医学知识。

      唐高宗669年,吴竞长子吴发致仕后被授贺州节度使而迁往辽阳省。吴竞携其余子女入闽,经汀州,后居福州侯官县。吴家初至福州,吴媛芳容便传出百里方圆之外,时有一纨绔子弟仗财势前往求亲,吴竞不敢得罪这财主,违心收下财礼。十分反对这门亲事的吴四娘说不动父亲,便拒婚离家出走,化名云游江西庐山、浙江金华等地,先后拜昆仑大仙师,并到黎山老母学道,学成归来凭着精湛医术,针草治病,惠及穷苦百姓。公元671年,吴四娘经尤溪南下永福(今永泰县)梧桐至清源县(今仙游)古寨下来到兴角山下古峰亭,又称古峰庵。长年与庵内主人林阿治济世救灾民,百姓口碑载道。因吴四娘无论是在医术或道行上,都是林阿治无法比拟的,为了其前途,林阿治以“小庙住不了圣姑”和“释道不同家”为由,带着吴四娘上兴角山择凤凰朝天宝地结茅而居,修道行医,利民益世,为百姓所拥护和爱戴,威名远播。

      唐武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客居侯官的吴家得知吴媛消息后,思亲心切,便命次子吴兴(字起祖,号长官,行十三)偕胞弟吴良、吴瑞及从弟吴曦、吴璋等数十人自福州寻妹至莆田,分别定居华岩山和九华山等地。边打听胞妹吴四娘下落。一日得知其妹于仙游兴角山又得《灵宝毕法》真传,法力无边,泽施闽中方圆百里,便溯溪(今该溪因吴兴俗称延寿先生而得名延寿溪)寻源至仙游兴角山下的常太里余脉马院里攀上古峰山(亦称吴公山,莆仙方言谐音,至今上辈子老人在字面上亦写作吴公山,终于得见失散多年的胞妹。

      兄妹相见,其乐融融。然而,当吴兴以父危母病的托词说动吴媛下山回家的善意谎言被揭穿时,兄妹二人已行至兴角山脉延至笔架山腰风巷下。十分体恤兴角山方圆百姓疾苦的吴媛,便拒绝胞兄的请求,就拿出采药时捡到的一块手帕给他,只见上面有“修道行善”四个墨字,告诉兄长,这是王母娘娘所赐,只要能将这块手帕上面的字迹洗掉,自己便跟着哥哥回家。吴兴当真把手帕丢在一个山涧开始搓洗。可是,尽管他用尽办法揉搓淘洗,手帕上的墨迹不但没有褪色,反而越来越清晰。最后,无法按约完成洗字的诺言,吴兴自知妹的道法非自己所能比,只好作罢。旋即随着妹妹在兴角山学法修行。至今,“洗字坑”古迹犹存,成了当地百姓传播吴妈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佐证。

      唐中宗神龙年间(公元705-707年),吴媛助兄吴兴率乡民修筑杜塘长堤,捍潮为田。堤自溪白,经洞湖、后卓、漏头、泰叶庄,至沙塘坂,趋泄口,长12公里,以阻挡海潮侵袭,并引延寿溪水灌溉耕田。又建延寿陂以堰溪为利,修河道62道,北至漏头汇萩芦溪水,南至郊下汇木兰溪水,水沟纵横交错,既排洪,又有效地灌溉农田,形成延寿溪中下游流域主渠支流四面交汇的水利体系,受益范围达172村庄,良田18万亩,成就了杜塘之东、木兰之北的莆田北洋平原。

      公元709年,时逢八月山洪暴发,滔天洪水自上游狂泻而下,延寿陂岌岌可危。乡民护堤抗洪。吴兴虽年事已高,但凭借丰富的治水经验和兴角山学道法力,以刀劈木为筏,拦护堤坝,以杉椿为基,聚沙石拦堵决口。吴四娘夜观星相,从兴角山下山赶来相助,焚香施法术,祈求河神保佑。时人还看到水中蛟龙挽起狂澜作怪,吴兴义薄云天地说:“何惧,吾当斩孽蛟!”毅然决然地投身狂浪中,并昂首喊道:“洪清则蛟死,洪赤则吾死,清赤混腾则人蛟俱毙矣。”

      正当吴兴在水中与蛟龙博斗的生死关头,吴媛施法术用神针飞刺蛟龙眼珠,使蛟龙威风大减,但也与吴兴殊死搏斗,虽然最后蛟龙被吴兴刀劈断头,其地方至今名为漏头。孽龙也化为一缕青烟上天时,被吴媛收伏呈祥百姓,至今供奉在哆头昭惠庙内,与天妃同受世人祭祀。可吴兴也身受重伤而被洪水卷入深潭,不复上岸,至今该潭叫吴公潭。其刀丢落的地方叫吴刀,血流处为赤溪等村名,历经千年未变。

      公元714年农历六月初一,吴媛上兴角山巅采药,时近晌午,坐在巨石上闭目养神,遂化蝶升天。百姓感其恩德,把其生前修道仙庐改建为馨角宫,塑像纪念,尊称吴妈、大妈、古妈、三妈(台湾)、慈感娘娘、太乙仙姑、吴氏圣妃、显圣天妃、法主仙妃、吴圣天妃等。自此,吴四娘成为百姓心目中的女神,香火不绝。

      宋代道教兴盛,吴兴、吴媛兄妹治水有功,高宗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年),兴化郡守陆奂钦奏请高宗皇帝敕封吴兴为义勇侯,吴媛为顺应夫人。宋淳佑二年(公元1242年),封吴媛为妙应灵济夫人,累封法主仙妃。至理宗淳佑五年(公元1245年),朝廷下旨褒扬吴氏一门治水开兴化北洋平原之先河有功,加封吴兴为“义勇普济侯”,妣叶氏为“昭惠夫人”,吴媛晋封为“吴圣天妃”。宋理宗钦赐“护国庇民”宝匾和两副对联:护国天妃功昭日月,庇民哲圣惠若乾坤;圣母显威灵震动满天星斗,天妃施神力共襄大地乾坤。明万历四十年,明神宗御赐“水为救民”宸翰一幅。

二、吴公刀斩蛟龙首,兴郡名扬壮士功。

     吴兴在胞妹的神助下为民除害,壮烈捐躯,功盖千秋,泽被万民。后人为了进一步纪念其兄妹的功德,于唐德宗年间(公元780-783年),在吴公潭东岸的福平山(即今称古峰或吴公山)南麓立庙建祠奉祀之,称吴公祠,庙分上下两殿,分别供奉着吴兴和吴媛兄妹的神像,让惠及的百姓世代纪念其丰功伟绩,万代虔诚信众瞻仰其神灵显赫,有求必应,香火十分旺盛。

      迨至宋徽宗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道教兴起,正值吴兴除蛟牺牲400周年之际,因前来求签问卦的无不应验,时兴化郡守詹维达奏赐皇庭赐庙名“孚应庙”,并赠匾额一个,挂于庙前,辉煌至极;至宋高宗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年),为纪念受兴化大地百姓敬仰的女神吴妈(吴媛的尊称)诞辰500周年,时兴化郡守陆奂奏封吴兴为“义勇侯” 吴兴为义勇侯、吴媛为顺应夫人;宋淳佑二年(公元1242年),又封在兴化大地上家喻户晓的吴四娘(吴媛)为妙应灵济夫人,累封法主仙妃。至理宗淳佑五年(公元1245年),朝廷下旨褒扬吴氏一门治水开兴化北洋平原之先河有功,加封吴兴为“义勇普济侯”,妣叶氏为“昭惠夫人”,吴媛晋封为“吴圣天妃”(摘自《兴化府志》和《莆田县志》)。

      吴兴兄妹为民勇斗妖孽、泽施百姓的事迹为历代褒扬,人们为其立碑树传者,比比皆是。宋淳化年间郑褒的《吴兴传》,南宋刘克庄撰写碑记;其后的《新唐书》、《莆阳比事》、《八闽通志》、《福建通志》、《兴化府志》、《莆田县志》、《城厢区志》等书中,均有记载吴兴、吴媛兄妹的功绩,受世人永世颂扬。

      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孚应庙,在宋端平和明永乐、嘉靖、万历,以及清嘉庆等年间,都进行了有效的大修,逐渐形成现在规模。文革期间庙宇被毁。上世纪九十年代(1991年)初,莆田市荔城区西洙吴氏裔孙和上林乡贤同议重建一事得到众信徒的响应,并进行鼎力相助,共襄盛举,费时三年,始得完工告竣,大庆天下。庙内保存唐代原物———瓜楞形石柱(如图与吴圣天妃仙迹所在地———仙游兴角祖宫的石柱形状一致)20根,而大部分的建筑风格仍保留清代的兴化寺庙建筑木构风格,雄姿依旧,古色古香,神像威灵,吸引着海内外信众前来观光朝圣。

三、闽中地区的吴妈信仰及其影响

 吴妈信仰在包括上自福州下至漳泉的山区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远在唐宋年间,单是莆仙地区就有至少26座吴妈宫分布。那时候的民间信仰不像现在这样繁杂,大抵能罗列于宫观寺院的圣哲尊神只有道教的炎黄二帝以及鼻祖老子李聃和儒教的孔子、孟子,还有佛教的释迦牟尼,包括很早便在闽中地区流传的崔府大妈、鲁府大人和壶陈二仙,除了上述的数位尊神外,就数吴妈的香火旺盛,因为她救死扶伤、帮贫济困、除妖镇怪、传经送宝,直接服务于当时的兴化子民,所以深受本地区先民的爱戴。

     但是由于时空转换和人文变迁,吴妈信仰逐渐地由于被后来的女神添加、混淆而在部份地区几乎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因为吴妈的事迹实在感人至深,故此对她的信仰在山区地带一直根深蒂固。尤其是明清以来,保宋抗元、反清复明等政治过渡一类的人祸频乃,这种由于不间断的改朝换代,给我们莆仙地区带来了异常深重的灾难,加上伴随着人祸而来的天灾瘟疫肆虐,人们在极端无助的窘境下,更是对吴妈包括古田妈陈靖姑、湄洲妈林默等慈感女神从心底里希望她们帮助消灾弥祸,也由于以当初吴妈为主的这几位女神凭有生之年包括社会贤达累积下来的经验有时确实能起到药到病除的作用,吴妈信仰很自然地深入人心,以至于后来甚至发展成了遍布江南广大地区的三女信仰(此段公案容下文再议),因此吴妈信仰在闽中地区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并乃在以潜移默化的形式继续传播也便不足为奇。

      最近数十年来,由于海峡两岸被政治斗争人为地割裂开来,因此妈祖信仰被推上空前的地位,这种现像除了人民群众自发的崇拜心理在起主要作用,两岸政权对于民心的导向作用也是重要因素。那么对于吴妈(其实在台湾,最早信奉的女神即吴妈,当地原住民称为仙游的妈祖,即吴妈———吴圣天妃是也)信仰乃能如此浓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应该由吴妈到底是谁?她是哪里人?她到底做了哪些感人至深之事,得以让人们如此尊崇说起。我们今天提起吴妈信仰,目的是破除迷信,因为迷失了崇拜对象的宗教行为是迷信,所以我们包括我们的下一代,都必须也应该清楚,我们所崇拜的是谁,她()们做了什么样的好事?人们为什么纪念她()们,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代一代地学习她()们,传颂她()们。由此兴化开去,整个中华民族就会尊老爱幼,就会争做好事,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就会因为有教于全人类而无愧于三皇五帝包括我们各自的列代公妈和“三圣女”庙里的吴、陈、林三位大妈,就会使吴妈信仰和文化在人间光明正大地走向未来,为人重新接受并得到发扬光大。

四、   台北慈祐宫与吴圣天妃

  慈祐宫位于台北盆地北部,依傍基隆河畔而建,境内有麻里折口、里族和塔塔悠三个社。信众多为从大陆迁居于此的裔民。该宫建于清乾隆二年,行脚们林守义(法号衡真,泉州人)云游从淡水上岸,转到达锡口,带着湄洲奉载天上圣母分灵金身,行脚各地化缘欲兴建宫庙奉祀圣母。至乾隆十八年始建,历时四年建成。时至2012年,该宫已有260年历史,是台北市东区最大的妈祖庙,也是古松山锡口地区十街庄的共同信仰中心。清嘉庆六年(1801年)修第一次;清道光六年(1826年)第二次重修;1917年进行第三次重修;1945年正殿进行第四次大修,至1949年完工;并于1983年,被台湾内政部门定为第三级古迹;1984年,正殿遭火灾,约两年,重建圆满,现为钢筋混凝土建筑。

      由于慈祐宫位于基隆河中段,又是台北前往宜兰的必经之路,昔有商旅渡河南下,必至锡口过夜,故而该宫香火旺盛,来自台湾及大陆各地的香客层次不同,为了满足他们的的信仰目标,宫内除了奉祀大妈(妈祖)外,陆续从大陆迎来二妈(临水夫人陈靖姑)和吴妈(药神、水神吴圣天妃,又称法主仙妃或仙游妈祖)以及其他圣灵,以供扈民朝圣。

      因吴妈有治水、救病、通神之灵,不但在闽中地区广受群众爱戴和奉祀,在台湾也颇受欢迎。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回乡谒祖的家住台北松山的欧文记介绍,吴妈在台北松山慈祐宫奉祀于何时,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据历代老人传说,有一年基隆河发大水,水淹没村庄,农田被毁,街市泛滥,瘟疫丛生。有一位从兴化府迁至锡口做生意的人,在大陆本是吴妈的虔诚弟子,遇到水灾天象,便设案祈求吴妈显灵停雨救苍生。果不出所料,一个时辰后,雨停,水退,屋现,田青,人愈,众人皆称奇。后来,这位信民带人从大陆兴化府兴化县兴角山请来吴妈分灵来台驻宫赐福。从此,吴妈与妈祖、临水夫人成了该宫的三尊特色女性神像,世人永祀奉。

五、吴圣天妃文化信仰与发展

  随着吴妈神灵的远播,各地奉祀的宫庙越来越多。据传,迨至明洪武年间,从兴角山下的祖宫直接分灵出来就有26个。经各地第一批分灵宫再析出的,更是不可胜数,单就常太镇的松峰祖宫就析出13个分灵宫之多;涵江哆头昭惠庙更是析至新加坡……时至今日,据不完全统计,吴妈宫分布至台湾、新加坡、美国、马来亚等华人聚居地,共查明有近千座个,信众千万以上。

  每年的七月十五中元节,即中国传统的"鬼节"。而此日也是吴妈的诞辰日,传说吴妈具有传善扬德、治水医病的神道,是镇邪压恶的化身。故而,每年此日,各地分灵宫都举行隆重的民俗活动,恭请吴妈赐福保平安。便衍生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活动。如兴泰山区吴妈宫的青壮男人赤脚踩踢碳火堆、涵江哆头神童点火和入道、上天梯下刀山、西天尾高跷舞狮等,这些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成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丛林中的一朵奇葩,是非物质文化中一笔不可多得的遗产。

 时值盛世,百废俱兴。在百万信众的强烈要求下,20118月,众善男信女不约而同地来到吴妈曾修行慈善地的兴角山朝圣,并发现了千年故居遗址(墙基、石椅、保育海鲜池等古迹保存完好)和仙梦洞(又称公主洞或红军洞,时仙游县成立中共第一个党支部后,为避围剿,众党员常移至该洞中集会),给百万信徒以百倍信心。涵江区三江口镇哆头及新加坡信众踊跃捐资重建天妃殿、天妃石阶、殿前广场等,俨然成了莆田后花园山上的一座“布达拉宫”,使古迹开新境。在他们的感召下,许多善男信女也纷纷慷慨解囊,民间已投资600多万元,先后建起了天妃路、观音阁和迎宾、半山、六华、明元等观光亭台楼阁,进一步优化被誉为“兴化三大女神”之一———吴妈神迹朝圣旅游区的配套设施。数百万信众心中的朝圣之地,是一笔丰富的旅游资源。

 

(注:本文参考资料:《八闽通志》、《福建旅游》、《中华民间神祗大全》、《兴化府志》、《莆田县志》、《仙游县志》、《游洋志》、《莆仙民间故事》等。

 

2014-12-9于莆田

 

文章录入:吴平河    责任编辑:吴平河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