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商城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人物 >> 正文
抗日英烈吴克仁 淞沪抗战牺牲最高将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9-1         ★★★★★

编者按:9月3日,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战7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华夏吴氏网推出特别专辑,辑录在抗战中英勇奋战的各位吴氏先辈们,并以此方式向这些老兵们致敬!勉励后人,勿忘父辈家国情怀。

注:“八一三”淞沪抗战,吴克仁为了掩护上海守军撤退,率六十七军坚守松江三日,不仅全军为此付出了重大牺牲,本人且以身殉国,其壮烈事迹理应受到褒扬。该军副军长贺奎于事后为吴克仁及各级战死官佐请恤时,军政部竟根据所谓战区情报,诬蔑吴克仁为叛变投敌。六十七军番号亦被撤销,缩编为一零八师,拨归中央军王敬久部。吴克仁将军所受不白之冤,后经旅美报人田雨时先生于1981年撰文报刊,真相乃大白。为了褒奖吴克仁将军的英勇殉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于1987年2月,追认吴克仁将军为革命烈士,并向其子女颁发了烈士证书。

吴克仁烈士故事

御寇悲歌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战役,这是中日双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但又是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将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

一、淞沪战役迫于政治目的开战

日本在抗战之前,无论是琉球的灭亡还是因为朝鲜爆发的甲午战争,亦或是一二八事变,此间屡次战赢中国,从中国获取了诸多战争赔款,振兴国内经济。但因为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威望以及中国国力根基深厚,致使日本始终没有一个完全的计划吞并中国,而是依靠地区冲突一点点蚕食中国。从“九一八”“热河事变”“察哈尔事变”及伪满洲国的建立就可见日本在不断进行蚕食计划。而国民政府当时的态度也是不怕鲸吞就怕蚕食。因此日本军部并没有想在上海和中国开战,一方面因为日本国内没有做好准备,此前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占领华北之上;另一方面因为上海是西方列强的大本营,有法租界、公共租界,众多公司驻扎在上海,日本暂时不想和英美发生正面冲突。但是对于国内而言,多年丧权辱国的谈判及日本对于中国领土的蚕食,逼得以蒋介石为首的政府决心和日本进行一次正面较量。而上海又是国际观瞻之所在,在上海开战,将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寄希望于国际联盟的干预,借此在某种程度上钳制日本。也希望把日本的暴行暴露在全世界的镜头之下,同时革新世界对中国人是东亚病夫的看法,让世界知道中国人还有血性,还能拼,还能拿起枪保家卫国。所以藉此能够看到国民政府在上海开战更多的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其实在军事上在上海打是非常不利的。早在淞沪会战开战之前,国民政府在德国军事顾问的建议之下,于远离上海的苏锡常一带建了两道防线,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是考虑到日本海军的实力为亚洲第一,几乎可以与英美海军相比肩,从珍珠港事变,中途岛、硫磺岛海战就可见一斑。因此,倘若在上海开战,直接就面临我军阵地暴露在日本舰炮炮口之下,尔后还有陆续下水的大和、武藏两艘巡洋舰,加之当时日本有六艘大型航空母舰,舰载飞机不仅量多而且素质高,更是将我军腹地暴露在海军航空兵的半径范围之内。由此看来更能反映出蒋下定决心在上海开战是完完全全为了政治上的利益,军事上的危机暂且搁置到了一边。

二、淞沪战役时国内复杂的时局

开战之前,蒋系的中央军并不在上海前线,最主要的中央军是在西北,上海仅仅驻扎着几个师。在淞沪战役的七个月前爆发了西安事变,虽然最后和平解决,但是蒋回到南京之后扣押了张学良,这样一来几十万东北军群情激愤,不肯善罢甘休。所以中央军大部主力都开进潼关,北上西安准备弹压张学良的东北军。但在此之前,陕北红军,杨虎城的西北军及张学良的东北军达成三军联防的协议。可是当中央军进驻西安时陕北红军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撤出了三军防线,导致东北军内部一片混乱,最后不得不和中央军达成协议开拔到其他地方。此时纵观整个国内兵力布局,西北集中了中央军的陆空军主力、张的东北军、冯的西北军及陕北红军等等。而为了响应即将到来的淞沪会战,便开始了大规模、密集地、跨区域的军事调动。

三、淞沪会战对于全民抗战意识的觉醒作用

虽然我们的历史课本里面对于卢沟桥事变的意义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但是真正意义上让全国人民意识到这是全面抗战的应该是淞沪会战。当时全国人民对于卢沟桥事变的定义还是一次地方性冲突,性质类似于“热河事变”。当饱经数十年内战的国人,听闻终于要和日本人决战时,感言“打了这么多年内战,终于大家扬眉吐气,要到前线去抗日了”。中央军从西北大规模地向上海调动,途径所有的火车站,人民全都送水送饭歌唱欢送中央军。尽管后来开始了三个月绞肉机般残酷的战斗,之前也说到上海并未预设成战场,就是因为在日本舰炮炮口和航空母舰飞机笼罩下,这样的仗是非常难打的。

四、一次奇怪的战争

前文说道上海存在着大量的西方租界,由于中日双方都不想得罪英美,所以双方百万大军只在华界打,租界一颗炮弹不能落。租界内歌舞升平,租界外的闸北区、虹口区建筑悉数被毁,仅仅是一条苏州河为界,两边就是天与地的差别。正是因为租界的特殊性,人类战争史上既感人又滑稽的一幕出现了,孙元良88师的谢晋元団八百壮士守四行,而四行仓库正好处在苏州河这条分界线以北。因此苏州河以北打得血雨腥风,苏州河以南则驻足了大批的中国百姓观战,这在战争史上绝无仅有。消息经西方媒体报道出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虽然谢晋元部最后撤进了租界,但还是被汉奸刺杀。也正应了那句话“汉奸多如牛毛”。

五、摒弃前嫌,只为胜利

淞沪战场的惨烈情况无需赘述便可知有多惨烈,形象的表述为“地方上支援过来的一个师,拉上去四个小时就完了……一个精锐的师拉上去八个小时,最多坚持一两天就报销掉”,哪怕是国军最精锐的三个德械师以及后来陈诚自己的看家血本“土木系”也只能坚持大概一个礼拜。正是在这种惨况之下,当时各军阀或者说地方派系和中央军都把自己的看家血本拿出来,奔赴前线绞肉机。然而追溯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从北伐开始,中国便长期处于内战状态,经历过蒋桂战争、中原大战等等,各派系早已占山为王,各自为政,相互保存实力。如今面对民族大义,能够摒弃前嫌,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地为了淞沪战场,一方面可以说是内心的民族意识觉醒,同仇敌忾;另一方面的直接原因是蒋先把自己的看家血本拿出来拼光了,除了前文所说的蒋最看重的三个德械师,还有国舅宋子文的税警总团由孙立人将军带领奔赴前线,地方派系看到了蒋的抗战决心,也就无需再考虑保存实力,防止吞并的情况。因此,就这一层面来讲,淞沪战役也是其他的会战或战役无可比拟的,其一中央军和地方派系纷纷派出自己所属的最精锐部队投入战斗;其二数十位少将以上的将领牺牲于此,此间军阶最高的是67军军长吴克仁将军;其三战场上所遇对手为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实力最强,单兵素质最高的。

至此,我们回顾一番淞沪战役,应该说它政治正确,振奋了民心,在全世界面前第一次展现出中国人血性的一面,改变了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对于中国孱弱的印象;但是在军事准备和战斗上是极为不利的一场战役,无论是在位置选定还是在后勤准备上,都处于劣势地位。

淞沪战役开战时有一个小插曲,深圳大学创始人张维先生是三七年的庚款留学生,于1937年8月17日从上海租界乘船出国,船上还有前科学院院长卢嘉锡先生,那时上海已经炮火连天。张维先生曾经满含热泪对其外孙高晓松说:你知道为什么我们那一代人更加爱这个国家,因为我们离开她的时候,我们看着她历经炮火,我们跪在船尾痛哭,每个人都在对自己发誓学成之后一定回来建设这个国家,这个老国家实在是太辛酸了,她承受地太多了。

【下附百度资料】

人物生平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出生于吉林省(现黑龙江省)宁安县三道湾一个农民家庭。童年入乡塾受启蒙教育,民国成立后入县城高小和中学肄业。

1915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毕业后入皖系边防军,后转投奉军,积功由排长累迁至营长。1925年,赴日本学习炮兵。回国后,任东北陆军讲武堂炮兵研究班主任兼炮兵教导队上校队长。后改任东北炮兵第十八团团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退入关内,时任第六十七军第一一七师副师长。1933年,日军侵犯热河,继犯长城,遂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初与敌战于古北口,后调至滦东组织防御。次年,晋升为一一七师师长。

1936年4月,升为六十七军副军长,随军长王以哲驻延安,执行合作抗日的协定,为红军输送弹药物资,不久,擢升为六十七军中将军长,驻防皖北豫东。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当即通电请缨参战。旋接令集结全军沿津浦路北上沧州,接应退守马厂一带的二十九路军。指挥所部顽强抵抗,屡屡出击,毙敌甚众,击毁日军汽艇5艘,缴获山炮3门。10月,奉命转隶平汉线第一战区,防守临名关(今永年)。曾督部力战御敌,迭施反击,所部伤亡惨重。不久,奉命调离北战场,开往淞沪作战,驻防青浦一带。11月,奉令率部进抵松江,在黄浦江北岸阻击日军谷寿夫师团。亲临第一线督战,屡次击退日军进攻。旋日军调集援兵攻占松江城东、南、西三面,企图合围六十七军,67军为掩护淞沪战场我方大部队撤退,死战不退,坚守至9日。完成阻击任务的67军已伤亡大半。吴克仁率余部从北门突围西撤。在苏州河架设浮桥时,不幸中弹殉国。

主要事迹

宁安地处国防前线的牡丹江流域,曾备受日、俄侵略者蹂躏之苦,吴克仁目击身受,壮怀激烈,遂立志弃文习武,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炮兵科学习,毕业后分派皖系边防军服役。直皖战后被张作霖收编,从此进入奉军。因吴学术优良,在一、二次直奉战中屡立战功,先后由排长、连长升至营长。

1925年被选派赴日本入炮兵学校深造,翌年学成回国,任东北讲武堂炮兵研究班主任兼炮兵教导队上校队长。

1928年夏,张作霖于返奉途中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张学良出任东北保安总司令后,着手整顿奉军,炮兵教导队改为炮兵教导团,吴克仁任团长,后来改任为东北炮兵第十八团团长。

1930年张学良为提高东北炮兵素质,又派吴克仁赴法国考察炮兵,回国后升任东北讲武堂炮兵研究班少将教育长。吴精心治学,将在国外学到的炮兵战术传授给学员,为国家培训了大批炮兵指挥人才。

1933年春,日军侵略热河,吴克仁被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一一七师副师长,编入以王以哲为军长的第六十七军,参加长城抗战。

1934年春,张学良自欧回国,因在意大利期间受法西斯主义影响,高唱“拥护领袖”口号,接受蒋介石所委鄂豫皖“剿匪“副总司令职,调东北军南下“剿共”。吴克仁时任一一七师师长,率该师自北平清河镇进驻河南光山,对红二十五军作战。

1934年9月,红二十五军自鄂豫皖西撤,进入陕南,张学良奉蒋介石令,派王以哲率六十七军开赴陕南追击。中央经军到达陕北后,蒋介石改委张学良为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督率王以哲等部进攻陕北,在榆林桥、直罗镇两次战斗中被红军歼灭了近三个师之众。张学良既遭到红军的沉重打击,又在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争取下,认识逐步转变,终于在1936年4月在洛川与周恩来会谈,达成东北军与红军合作抗日的协定。此时吴克仁已升任六十七军副军长,随王以哲进驻延安,与参谋长赵镇藩共同协助王以哲执行张学良与经军达成的协定,负责对陕北红军输送弹药物资,保护红军人员来往的安全。东北军虽然是支军阀部队,但通过和红军的频繁接触,思想很快发生了变化,许多爱国军官和广大士兵强烈要求停止内战,打回老家去。

吴克仁痛感祖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为军人之耻,故1936年春即参加了张学良为首的东北爱国进步军官秘密组织“抗日同志会”。 西安事变爆发后,王以哲留西安协助张学良处理军政大计,吴克仁则率六十七军移驻陇东平凉地区,监视蒋军朱绍良部的行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到南京,被蒋扣留,东北军内部因此发生混乱,王以哲竟被孙铭久等少壮派所杀。六十七军官兵闻耗,极为愤激,纷纷要求进兵西安为王以哲报仇。吴克仁与王以哲友谊素笃,虽亦极悲痛,但为顾全大局,力予劝阻,使东北军避免了一场更大的自相残杀的灾难。 王以哲遇害后吴克仁经西安抗日联军总部委为六十七军军长。

1937年2月,东北军被迫调离陕甘,东移苏北、皖北和豫东地区。六十七军军部移驻界首,各部分驻阜阳、涡阳、沈丘等地。所辖五个师经过整编,合并为一零七、一零八两个乙种师。六十七军整编甫毕,即爆发了卢沟桥事变,吴克仁当即率全军将士请缨。

1937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布动员令,东北军刘多荃、吴克仁两面三刀军皆在动员之列。吴克仁接到动员令后,即集结全军经商丘、徐州开赴沧州,接替自平津南撤的二十九军正面阵地。

8月下旬,六十七军又奉命驰赴大城,接替二十九军王长海部,堵击独流出动的日本侵略军。当时二十九军在西起姚马渡、中经马厂迄小卫庄一线构筑阵地防守,六十七军开到大城后,即在左翼姚马渡扼守拒敌。当年夏季,我国北方大雨为灾,平地水深没膝,六十七军辗转跋涉,行军备极艰苦。但自“一二九”救亡运动后,中国共产党即派刘景希(谷牧)、杨西光等一批共产党员在该军开展工作,官兵都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开到前方后,中共东北特委又派于毅夫等人以东北救亡总会名义前去慰问、鼓动,故全军上下斗志昂扬。

8月21日,日军向津浦线发动新的攻势。吴克仁率六十七军对沿子牙河南下之日军中岛师团进行了顽强的阻击。但因正面二十九军于9月11日向南撤退,六十七军亦不得不于16日放弃姚马渡,辗转经献县到达邯郸,拨归商震指挥,担任防守临名关的任务。

10月15日,日军土肥原师团猛攻临名关,六十七军在敌军猛烈炮击下,死伤惨重,渐不能支,要求商震增援,商震拒不派援。16日,吴克仁被迫率军南撤,到达新乡休整。 吴克仁对河北前线各军将领保存实力、怠于作战,致被日军各个击破,非常痛心,前往南京向蒋介石陈述,要求调离北战场。这时上海战局吃紧,蒋正苦于无兵可调,遂将该军迅速运至安亭。淞沪抗战自8月13日爆发后,南京统帅部为了打破日本侵略军迫我作城下之盟的企图,提出了不惜任何牺牲守住大上海的口号,先后投入了八下五个师的兵力,在北起宝山,中经江湾、闸北,东迄浦东、川沙约一百公里的弧形陈地上,与日军展开了极其惨烈的搏斗。日军虽然投入了二十余万人,挟其优势的火力,历时两个多月,攻势迄开进展。但至10月下旬,淞沪战场形势开始逆转。

10月31日,日军突破我左翼方面军大场防线,威胁中央方面军侧背。适于此时吴克仁率六十七军开到战场,经第三战区前敌总司令陈诚拨归右翼方面军张发奎指挥,作为右翼的总预备队,驻军青浦。

11月5日,日军第六、第十八、第一一四等三个师团及第五师团之国崎登旅团在金山卫登陆,获得滩头阵地后即直扑松江。张发奎当即命令吴克仁率六十七军协同四十三军郭汝栋部及松江专员兼保安司令王公(王与)死守松江三日,以掩护上海守军撤退。

6日傍晚,吴克仁率六十七军赶到松江。当时郭汝栋所率四十三军仅存残部五六百人,武器又窳陋不堪,而六十七军则军容严整,装备齐全。吴克仁向王公(王与)了解敌情后,即命令一零八师师长张文清率部防堵城西之敌,一零七师师长金奎壁出新东门迎击北犯之敌。金师出击后,与日军谷寿夫师团先头部队遭遇,杀敌人五六百人,敌被迫后撤。该师三一九旅旅长吴骞负重伤,三二一旅旅长朱之荣光荣牺牲,团、营长亦伤亡多人。

7日下午,敌谷寿夫师团大队开到,将金师击溃,直趋苏州河左岸。张文清率一零八师开出城外,敌人崎登旅团即已接近松江城垣,乃令三二二旅旅长刘启文率部占领松江城至石湖荡之线。

7日中午,刘旅在三十号桥附近与敌遭遇,刘启文力战阵亡。敌军遂突进到松江城西关大桥附近,与夏树勋三二四旅展开激战。

至8日下午,战况愈趋激烈,夏旅伤亡惨重。吴克仁以战况紧急,乃亲自出城督战。坚持到8日半夜,吴克仁以守城任务已经达成,遂与郭汝栋、王 公 (王与)商定突围,令六十七军向昆山撤退。

9日黄昏,吴克仁在指挥部队渡河时不幸中弹牺牲。

 

 

文章录入:吴卫东    责任编辑:吴卫东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