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揭阳市揭东县砲台镇新寨村有一座占地680平方米的“四点金”建筑,该建筑建于清朝,座东北向东南,其建筑风格古朴淳厚,大门的额匾上阴刻“将军第”三个字的楷书,屋脊有“双凤朝牡丹”的嵌瓷,飞檐斗角,蔚为壮观。将军第是为纪念该村清代著名的武显将军吴教和而建。
吴教和,出生于清朝咸丰丙辰年(1856)的揭阳砲台新寨村,童年时吴教和家境清寒,日食难度。为了补贴家用,小小年纪只得靠给人家挑缶过活,饱尝了人世的辛酸。有一天,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吴教和挑着缶担下乡,由于乡间小路崎岖不平,加之饥肠辘辘,不觉脚下一滑,顿时摔倒在地,一担缶打碎了一大半,见此情景,吴教和顿时蒙了,不知如何是好,一气之下,他把剩下的缶全部倒入河里,连家也不敢回,前往潮州投军,投靠在军门提督黄武贤麾下。
吴教和跟随黄武贤提督转战南北,他作战十分骁勇,深得黄的赏识。在一次平寇的战役中,黄武贤马失前蹄,险些丧命,吴教和立即挥枪上前,杀退敌寇,救了黄的性命。黄把他屡立军功的情况上奏朝廷,清帝遂加封吴教和为武显将军,赐其匾额花翎,并封其妻孙氏为诰命夫人。吴教和为人刚直不阿,清正廉洁,每每为民办事,为群众解除灾厄,民众感念他的恩德,备礼前往相赠,都被他一一谢绝,深得百姓的拥戴,当地人亲切地称他为“柴大人”。
一次,朝廷接到潮阳和平乡上报,说该乡匪患猖獗,遂派吴教和赴潮阳县和平乡剿匪,可是当剿匪部队前往该乡时,土匪早已逃之夭夭,乡人因此惶恐不安,许多人哭哭啼啼,怕被当作慌报军情而被朝廷定罪,招来灭顶的大祸。恰巧经常前来该村收购鸭苗的吴教和族叔这日刚好肩挑鸭苗穿街走巷,乡人忙上前向他求救。当吴教和带兵进入该乡时,他的叔父忙迎上前,向他说明原因,请求他宽恕众乡亲,吴教和沉思良久,体恤百姓疾苦,遂命人用米糠焚烧乡中一座破旧的房屋,制造假象,以此应付差事,瞒过朝廷,解了民众的危难。乡人感激涕零,遂建起了吴氏生祠,定期供奉朝拜。
鉴于吴教和军功卓著,黄武贤多次催促他回故乡新寨建将军第,吴教和都婉言谢绝,黄百思不得其解,通过暗中了解,才知道吴教和虽然为官几十年,但清正廉洁,仅靠朝廷微薄的俸禄维持生活,遇到生活困难的百姓,他还经常慷慨解囊,拿出钱物接济贫困百姓。直至解甲归田,一家人仍住在一间破破烂烂的旧屋,可谓两袖清风。黄武贤深为感动。新寨村民感激他的恩德,为颂武显将军吴教和的美德,遂划让部分公田,并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于清光绪己丑年(1889)为他在新寨村建了一座将军第。
吴教和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逝世,享年76岁,安葬于揭东地都镇下成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