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宽的藏书楼名“丛书堂”,在苏州乐桥西尚书巷内,光绪年间,顾文彬在吴宽旧宅遗址上建过云楼,可见苏州私家藏书代有传人。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六五云:“公平生好学,老而不倦,家有丛书堂,藏书万卷,凡古书秘本,多出手钞,其题署有云书于吏部东厢者。”由于吴宽的诗文成就和书法艺术名声显赫,极大地掩盖了他作为一个藏书家的史实,历经数百年吴宽藏书虽然没有完整保留下来,但在流传的过程中为人看重。《天禄琳琅书目》卷二载宋刻本《帝学》,一函四册,明吴宽藏本;卷五载宋刻本《家语》,有“长洲吴氏”、“太史氏”朱文印;卷七载宋刻本《淮海集》有“丛书堂”朱文印。《滂喜斋藏书记》卷一载金刻本《玉篇》三十卷,有吴宽藏印;《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十七载元刻本《程史》十五卷,卷首有“吴宽印”等。
吴宽(1435—1504),字原博,号匏庵,又号玉延亭主。喜藏书,和藏书家沈周、王鏊等交游颇深,藏书以抄本多见,其抄本用红印格抄写,以私印记之。时吴中藏书家多以秘册珍籍相夸尚,如朱存理、阎起山、都穆辈皆仿其抄本。《静志居诗话》云:“是时吴中藏书家多以秘册相尚,若朱性甫、吴原博、闫秀卿、都玄敬辈皆手自抄录。匏庵遗书流传者悉公手录,以私印记之,前辈风流,不可及也。”吴宽的书法在当时就较为著名,常有人奉家藏秘籍慕名前来求吴宽题跋识语,为自家藏书增色,而吴宽则趁此便利得阅秘书甚至就便抄录。苏州藏书家叶昌炽《藏书纪事诗》曰:“吏部东厢晚年笔,后来一字一琅玕。纵横深得髯苏意,郁律蛟螭涧底蟠。”形象地描述了吴宽抄书至老不辍,绝非偶一为之。叶氏称曾亲眼见过吴宽所抄之书:“余所见丛书堂钞本,公手书者精采奕奕,笔法绝似苏长公,其藏印曰‘古太史氏’、‘日延州来季子后’、‘曰双井村人’。”
叶德辉《书林清话》说,自明以来, 藏家最重视并争购的抄本, 首列吴抄。从诸家书目中可见到经吴宽手录流传的吴抄本,如《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载吴文定抄藏本《河东先生集》十六卷,版心有“丛书堂”三字;《藏园群书经眼录》载明吴鲍庵家写本《姑溪居士文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绵纸墨格,版心有“丛书堂”三字。清人朱彝尊《书<尊前集>后》:“康熙辛酉(1861)年冬,予留吴下,有持吴文定公手钞本告售。书法精楷,卷首识以私印,书肆索直三十金。”吴宽手抄的《山海经》流传至今,钤有丛书堂印、戴氏芝农藏书画印、以增之印、四经四史之斋、周暹等印鉴。由此可知,此书先藏于吴宽的丛书堂,后为戴成芬的插架之物,清末成为杨以增海源阁四经四史之斋的藏书,民国年间被著名藏书家周叔弢收藏,现藏国家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藏《史记》一百二十卷。汉司马迁撰,宋绍兴淮南西路转运司刻本。存十七册。框高22.3厘米,广17.7厘米。半页9行,行16字。小字双行,行20至21字。左右双边,白口,单鱼尾。清单学傅、徐渭仁、莫友芝题识,杨守敬、康有为跋。钤有张丑、原博、吴宽等藏书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