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人物 >> 正文
吴仙标政坛秘辛:天下人管天下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4-22           ★★★

 

 这二位长得象不象,呵呵,吴松康是深吴会领导成员之一,深圳功力武馆馆长。详情见《深吴会工作例会会议报告》 /Article/news/new/201404/17128.html

吴仙标是谁,百度上有

 

美国第一位华裔副州长吴仙标
 
 
吴仙标,是我爷爷表兄弟的儿子,他的父亲为吴承继、母亲为张国英,至今我的家中还留有两位老人留给我爷爷的亲笔书信,我为我的家族中出现这样一位光辉人物而深感自豪。
 
吴仙标祖籍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他出生在上海,不满二十岁就赴美留学。先进乔治城学院,后入密苏里州的华盛顿大学专攻物理,1964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后,曾任美国实验室太空联合研究所研究员。两年后应聘到特拉华州立大学任物理学教授兼校董事。
 
1984年11月6日,他当选为美国特拉华州副州长,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担任州长职位的华人。
 
他曾多次回国, 1972年中美建交后,吴仙标成为周恩来总理首批邀请的华人华侨访华团成员之一,受到周恩来等中国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

1986年春,吴仙标上任一年后,来宁波祭祖,与宁波市政府共同促成该州的威尔明顿市与宁波市结为姐妹城市。

2004年1月,卸任后的吴仙标夫妇带从未来过中国的女儿访问游览了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和乌镇等地。最新的一次是他作为世界华人华侨杰出代表,再次受到中国政府邀请,出席2011年10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并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隆重接见。
 
2011年10月19日,吴仙标夫妇在宁波香格里拉酒店接受记者采访。这是他们自1986年回乡祭祖后,第二次回乡,受到家乡人民的欢迎。1986年那次我爷爷还健在,我大伯父也亲历了那个场面,可惜的是去年的这次回乡,我爷爷已经过世。

++++++++++++++++++++++++++++++++++++++++++++

吴仙标政坛秘辛:天下事天下人管
   
    (题记)“怎么叫做政治家?政治家就是找有钱的人要钱,找穷人要选票。就是让有钱人和穷人都相信自己会维护他们的利益。”——美国一位幽默大师如是说。
   
    "Recount, recount, recount......", "Too close to call, too close to call,......"
   
    2000年12月13日晚上8时,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戈尔在华盛顿的副总统官邸发表输诚演说,美国历史上持续事件最长的总统大选在一连串的重新计票声中,以极具争议的数百票之差落下了帷幕。一些时事评论家认为,克林顿总统抢走了一个古巴小男孩,失去了迈阿密的西裔铁票,使得民主党在势均力敌的总统大选中痛失江山。“关键的少数”在关键时刻扮演了关键角色。
    当小布什在德克萨斯州的牧场开始组阁的时候,许多时事评论家预言,为了弥合这次大选中出现的严重分裂局面,少数族裔选票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布什内阁必将展现浓郁的多元化色彩,其部长、副部长人选中跨党派、少数族裔和女性将超过历届总统内阁。
    美国立国的先贤们为美国确定的“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的立国基础,经过两百多年的磨砺之后,在21世纪新的千年之始,以更广泛的包容性,更趋成熟,更加完善的形态呈现在世人面前,给华裔也给所有少数族裔步入美国政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80-20的“种族”牌
   
    谁将成为新内阁大臣,主掌这当今世界头号强国的外交、财政、商务、交通等等大权,成为大选之后的最新焦点。12月中旬,一个以老布什时代的重要外交智囊和小布什在德州的班底形成的执政团队逐渐显现出新政府雏形,包括国务卿鲍威尔在内三名非洲裔、一名西裔陆续被提名担任新的内阁大臣。但是,布什的过渡班子中,没有一名亚裔美国人。新内阁只剩下三个部长尚未任命之际,仍旧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亚裔美国人可能获得提名出任内阁高级职务。一些亚裔共和党领袖人物纷纷云集华盛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运用自己的长期积蓄的人力、财力资源,寻找进身之阶。
    由切尼领导的过渡班子中的有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后来的白宫幕僚长,当时过渡班子的幕僚长ANDREW CARD,另一个是过渡班子的执行总监,CLAYTON JOHNSON三世,只要能够让这两个人相信亚裔选票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的少数”作用,亚裔就有希望出任内阁大臣。可是,连续多日,亚裔共和党领袖们一直无法与这两位关键人物见面。时机稍纵即逝,这,绝不是好兆头。
   
    80-20决定利用集体的力量,把亚太裔送上新内阁大员的宝座。
   
    80-20主要负责人吴仙标打电话到加州,向亚太裔共和党主要领袖人物-邝杰灵和祖炳民表示愿意提供帮助。
    邝杰灵从华盛顿给吴仙标回了电话,他说,目前正在华盛顿游说的亚太裔共和党领袖们仍旧不得其门而入。
    “80-20能够为你们做些什么呢?”吴仙标问。
    “如果能够运用集体力量,表达亚裔对进入新内阁的期望,将会非常有帮助。”邝杰灵说。
    2000年12月21日,吴仙标代表80-20向切尼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邮件中说,亚裔美国人目前并未明确表明偏向于两党中的任何一个党派,亚裔美国人大多数居住在加州、纽约和新泽西。这是三个选举人票最多的州,如果2004年共和党在这三个州获胜,将可赢得下一任总统大选。“我们恭敬地请求您尽快考虑,指定杰出的亚裔美国人出任布什政府的内阁成员职务”。
    此后数日,全美国各地亚裔将大约1000封电子邮件送往了布什、切尼以及布什过渡班子的主要成员。
    12月28日,80-20向美国各主流媒体发出电子邮件,希望各媒体记者们打电话询问布什过渡班子对亚裔要求的反应。许多新闻媒体不仅打电话给布什的过渡班子,而且给80-20送去了支持的电子邮件。
    12月29日,布什过渡班子做出了积极回应,切尼亲自打电话给克林顿政府的日裔商务部长峰田,问他是否愿意出任布什政府的交通部长。
    2001年1月2日,布什宣布了最后三名内阁成员提名:峰田为交通部长,前参议员阿拉伯罕为能源部长,保守主义政治评论员查维斯为劳工部长。几天后,劳维斯因为雇佣非法移民在参议院受到阻力,宣布退出劳工部长提名。
    2001年1月12日,布什宣布提名华裔赵小兰出任劳工部长。
    影响总统任命内阁大臣的因素很多,或许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80-20在关键的时刻打出的这张“关键的少数”牌,扮演了“临门一脚”的角色,为亚裔美国人敲开了新政府的大门。
   
    “请问您是哪一家媒体的?”
   
    2002年5月13日中午,我坐在德拉瓦州怀明顿市的FRIDAY餐馆里,等待吴仙标的时候,心里略微有点忐忑不安。
    21世纪初是亚裔在美国政坛全面崛起的新时代。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听证通过高级官员除了赵小兰和峰田外,还有国防部副部长朱思九。华裔州长骆家辉和联邦众议员吴振伟竞选连任成功,加州和纽约市都出现了首位华裔州议员和华裔市议员。此外,亚裔出任联邦政府部门次长以及其它政府高级职位的官员人数也超过历届政府。
    很久以来我就想写一篇能够反映华裔在美国政坛上崛起的文章了,但是从哪里着手颇费踌躇。有关华裔政治明星的文章很多,但多数只是一些溢美之词加简历加新闻报导中只言片语的综合,怎么才能够抓住一二个关键人物,揭开华裔在美国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之谜呢?
    我用电话采访了几位著名的华裔人士,仍旧觉得不得要领。出于种种需要,公众人物在面对新闻媒体的时候,通常都喜欢显示自己经过包装的一面,你很难从他们的谈话中了解他们所经历的酸甜苦辣,更难透过表象,看到西装革履的盛装下,政坛上刀不韧血的残酷斗争和冷漠现实的政治交易。
    当我在80-20网站上看到一则要求大家向布什过渡班子发电子邮件的消息时,我决定将重点采访对象锁定在吴仙标身上。
    吴仙标似乎并不象那些急于推销自己的人。在电话中,他很乐意跟一个记者谈论有关80-20的一切,说起80-20在2000年总统大选中的作用,他可以眉飞色舞的讲半天,可是谈到他个人,往往二三句话就结束了。
    还有一件事情令我非常扫兴,我跟他在电话中有过多次交谈,每次都向他自报家门,他有时仍旧会冷不丁地问一句:“请问您是哪一家媒体的?”每次我撂下电话的时候都会想:“我就那么没有特色吗?连我的名字都记不住。”
    不过,无论如何,我还是应该跟他谈一谈,不应该因为个人好恶影响工作。
    吴仙标本人是个有点传奇色彩的人物。美国政坛上一些最耀眼的亚裔政坛明星,几乎都出生于美国或者从小移民美国。现任国防部副部长华裔朱思九、华盛顿州长骆家辉、曾经担任过加州主计长的邝杰灵、休斯顿市副市长关振鹏等人都出生于美国,是第二代或者第三代移民,邝杰灵甚至是第四代移民。劳工部长赵小兰、国会众议员吴振伟都是从小就移民美国。而吴仙标二十岁才从香港到美国开始留学生涯。
    吴仙标是到目前为止海外留学生竞选美国副州长成功的第一人,也是唯一的一个人;他还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竞选联邦参议员的华裔;他也是第一个提出集中亚裔选票,投给某一个符合整个族裔利益的候选人,并身体力行,联合所有亚裔的力量积极推动这种观念。我能不能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打开一个在美国竞选政治中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刀枪不入功夫之人的心扉呢?我很怀疑。
   
    “您是专门报导政治新闻的记者吗?”
   
    虽然我看过吴仙标的照片,但是当他坐在我对面的时候,仍旧为他充满活力感到惊讶。他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看上去大约才50岁。他的皮肤是那种喜欢户外运动人的健康的棕色,全身上下没有一点赘肉。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他每周打两次排球,并且每周一次骑三十英里哩自行车的结果。
    初次见面的几分钟内,我和他都在默默地琢磨着对方。他大约在琢磨是否值得跟我这个记者浪费几个小时的时间,我也在琢磨如何让他滔滔不绝地为我道出美国政坛的种种内幕。
     “你大约已经知道我的经历了,我能知道您的经历吗?”他一开始就单刀直入地切入他最关心的问题。
    我向他介绍了我的个人经历。我特别向他强调了我在中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的经历。我特意告诉他,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是周恩来总理提议,专门为溥仪、杜律明、黄维等人设立的撰写回忆录的地方,我的意思是让他放心,我在人物采访和撰稿方面有特殊经验。
    可是吴仙标并不满足,他问:“您是专门做政治方面报导的记者吗?”
    我告诉他我们的分工没有那么细,华文媒体记者的覆盖面通常都很宽。
    “华文媒体采访政治新闻的专业记者很少。”他说。
    我没有继续跟他争辩,但是在心里说:“TRY ME。”
    我很快就发现,虽然吴仙标的单刀直入有时让人觉得不舒服,但他坦率真诚,几乎不说假话。他基本上有问必答,不回避有关个人经历的任何问题,不过在谈到自己事情的时候,仍旧是二三句话就完了。我不习惯象有些记者那样把采访对象逼到墙角刨根问底,而喜欢跟采访对象建立一种互信关系,我常常帮助采访对象打开话匣子,在采访对象滔滔不绝的谈论中找到对我有用的东西。这种方法现在看起来不灵了。
   
    抗日烽烟中诞生的孩子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称为“八·一三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抗击,同日军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了三个月的激战,史称“凇沪抗战”。
    吴仙标就诞生于这烽火连天的隆隆炮声中。那年的阴历8月13日,国民党的飞机在上海轰炸日军驻地,吴仙标母亲临盆的时候,上海一片混乱。他的父亲到处找产科医生,结果产科医生没有来,吴仙标自己就急急忙忙来到了这个世上。
    那一天是阳历9月18日-中华民族的蒙难日。1931年9月18日本侵略军在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全面侵占了东三省。
    命相学家们通常根据一个人的出生日期来判断一个人的命运和性格特征,或许是命里注定,出生在这一天的中国孩子们,都被打上民族耻辱的胎记,为洗刷这一耻辱奋斗终身。
    或许这一天出生的孩子都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吴仙标的儿童时代和青少年时代,有几件事情影响了他的一生。在上海租界和香港英国殖民统治下受到的一次次屈辱,使他懂得了一个弱势民族必须自强才能够不被人欺负的道理。
    “小时候我特别淘气”,吴仙标说。他是家中的老二,他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他哥哥。他哥哥学习很好,属于那种人人夸奖的模范学生。可是他,“谁也没指望我读书”,除了玩,就是欺负两个妹妹。中国家庭重男轻女,也助长了他这种淘气。他的哥哥则非常富有正义感,总是两个妹妹的保护神。
    一次偶然事件,永远纠正了他撒谎的坏毛病。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他跟他父母撒谎,说不用上课,自己逃学躲在家里看武侠小说。后来他父亲弄清楚他是在撒谎,当着客人的面,不由分说地狠狠打了他一顿,“从那以后再也不敢撒谎了。”他说。
    吴仙标的父亲是一个小商人,在上海有一二个小店铺和工厂。抗战期间他们一家居住在上海的租界里,他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家附近有一座桥,旁边有日本士兵站岗,每一个过桥的人都必须向日本士兵鞠躬。为了避免向日本士兵鞠躬,他们一家人从来不过那座桥。即使非要到桥对面不可,也要绕很远的路。
    四十年代末,他们一家到了台湾,五十年代初,辗转到了香港。当时香港电影每到终场时都会出现英国女皇的头像,所有观众都必须肃立,向英国女皇致敬。就为这个,他哥哥从来都不看电影,即使去了,一定要抢在终场之前离开电影院。
    英军准备在他们家附近建一个壁球场,埋下了一些木桩。吴仙标的哥哥总是趁着英军不在就在拔木桩,吴仙标看见了就好奇地问:“为什么?”他哥哥说:“这是我们的地方,他们凭什么在这里建球场?”看到一向循规蹈矩的哥哥居然暗中搞破坏,吴仙标大为高兴,也加入了哥哥的破坏活动。后来英军发现了,就开始抓他们。他们就拼命逃,才躲过一劫。
   
    头悬梁锥刺股
   
    象大多数调皮的男孩一样,吴仙标到高中二年级开始发奋了。发奋的原因很简单,一个“偶然”的机会,学校里不知道怎么就给他评了一个优等生。这优等生的头衔使他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荣耀:女孩的亲睐和父母的赞扬。从那以后,他就懂得了,一个人受人尊重的滋味很好。
    高中毕业时,他立志要当兵,三个志愿都是填的台湾的中山军校。他的父母反对,到中山军校读书必须申请台湾护照,可是台湾护照迟迟不来,美国的大学的入学通知却来了,于是他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来到了美国。
    “在美国的最初几年你做什么?”我问他
    “一天到晚读书。什么也不管。每天最多睡五个小时。没有汽车,也没有女朋友。”他说。
    当时吴仙标的父亲已经没有能力供他读书了。只有念数学和物理才能够拿到奖学金,他不得不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物理。“有的东西你对它了解越多,就越喜欢,”他说。后来他真正爱上了物理。实验物理所用的科学方法影响了他的人生观和思维方式,他后来在政坛上闯天下的时候,常常在要害地方踢出关键的“临门一脚”,大约就源于实验物理对他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他甚至将实验物理的方法应用到他的竞选策略中。
    吴仙标懂得了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先读好书的道理后,就把那股不服输的“劲”儿都用到了读书上。实在悃得挣不开眼的时候,就拿刀子扎自己的大腿。
    “偶尔也有放纵的时候”,他说。“闷不住了,就躲到外头抽一个小时的烟。然后我就想,我已经做了一点坏事了,我对得起自己了。”
    “您的美国梦是什么?”我问他。
    “我没有美国梦,我一直都想回去。”他的回答让我瞠目结舌。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我早就回去了。我没有回去,是因为我不知道该回到哪一边。”
    或许有无数旅美华人华侨跟他有同样的想法。
   
    “初生牛犊”闯入国会殿堂
   
    联邦参议院,美国政治风暴的核心,也是吴仙标在美国首次走出书斋,投身于大规模保钓运动的切入点。
    吴仙标给我看了几份历史文献。
    1971年4月9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表示尼克松总统和日本首相左藤荣作达成协议,美国将于1972年将琉球以及包括钓鱼台列岛在内的“南西群岛”交还给日本。
    1971年6月19日《华盛顿邮报》报导,日本外交部长AICHI发表声明说,“美国和日本认为,冲绳协定完全解决了钓鱼台岛屿问题。”
    联邦参议院的一份文件记录显示,该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于10月27、28、29日就冲绳协定举行听证会,27日国务卿罗杰斯代表行政当局作证;28日,国防部副部长PACHARD和美军驻日琉球岛屿最高指挥官LAMPERT作证,讨论了有关军事安全问题;29日,联邦参议员TUNNEY,杨振宁、吴仙标、邓志雄、JOHN FINCHER教授就钓鱼台岛屿问题作证。
    从吴仙标保存的证词原文看来,吴仙标的在证词中叙述了钓鱼岛的历史,引用了中国大陆《人民日报》社论和外交部关于钓鱼岛主权问题的声明、台湾当局对钓鱼台岛屿主权的声明,分析了美日在关于钓鱼岛问题的协议中存在的谬误,以及可能引起领土争端的严重后果。证词说,中国政府为了维护珍宝岛的领土主权,不惜与苏联一战,同样不会坐视对钓鱼岛主权被日本夺走。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著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也在这次听证会上作证,当时杨振宁刚刚结束中国之行,他生动地叙述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为联邦参议员们揭开了中国的神秘面纱,在隔绝了三十多年的美国和中国之间架起了一道间接了解的桥梁。
    历史学家FINCHER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地说明了美中关系的重要性,华裔邓志雄泣不成声地叙述了二战时从日本侵略军手中死里逃生的经历,唤醒了参议员们对二战的沉痛回忆。
    11月2日,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以16票比0票通过了有关钓鱼台岛屿问题的决议。决议决定将钓鱼台岛屿的行政管辖权归还给日本,但是不包括领土主权。
   
    “这也是一种无奈”
   
    “当时全世界保钓运动风起云涌,成千上万的华人游行、抗议示威,为什么您没有像大家一样走上街头,而是跑到参议院作证呢?”我有点好奇地问。
    “这也是一种无奈,中国的事情,却要去找美国人请愿,只因为钓鱼岛在美国人手上,还给谁还得由他说了算。”吴仙标回答道。
    中国确实有很多这种无奈。山姆大叔就像太平洋的警察,管着全世界的许多事情,在这种无奈的逼迫下,要解决问题,找始作俑者直接交涉,或许不失为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
    1971年10月30日的日本《朝日新闻》、《读卖新闻》《经济新闻》等都在显著位置报导了这次作证情况。听证会前,吴仙标等人组成的“德拉瓦州保卫钓鱼台委员会”编印了一本关于钓鱼台的小册子,说明钓鱼台的历史和领土主权,并分发给联邦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所有成员。吴仙标等人先后访问了4位联邦参议员、30多位联邦参议员的智囊班子主要成员,在“喝啤酒”“喝咖啡”中,不知不觉地向这些人灌输钓鱼台属于中国领土的观念的影响。
    我曾经采访过一些民间团体在国会的游说活动。人们常常找一些与他们意见一致的国会议员游说,因为这些国会议员与民间团体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容易请得动。但是大规模的游说活动往往因此而流于走过场,收效甚微。
    10月22日,吴仙标等人收到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邀请函,邀请他前往参议院就钓鱼台的归宿问题作证。为了扩大影响,他们联络了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一起前往。
    70年代初,正值尼克松访华前夕,中国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的鲜明立场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风起云涌的保钓运动,都是美国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立场的转变与当时的世界大格局变化有密切关系。吴仙标等人只是在关键时刻,站在关键位置上踢了“临门一脚”。
   
    “了不起的人物”
   
    1972年2月,尼克松访问中国,为美中两国交往揭开了序幕。吴仙标成为周恩来总理首批邀请的华人华侨访华团成员之一。同行的有当时在IBM工作,保钓运动领袖人物之一的孙正中,也有著名爱国华侨陈金坚、梅子强等人。周恩来亲自与这些华人华侨代表长谈了五六个小时。
    “了不起的人物,他面面俱到,话题广泛,让所有人感到亲切。有正气,是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经过30年,吴仙标与两岸三地,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许多名人打过交道,但是回忆起这次长谈,仍旧对周恩来敬佩不已。
   
    “凯仪怎么把家具都换了?”
   
    吴仙标的家座落在一个幽雅的中产阶级社区,深红色的日本枫树和几丛鲜红的杜鹃花点缀着门前绿色草坪,与浅灰色的小楼相映成趣,宛如莫内的印象派绘画作品,有一种温柔恬静的美。
    这是一幢一家庭的两层楼房,看起来与许多普通华人所拥有的住宅差不多,很多人的房子甚至比他的要大得多,也新得多。
    客厅里摆着几个柔软的大沙发和一个茶几,室内布置简单而又舒适,显然女主人很善于持家。客厅里最显眼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松树和苍鹰的国画,吴仙标太太告诉我,这是一个朋友送给他们的。我想大约吴仙标的朋友了解他的性格吧,鹰画得很有特色,笔调苍劲有力。
    壁炉两边摆满了吴仙标深海潜水获得的“战利品”。漂亮的大大小小的海螺和贝壳,还有吴仙标举着巨大的龙虾和海龟的照片。
    “通常海星都是五角的”,吴仙标有点得意地把壁炉顶上一玫四角的海星指给我看。
    吴仙标的家有三个地方摆满了照片,客厅里、通往地下室的楼梯走道两边的墙壁上。这些照片除了在一家人在海边戏水外,还有野营、烧烤等等,也有不少是他的一儿一女小时候的照片。从这些照片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和睦的热爱生活的家庭。
    吴仙标的太太名叫吴凯仪,也姓吴,吴凯仪笑着说:“我原来就说过不愿意婚后改姓,正好他也姓吴。”
    大约真是前世有缘吧,吴凯仪的祖父母也都姓吴。她和吴仙标从小就生活在同一幢公寓楼里,一个在十一楼,一个在五楼。不过两人都未“识庐山真面目”,后来在美国才开始交往。当时吴仙标的哥哥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书,吴仙标常常去看望他的哥哥,在那里与新闻系读书的吴凯仪重逢,两人才开始这段一世姻缘。
    “他是我的第一个男朋友”,吴凯仪的话让我想起了现在流行的那句话:“女人把爱情当作生命”。吴凯仪说,吴仙标喜欢玩的那些事情比如潜水啊,体育活动啊,热衷于社会服务工作啊,她都有兴趣。“他在水里找到这些东西,我就帮他一件一件地运上来。”吴凯仪指着那些潜水的照片说。显然她心甘情愿为吴仙标承担所有的后勤服务。
    “你最爱他的是什么?最烦他的是什么?”我忍不住开始刨根问底。通常公众人物都喜欢显示他们对婚姻的忠贞,多数只不过是一种经过包装的外表。且不说克林顿绯闻不断,就连身为牧师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杰西杰克逊、著名保守派大员、前众议院多数党领袖金里奇这样的人,也有隐藏多年的秘密情人。
    “固执”,吴凯仪说。“只要是他认为该做的事情,他一定会去做,不怕输,敢冒险。他决定要做的事,很少改。人家不肯做的事情,他也会去做。”吴凯仪说。因为他的心里总是装着许多“该做的事情”,很多具体的小事他就常常忽略,完全依靠吴凯仪帮他打理。
    在家务事和日常琐事方面,吴仙标的记忆奇差。吴仙标不知道他们家的存款在哪一家银行,也不知道家里有多少钱。他们家从来不过结婚纪念日,也不庆祝家庭成员的生日,因为吴仙标根本记不住这些日子。
    更为奇特的是,他常常忘记了自己吃过饭没有,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儿子究竟有多大年纪。他告诉我他儿子“39岁了。”
    她太太在一旁纠正道:“37岁。”
    看来我大可不必介意吴仙标是否记得我是哪一家报社的记者。
    在某些方面,吴仙标颇有点像个“日理万机”的“国家总理”。他满脑子装着大事,小事糊里糊涂。他们家搬到新住宅一年多以后,有一次吴仙标居然驱车回到了以前的老宅。他打开老宅的纱门长驱直入,看见室内不同的家具和摆设,他还在想:“凯仪怎么把家具都换了?”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他太太,吴仙标会怎么过日子。“打仗不能打两边。”吴仙标说。吴仙标的太太是他的后勤总管,还是他的参谋长。当我们谈论吴仙标以前的经历时,他常常要就一些具体日期和细节询问他太太。他们配合默契就像一个人,真乃“天作之合”也。
   
    装在盒子里的照片
   
    吴仙标家里悬挂的几十张照片中,几乎没有一张与名人的合照。
    应我的要求,吴仙标从书房搬出了两个大纸箱。箱子里藏着成百上千张照片。我在纸箱中找到一张吴仙标、陈香梅等大约二十多位华裔政坛明星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合影。我问他,这次胡锦涛来美国他有没有去?
    “我收到了邀请,但是因为要参加百人会年会,就没有去。不过这类会见通常不会谈什么实质性问题,我的兴趣不大。如果中国领导人愿意讨论实质性问题,我还是有兴趣的。”
    “中国人真喜欢跟名人照相。”他说。
    吴仙标的这些照片中有与克林顿、联邦参议员肯尼迪等世界著名人物的合影。我见过许多喜欢炫耀自己与名人合影的人,可是却从未见过一个像他这样把所有的与名人合影放在纸箱里,当作普通文件一样保存的人。
    我从这些照片中找到了吴仙标在政坛留下的足迹。
   
    “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输了没什么了不起”
   
    “这是我在竞选副州长时参加老人野餐活动的合影。老年人一定会去投票的,竞选的时候几乎所有老人的野餐和大型社会活动我都会去参加。”吴仙标指着一张与老人的合影说。
    有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成为他的人生转折点。
    70年代初,吴仙标在德拉瓦大学任助理教授,连终身教职都没有,就与校长发生了一次正面交锋。当时一些教授常常在私下里抱怨校方待遇不公,但是没人敢公开交涉。吴仙标就领头写请愿信,成立教员工会,就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福利问题与校方交涉,迫使校长做出让步。吴仙标的表现得到德那瓦州的州长赏识,经州长提名,吴仙标成为德那瓦州立大学学校董事会成员。当时他是唯一的由州长任命的亚裔校董。
    初涉公共事务就获得如此成功,大大鼓舞了他的信心。他发现逆来顺受并不是一种美德,在美国是可以据理力争的,从此他放弃了“回国”的念头,爱上了美国。
    “人人都觉得政坛上应该有华人为自己说话,为什么不自己去试一试呢?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输了没什么了不起”,正是这股与生俱来的不服输的“劲”头,推动着这个“九一八”诞生的孩子开始在美国政坛闯天下。
    1984年,吴仙标决定以民主党身份出马竞选副州长。一来副州长职位接触面广,可为今后政坛上进一步上升打下基础,二来竞选副州长需要50万美元的经费,他估计筹款没有问题。
    德那瓦州是美国东部一个富庶的小州,人口仅56万,但是白人占85%以上,亚裔不到1%,非洲裔、西裔和其他少数族裔加起来,不到15%。
    在德拉瓦州,亚裔离“关键的少数”的地位还差得很远,他没有“种族牌”可打。作为一个华裔新移民,他在选举中有明显的劣势。黄皮肤,黑头发,英语有明显的口音,甚至连名字的拼法也让选民觉得莫名其妙。“WHATIS THE WOO?”(WOO是什么?)一个竞选专家说。
    吴仙标最大的本钱就是不怕输。
    名字的拼法令人莫名其妙吗?没关系,正好让人家记住自己的名字特点。英语有口音吗?没有关系,只要能够说出流利正确的英语,特殊的口音反而能够成为让选民记住自己的特点。
    竞选最重要的是演讲,新移民最怕的正是演讲。许多华裔新移民考托福和GRE能够考出令美国人惊讶的高分,能够撰写和阅读艰深的专业论文,却害怕参加美国同事的野餐会,害怕在午餐桌上与美国同事谈论篮球或者橄榄球。语言障碍成为新移民在美国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当吴仙标决定竞选副州长的时候,他发现自己面临同样的问题。
    他决定从30秒开始练起。
    他在地下室装了一面镜子。只要有时间,就站在镜子面前练习。经过无数个30秒的演说,他开始把30秒连成一分钟,一分钟变成二分钟,直至可以流利地讲完标准的竞选演说所需要的3-5分钟。
   
    哀兵必胜
   
    1964年,吴仙标在圣路伊斯的华盛顿大学戴上博士帽的那一瞬间大约完全没有想到,他在物理实验室方面工作多年所获得的经验,能够成为他的首次出马竞选克敌制胜的钥匙。
    制定正确的竞选策略是胜利的关键。吴仙标把实验物理的方法运用于社会实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直接到社区与选民交谈,了解选民对副州长候选人的期待,随机挑选几十位民众,给他们各种竞选宣传材料,观察他们对候选人以及各种广告宣传、文字宣传品的反应,并对各方面的信息加以筛选,抓住有利信息制定选举策略,力图建立起个人与选民之间沟通的桥梁,找到真正能够打动选民的途径。
    “美国人喜欢帮助UNDERDOG(处于不利地位的人),”吴仙标说。美国民众最欣赏的是那种历经艰难险阻而又屹立不倒,最后获得成功的“英雄”。吴仙标的演说词充满了感性和一个华裔科学家的聪明睿智,他向选民展现了一个新移民在美国留学、移民奋斗的历史,讲述美国带给他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他对改善德拉瓦州科学和教育的远大抱负。选民为他对美国和德拉瓦州的热爱深受感动。
    “只有在美国,只有在德拉瓦州,只有德拉瓦州的选民,才会帮助一个新移民成为一个副州长”,他充满激情的声音一次又一次赢得了长时间的掌声和欢呼声。选民给予他的掌声远远超过了给予他的竞选对手、当时的州参议员的掌声。
    正是这些掌声使他成为华裔留学生中的第一个副州长。
   
    “总统仍旧是白人的位置”
   
    “华裔”这个词在竞选中,并非永远都只有负面意义。12年以后,在美国西北角,距离德拉瓦州3000多英里的地方,骆家辉在竞选州长之际成功的运用了人们对华裔“模范少数族裔”印象击败了对手。
    纽约唐人街头的一个算命的人曾经告诉骆家辉的父亲,他的儿子中有一个人将会成为著名人物。骆家辉的父亲说:“出名?开玩笑!他是一个美国的华人,怎么可能成为著名人物呢?”
    今天,许多亚太裔美国人鼓动骆家辉竞选美国总统。骆家辉的父亲认为,这几乎是一种狂想。即使是纽约唐人街的算命先生也没有发出这种预言。“总统仍旧是白人的位置。”他说。
    虽然骆家辉距离白宫的路仍旧遥远,但是他以他的聪明才智和杰出的领导才能,实现了唐人街算命者的预言。1996年、2000年骆家辉比吴仙标更加成功地运用美国选举这个难以驾驭,变化万千的庞然大物,两次竞选华盛顿州长成功。骆家辉以59%比41%的优势战胜了共和党对手赢得了州长席位。
    骆家辉的父母与所有其他华裔父母一样,希望他成为一位工程师或者是一位商人。但是骆家辉有他自己的选择。1982年他竞选华盛顿州议员成功,1993年竞选国王郡郡长成功。
    华盛顿州白人居民占83%,亚裔占6%,西裔占6%,非洲裔占3%,其他族裔占2%。在这些竞选活动中,他都保持了种族中立的色彩,以便让选民相信他所具有的广泛代表性。
    但是1996年竞选州长的时候,情况不一样了。骆家辉发现他自己必须超越他所熟悉的范围,寻求更广泛的支持者。他不承认自己是打“种族牌”,但是他表示,他无法再回避族裔问题。骆家辉说。“我的头发,我的眼睛,我的皮肤颜色,人们只要看着我就知道我是一个亚裔。”
    在州长竞选中,骆家辉首次以“有色人种”称呼自己。骆家辉的口号是:“我是一个华人,但是我完全是一个美国人。”
    骆家辉常常自豪地向选民谈到他的家庭来自中国南方一个简陋的小茅屋,谈到一个华裔美国移民在美国艰苦奋斗的故事。由于华人家庭从不象外人谈论家事的传统,骆家辉一开始也不愿意公开谈论自己的家史,但是他很快就发现了,大多数美国人为他家庭的故事所感动。
    “我们用我们的汗水、鲜血和眼泪共同建设这个国家,现在是我们共同来管理这个国家的时候了。我相信我自己也属于美国梦的一部分。”骆家辉充满激情和感人肺腑的演说深深打动了无数选民的心。在过去一百多年,华裔因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和聪明才智,受到猜疑、嫉妒而受到白人的排斥,在20世纪90年代末,“模范少数族裔”被华盛顿州的选民当作一种继承了优秀文化传统的模式,受到同情、赞美和欣赏。
    华盛顿州塔克马市市长白人伊伯索说:“非洲裔比亚裔更难令选民接受,如果人们对种族有某种固定的成见,那么对于亚裔的成见属于正面的比较多一些。”
    骆家辉的竞选对手、非洲裔莱斯对于败给一个亚裔忿忿不平。他说:“无论人们是否承认,种族是有等级的。”
    对于这种说法,骆家辉显得一脸无辜。“种族等级?我从来就没有想过。”他说。
   
    政坛陷井
    吴仙标任副州长时兼任州众议院主席。德拉瓦州的一名州参议员去世,谁来填补遗缺成为民主党和共和党争夺的新战场。吴仙标有权决定选举州参议员选举时间。民主党希望尽快投票,因为共和党候选人有钱,能够打持久战,竞选选举时间拖得越长,共和党的候选人越容易获得更多的选民认可。
    吴仙标认为,虽然他属于民主党,但是选民的利益应该超越党派利益。应该让选民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认识两党候选人。他决定让投票在截止期限前的最后一周进行。
    决策一出,民主党一派哗然。当地报纸纷纷发表文章,有的批评吴仙标出卖党派利益,有的则赞扬他能够超越党派利益。德拉瓦州民主党的领袖人物没有直接对他表示任何不满,每次见面仍旧是行礼如仪。他根本没有意识到他违反了民主政治的游戏规则,更没想到,他坠入了一个可怕的政治陷井。
   
    凤凰钢铁厂和中信公司
   
    1988年6月5日《纽约时报》周刊杂志第29页以整版篇幅刊登了一张吴仙标意气风发的大幅照片,文章分析了德拉瓦州经济蓬勃发展,就业率居全国第二高的原因,其中有一段专门谈到吴仙标对德拉瓦州经济发展的贡献。文章说,副州长吴仙标1986年亚洲之行为德拉瓦州带来了亚洲公司对该州每年100万美元的投资。中国驻美大使访问德拉瓦州,德拉瓦州最大的城市怀明顿市与中国的宁波市结成姊妹城市,吴仙标还雄心勃勃地准备建立宁波市船运业与德拉瓦州的合作系统。在吴仙标的支持下,德拉瓦州一个1840年成立的老家具店获得了来自中国的150万美元的投资,与中国合资建立家具厂,为这个古老的奄奄一息的家具店注入了新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吴仙标还获得了与香港公司与中国中信公司对已经倒闭的凤凰钢铁厂的投资,重振钢铁业经济。
    当时凤凰钢铁厂因为不景气已经三次关门。凤凰钢铁厂是德拉瓦州最老的传统工业之一,是德拉瓦州的经济风向标,对鼓舞德拉瓦州的士气民心,增加就业机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吴仙标决定寻找新的财力资源,振兴钢铁厂。一个香港商人同意投资,后来那位港商告诉吴仙标他的资金不够了,而荣毅仁的中信公司同意投资,于是凤凰钢铁厂改名为CITISTEEL,成为德拉瓦州首家与中信公司的大型合资企业。
    吴仙标以其胆识和远见为德拉瓦州开拓了新的经济发展方向,使德拉瓦州称为美国最早与中国建立经贸往来的州之一。当钢铁厂的浓烟再次冉冉升起的时候,吴仙标在德那瓦州的声誉也如日中天,他被誉为拯救钢铁厂和德拉瓦州经济的“英雄”。
   
    败倒在“种族”牌下
   
    挟着钢铁厂上空冉冉升起的浓烟,吴仙标开始了政坛上新的冲刺。1988年,吴仙标出马竞选德拉瓦州的联邦参议员。
    “初选时自己过于乐观”,吴仙标说当时他认为自己胜券在握。各项民意调查显示,吴仙标领先对手25个百分点,而且竞选经费充足。
    到投票前四周,选情日趋激烈,各方势力也纷纷露出真相。当初吴仙标在当初在制定州参议员候选人竞选时间的问题上违背了民主党大老的意志,此刻开始发酵,民主党的基本群众工会阵前倒戈,共和党也重新注入40万美元的资金,打出抹黑电视广告,在政治上给予吴仙标致命的一击。昔日使吴仙标成为英雄,为德拉瓦州带来中国大陆投资的荣耀如今成了吴仙标的政治负担。“吴仙标出卖美国”,“吴仙标是共产中国”的字眼充斥各地方媒体。
    有一天,吴仙标到一个保龄球场拉选票,几个正在打保龄球的白人与他热情握手交谈,吴仙标离开之后,他的助手留下来询问那几个白人对吴仙标的印象。
    “我很喜欢他。”一个白人微笑着说:“他竞选副州长时我就投了他的票。”
    吴仙标的助手问:“这次你会投票支持他吗?”
    “副州长吗,当然支持,但是联邦参议员就不一样了,我还要看一看。”那个白人说。
    吴仙标听到助手的陈述之后,出了一身冷汗。他意识到,在美国选民的眼里,联邦参议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务,一个黄皮肤、黑头发,说话有外国口音的新移民,其份量仍旧差得很远。面对日益下滑的民意测验数字,吴仙标未能有效抵挡,只得节节败退,在初选中以200票的微弱多数获胜。
    此时,他的财力资源已经干涸,不得不宣布退出选战。
    “这是我的人生最低潮。我当时没有经验,未能有效组织反击。”吴仙标说。
    “我们连自己住的房子都抵押出去了,还欠了十几万美元。”吴凯仪说。
   
    田长霖中箭落马
   
    因“出卖美国”的嫌疑在美国政坛上中箭落马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吴仙标。华裔对美国的忠诚一再受到怀疑,成为华裔的政敌在关键时刻的一个刹手锏。
    1996年7月,在美国教育界声望卓著的华裔、加州伯克利大学校长田长霖宣布辞去校长职务,外界盛传他下一步是走向克林顿政府,进军白宫,最有可能出任的职务是能源部长或教育部长。
    田长霖是民主党员,但在民主党、共和党中都有不少要好的朋友。在他宣布辞职前后都接到华盛顿来电;实际上早在几个月前,华盛顿就有人与他联络,这些人包括克林顿总统的朋友。他在白宫的力邀下参加了克林顿总统的就职典礼,显然受到白宫的重视。刚宣布辞职的消息时,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多尔的一名重要的顾问在两天后告诉他:“看报纸上说,克林顿总统希望你到白宫做事,其实如果多尔当总统,我们也一定会要你去的。”
    有些经常有机会接近总统、在政府部门担任高级顾问的人士,也曾以半官方的方式试探田长霖:“这个职务你有没有可能担任,你会不会完全拒绝……”“什么职务你比较喜欢,例如……”。能源部就是其中之一。
    克林顿计划在1996年12月14日宣布其内阁官员名单,就在正式宣布任命的前几天,《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莫须有地指控田长霖可能在担任伯克利校长期间收受贿赂。文章暗示印尼力宝集团总裁李白曾经向伯克利大学捐款10万美元(实际上是12万美元),而李氏家族的三个成员顺利地被伯克利录取。当时民主党接受力宝集团捐款事件正被炒得沸沸扬扬。文章还公布了田长霖与李文正的通信内容,其中提到田长霖曾表示“学校会仔细考虑李文正的要求”。
    美国主流媒体纷纷跟进,连篇累黩加以报导。一时间,似乎美国政界和学术机构已经陷入了被外国集团收买的重重危机之中。没有一个美国政治家能够对如此严重的舆论指控置之不理,几天后,白宫方面传出消息,暗示提名田长霖为能源部长的时机不对。
    田长霖辉煌的仕途就此画上了句号。
    柏克利加大学生中确实有李氏家族的两个成员,其中一名入学后才补交了成绩单,成绩与学校要求相符。另一名条件不符,被学校拒绝。
    田长霖按照惯例,将李氏家族成员的入学申请交给学校的一个审查委员会处理。对于李文正的求助信,田长霖和处理其他向学校捐献的达官贵人没有两样,包括来自德、法、挪威等欧洲地区的信函,也以相同的渠道处理。所谓“仔细考虑”,只不过是例行公事之词。
    今天,这位杰出的华裔科学家、教育家罹患脑部肿瘤,经手术治疗后仍旧在病塌上休息。
    吴仙标对田长霖的评价非常高,他说:“田长霖是那种头脑非常聪明,富有理想又懂得如何实现理想的人。非常难得。”
    我问他,田长霖的病是不是跟出任能源部长受挫,心情不好有关?
    “岂有此理,真是将田长霖看低了。”吴仙标说。
   
    邝杰灵激流勇退
   
    2001年5月5日,布什宣布提名前加州主计长邝杰灵出任美国陆军部副部长。7月22日,邝杰灵宣布退出角逐。
    在谈到退选原因时邝杰灵表示,他对国会迟缓的作业感到恢心失望,也对新一届参议院能否通过任命案缺乏信心。
    “你能想象有人提供你一份工作,却一再被告知要等待、等待、再等待的滋味吗?”邝杰灵说:“就象其他被提名者宣布退出一样,因为任命程序作业确实有瑕庇。”
    邝杰灵退出竞选的真正原因,是有人再次以他的族裔身份向他发难。KLAYMAN,一个保守的法律团体“司法观察”总裁,以邝杰灵1994年加州主计长竞选活动中,接受了印尼TED
    SIOENG的10万美元政治捐款质疑邝杰灵对美国的忠诚。实际上,邝杰灵在发现其中的一部分钱来自SIOENG的个人帐户之后,立刻将钱退还。
    邝杰灵是第四代华裔,其养母余江月桂是著名的华裔民主党人,并曾经出任过加州州务卿。邝杰灵本人有长期在美国军界政界服役的经历,但是无论他为美国服役多少年,无论他是第多少代美国人,仍旧常常有政敌在关键时刻质疑他对美国的忠诚。1998年邝杰灵竞选加州共和党参议员时,就曾经有人问过他,如果中国侵略美国,他将支持谁。《洛杉矶时报》发表文章,专门分析邝杰灵是否与中国大陆有紧密联系。
    正如美华协会全国委员会主席邓明德所说:“亚裔美国人对美国的忠诚一再受到质疑,已经令人感到厌倦了。如果邝杰灵属于其他族裔,他的忠诚将不会受到怀疑,亚太裔社区不能再忍受对我们的忠诚的怀疑了。”
    日裔、菲律宾裔团体也纷纷表示,邝杰灵在多年的政治生涯中,曾经无数次经受过各种检验,对邝杰灵的忠诚的怀疑,实际上是一种种族偏见。
   
    华裔政治捐款“丑闻”
   
    田长霖和邝杰灵政坛坎坷都与所谓的“华裔政治捐款丑闻”有关。
    1996年,美国政坛上掀起一场调查克林顿、戈尔等人接受华裔政治捐款的风暴,美国媒体称之为“华裔政治捐款丑闻”。风暴所及之处,华裔政坛明星纷纷受到中伤和莫须有的牵连。
    风暴起源于民主党前商务部首席副助理部长黄建南。一些共和党国会议员怀疑黄非法替克林顿政府向亚裔社区筹款,而亚裔社区政治捐款的资金来源可能是印尼商人甚至是中国政府,并怀疑克林顿的“朋友”崔亚琳可能在亚洲国家和民主党之间穿针引线,因而要求调查。但是经过多次国会听证会和多方面调查,并未发现中国政府与黄建南以及崔亚琳的政治捐款有任何直接或者间接联系。轰动一时的“华裔政治捐款丑闻”最后不了了之。
    实际上,政治捐款的弊端早已存在,美国政治受大财团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令许多亚裔感到愤怒不平的是,同样的事情,欧洲人做了,或者欧洲的公司做了,从来就没有人追问。亚裔做了,似乎美国就面临着被颠覆被收买的危险了。
    美国总统大选的历史资料显示,竞选中获胜的人总是那些获得捐款最多和最有钱的人。美国历史上有26%的参议员是百万富翁,全美国平均一千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是百万富翁。政治捐款中10%来自合格选民,80%来自商业利益集团。
    美国国会曾经多次试图立法解决政治捐款中存在的问题,但是仍未阻止愈演愈烈的金钱介入政治风潮。美国历史上1896年是竞选经费的第一个高峰,1968年是第二个高峰。1952年美国的大选经费是1.4 亿元,1960年和1964年都在2亿美元以下;到1968年猛升到3亿美元,1972年达4亿美元。1972年由于政治捐款问题愈演愈烈,国会不得不通过了一个管制政治捐款的修正案。竞选经费上涨的势头稍稍有所缓和。到1992年,竞选经费再创新高,达 6.95亿美元。1996年跃居到20亿美元,2000年大选涨到30亿美元。
    欧洲各国媒体对美国竞选经费不断上涨大为不满,说美国花费几十亿美元换来的就是两派平分秋色,连个结果都没有,纯粹是劳民伤财。长期以来,美国民主、共和两党都得到大笔“软钱”,即来自于富有阶层、跨国大公司和工会的大笔捐款。企业团体、大公司通过捐款影响总统,而左右美国的政策已经成为美国政治的致命伤。欧洲国家的政治经费大多来自于国家专款。如法国、荷兰的政治家不得接受企业政治献金,在政策上表现比较全面、独立。
   
    “克林顿有什么朋友?”
   
    1992年吴仙标竞选联邦众议员,由于德拉瓦州州长出马角逐而再次失利。1996年,所谓的“华裔政治捐款丑闻”激怒了他,这个“九一八”出生的孩子与生俱来的那股不服输的倔“劲”再次促使他以新的姿态闯入美国政坛。
    吴仙标有多次竞选筹款经验,对政治捐款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了如指掌。他愤怒:“同样的事情欧洲裔做就没有人指责,亚裔做就不得了。亚裔社团太软弱无力,捐钱时争着做,受人欺负就不出声了。”
    “我生克林顿的气,黄建南、崔亚琳这样的人人格地下,我是不会跟他们打交道的。”虽然吴仙标认为克林顿是美国最好的总统之一,但是,“克林顿却利用他们。总统利用国会议员那是应该的,那是平等政治交易。可是利用黄建南、崔亚琳这样的小人物,”吴仙标连连摇头。
    “不是说他和黄建南、崔亚琳是朋友吗?”我问。
    “克林顿有什么朋友?”吴仙标语言犀利中肯。
    “我也生我自己的气,”吴仙标说:“该讲话的时候不讲话,我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
    “于是您就发起80-20?”我问。
    “应该说是我和田长霖、邓兆祥、陈香梅等人共同发起的,”吴仙标答道。
    “我知道集中80%的选票投给某一个候选人这个想法首先是您提出的。”我说。
    “这不是我的创造,只是跟犹太人学,犹太人又是跟爱尔兰人学的。”吴仙标说,早期爱尔兰移民在美国受德裔移民和英格兰移民的欺负,于是他们联合起来,以整个族裔的选票来说话,要求政治人物满足他们的要求。
    吴仙标拿出一张纸,在纸的两边各划了一条线,两边都写上10%,中间一大片写上80%。“左右两边都有一些最坚定的人,这些人不需要那些政客去做功夫,他们永远会按照他们的意见投票。中间这80%才是政客需要下功夫的。中间这80%才最有力量与政客交易。”
   
    “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
   
    “我们必须走别的种族曾经走过的道路。”吴仙标说。“必须联合所有亚裔的力量,用选票表达我们的要求和意志。”美国政治是赏罚分明的政治,只有让人家认识到你的力量,别人才会重视你,你才有可能出现更多的部长、副部长或者国会议员。
    吴仙标问我:“一个10000人的大团体和一个6000人小团体在选举中哪一个更重要?”
    “当然是大的。”我不假思索地说。
    吴仙标没有说话,只是在纸上迅速写了几个数字:50%:50%=5000票,100%=6000票。
    “我明白了,不在于人多少,团结就是力量。”
    吴仙标点点头。
    “实际上亚裔有1100万人,犹太裔只有600万人。今后亚裔会比犹太裔更有力量。”吴仙标对未来信心满满。“我们要集中80%的选票,为华裔争取权利。我曾经是民主党,但是现在不属于任何政党,我们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政治家也没有敌人,没有朋友,眼睛里只有帮助自己在下一次竞选中获胜的人。”“有人说我们在大选中公开表示支持戈尔,得罪了布什。政治人物看重的是实际,只有让布什认识到我们选票的作用,他才会重视亚裔的利益。”
    “用选票来讨价还价,这种想法似乎不太符合华人古老的温良恭俭让的传统哲学,一定有很多人反对吧?”我问。
    “刚提出来的时候,有的人甚至认为这种做法不符合美国法律。实际上,美国法律允许以任何方式投票。”
    “弱势民族讲话就得强,跟政治人物讨价还价,站在中间就是最有利的位置,让谁也不能小看。”吴仙标说,有人说,“你会被别人骂死”。“骂也不怕,该做的事情就要去做。”吴仙标说。杨振宁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人,对他们的设想给予了积极的支持。陈香梅虽然表示支持他们的设想,但是由于违反80-20集中票源的协议,个人表示了对某一候选人的支持,因此“我们只好请她出去。”吴仙标说。
    “您今后还会再参加竞选或者出任高级政府职务吗?”我想起唐宋时期中国知识分子中流行以隐居作为升官的“终南捷径”,吴仙标是不是以民权团体作为自己今后在政坛的进身之阶呢?美国政界的许多著名人物都有在民权团体工作的历史。
    吴仙标摇摇头说:“我已经多次公开声明不再竞选,也不接受任何政府委任职务了。以后亚裔在美国出头了,80-20就不存在了。”
   
    “华人不团结不是问题“
   
    “人们总是说亚裔不团结,说亚裔投票率低,实际上亚裔合格选民中投票率并不低,在加州亚裔投票率甚至高于白人。但是应该看到,亚裔新移民多,合格选民少。”
    吴仙标认为,在美国权力最大的不是总统,不是政府官员,也不是国会议员。美国权力最大的是工会,是民间团体。做官的怕老百姓,国会议员也害怕老百姓,因为他们隔几年就要经受一次考验,而民权团体只要有钱,有选票,谁都不敢小看。“我现在的影响力比以前做副州长时大多了。”吴仙标说。
    “华人一定要打破怕官的思想。美国当官的都怕老百姓。”吴仙标说,他当副州长时,有一次坐在他司机开的车上,因为超速被警察拦下来了,警察看见他以后,没开罚单就放行了。吴仙标急了,赶紧对警察说:“你还是给我罚单吧,如果违章我一定照付罚款。”警察解释说,实际上他的车并没有违章,只是当天的限速有所改变,所有被拦下来的车辆都没有开罚单。吴仙标这才放心了。“一张罚单是小事,如果明天的报纸头条说我不交罚单可是大事。”
    “华人不团结并不是问题”,吴仙标说,早期犹太人分裂比华人更严重。早期犹太裔在美国也很受歧视,可是后来,犹太裔中的有识之士决心组织起来,共同争取合法权益。一开始犹太人常常吵架,一吵架就不得不散伙。后来有一个犹太商人拿出了2000万美元作为团体活动经费,再吵架就谁也不散伙了,因为谁退出就等于放弃了这笔钱的管辖权,所以谁也不退出了。于是大家都在一个共同的框架里,依民主程序共同协商,共同发展。现在美国以色列公共政策委员会已经成为影响美国政治的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为亚太裔美国人争取公平工作机会”
   
    1998年9月26日,由吴仙标、田长霖、陈香梅、邓兆祥等华裔、日裔、越南裔等亚太裔人士共同发起的民权团体80-20宣告成立。该团体主张,通过集中80%以上的亚太裔选票投给对亚太裔有利的政治候选人,展示亚太裔的政治力量,为“亚太裔美国人争取公平工作机会”。
    三年多过去了,80-20电子邮件通讯录成员达43万个,已筹集经费13万美元。《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ABC、NBC等各大主流媒体和华文媒体记录了80-20的脚步,无数华人华侨也对80-20倡导的各种活动记忆犹新:
    1999年6月20日,80-20写信给美国总统候选人戈尔和布什,要求候选人承诺,如果当选,将指定两名亚太裔美国人出任内阁成员;帮助美国的1100万亚太裔美国人打破“隐型天花板”;戈尔回信承诺如果当选将重视亚太裔美国人的权益。
    2000年6月20日,发动成员向白宫送传真,要求克林顿总统任命日裔峰田出任首名亚裔内阁部长;
    2000年10月27日,通过抗议迫使一个电视台停止播出侮辱亚裔的电视竞选广告“黄色危险”;
    2000年11月7日,亚太裔响应80-20关于集中选票支持戈尔的号召,在全美国以66%的比例投票支持戈尔,32%的比例支持布什;在加州以70%:28%分别投票给戈尔和布什。
    2000年12月27日,要求当选总统布什让亚太裔美国人出任新政府内阁大臣。
    2001年6月7日,呼吁亚太裔美国人在国庆节悬挂美国国旗,改变美国人头脑中亚太裔属于外国人的刻板印象,并出资5万美元在东西两岸主要华文媒体做广告,呼吁亚裔积极参加行动。80-20的100名自愿工作者到各地唐人街帮助社区悬挂美国国旗。
   
    “希望有一天到中国大学讲美国政治”
   
    吴仙标送我到火车站的路上,我们已经能够像老朋友一样随便交谈了。
    “绝对的权利绝对腐败”,吴仙标说:“伟人如毛泽东也未能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东方哲学一直就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孔夫子谈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但是他并没有谈政治制度的问题。我希望能有一天到中国的大学谈美国政治,西方民主政体中有许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
    “天下事天下人管”,吴仙标的这口头禅让我再次感到这个“九一八”出生在上海租界的孩子身上的那股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劲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屈原、到欧阳修,到鲁讯,中国知识分子有一种忧国忧民的光荣传统,但是现在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而且似乎不时髦了。
    我曾经跟一个朋友讨论过鲁讯和张爱玲的区别。她说她喜欢张爱玲,不喜欢鲁讯。我告诉她,无论她是否喜欢鲁讯,鲁讯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张爱玲只能称之为一个有特色的作家。
    “当时整个国家处于危急存亡关头,全国军民浴血抗战,到处硝烟满目疮痍,她居然能够躲在上海的租界里自悲自怜,关心那些满清遗老遗少们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不要说作家了,就是普通人我也瞧不起。”我说。
    我的朋友表示赞同。
    像吴仙标这样在“九一八”出生,在上海租界里长大的孩子,只要他是一个血性男儿,他就必定要关注中华民族的命运,必定要有所作为。艰难的环境造就了他,逆境成就了他,使他养成了那种不服输,不怕输的坚强性格,他命里注定不甘寂寞,将一次又一次地从跌倒的地方再爬起来,重新开始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
    吴仙标是80-20的现任主席。目前80-20已经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民主运作章程,80-20的主席任期只有两年,经民主选举产生,不过我相信,他对80-20的实际影响将会不断持续下去。
    。
    “您对将来有什么期望?”我问。
    “赶快有时间去玩。”他狡诘地笑了笑。
    我想起了他的那些在深海潜水的照片和壁炉前美丽的贝壳。
    (原载美国《侨报》)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