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人物 >> 正文
画家吴灏:一生奇遇不求闻达
作者:夏和顺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7-26           ★★★

佛山画家吴灏:一生奇遇不求闻达

两代四画家

 

    今年82岁的吴灏先生,虽因病痛行动稍有不便,但仍坚持挥笔不辍。走进他的画室,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画桌上一幅尚未画完的《陈永正读书图》,顿感一阵墨香、书香扑面而来。陈永正是著名文献学家、书法家,吴灏先生绘画、写诗、读书,因同好对文人特别敬重爱戴,由此可见一斑。

吴灏字子玉,佛山人,可谓岭南画坛奇人。他数十年不求闻达于主流画界,在自己的艺术天地里自得其乐。但正因为不求闻达,为人淡然,他却一生尽遇奇人,艺术得以精进。

记者看见,吴灏的画室里悬挂着一幅吴荣光手书对联,吴灏说,这是当年容庚先生以20元钱转让与他的,也有物归原主的意思。吴荣光是吴灏祖上,曾任清代湖广总督,是著名名学者、书画鉴藏家。吴灏的祖父、父亲都是中医,亦好书画。吴灏幼时,祖父即命其学书,并临《芥子园画谱》。吴灏告诉记者,他们家三代从医,到他这一辈掉队了,换成长辈戏称的会饿死的艺术行业。吴灏的子女吴裘、吴泰、吴美美均是有所成就的画家,不愧为艺术之家。吴灏先生写字作画,其女吴美美承侍砚席于旁。

 

自诩为岭南画派叛徒

 

    吴灏幼承家学,后又受到岭南画派的熏陶,与岭南画派有着不解之缘。1942年,13岁的吴灏在佛山与岭南画派著名画家黄少强相见,本欲从其学画,但因日本人入侵、佛山沦陷未果。后来,吴灏娶黄少强幼女黄画帘为妻。1948年,19岁的吴灏学画于赵少昂主持的岭南艺苑,这是位于广州西关的一所艺术学校。赵少昂与黄少强同为岭南画派大师高奇峰的弟子。

    虽然与岭南画派有如此深的因缘,但吴灏却认为自己是岭南派的叛徒。他说自己小时候便很喜欢岭南派,临摹很多赵少昂、高剑父、高奇峰等人的作品。但长大之后,随着鉴赏能力的增长,他开始不喜欢岭南派了。他打比方说,就像看现代舞,要懂得欣赏芭蕾才能够说明功夫到家,因为它相对较高雅。他说大概10岁时就不再学习岭南派了。

当年在岭南艺苑,赵少昂看了他的习作,便对他说:你和我的美术思潮不相同,有机缘应去江南从黄宾虹、张大千、吴湖帆诸家学为是。

 

恩师教诲至今不忘

 

    吴灏的画艺博采众长,跟他早年学习西洋画的经历有关。1948年秋天,他考入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系。当时丁衍庸任省立艺专校长,吴灏告诉记者:丁先生既是老师,也是校长。我们俩有共同的志趣爱好。我不喜欢政治,因为我为人直率,不会讲曲话。他懂马蒂斯,我也喜欢马蒂斯。我学石涛、八大,也是他所钟爱的。所以我晚间经常到他办公室聊天,他就将他的古玩给我观赏。

    丁衍庸有个外号,叫洋八大。因为他虽然学的是西画,但也受到八大风格的深刻影响。吴灏回忆说丁作画神速,他们曾同住香港九龙青山半山寺,一同作画时,吴灏一幅没画完,他就已经开始创作第二幅了。丁衍庸为人慷慨,每有求者他总是以画相赠,并时常告诫学生:为了要发达而学画是学不好的。令吴灏深为感动。

也正是这一年,吴灏幸运地与容庚教授相识,并渐渐成为忘年之交。他跟容庚的女儿容璞是同班同学,他研读过容庚的《金文编》,知道他是著名学者,又是大收藏家,便恳请容璞引荐。容璞替他写了一封信给容庚教授,容庚得知女儿有这样一位同学,便欣然接见,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有没有带你的画来啊?容庚看了他临摹的画后,就邀请他暑假住自己家。容庚高洁的人格和广博的学识,对吴灏的艺术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信拜师传为佳话

 

    赵少昂当年劝吴灏向江南画家学习,他后来真的拜谢稚柳为师,而且是书信拜师,这也是一段奇缘。

吴灏20岁时在故乡见到谢稚柳的作品,认为他天资甚高,潇洒清逸而柔媚可爱。1953年,吴灏在广州经李天马介绍,将自己所临陈老莲的《隐居十六观》中之《嗽句》一图寄给谢稚柳。谢稚柳复信,称吴灏画笔清新而生动,两人书信往来,吴遂拜其门下,执弟子礼。1955年,吴灏与画帘结婚,他给谢稚柳寄去一幅俩人坐在越秀公园湖畔的相片,谢稚柳作工笔《荷花鸳鸯图》以为贺,吴灏顿感喜出望外。1957年,谢稚柳夫妇来广东游罗浮山,吴灏才第一次与老师相见。

    有专家告诉记者,吴灏是当今岭南难得的诗、书、画皆佳的大家。但是吴灏的知名度并不大,给人以名实不副的感觉,究其原因,可能跟其没有加入任何美协、美院、画院之类的团体有关。

    吴灏自谓不求闻达于诸侯,他不会跟人家争这美术界的诸侯。他说:逍遥自乐才是我的人生哲学,作画都是我自己玩玩的东西,快乐就好。我所得到的都是我在实践中获得的,理所应当属于我的东西,这样就够了,别的我不强求。

 

青灯论画独辟蹊径

 

    躬耕砚田之余,吴灏先生还写画论,这些论述,前不久由岭南美术出版社续集出版,名曰《青灯论画》,他自谓一榻孤禅,青灯援笔,殊多感慨。记者有幸亲聆吴先生论画,受益匪浅。

    吴灏曾在香港《艺术家》杂志发表《关于范宽〈雪景寒林图〉》一文,谈论新发现的一幅宋代古画,由画法结合文献记载,条分缕析,议论精当,力证此画并非范宽真迹,而是宋人仿作,言之有据,令人信服。据说启功看过此文后,曾向谢稚柳打听吴灏是何许人。

    吴灏论画,大致可分画论和人物两部分。其画论,或谈中国画的六法,或谈中国画的民族风格,或谈中国文人画;其人物论,从自己与画家亲自交往的经过及其逸闻趣事入手,再谈画家的艺术风格、历史地位等,读后令人体会尤深。

南齐谢赫有六法论,吴灏认为其对历千年的中国画坛影响深远。谢赫六法论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形象、随类赋色、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吴灏以其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经验,对六法论有深刻的体会,他认为骨法用笔,是中国画的最主要特点,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的灵魂,而骨法用笔则是构成中国画的艺术技艺,将骨法两字认识为笔力,在六法中尚感不足。他将字理解为生命力:走笔的动作(即笔法)是艺术的一种技艺,但在这每笔中,既已配合到描述的对象,应对这笔之内赋予生命力。

    为什么气韵生动为中国画的灵魂呢?吴灏说:“‘在人为风度,在画为韵味,气与韵相结合便生出情调。

    至于中国画的笔法,吴灏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主张笔无定法,只要握笔时坚定不轻浮即可,他亲眼见过李可染、谢稚柳、潘天寿、赵少昂、高剑父等人的握笔姿势,各各不同,而他们一样同征善果

    吴灏曾作《百年来中国画的回顾与随想》,长达万言,在《澳门日报》连载后,引起国内艺术界的强烈反响,该文内容充实,文笔生动,全面回顾和探讨了中国近代美术创作的得失利弊,兴盛衰替。

深圳商报记者 夏和顺 20120308

 

 

 

文章录入:吴金全    责任编辑:吴金全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