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安“蘑菇大王”吴家宇的心事 |
|
作者:郑卫华 徐…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3-5 ★★★ |
|
|
在南安市码头镇,距离山美水库不远的山麓下有个叫诗南村的小村庄,被当地人称为“蘑菇大王”的吴家宇的3家食用菌种植场就在这里。
每天晚上,数以吨计的金针菇、杏鲍菇从这里运往漳州、泉州的蔬菜批发市场,再转销全国各地。
“有两个种植场是工厂式生产,调温、调湿、打包、灭菌实现自动化,一年能卖2000多万元。”吴家宇告诉记者。
除了不再看天吃饭,种植场里还实现了循环经济。原材料全部采用甘蔗渣、玉米芯、麦麸等农作物下脚料,用过的菌包又能当作高温消毒时的燃料。
吴家宇是诗南村人,以前村里没有产业,村民只好外出谋生,家里留下老幼妇孺。2009年吴家宇创办绿泰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之后,有200多个赋闲的老人和妇女到种植场打工。“种食用菌工序简单,比如削菇头,老人妇女都可以做。”吴家宇说。
46岁的谢珠生是绿亿种植场的拌料工,负责将一袋袋的蔗渣、麦麸按比例倒进机器搅拌均匀。“感觉比干农活儿还轻松。”谢珠生说。
因为父母年老,谢珠生留守在村里,现在夫妻俩一个在绿亿拌料,一个在蘑菇场采菇,每人月收入2500元到3000元之间,家里的家务和农活儿也都没耽误。
除了创造就业的机会,村民的闲钱也在绿亿公司生出效益。
谢珠生在绿亿公司投入了3万元积蓄,这样他和妻子每月的工资收入有5000多元,加上年底分红,一年收入有数万元。“儿子到了快结婚的年龄了,希望能帮他在市里买一套房子。”谢珠生憧憬道。
2011年,吴家宇把几家种植场的股东组织在一起,在诗南村成立了第一家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已经有50户农户的规模。“都是我的股东,大家都盼着公司越办越好,这样年底的分红才会更多点儿嘛。”吴家宇说。
虽然食用菌事业蒸蒸日上,但吴家宇的心底却压了块石头――食用菌行业市场潜力巨大,想扩大规模却没有资金。“现在村民能投的钱都投过来了,通过合作社、股份制已经无法融到更多的资金了。如果能再有个三五百万元的资金就好了。”吴家宇说。
“为什么不向银行贷款呢?”记者问。
“贷款需要实物抵押,我们房产、厂房都在农村,抵押不了多少,找担保公司吧,又得承担一笔担保费用。”吴家宇说,“虽然看起来每年产值不少,但利润率并不太高,融资成本太高的话承受不起。”
码头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尤泽胜给吴家宇出主意,建议他一方面想方设法节省生产成本,一方面好好利用政府对农业企业的扶持政策。
“各级领导都很关心,时常鼓励我。资金缺口这么大,要补上并不容易,但我相信经过努力,我们能找到灵活的借贷渠道,得到支持。”吴家宇的脸上,写着期盼。(郑卫华 徐占升)来源人民网)
|
|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
我要投稿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