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盛德厚的县令和番王 吴王夫差的第五世孙
南昌城赣江岸边的滕王阁第四楼,有一幅巨大的江西历史文化名人壁画。在这些杰出人物中,鄱阳县人吴芮居第一。
吴芮,生于约公元前241年,卒于公元前201年,是秦汉交替时期的百越领袖,是江西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杰出人物。
功盛德厚的县令和番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鄱阳县,是秦王朝首次在江西设置的县,第一任县令是吴芮。
秦朝以刑罚天下,焚书坑儒,“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为秦王朝孝敬犬马之劳的功臣良将没有一个得到善终,商鞅车裂,白起赐死,蒙恬被诛,李斯受戮,吕不韦自尽,韩非子囚杀。同时,各级掌政者贪慕荣华,实行暴政,强征暴敛,滥用民力,轻视民生,野蛮开发,民怨载道。然而,独鄱阳县令吴芮,却不随大流,仁爱施政,轻徭薄赋,注重恤民,深得民心,被百越(以鄱阳为中心东,至浙西、西至广西、南至越南、北至长江南岸)人民尊为“番君”。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反秦,各地纷纷响应。吴芮也组织武装起义响应(这在秦朝封疆吏中,是第一人),配合项羽、刘邦反秦。项羽攻入咸阳,封吴芮为衡山王。汉朝建立,刘邦封吴芮为长沙王。吴芮功高不骄,保境安民,其子孙秉承厚德。所以,刘邦共封的八位异姓王皆被废或诛,惟有长沙王吴氏独免,共历五代,无嗣而止。
清才子蒋士铨在鄱阳十八坊毛家巷凭吊“番君庙”(吴芮庙),写了一首长篇七言古诗叙述吴芮的一生:“汉定天下封功臣,异姓而王者八国。称忠只一长沙王,生都临湘死庙食。暴虐当时苦秦政,独有番君重民命。抚字能仁杀贱勇,汉家名将秦时令。婚姻早识骊山徒,择婿忍教孙贤……丈夫功业立天下,生王死神宁苟且?江湖民心亦易得,在尔鄱阳后来者。”
“秦吏方摇毒,君王独得名。国虽为地小,忠亦自天成。秘殿似容悴,立堂草木荣。兴亡何足道,青竹有嘉声。”是宋人华镇路经鄱阳,特地到“番君庙”缅怀吴芮的吟咏。
吴王夫差的第五世孙
吴芮是春秋时期吴国吴王夫差的第五世孙。
吴国原是周朝一个诸侯国,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后扩张到除徽州地区以外的苏皖两省全境。国都初期在无锡,后来迁到苏州。吴王夫差连年征战争霸,忽视了边界上的越国,被越王勾践趁虚而入。公元前473年,夫差兵败而逃,被围困在苏州南阳山,向勾践求和,勾践不准,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公元前494年,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及王后连同几乎所有大臣入吴为奴。夫差让勾践给他喂马,他每次坐车出去,勾践扶他上马。两年后,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越国。回国后,勾践十年卧薪尝胆,励志图强,国力逐渐强大起来,并选拔了西施、郑旦等一批越国美女献给吴王,迷惑夫差。
当吴国行将被越国灭亡时,夫差的子女纷纷开始出逃避难。据余干《吴氏宗谱》载,吴王夫差被越国灭亡后,越王勾践命人斩草除根追杀夫差后人,太子吴友和王子吴鸿等带着家人从安徽休宁翻过虎头山分别隐匿到鄱阳、余干和婺源一带。
吴芮的祖父吴厥是吴友的长子,擅长医术,乐于治病救人。吴芮的父亲吴申在诸侯争霸接近尾声时曾任楚国大司马,见秦国一统天下之势已成定局,遂急流勇退,回乡隐居。他也擅长医术,还擅长种稻做酒技术,回乡后广为施医授技。他的祖父和父亲在鄱阳、余干一带很受尊重。
从小受到重振祖业的教育
祖父吴厥很器重吴芮,经常对他讲述吴氏祖先泰伯建立吴国、爱民如子的创业故事,忆述吴国曾经的辉煌;分析夫差亡国的教训,要求吴芮铭记在心;从医学角度对他讲解易学的辩证关系,教他棋艺时讲解吴起和孙子兵法;教会他懂得农业技术和六艺(织、畜、陶、医、渔、械),并教会他健身强体的武艺。
吴芮牢记家中长辈嘱咐,很想像他的祖先一样,在这个如太湖一样富庶的鄱阳湖平原发展一番事业,再创辉煌。作为一个流浪异地的没落王族后裔,又生活在一群天天谈论吴国败落教训的族人中,要重振家业,这迫使他要学会各方面的知识。
从小,吴芮跟随祖父登山采药、下地耕种、打猎捕鱼、饲养家禽等劳动;在祖父的指导下,研读诸子百家经书。他经常把《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放在一起研读,取其精华合成《孙吴兵法》。少年时,他就带着吴氏宗族子弟和当年跟随一起南下的世交后代,仿效孙吴兵法演练军事。
秦初,包括鄱阳在内的百越一带还是一个没有地方官管理的地方。当时有很多逃兵流落到鄱阳一带,杀人越货,弄得民不聊生。为了保护地方平安,吴芮18岁就组建了一支1万7千人的武装,与流寇作战,清除兵匪势力。对被抓获的流寇,只要保证不袭扰百姓,他便一律给予他们出路遣返;愿意留下的,就把他们收编到自己的队伍中。
他的母亲梅氏是个女中豪杰,教育吴芮要藏兵于民,军队要既能打仗,又能种田。吴芮按照母亲的指导,把自己的军队分成若干个小部队到四乡开荒屯垦,自给自足。
梅氏还亲自组织了一支女兵武装。这支女兵既能生产能织布护理病伤员,又能上阵打仗。后来,这支女兵,由吴芮的女儿带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娘子军。
吴芮带领的军队,亦农亦兵。他的部队无论吃的穿的都不缺,而且主要力量都是吴国流亡贵族的后代,个个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兵精将强。他派出得力骨干带着武装到周边各地发展。他的军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深得百越百姓拥护。
公元前214年,他见到了徐福(约生于公元前255年,公元前210年开始为秦始皇寻访“不老仙丹”,后奉命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农艺、医药、制陶、纺织、建筑等)。徐福是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精通儒墨道兵医各家之术的传奇人物。他祖上曾是吴国的御医,当年随太子吴友一起出走。这年,徐福从黄山来到鄱阳、余干一带,找到了吴芮的父亲吴申。吴芮与这位年长、走南闯北的吴氏世交后人纵谈旬余,纵论天下事。徐福鼓励吴芮重振家业,表示要助吴芮安民一方,只是后来这位走南闯北的忘年交奉旨东渡日本了。
吴芮一生还有几位朋友,对他也影响很大,如被称为“谋圣”的张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贾谊(做过沙王太傅)。吴芮做了长沙王,张良向他指出:要淡薄功利。贾谊曾写过《长沙王群臣赋》,讲述了吴芮为民谋利的事迹。
武装保民被尊为百越首领
身为流浪的没落王族后裔,吴芮了解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疾苦。他在扩张势力范围的过程中,反对强权和恶势力,要求军队“以战止战”,帮助人民安居乐业。他在军队里培养的大批懂得各种生产技术的人才,每到一处,就帮助当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他派出大批“军地两用人才”到落后地区做顾问,帮助当地人发展经济。至今,在越南、桂林、柳州等地还有吴芮庙。
面临各地民心不定、国家即将分裂,公元前210年农历二月,秦朝廷采纳左相李斯谏言,为稳定南方形势,阻止百越地区反秦,设鄱阳县,封吴芮为县令,管理百越地区(辖区最南端已经到越南),朝廷不给任何财政支持,他也无需向朝廷纳贡。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八月,吴芮在鄱阳起兵,百越民众群起响应,淮南的义军首领英布也率军归附。《史记》记载:“番阳令吴芮,甚得江湖间心,号曰番君。布往见之,其众已数千人。番君乃以女妻之。”英布长得很难看,黥面刑徒,但吴芮并不藐视,亲自主婚,将女儿嫁给英布,婚后,派英布在鄱阳湖操练水军。次年,闽越王无诸、东海王摇都等纷纷领兵归附。南海(今广东)的梅鋗得到消息,也率众投奔吴芮。一时江南豪杰都纷纷投到吴芮的麾下。吴芮声势大振,成为南方地区百越首领。
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左传》说夫差“吴日敝于兵,暴骨如莽,不恤民力,视民如仇,穷兵黩武,凋敝不堪。”但他的第五世孙吴芮却是个以民为本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
这主要体现在吴芮“重民命”的作为上。据有关历史文献记载,他在辖区各地实行轻徭薄赋,推广水稻良种,普及耕作技术,采取了一系列兴修水利和鼓励耕种的措施,大力发展生产,鼓励商贸,发展经济,以雄厚的经济实力稳定地方。
他要求人民向政府如实登记所有田地,按亩纳税,实行土地私有制,鼓励开垦荒地,与百姓约法三章,凡新开垦的田地一律归开垦者所用,五年以内不缴纳赋税。外地流亡到他辖区内的人,由政府按口授地,派人教会他们生产技能,帮助他们安居乐业。
在吴芮的治下,各地的地方官不是吴芮委派,而是启用当地的能人。在稳定小农经济方面,他要求地方官在保护地主私有制的同时,也实行“取有余补不足”的方法,要求地主出余粮的三分之一存于公仓以赈济贫困。
在当鄱阳县令时,吴芮就组织了民力疏通鄱阳湖各支流河道,开发航运,发展渔业等农业副业;他还在鄱阳田畈街修建通湖口的大路,以便商贸。
他发兵到万年、贵溪、弋阳等驻军,要求军队上山抓乌鸡送给百姓饲养,帮助发展生产,不得扰民。他发兵到铅山,打通到福建的通道,平定福建的匪乱,并从鄱阳湖平原调集粮食和种子到福建帮助百姓度饥荒、发展生产。他的军队从赣州进入广东,过韶关经衡阳、浏阳到长沙,打通商路,保护商贾南下北上。
一些史书上说,吴芮从不建牢房,从不花闲粮去养犯人。有人犯了不可饶恕的重罪,就杀头。犯了可饶恕的轻罪,就在犯人身上刺印,留下难以忘却的记忆去改正错误。如,少了手指头的,一定是小偷。喉结一个刺圈的,一定是强行过良家妇女。他让这些犯人活着,一是罪不当死,二是作反面教材。
“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这是《史记》中描写吴芮统治的地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景象。
吴芮把民生问题,当作第一要件来决定政治军事活动决策。他在战争年代提出军队屯垦,亦兵亦农,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首创。只要吴芮的军队打到哪里,哪里的生产就上一个台阶。在军队屯垦休战时,他还鼓励士兵“倒插门”去做上门女婿。
吴芮还是个极大度的人,从不计较个人恩怨。驺摇,是越王勾践的五世孙。吴芮在反秦时,广泛建立统一战线,驺摇率领瓯越子弟兵要求参加吴芮的队伍,被授以都尉之职而成为吴芮的主将之一。后来,驺摇的队伍驰骋千里,转战关中,首入函谷关,为吴芮被项羽封为衡山王立下首功。
他兵发南越,把敌方重重围住,却久围而不歼,派人在南越推广栽种“芮”稻,还接济敌方粮草,获取敌方民心,迫使对方求和,达到“不战屈人之兵”之效。
吴芮深得兵法,这就是除精兵粮草足外,还要民心稳固。
汉初八异姓王为何长沙王独存?
汉初帝业一确定,刘邦和吕后,就用种种方法消灭异姓王。当轮到要削吴芮时,萧何就对刘邦说,吴芮得人心,树大根深,要灭他,须倾全汉之兵再战六十年。
刘邦也是深有体会。刘邦和萧何到长沙视察,一路上吴芮只让军士列队行礼,而没有组织老百姓夹道迎送。刘邦大骂吴芮无礼。相萧何赶紧说,长沙王视老百姓为爹娘,听说谁骂了吴芮,老百姓就不会让他走出长沙。
吴芮在反秦起义中“有大功”以外,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在反秦起义中直接帮助过刘邦。在四年楚汉战争中,吴芮坚决站在刘邦一边,派出主力部队协同刘邦作战,并资助刘邦大量粮草。
吴芮对封王并不感兴趣,也不主张汉分封诸王。吴芮的女婿英布野心勃勃,不听他劝导蓄意谋划造反。刘贾在鄱阳被英布鸠杀,吴芮闻讯,派二子吴元领精兵保护刘贾的妻儿老小突出重围,并将女婿英布处死。吴芮不想因此而重蹈夫差之辙。因此,“高祖(刘邦)贤之,制诏御史:‘长沙王忠,其定著令。’”(《汉书》)
因为吴芮在南方具有坚实的民心,汉王朝要稳定对南方的统治,就必须依靠吴芮及其后代。吴芮共有五个儿子,长子吴臣留在长沙,世袭长沙王位。其余四子,则被他分散各地安身立命。
身后英名谱丹青
公元前201年中秋,吴芮与妻子毛氏泛舟湘江庆祝自己四十岁的生日。吴芮望远山,思念家乡鄱阳湖,回忆青年时代鄱阳湖畔闻鸡起舞的岁月,感慨世事和人生。毛氏(是历史上著名的才女之一,其部分诗歌被《诗经》收集)即景吟咏道:“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年冬,夫妇双双无疾而终,合葬长沙城西,汉朝廷赐谥号文王。四百年后,吴芮第十六世孙吴纲迁冢婺源县镇头镇鸡山。
在婺源县镇头镇鸡山上,吴芮墓冢有三座,并列在山顶数百亩的范围内,间距百余米。
历朝历代,鄱阳县都为吴芮修建了番君庙。据《江西通志》卷一○九载:“吴文王庙在鄱阳毛家巷,祀汉长沙王吴芮,祠在州治内,宋知饶州范仲淹迁治西。”
在国家文物局珍藏一幅赵孟頫《汉番君庙碑》的帖册。1913年,元代朝廷感吴芮功德,为番君庙立碑,由翰林学士明善撰文,中书舍人高日方篆额,赵孟頫书帖册。
1084年6月,苏轼任黄州(今湖北黄岗)团练副使移官汝州(今河南临汝)时,送他在黄州共度四年谪居生活的长子苏迈赴德兴(今德兴市银城)任县尉,过江西湖口,写下《石钟山记》;经饶州(鄱阳)凭吊“番君庙”,写下一首《吊番君》诗。
绍兴六年(1136年)夏天,岳飞奉诏去杭州临安,从九江过鄱阳,特地到鄱阳毛家巷番君庙凭吊吴芮。岳飞在这位吴芮的神像前感慨题楹联:“机关不露云垂地,心境无遐月在天。”
据余干《吴氏宗谱》记载,吴芮的父亲吴申卸任楚国大司马回到鄱阳不久,迁居余干县社庚乡邓墩村五彩山麓,吴芮在此出生。南宋学者王十朋曾到余干县社庚乡邓墩村五彩山吴芮故居凭吊,写了一首《游五彩山》的诗,被收录在余干《吴氏宗谱》里。诗云:“吴芮当年生此山,此山彩色锦官城。如今不爱繁华地,松林森森一青青。吴芮初为番邑令,深得民心尊‘番君’”。
滕王阁壁画吴芮像
□ 本报记者 郑大中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