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人物 >> 正文
吴文俊:数学是笨人学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8-18           ★★★

 走近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

新华网北京8月16日电(记者吴晶晶)

1956年,一位37岁的年轻人和著名科学家华罗庚、钱学森一起,获得了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1年,当时37岁的年轻人已是82岁的老人。这一次,他站在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上。

他就是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先生。

近一个世纪的数学人生,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杰出成就,今年已是92岁高龄的吴老却依然谦逊地说,自己还有些问题没搞清楚,“我还得接着干呢”!

“做有意思的事”

去吴老家采访这天,北京天气十分闷热。鹤发童颜的吴老拄着拐杖,在门口迎接记者。落座后才得知他前段时间不小心摔了一跤,现在手臂上还留下了大片的淤青。

“我平时喜欢一个人出去转转,前几天下雨路滑,不小心就摔了一下。”吴老笑着说,并不以为意。

熟悉的人都知道,吴老是个十分开朗乐观、热爱生活的人。92岁的他现在还经常一个人去逛逛书店、电影院,偶尔还自己坐车去知春路喝喝咖啡。

这些天,吴老又迷上了看小说《福尔摩斯》。“小时候看过,现在又看,看着玩,和推理没关系,要不没趣味。”

“我就喜欢自由自在,做些有意思的事情。”他说。

在吴老心里,数学研究就是件“有意思”的事,尤其是晚年从事的中国古代数学研究,更是自己“最得意”的工作。

“我非常欣赏‘中国式’数学,而不是‘外国式’数学。”说起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吴老精神十足:“中国古代数学一点也不枯燥,简单明了,总有一种吸引力,有意思!”

对于做研究,吴老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天下的学问那么多,大多数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其余时间就在一两件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情上下功夫。”

事实上,从1946年由陈省身先生引荐到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吴文俊就一直沉浸在数学世界里,做自己“感兴趣”、觉得“有意思”的工作——

在被称为“现代数学女王”的拓扑学研究中,初出茅庐的他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取得突破——对美国著名拓扑学大师惠特尼的对偶定理做出了简单新颖的证明;

上世纪50年代前后,他提出“吴示性类”、“吴公式”等,为拓扑学开辟了新的天地,令国际数学界为之瞩目,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性成果;

上世纪70年代,他开创了近代数学史上的第一个由中国人原创的研究领域——数学机械化,实现了将繁琐的数学运算、证明交由计算机来完成。

……

尽管现在吴老已经很少去办公室,所有数学方面的书籍都捐给了单位图书馆,但他心里从来也没有放下过数学研究。

“像中国古代数学,我还有些问题没搞清楚,比如微积分的萌芽问题,有时间的话要去弄清楚。”吴老笑着说,“我现在要做的事情还相当多。我的老师在临死前还在钻研一个数学问题,我要向老师学习,鞠躬尽瘁,至死方休。”


“数学是笨人学的”

尽管已经不亲自带学生,但吴老一直十分关心年轻人的成长。他看不惯现在少数年轻人“跟着外国人跑”的做法,他说:“如果光是发表个论文,不值得骄傲,应该有自己的东西。”

他始终强调年轻人要有独立的思想、看法,敢于超越现有的权威,绝不能人云亦云。

说起自己成功的经验,吴老首先想到的是:“做研究不要自以为聪明,总是想些怪招,要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功夫不到,哪里会有什么灵感?”

“数学是笨人学的,我是很笨的,脑筋‘不灵’。”他说。

可就是这样一位自认为“很笨”的人,总能站在数学研究的最前沿。

上世纪70年代,吴文俊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他敏锐地觉察到计算机的极大发展潜能。受计算机与古代传统数学的启发,他抛开已成就卓著的拓扑学研究,毅然开始攀越学术生涯的第二座高峰——数学机械化。

为了解决机器证明几何定理的问题,他年近花甲从头学习计算机语言。那时,在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的机房里,经常会出现一位老人的身影,不分昼夜地忘我工作。有很多年,吴老的上机操作时间都是整个研究所的第一名。

正是这种日积月累、刻苦努力的“笨功夫”,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他用机器证明几何定理终于获得成功。

吴文俊开创的数学机械化在国际上被称为“吴方法”,这个完全由中国人开创的全新领域,吸引了各国数学家前来学习。此后人工智能、并联数控技术、模式识别等很多领域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背后都有数学机械化的广泛应用。

面对各种荣誉,吴老却看得很轻。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后,他说:“我不想当社会活动家,我是数学家、科学家,我只能尽可能避免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他曾谦逊地说:“不管一个人做什么工作,都是在整个社会、国家的支持下完成的。有很多人帮助我,我数都数不过来。我们是踩在许多老师、朋友、整个社会的肩膀上才上升了一段。我应当怎么样回报老师、朋友和整个社会呢?我想,只有让人踩在我的肩膀上再上去一截。我就希望我们的数学研究事业能够一棒一棒地传下去。”


“就是心态年轻”

吴老在七十岁的时候,曾经写了一首打油诗:“七十不稀奇,八十有的是,九十诚可贵,一百亦可期。”到了八十岁大寿的时候,他对这首诗做了微妙的修改,把每一句都增加了十岁。

“我就是心态年轻。”吴老笑着说。

他也时常告诫年轻人,要让生活尽量轻松平淡,不要为无谓的烦恼干扰,不要成天胡思乱想。

在熟悉的人眼里,吴老是位“老顽童”,他乐观开朗,常有一些惊人之举。有一次去香港参加研讨会,开会间隙出去游玩,年逾古稀的他竟坐上了过山车,玩得不亦乐乎;一次访问泰国期间,他坐到大象鼻子上开怀大笑,还拍下了照片。

也许正是因为有着未泯的童心和率真的心态,才令他在数学王国里心无旁骛,自由驰骋,永葆创新活力。

现在,耄耋之年的吴老依然对很多事情充满兴趣。他特别爱看报纸电视上关于旅游方面的内容。“我各省都去过,除了西藏,想去的时候生病了。”话语中颇有些遗憾。

他还时常关注一些经济问题,特别是中国水的问题,“像南水北调、海水淡化这些,但现在我还不太懂。”他认真地说。

全身心投入自己热爱的科学事业,同时也充分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这,大概就是吴老“不老”的秘诀。

-----------------------------

吴文俊说:数学有其特殊的地位。套用陈毅的话,就是:“国运盛、棋运盛、数运盛”。数学是与国运特别有关系的,是众多学科的基础,这个基础动摇了就谈不上其他学科的发展。诺贝尔物理学奖、经济学奖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表面上看起来与世界脱钩,实际是息息相关。数学得出来的结果,应用非常广泛,过去偏于纯理论的方面,现在则是应用的初始阶段。 现在的奖励方式多了,各式各样的基金、奖励,国家、民间的资助,都是同一个目标,鼓励大家努力创新。

示性类及示嵌类的研究
 
第一完成单位:数学研究院
获奖奖种:国家自然科学奖
获奖时间:1956
获奖等级:1
内容简介:
   上世纪50年代前后,示性类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吴将示性类概念由繁化简,由难变易,引入新的方法和手段,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他引入了一类示性类,被称为吴示性类。他还给出了刻画各种示性类之间关系的吴第一、第二公式。在他的工作之前,示性类的计算有极大的困难。吴的工作给出了示性类之间的关系与计算方法。由此拓扑学和数学的其他分支结合得更加紧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应运而生。这最终使施蒂费尔-惠特尼示性类理论成为拓扑学中最完美的一章。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称赞吴“对纤维丛示性类的研究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拓扑学中最基本问题之一是嵌入问题。在吴的工作之前,嵌入理论只有零散的结果。吴提出了吴示嵌类、吴示痕类等一系列拓扑不变量,研究了嵌入理论的核心问题,并由此发展了统一的嵌入理论。
   在拓扑学研究中,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他的工作的影响下,研究拓扑学的武器库得以形成,这极大地推进了拓扑学的发展。许多著名数学家从吴的工作中受到启发或直接以吴的成果为起始点之一,获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例如,吴的工作被五位国际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引用,他们分别是法国数学家托姆、美国数学家米耳诺、斯麦耳、威腾,英国数学家阿蒂亚,其中三位还在他们的获奖工作中使用了吴的结果。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