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人物 >> 正文
鄱阳湖畔第一王 (转载)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6-23           ★★★

鄱阳湖畔第一王 (转载)

文章作者:杨赤宇  信息来源:长江周刊  发表时间:2008-6-29 阅读次数:798

 

吴芮,是鄱阳湖历史上第一个著名人物,第一个父母官,第一个率越人抗秦起义的领袖,第一个被封为侯王的人。  

 

他是秦王朝时期鄱阳湖南岸今江西余干县西南社赛乡邓墩村边五彩山人。五彩山,南接东乡县境,面积一平方公里,海拔高122米。山峦峻秀,苍松繁茂,相传此山原名龙山,战国末年,吴芮的父亲吴申,原是吴国大王夫差的六世孙。楚灭越后,原吴地归属南楚,吴申曾任楚国考烈王时期的朝廷大臣,因直谏获罪,被贬番(今鄱阳县地)邑,后迁余干龙山之下。吴芮出生时,龙山之巅,彩虹当空,霞光万道。自此,龙山也就有了五彩山的称呼。彩虹五色,吉祥之兆,虽然短暂,它预示鄱阳湖一代侯王的诞生。

 

吴芮既是吴王夫差的后裔,那么说他就是泰伯弟弟仲雍的后代。据史料记载,商代晚期,有个周太王古公禀父,晚年,欲将周国的王位传给少子季历,也就是后来我国西周初期的周文王姬昌。而长子泰伯和弟弟仲雍一起,率部分周人逃亡江南鄱阳湖地区的吴障山至吴城一带(今九江庐山山南的星子县和永修县境)。改从鄱阳湖吴人习俗,传以耕作、筑城等技术,深得江湖吴地的民心,被推举为君长,始称吴泰伯。我国一些著名历史学家认为,吴国的一世祖吴泰伯至十七世祖都曾是定居在鄱阳湖地区的,到了第十八代祖始迁梅里(今江苏无锡东南)。所以至今在鄱阳湖滨留下了与其有关的地名:吴障岭、吴城、蜈蚣山(即吴公山,又名松门山)。又在湖口县的石钟山、九江县的马回岭、德安县的望夫山、都昌县的青家咀,安义县的铜锣山、南昌县的马井、吕家冈、刘成庙、斗门山等地发现了商周时期古文化遗址。在这些遗存中,都见到了3000多年前商周之际,泰伯和仲雍带来的中原文化的遗迹。900多年前,苏东坡船泊吴城时,就在湖滩上拾到了商周时期的石镞,有可能是泰伯先人留下的遗物。

 

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嬴政统一全国后,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原楚国的番邑,被置为番县,隶属于九江郡,郡治在今安徽寿县,吴芮被任命为番县县令。他深得鄱阳湖民心,被越人尊为番君。

 

六县(今安徽六安县)人英布,曾坐牢黥面,故又称黥布。秦末,他和被押解郦山的刑徒也响应起义抗秦,率7000余人南下江南,投奔番县吴芮。吴芮十分同情和支持,接受了这支义军。并于番县北境的150里处的谢家滩设城安置,招兵买马,打造兵器,训练士率,筹备军粮,壮大队伍,后被民间称为“英布城”。至今2000多年,遗迹尚存。鄱阳、都昌与湖口交界处,有座山名叫英峰尖,其峰之下岩壁凿有子峰三字,相传这里就是英布北上出兵之地。吴芮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英布为妻,让英布感受到信任,使英布重树自信之心,有力加强了吴英联军的大团结。英布得吴芮的帮助,增强了实力,提高了战斗力。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吴芮奉项羽之命,派英布率军从英布城出发,穿越英峰尖,北渡江淮,进攻秦军。此时,陈胜部将吕臣联合英布,在清波击溃秦军左右营,收复陈州(今河南淮阳),恢复“张楚”旗号,从而扩充了起义军的力量,于是被项羽封为九江王。楚汉相争,英背楚归汉,被封为滩南王,从刘邦击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

 

当时在各地起义反秦势力日益高涨的鼓舞下,吴芮也亲自率领百越部队响应。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刘邦进攻南阳时(今河南南阳),吴芮派部将梅绢领兵相助,攻克了折、郦(今河南内乡西北和东北)等地。后项羽称王,以吴芮率义军协助诸侯入关有功,被封为衡山王,定都于邾(今湖北黄冈北二十里处)。项羽死后,刘邦称帝,因吴芮派梅娟协助攻秦,进入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有功,改封为长沙王,设都城于临湘(今湖南长沙市)。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吴芮奉刘邦之命,平定闽中(今福建省)。这一年,他病逝于军中,刘邦追谥他为文王。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鄱阳湖之子,于鄱阳县城高门仓后建有长沙王庙。又于鄱阳县城东面的凤岗乡郭璞尖山下的吴家边村置有吴芮读书处的番君书馆。元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赵孟兆页为纪念这位侯王的功绩,亲手为《番君庙碑》书文。

 

吴芮是鄱阳湖千千万万个子孙中,对祖国、对人民、对家乡、对历史最有贡献的人之一,所以他会永远赢得后人的香火。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