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人物 >> 正文
潮州大吴泥塑 之 吴维清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5-15           ★★★

 

   吴维清,1956年出生。从小随父吴闻韩(著名泥艺人)学艺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得其真传,也对吴潘强大师作品研究,跟吴东河、吴木舜艺人亲口言传,耳濡目染,不断探索,推陈出新,综合利用,是大吴泥塑第25代传承人。系世界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潮州市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工艺美术师,潮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潮安县优秀科技人才。


    吴维清泥塑作品风格独特,技高艺精。积极参加各种展评会,参加全国及省市工艺美术展,一批精品被国内外收藏家收藏。2004年泥塑《曹操与杨修》在广东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名人名展中获银奖、参加广东省首届民间工艺精品展铜奖;2008年2大套泥塑作品《拉酥糖》、《打花鼓》被广东美术馆收藏;2008年11月2套泥塑作品《三打王英》、《喜门环》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2009年1月2套泥塑作品《曹操与杨修》、《八王请桂英》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2005年论文《大吴泥塑与贴塑》广东工艺05年第三期总第八期;2006年泥塑作品系列《三打王英》捐赠给广东博物馆陈列。2006年贴塑作品《三打王英》荣获第二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铜奖。2006年参加首届中国民间艺术展经专家评审泥塑作品《三打王英》荣获全国评比银奖。2007年《三打王英》、《打花鼓》、《挨磨》、《曹操与杨修》四套泥贴塑作品入选广东电信珍藏版IC卡和台历。2007年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交易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泥塑系列作品《三打王英》荣获银奖。2007年10月泥贴塑作品系列《三打王英》被评为“首届广东农村青年科技文化活动月优秀作品奖”。2008年10月19日泥塑作品《喜门环》获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北京2008铜奖)。2008年9月泥塑作品《喜门环》荣获广东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 2009年1月泥塑作品《金花牧羊》荣获第三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铜奖。2009年1月20日泥塑作品《三打王英》荣获“2007—2008年度潮州市宣传精品奖”民间艺术入选奖。2007年12月泥塑作品系列入编《潮州民间美术》潮州市高级中学校本教材。2008年3月第三期《广东潮商》杂志社出版“走进大吴村”吴维清泥塑系列报道。2008年(亚太地区)民间艺术家最高奖“金飞鹰奖”终身成就荣誉称号。
 

    2004年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做演示。
 
    2004年《潮汕风》系列报道并做学术演示。
 
    2004年10多次在汕头德华学校上泥塑工艺美术课。羊城晚报、南方日报、汕头特区晚报、汕头日报、潮州日报、香港商报、南方声屏报、汕头广播电视周报等系列报道。
 
    2005年潮州电视台《潮州纪事》做学术演示。
 
    2006年5月1日庆五一,吴维清“泥塑作品”,蔡必达“荷花金鱼作品”二人合展,在汕头银都翠苑厅展出。
 
    2006年6月1日庆六一儿童节汕头电视台主办“快乐体验做泥塑”。
 
    2008年3月,广东省文化厅命名吴维清为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大吴泥塑代表性传承人。
 
    2008年8月潮州电视台《潮涌奥运》泥塑作品《农民蓝球迎奥运》。
 
    做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潮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大吴泥塑传承人,吴维清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大力宣传、推广大吴泥塑的渊源和艺术特色,引领年轻一代认识大吴泥塑的辉煌历史并喜爱学习这门传统民间艺术,使这古老的艺术瑰宝重新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发现、挖掘培养有泥塑工艺潜能的年轻泥塑学徒。致力于潮州大吴泥塑的理论研究和艺术创作,为大吴泥塑培养更多人才。
   逐步完善展览室场地,举办大吴泥塑培训班,研讨交流会,鉴赏历代泥塑大师的优秀作品,切磋交流大吴泥贴塑的艺术风格和技能技法,交流创作心得,总结创作经验,参与开展“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深入中小学校举办大吴泥塑展览,为学校师生开讲座,进行现场泥塑示范教学,促进大吴泥塑在中小学校的传承和发展。

 
广东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传来喜讯,大吴泥塑《喜门环》荣获金奖。对着金光闪闪的奖牌,创作者吴维清可是百感交集。为了大吴泥塑,吴维清已付出了近四十年的心血了。


《喜门环》制作工艺精细、塑像形神俱备、乡村气息浓郁,充分体现了大吴泥塑的特点,而且在传统的技法上更是有所创新。说起来,潮安县浮洋镇的大吴泥塑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与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并称为中国三大泥塑。从小就看着大人们捏泥巴,耳濡目染,年少的吴维清,便为这小小的泥土“公仔”所吸引。

吴维清:乡里有一些传统的“文寸”、“情景”(的泥塑),丢弃在池塘边,我就喜欢拣一些回去,回家后觉得很漂亮,就跟着印着玩。

玩着玩着,吴维清还真玩上了瘾。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他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这些泥巴上。

吴维清:做泥塑专注到以前家里没挖厕所,一天就走出去有几百步,等到家里挖好厕所,有时一个月还没有走出巷口。

学了几年,吴维清便开始尝试摆脱传统作品对其创作思维的束缚。他四处借书买书,希望从书本上获取更多的创作灵感。

吴维清:高中时在书店看到“一百贤”的画册,当时看到很兴奋,但身上没钱,就回家跟人借,跑了二天借到13元,去到书店画册被人买了,心疼极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吴的泥塑作品少人问津,村里很多玩泥塑的都撑不下去了。同样的,吴维清艰辛的付出在经济上也没有得到多少回报。在同行们纷纷转行的时候,老吴却无法割舍对泥塑的感情,不顾家里经济的拮据,依然潜心玩泥。为此,夫妻间还不免发生争吵。

吴维清的妻子:(那段时间)我觉得很艰苦。你看外面人家赚那么多钱,我们家的生活却这样穷。就对他说,你放弃吧,干脆到外面赚每月几百元来补贴家用。赚现在这样少,(别说)子女读书,家庭生活都不够用。

吴维清:从未出名到作品被人认可要十多年,这十多年间的作品都没人要,没人认可。这段奋斗的时间肯定赚不到钱,经济上压力非常大。

经济上的压力时常让老吴觉得有愧于家人,特别是女儿没上大学这件事至今让他耿耿于怀。

吴维清:(女儿)当时考上广州医学院,家庭非常困难。(学费)一年要一万元左右,哪里拿得出来,农村家庭哪能负担这些,后来就放弃了。

因为付不起学费,无奈中女儿只好外出打工,女儿学业的中断成了老吴心中永远的痛。是放弃泥塑,另谋生路?还是继续他所痴迷的泥塑艺术?那段时间,苦闷的吴维清经常只身到榕树下静坐沉思。但是,泥塑好象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印记,他无法放弃。所以带着对女儿深深的歉疚,他继续扎到泥土堆里,他希望女儿能理解,希望自己在泥塑上能搞出个名堂来。

为了泥塑,吴维清几乎放弃了一切。清贫的生活,从事泥塑的孤独和寂寞,他都默默承受着。他发奋地钻研、尝试、创新,失败了,再钻研、再尝试。渐渐地,吴维清为自己的泥塑艺术摸索到了出路。

吴维清:以前是传统做法,做这些戏剧人物,后来加入民间日常生活里像挑刺、喝茶、绣花,来买的人都觉得不错。

 作品被人认可,给了吴维清莫大的信心。这次《喜门环》荣获金奖,雄心万丈的吴维清并不满足,他心里还有着更大的心愿。

吴维清:现在做的作品比较零碎,准备有时间和经济允许的时候来做一套有影响力的作品,用贴塑的形式把一百贤这些戏曲人物表现出来,来提高大吴泥塑的知名度。

因为钱不好赚,几千人的大吴村现在还在从事泥塑的也没多少了。但吴维清表示,不管前路有多坎坷,他都会继续走下去,而且他还想让儿子也从事泥塑这个行当。因为他是大吴人,有责任把泥塑这门传统艺术传承下去。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