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重熹捐修学宫
◇张海鹰
“宣统二年,邑人河南巡抚吴重熹捐修学宫。”(民国十四年《无棣县志•学校•学宫》)
吴重熹(1838—1918年),晚清名臣,字仲饴,号石莲,山东省海丰县城里村(今属山东省无棣县)人,为吴式芬(清代内阁大学士、我国古代著名的金石学家)次子。
无棣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其中,清代“海丰吴氏”以“人文鼎盛”称著齐鲁,以“文化望族”盛誉华夏。明永乐二年(1404年),“海丰吴氏”始祖吴士安奉旨由直隶省迁安县迁居山东省海丰县东南关村,以耕读为业,孝悌传家。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海丰吴氏”十八世吴重熹就出生在这里。该村有一楼台掩映、古槐苍郁景观:“槎桠古树幂宫墙,宇内常存奕叶光。满地春风兼化雨,杏坛分得一枝香。”此乃“无棣八景”第一景“芹畔槐荫”,即海丰之学宫。“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诗经•鲁颂•泮水》),此句是歌颂鲁僖公修宫泮水之滨而教化。据说,古时的读书人若中了生员(秀才)即前往文庙(孔庙)祭拜,并在庙门边的泮池采摘几簇芹菜插在帽缘上,以示文才。后世取“芹泮”二字以称“文庙”。古时,不论是府设府儒学还是县设县儒学,大多设置于文庙,故“儒学”亦称“文庙”、“学宫”。
官办的海丰学宫是无棣县最高级别的儒学教育机关,始建于元代。元至顺年间,棣州判官王士元为学宫撰写《诏加大成至圣文宣王碑记》:“至顺辛未(1331年),县尹臣宋惟正……割俸募工,遂刻音于石,树诸先至庙庭”。元代时期,海丰学宫的生员分大学生和小学生两种。至明清两代,生员分为三种:一为廪生(即廪膳生员,成绩优秀、每月享受补助膳食费者);二为增生(即增广生员,成绩次于廪生的自费者);三为附生(即附学生员,初入学者)。成为生员后可免丁粮瑶役。在清代,海丰学宫设教谕(儒学管理官,正八品)主持,由训导(专管学校教育,从八品官员)一名佐之,下设教习(教师)若干名。清朝定制册学,童子试三年举行两次,岁试、科试各取文童15名,岁试取武童12名,所取童生全部参加府试,中者为生员。廪生和增生定额各20名,属第二等,缺额由岁、科两试等第高者补充。
在清代,世居海丰城里的“海丰吴氏”子弟与“芹畔槐荫”近在咫尺,且朝夕相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寒来暑往,吴氏子弟在学宫里埋头苦读“四书”、“五经”、《性理大全》、《朱子全书》、《历代名臣奏议》、《文章正宗》、《御制律学渊源》、《圣谕广训》及“二十一史”、“诸子”等,另习“八股文”,以应科举之需。同时,吴氏子弟和其他儒学生员们一样,必须严格遵守《圣谕广训》、《卧碑》和《训饬士子碑》等规定的禁锢,争作“三纲五常”的“表率”,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以希将来做一个“爱民忠君”的官吏或绅士。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海丰学宫抑扬顿挫的读书声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吴氏子孙成长出仕。其中,以“好闻道先世逸事”的吴重熹自幼就聪颖好学,立志要像他的父亲吴式芬那样饱读诗书,进科取仕,光宗耀祖。清同治元年(1862年),吴重熹中举人。从此后,他仕途通达,历任河南陈州知府、开封知府,福建按察使,江宁、直隶布政使,护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钦差驻沪电政大臣仓场侍郎,江西巡抚,邮传部右侍郎、左侍郎,河南巡抚等要职。诰授光禄大夫。据有关资料显示,自清顺治至宣统260余年间,“海丰吴氏”出了九名进士、二十名举人、三十八名贡生和“两尚书、三翰林、五资政、七侍郎、八巡抚、三十二大夫”,被美誉为“进士之家”、“尚书门第”、“九世朝臣”。
以文教兴家、以科举入仕的“海丰吴氏”不仅重视家族内部的文化教育而且将“兴文宣教、以德化民”的执政理念渗透到绝大多数入朝为官的“海丰吴氏”心中。吴志远、吴自肃、吴绍诗、吴式芬、吴重熹等吴氏族人在重视、发展文教方面政绩卓著,可圈可点。
海丰学宫元末毁于战火,明代在旧址重建。明清两代先后对海丰学宫进行了16次增筑和重修。期间,以吴重熹那次捐修规模最为宏阔,清宣统二年(1910年),从海丰学宫步入仕途的时任河南巡抚吴重熹为了感谢海丰学宫为吴氏子弟“学而优则仕”做出的突出贡献,也为了乡梓学子有一个舒适、幽静的学习环境,慷慨捐赠善款对海丰学宫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修建后的海丰学宫,红墙碧瓦,翠柏绿槐,成为莘莘学子习道求经之佳境。学宫主体大成殿五楹,翠甍金瓦,龙首鸱角,风铃飞簷,明柱合抱,漆秒涂丹,额书“万世师表”;殿前东、西两庑各五楹;殿前大成门三楹,中额书“太和元气”;再前为棂星门三楹,重檐飞角,内设泮池,前置屏壁;东西两侧门外,树“下马牌”各一。大成殿附近尚建有崇圣祠、乡贤祠、名宦祠、博文斋、约礼斋、明伦堂、问奇堂、敬一亭等建筑。
清宣统四年、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无棣县在海丰学宫故址创立初级模范学校,设1个班,有学生39名,实行四级复式教学。中华民国六年(1917年),无棣县在海丰学宫明伦堂后设立女子初等小学校,招收女童32名。1945年,无棣县城全境解放。次年春,在海丰学宫旧址处建起一所新式小学——城关完全小学(今无棣县海丰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解放战争开始以后,无棣县境大多数学校停办,城关完全小学依靠生产自给继续坚持办学至今,朗朗的读书声仍然响彻“芹畔槐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