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谱牒中出现的“状元”
杭志达
泰伯之裔的中华吴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各个领域里,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
就古代的科举状元,根据史料记载:自唐至清末的这1300多年间,吴氏出了17位经过殿试的文武状元。
可是,在各地的吴氏家谱中,还载有三、四十位有名有姓的文武状元。现在抄录如下,供读者鉴赏。
一、唐 代
吴希,生卒年不详,字懋奇,福建南平人。《南平吴氏名人选录》说他是唐时应文省试武进士状元。以武功献策,任河南留守,同指挥副使,授标骑尉将军。后迁居顺昌富屯。
二、五代十国
吴宇,其生卒年不详,字本虚,延陵(江苏常州)人。通五经,后唐(923-936)某年状元。授端明殿侍讲。至潞王立,告归。宋太祖登极(960),诏为东阁学士。历事四朝,卒年七十七岁。其子七:诗章、宋建隆元年进士;书章,宋建隆三年进士;礼章、乐章,宋乾德三年进士;御章,宋开宝四年进士。时称“延陵第一家”。
三、宋 代
吴纶(904-977),字伯宗,江西南丰人。宋初状元。后唐庄宗同光年间,任太谷知县。其余生平事迹不详。有10子47孙,瑞金吴氏大多为其后(见《吴氏宗谱》武宁《古代名人录》、《重道支宣成公世系》等)。
吴经(907-?),字伯克,江西抚州人。宋初状元,其生平事迹不详(见《中国吴氏通史·吴经(2世祖)系》)。
吴育(1004-1036),字春卿,建安(福建建瓯)人。仁宗天圣间中进士甲科,试礼部夺魁。历官大理评事,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资政殿大学士、尚书左丞、河中知府等。卒谥正肃。有文集五十卷行世(见《吴氏名人录》)。
吴相。生卒年不详,字世翔,山东曲阜人。北宋仁宗庆历间(1041-1048)状元,补著作佐郎,直史馆。历天章阁待制、判秘阁,知制诰,翰林院大学士。卒赠吏部尚书,谥忠简(见《吴氏名人录》等)。
四、明 代
吴友金,生卒年不详,江西金溪人。明洪武辛亥年(1371)廷试状元。招为驸马。授文渊阁学士(见《吴氏名人录》等)。
吴永松,生卒年不详,字廷松,湖南溆浦人。明嘉庆状元(《中国吴氏通书》按:清朝有嘉庆年号,可无此状元;明只有嘉靖年号,也无此状元。是否是武状元?待考)。
吴施槃,生卒年不详,江苏吴县人。明正统四年(1439)己末榜首进士,一甲第一名状元。时年23岁,名重天下(见《吴氏名人录》。按:明正统四年状元为施槃,而不是吴施槃。此处写作吴施槃,或为吴地施槃之意。若如此,则明正统四年状元,姓施名槃,不是吴氏施槃)。
吴之才,生卒年不详,号室白。江西宜丰人。明万历二十年(1591)恩选廷试,高中第一名,官至陕西西安府丞(见《吴氏名人录》)。
五、清 代
吴孙逢,生卒年不详,字开吉,福建莆田人。清雍正壬子(1732)经魁,乾隆丙辰(1736)进士,殿试状元。历官兵部主事、军务都察使、福建巡抚、提督都御史(见《中国吴氏通书》)。
吴锡璋,生卒年不详,福建南靖县人。清乾隆时(1736-1795)武状元。钦点殿前侍卫(见《中国吴氏通书》)。
吴贻永,生卒年不详。字惠连,号种芝,安徽桐城人。清乾隆癸丑(1793)第一名进士。官吏部主事。著有《芸晖馆诗集》、《种芝堂诗文集》(见《吴氏名人录》)。
吴宾敷,生卒年不详,福建莆田人。清光绪癸酉科贡元,戊子顺天举人。庚寅进士,钦点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任辛卯陕西主考、壬辰安徽学政(见《福建莆田·吴祭世系宗谱》)。
吴颜邦,生卒年不详,福建宁化县人。吴渊十七世孙。高中状元,官至相国(见《中国吴氏通书》)。
像这样的状元,在其他的吴氏宗谱中还有,今不在此一一介绍了。
下列状元,在科举的史册中都有记载。
一、唐 代
吴师道,生卒年不详,又名道师,渤海(今河北临漳)人。唐武后光宅二年,即垂拱元年(685)乙酉科状元。官至吏部侍郎。善作文,《文苑英华》载其赴试对策。
二、宋 代
吴潜(1196-1262),字毅夫,号履斋,南宋宣州宁国人。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7)丁丑科殿试夺魁,官至参知政事,晋封庆国公,改许国公,卒赠少师。善诗词,著有《履斋遗集》四卷、《诗余》三卷。
吴叔告(1193-1265),字君谋,福建莆田人。宋端平二年(1235)乙末科殿试夺魁,官至职掌尚书右选,历大理少卿。
三、明 代
吴伯宗(?-1384),名祐,字伯宗,以字行世,江西金溪人。明洪武四年(1371)廷试状元。奉命出使安南,颇有政绩。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卒谥文庄。著有《荣进集》、《均玉堂集》、《吴伯宗全集》等。
吴宽(1435-1504),字原博,号匏庵,长洲(今苏州)人。明成化八年(1472)廷试状元。曾侍孝宗于东宫,官至礼部尚书。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定。著有《家藏集》七十七卷等。
四、清 代
吴三畏(1725-1763),直隶(今河北)人。清康熙三年(1664)甲辰科武举一甲第一名进士。官至南赣镇城守营副将、中卫协副将。
吴鸿(1725-1763),字颉云,号云岩,仁和(今属浙江杭州)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殿试一举夺魁。官至广东、湖南学政等。著有《云岩诗文集》。
吴锡龄(?-1776),字纯甫,休宁(今属安徽)人。清乾隆四十年(1775)殿试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任职不久,患急病而亡。
吴廷琛(1773-1844),字震南,号棣华。元和(今属江苏昊县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殿试状元。官至云南按察使、代理云南布政使。著有《归田集》、《池上草堂诗集》。
吴信中,生卒年不详,字阅甫,号霭人(一作蔼人),吴县(今作江苏苏州)人。清嘉庆十三年(1808)殿试状元,官至侍读学士。著有《玉树楼稿》。
吴其濬(一作其睿)(1789-1846),字季深,一字瀹斋,号雩娄农,河南固始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殿试状元。官至巡抚兼提督盐政。卒赠太子太保、振武将军。精研植物,著有《植物名实图考》等。
吴钺生,山东蓬莱人。清道光九年(1829)己丑科武状元。其生平事迹不详。
吴锺骏(1798-1853),字崧甫,又字吹声,号晴舫,一作姓舫。清道光十二年(1832)殿试状元。官至礼部左、右侍郎,卒于官。世人惜其著作未曾流传。
吴德新,直隶东明(今属河北)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武状元。其生平事迹不详。
吴鲁(1845-1912),字亦肃,号肃堂、且园。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殿试进士第一。官至吉林提学使,著有《读书纂录》等。
五、太平天国
吴容宽,太平天国四年(1845)甲寅科天试,一举夺魁。其他事迹不详。
吴镇坤,生卒年不详,太平天国九年(1859)己末科天试状元。《江南春梦庵笔记》有此记载。曾任天试阅文官。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是中国科举史册上漏载了这些状元,还是吴氏后裔为了给自己的吴氏增色而编造出来的?这有待吴氏后裔去思考。在纂修宗谱时,郑重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