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八年三月(1828年),满清大员麟庆代巡抚杨海梁祭祀中岳,二十五日走马少林寺,慕名观看“少林校拳”。因朝廷严禁演武,寺院主持恐因武僧们表演“少林拳法”而获加害,少林遭难,遂命参加演武的海发、湛谟及徒子徒孙等数人隐匿少林寺下院石沟寺。谟公秘密习武,暗下功夫。十二年睡一条板凳,夜间与徒弟寂勤苦攻硬练“心意把”,势势上身,招招化神。同时注重禅医并修。白天行医救民,有求必应,活人无数,饮誉乡里。至今在石沟寺上年纪的村民中还流传着湛谟、寂勤等武僧在寺院窑洞里习武的传奇故事。
就在少林武术受到清廷空前压制几乎断裂的历史表象背后,少林禅武医传统文化,依然极其顽强,悄无声息的传承延续着,现存有清代同治时举人史兆祥于光绪二十年(1895年)赠送给湛谟大师的“慧心妙术”匾额,这足以证明了湛谟大和尚是当时那一特殊历史阶段少林寺唯一‘能捶善把’、集禅武医于一身的大和尚。
寂勤,俗名吴古轮(1820-1917年),少室山阴偃师市佛光乡杨树庙人,5岁出家少林寺下院石沟寺,拜湛谟门下,苦心习武,16岁就学完了拳、刀、枪、剑、棍、铲、钩、叉、草镰、九节鞭、流星锤等十八般武艺。特别是草镰、九节鞭技法超群,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随师夜间在窑洞里秘练少林上乘武功,白天行医乡里,舍药救民。
一天,寂勤向师父提出学习无上禅功“心意把”时,师父郑重地说:“学习捶把首先需悟透禅武医三者紧密相连、融为一体的微妙渗润关系;还要具备十年以上的功夫根基。必须要素食、独身为僧。还要掌握精通医术、参悟行意禅方可相授。做这一派掌门人注定要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因为这关系着少林的命脉,不管环境多么恶劣,都必须把它传承下去。”寂勤说:“师父,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将少林寺这些家底保存和延续下去。”谟公感见寂勤心诚专一、吃苦耐劳、心无杂念、聪慧过人、敦厚老实,遂将禅武医绝学和“心意把”等无上禅功全部传给了他。古轮公的点穴秘功,能“指弹断枝,插处成洞”,尤其是双铁肘“夹石成粉”、“过河不湿鞋”,这些精绝技艺一直被后人传颂。
由于义军纷起,清廷禁武愈严,寂勤大师四十岁那年,为了保存少林文化精髓,按照寺规打出山门,还俗山野,把少林瑰宝暂隐民间,等待机缘归还少林。临行前恩师慎嘱:“不要显山露水,恃武逞强。要细雨湿衣,闲花落地,平和处世,顺其自然,不失其所,普济众生,三宝相续,振兴少林。”因此,寂勤大和尚就成了集禅武医于一身的少林绝学的第一代宗师和唯一传承者。
吴山林,寂勤次子(1875-1970),自幼聪颖过人,温柔和逊,颇受邻里喜爱。七岁读私塾,随父耕读习拳,形影不离,从不懈怠,言传身教,晨昏苦练,深得拳法真谛。居住山区,地薄民贫,遵训守本,务农为业,和睦乡里,至诚待人,据德依仁,武躯善心,田有患求,弃锄就医,寒暑昼夜,有邀既往,远近来诊,门庭若市,悉心诊治,手到病除。乡里称誉:“推拿神手”。实为山区的罕见良医。遵先父“要把绝学还给少林寺”的遗命,中年应寺住持贞绪之邀,回少林寺传授拳套三年,培养了一批武术人才。现在的传统套路大部分都是当年大师所传。大师惜念三宝绝学来之不易,珍怀一生。但上乘禅功“心意把”要具备很多条件才能传授,当时寺僧多已年高,没有合适人选。大师就遗憾地离开少林寺,继续等待机缘,寻觅传人。吴山林大师自幼秉承父志,成为古轮公第二代传人。
遵先父“要把少林绝学还给少林寺”的遗命,山林大师中年回少林寺收徒传授功法,培养出一批文武兼备的人才。
行性禅师,俗名张庆贺,巩义赵城村人,生于1931年10月1日,幼小失亲,颠沛流离,少林寺永化堂淳全大和尚见其年幼无靠,乃收为徒。大师勤奋好学,天质极佳,迅承师传之法。全公深知少林禅武医绝学唯山林宗师所秉持,遂于1951年将法师荐其门下,山林宗师自从回传绝学于少林而无果后,正为不能完成考训而发愁,虽有几个亲属学了数年,但都逐渐娶妻生子,已不具备学习上乘捶把的条件。通过与行性法师的一段相处,发现他至诚、至孝,极具灵性,又是单身(曾有配偶,结婚当天被抓去批斗,回来后妻子已亡)于是,就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行性法师这一学就是十九个寒暑,深得乃师真传,成为少林禅武医文化的第三代传人。
1970年春节过后,山林宗师告诉行性法师说:“二月十九会,咱去少林寺交差。”不料,山林大师却在二月十六日安然离去。
行性禅师心志已定,准备出家少林,完成先师遗命,他办完师父的后事,就直奔少林寺,拜德禅老和尚为师,师赐法名行性。当时因德禅身体有病,行性法师就一边用吐纳、导引、膏摩、针炙八字疗法为其调气理病,一边修禅悟拳,并将心意把推演出八百多势,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随心所欲的境界。
由于文化大革命等特殊背景,山林大师过世后,行性法师隐居山野,一生只收了两个衣钵弟子----德建(丁洪本)和吴南方(寂勤公吴古轮的玄孙,是吴山林的曾孙)两个徒弟。
1990年12月,为了完成祖师将少林功夫还于少林的夙愿,丁洪本走进了少林寺,正式礼上素下喜大和尚为师,得法名德建。1992年农历四月初八,丁洪本(德建)在白马寺受持三坛大戒,真正成为少林寺的一名僧人。
一九九九年秋,行性法师在少林寺住持素喜大和尚的见证下,将衣钵传给少林寺僧德建合一。其传承正文如下:
自清末少林正宗拳法掌门人吴古轮法号寂勤打出山门,将少林秘笈《心意把》及少林传统精髓《擂台战术》、《少林医学》、《禅学》传于其子吴山林,恩师又传于我,一九八八年门徒丁洪本法号德建跟我学禅、武、医至今已十年矣。
现将此传续于德建为吴古轮师公第四代传人。
古轮公第三代传人张庆贺(行性)题记。
少林寺当代住持素喜。
公元一九九九年农历十月初一日 庆馀堂庆贺书”
行性法师说:“向德建和吴南方传授技艺,就是准备把心意把还给少林寺和吴家子孙”。
2004年农历六月初一,行性大师圆寂。少林禅武医第三代传人释行性法师满足的走了,他为后人留下了中国禅学、武学和医学的宝贵财富和感天地、泣鬼神的崇高灵魂。他谨遵“要把禅武医绝学还给少林”的遗命,把在民间隐匿了一个多世纪的少林三宝绝学归宗少林寺德建合一大和尚,对少林文化精髓的传承和发扬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推动作用法师
http://www.china351.cn/cwyshow.asp?id=459
http://www.fjdh.com/wumin/HTML/66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