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人物 >> 正文
吴 樾:安徽桐城高店人 著名近代民主革命先驱
作者:gohwu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17           ★★★

吴 樾:(清朝光绪四年~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878~1905年),字孟侠,又字梦霞;安徽桐城高店人。著名近代民主革命先驱。

    吴樾的父亲是一位塾师,家境清贫。吴樾八岁丧母后,随父就读。他在少年时期就表现了见义勇为的品质。吴樾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所以进步很快。时值戊戌变法前后,一时间,“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全国上下,纷言变法。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变法”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吴樾年岁稍长后,曾一度在清苑县支应局担任司事。不久由著名学者京师大学堂总教司(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吴汝纶推荐,进入保定高等师范学堂读书。

    吴汝纶是桐城派后期作家,吴樾的堂兄,对吴樾的影响很深,特别是他的教育思想,深为吴樾所推崇。面对列强侵略国况日下的时局,吴汝纶曾经对吴樾说:我们国家所以如此落后、贫穷,不如西方国家,主要是没有新式教育,培养不出适合时代需要的人才。他告诉吴樾:创办新式教育,是救国强民之道。吴樾在高等学堂读书时非常刻苦、认真,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学堂曾叫他充任学长(相当于现在的班长),并发给“品端学粹”的牌示,以资鼓励。他在积极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按照吴汝纶的教诲,用很大的气力来创办两江公学。

    当时,两江(指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在保定的子弟不少,人们酝酿成立一所两江公学。吴樾同保定高等师范学堂的几个同学积极参与学校的筹备工作,并不遗余力地为之奔波劳碌。

    办学的校舍定在两江会馆。但会馆为当地驻军所盘踞,而且态度蛮横。吴樾找到直隶布政司杨士骧(安徽泗县人)恳切陈词,饱含激情的述说办学的必要性,直讲得口干舌燥。他的一腔热情感动了杨士骧,杨始出面交涉,又花了不少钱,才设法把驻军从两江会馆迁出。校舍落实后,吴樾起早摸黑地筹募基金,修葺房屋,添置教具、图书、桌椅。经过紧张的筹建,两江公学开学了,百余名学生得到了就读的机会。

    两江公学开学后,吴樾和几位同学分别担任了国文、数学、地理、历史等教学任务。吴樾搬进公学,朝夕与学生相处,以全副精力管理好学校。他还同一位叫金慰农的同学共同主办了《直隶白话报》,用以传播革命思想,扩大革命影响。在两江公学的影响下,保定私立学校发展很快。当时人们评论说:庚子(公元1900年)以后全国学风日盛,保定一直走在前面,保定办学又自两江公学为发端。

    吴樾在戊戌变法时曾受到康有为、梁启超的影响,以后直信奉康梁学说。进入保定高等师范学堂以后,阅读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的许多著述和论文,思想起了很大变化。

    吴樾后来在《暗杀时代》一文中谈到自己思想转变过程时说:看到立宪派主办的《清议报》后,受到立宪派的影响,盼望早日实现立宪。有人对康梁非议,他还站出来为其辩护。他读了许多革命者的著述,如:《中国白话报》、《警世钟》、《自由血》、《黄帝魂》、《广长舌》、《攘书》、《近世中国秘史》等,认识到救国图存,必须首先坚决推翻清朝政府,中国再不能走改良主义的道路,因而深恨康、梁之说误国害人。

    在两江公学宿舍里,每天深夜,一灯如豆,吴樾埋头书案,用心阅读鼓吹革命、强烈反清的图书报刊。当他读了《嘉定屠城记》、《扬州十日记》,了解了清军入侵时在嘉定和扬州两地所施行的令人发指的暴行后,拍案而起,发誓要推翻建筑在千百万人尸骨基础上的清朝政府。尤其是读了《革命军》和陈天华的《猛回头》,更使他革命激情汹涌澎湃,他深深叹服邹容和陈天华的革命胆略与绝顶才华,决心以邹容、陈天华为榜样,必要时以身殉国来唤醒民众。

    1904年赵声北上保定,投新军从事革命活动,经革命党潘赞化的介绍,得以结识吴樾。两人志同道合,一见如故,食则同桌,卧则同榻,推心置腹地倾心相谈了几个昼夜。赵声的到来,使吴樾眼界开阔,革命志向更加坚定。赵声也为吴樾的气概所感动,两人很快建立起亲密的友谊,并以兄弟相称。他们在一起谈论得较多的是革命道路问题。他们都认为康梁的保皇立宪主张是一种误国误民的反动主张,只有通过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才可以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但在具体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上却有不同的主张。吴樾主张以突击的方式杀掉大清朝廷反动统治阶级的头面人物,藉以达到革命目的。赵声则主张采用发动武装起义的办法来实现革命目的。赵声不赞同吴樾的主意,他曾多次恳切地劝告吴樾:纵然冒着生命的危险,杀掉了一两个满清贵族,还会有其他的人来代替,所以暗杀并不能解决革命的根本问题。吴樾虽然觉得赵声说得有理,但他认为在当时政治气氛沉闷的情况下,暗杀与革命比,暗杀易,革命难。他对赵声说:今后我从其易,你为其难,我搞暗杀,你搞武装。他还慨然地说:我已将此身许国救民,为革命事业即使是赴汤蹈火,也万死不辞。今后提大军北上为我报仇雪恨的必定是你。赵声虽然不同意暗杀主张,却为吴樾这种慷慨赴死的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当下两人挥泪告别。

    赵声到达天津之后,赋诗寄赠吴樾:“淮南自古多英雄,山水而今尚有灵。相见尘襟一潇洒,晚风吹雨太行青。双擎白眼看天下,偶遇知音一放歌。杯酒发挥豪气露,笑声如带哭声多。一腔热血千行泪,慷慨淋漓为我言。大好头颅拼一掷,太空追攫国民魂。临时握手莫咨嗟,小别千年一刹那。再见却知何处是,茫茫血海怒翻花。”

    赵声辞别吴樾回南京时,绕道北京,找到革命党人杨守仁,将吴樾情况向他作了介绍,希望他能去保定帮助吴樾建立革命组织“北方暗杀团”。杨守仁也主张进行暗杀活动,在日本横滨留学时学会了制造炸弹的技术(革命党人能制造炸弹,从杨守仁开始)。他很为自己有了志同道合的人而高兴,随即遵照赵声的嘱托,专程从北京秘密赶到保定找到吴樾后。他们商定,由吴樾、金慰农、杨醒余、马鸿亮、金燕生、张啸吟等六人组成暗杀团,相机而行。

    第二天的深夜,在两江公学翠竹轩内举行了庄严的歃血入盟仪式。杨守仁对大家说:我应赵伯光、吴梦霞两位之邀前来保定,为大家主盟,成立“北方暗杀团”。我们的最终的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建立民主政治的国家。参加组织的成员都要忠贞不渝地为我们的宗旨努力奋斗,不泄密、不叛变,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他问大家:“能做到吗?”六人齐声回答:“能!”声音虽然很轻,但语调沉着而坚定,反映了六位革命者为革命贡献一切的坚强决心。次日,杨守仁就秘密地回到了北京。

    从此,吴樾经常同北方暗杀团的同志研究如何开展革命活动。他们分析:慈禧深处内宫,奕匡深居简出,暗杀不易得手,惟有铁良经常外出,又掌握兵权,防范也较松,所以他们决定把铁良作为主要暗杀对象。吴樾购买了一支日本产的小型手枪,又购买了一张铁良的画像,挂在翠竹轩里,早晚把他当作靶子练习瞄准。这一时期吴樾还把自己的革命思想随时记录下来,汇集成一篇万言书《暗杀时代》,其中包括《暗杀主义》、《复仇主义》、《革命主义》、《揭铁良之罪状》、《杀铁良之原因》、《预计杀铁良的效果》、《敬告我同志》、《敬告我同胞》、《复妻书》、《与章太炎书》、《与同志某君》等十二篇。在这些著述里,吴樾表达了他为国锄奸、舍身取义的耿耿丹心和铮铮铁骨。吴樾壮烈殉国后,《民报》的增刊《天讨》全文刊载了这篇文章。

    当吴樾等人正在积极准备进行暗杀活动的时候,杨守仁再次从北京来到保定。吴樾向他介绍了准备的情况。杨守仁问:你们打算刺杀铁良,用什么武器来进行呢?吴樾出示了日本制造的小手枪。杨守仁看了微笑说:这是东洋货,用它来打狗,尚且打不死,何况是要刺杀警卫森严的铁良?他说着从包里取出一个大的纸包,对大家说:我带来了一件利器,比手枪厉害万倍。他打开报纸,露出一个铜的圆罐,直径约三寸,四周固封,像一个食品罐头。大家都不认识这是什么东西。杨守仁说,这是我自制的炸弹,明天到郊外试验,大家可以看到它的威力。

    次日,杨守仁、吴樾和北方暗杀团的成员来到保定城外的一个山谷中,这里树密草深,乱石嶙峋。他们安排两个人坐在高处山石上望哨,其他人在一块巨石下面刨了一个洞,把土制炸弹埋在洞里,将炸弹引线牵出来,又找来一些易燃的枯枝,摆成几米的一条导火线,并同炸弹引线相联结。而后让大家在安全的地方隐蔽好。杨守仁和吴樾点燃枯枝后迅速跳到附近的一个土坑里。枯枝在燃烧,眼看就要烧到引线了,但奇怪的是炸弹并未引爆。又等了一会,还是无声无息,于是吴樾、杨守仁奋身跃出坑外,跑到埋炸弹的地方察看,原来枯枝在中途熄灭了。他们赶快将枯枝重新点燃,迅速转身跃进土坑,就在这时,“轰”的一声巨响,土石飞扬,浓烟弥漫,炸爆成功地爆炸了,炸弹周围的石头被炸成碎片,飞向四边,弹坑旁边的树枝也被弹片削去很多。

    土制炸弹的引爆成功,给暗杀团成员以很大的鼓舞,吴樾尤为高兴。他向杨守仁及北方暗杀团请求了暗杀铁良的任务,离开保定,来到北京,寄居桐城试馆,经常怀揣炸弹,寻找铁良。因此前铁良曾在一次遇刺中几乎丧命,故而经常居家不出,而且防范甚严,以致无隙可乘,吴樾只好滞留京城。

    清朝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公元1905年)当时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维新舆论遍及朝野。大清朝廷为了缓和革命气氛,愚弄人民群众,放出“预备立宪”的空气,并派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相绍英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大清朝廷的这一骗局,容易蒙蔽群众,松懈斗志,影响革命运动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杨守仁同吴樾进行了商讨。杨守仁说:如果大清朝廷的骗局麻痹了民众,大清朝廷的反动统治就可能继续下去,我们的国家恐怕就永远没有重见天日的时候了。吴樾听了心情也十分沉重,他思索片刻后慨然地说:我用你制造的炸弹去把五大臣炸死,以此唤醒民众,粉碎大清朝廷阴谋。杨守仁听了心中为之一震。因为当时土制的炸弹没有电器装置,引爆的线头又不能过长,点燃后来不及掷出去就可能爆炸,投弹人就首先牺牲。杨守仁觉得太危险了,不同意那样做。吴樾说现在事情迫在眉睫,顾不了许多了,只要我能炸死五大臣,使大清朝廷立宪骗局破产,使天下志士和百姓坚定倒清信念,我虽死无憾。杨守仁为他这种舍身取义的精神所感动,同意了吴樾的打算,并就如何接应吴樾行动作了具体部署。

    清朝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公元1905年)10月24日,这天是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的日子。天刚亮吴樾就起身,打扮成仆人的模样,怀揣炸弹来到正阳门车站。这里岗哨林立,戒备森严。吴樾夹在仆人中间大模大样地混进了车站,走上站台,踏上了五大臣乘坐的高级包厢,急急向车厢里走去。这时一个卫兵拦住他问:你是跟哪个大人的?吴樾回答是跟“泽爷”(即载泽)的。恰好这个卫兵是载泽的侍卫,觉得面生,顿生怀疑。又问:你是几时跟泽爷的?吴樾说:最近才跟的,边说边往里走,这个卫兵拦住了他说:且慢,待我问过泽爷。吴樾恐怕事情败露,急忙从怀中取出炸弹,用火柴燃着引信,他正要把炸弹向车厢内掷去,不料列车已经发动,车厢砰然相撞,发出剧烈震动,炸弹被震落在他的脚下,只听“轰”的一声巨响,烟雾弥漫,车穿地陷。吴樾壮烈牺牲,五大臣中的绍英伤了右股,端方、戴鸿慈受了轻伤,载泽在慌乱躲藏时擦破了头皮。一时间正阳门人喊马嘶,一片混乱,各大臣官吏魂飞魄散,狼奔豕突。五大臣被吓破了胆,逃回府邸后龟缩不出,哪还敢去出洋考察?连慈禧得知正阳门消息后也惶惶不安,一度躲进地下密窖。

    吴樾这次英雄壮举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北方暗杀团”成员、吴樾好友马鸿亮事后撰文写道:这次事件“虽荆轲之匕,力士之锥,未能命中,然而夺祖龙之魄,振志士之气,声闻全国,名震环球。徐锡麟烈士、熊成基烈士,相继起于皖,黄花岗烈士发于粤,武昌义举遂覆清祚,皆此一弹首发其难,有以速之成也。”

    吴樾壮烈牺牲的消息传到南京,赵声痛哭失声,几天茶饭不进,发誓要为吴樾报仇雪恨。消息传到东京,著名革命党人、鉴湖女侠秋瑾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了《吊吴樾烈士》的诗一首,诗中有:“皖中志士名吴樾,百炼刚肠如火烈。报仇直以酬祖宗,杀贼计先除羽翼。爆裂同拼歼贼臣,男儿爱国已忘身。可信懵懵天竟瞽,致使英雄志未伸。电传噩耗风潮耸,同志相顾皆色动。打破从前奴隶关,惊回大地繁华梦。死殉同胞剩血痕,我今痛哭为招魂。前仆后继人应在,如君不愧轩辕孙。”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民国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5月26日在北京桐城试馆的礼堂里隆重举行了追悼吴樾的大会,著名革命活动家徐谦、章太炎、蔡元培等都到试馆参加了追悼会。随后,吴樾的遗体被送回安庆,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同熊成基领导的马炮营起义时牺牲的八位烈士一起安葬于安庄西门外平头山畔,孙中山亲笔题写了“皖江烈士墓”。民国十八年己巳(公元1929年)安庆市将最繁华的大街命名为吴樾街,在吴樾的故乡桐城县,建立了吴樾祠,办了吴樾中学、吴樾小学。吴樾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