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芬子吴重熹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方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29 ★★★ |
|
|
吴式芬(1796-1856),字子苾,号诵孙,清海丰县城里村(今无棣镇城里村)人。出身于官宦家庭,少年随祖父吴之勷客居湖北黄州。吴式芬自幼聪敏好学,博览群书。1822年(清道光二年) 中举人,任咸安宫教习,不久选任临清、青州学政。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 会试,赐进士出身。因他优于文学、书法,入庶常馆学习,第二年授翰林院编修。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调任江西南安知府。当时正值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陈兵广东,以南安府为后方基地,吴式芬转输军饷,措置裕如,供应无误。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调任广西右江道道员,任职两年,升直隶布政使,转贵州布政使。1851年(清咸丰元年)调陕西,倡议捐资输军饷,因功赏戴花翎。1853年(清咸丰三年)皇帝召吴式芬进京,翌年补授鸿胪寺卿,提督浙江学政。1855年(清咸丰五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不久患病回故里。1856年病逝,享年61岁。 吴式芬笃好金石文字。他每到一处,总要同爱好古文化的人交流; 每遇名山大川必亲自探访; 对各地的金石碑碣、汉砖唐镜,可得实物的,不惜重金购买,不能得实物的也要亲自临摹或制成拓片。他收集的金石遗物和拓片,仅周、秦、汉三朝的就有130多件。 在收集古文物的同时,他还编著《捃古录金文》3卷9册,考释商周至元代有铭文的青铜器物1329件,还研究了孙星衍的《寰宇访碑录》,纠正了《访碑录》中的错说,增添了商、周、秦、汉以来的金文,写成《捃古录》20卷,著录从周至元金石文 18128件。 吴式芬在研究金石学的同时,还收集研究关中等地出士的“封泥”,与潍县陈介祺(说明)合编《封泥考略》10卷,收录秦汉官私封泥849枚,并逐枚考释。 吴式芬善鼓琴,爱作诗,笔锋洒脱,神韵似苏东坡。他的著作,除上述三部外,还有《金石汇目分编》、《双虞壶斋八种日记》、《印谱》、《江西金石存佚总目》和《陶嘉书屋诗赋》等10余部,著作大部分存于北京图书馆。 吴重熹(?一?),字仲饴,吴式芬之子。1862年(清同治元年)中举,例授工部郎中,升任河南陈州知府。任内以振兴文化教育为先务,修圣庙,建崇经义塾。断案极为慎重。当时正值郑州黄河决口,溢水浸至陈州府西数里。吴重熹调集民工筑堤防御,设粥厂救济受淹灾民。荥泽保和寨民堤出现险情时,他站在泥淖中冒雨指挥抢护,经两昼夜紧张抢险,终于加固了堤坝。既而转任开封知府,他审结全省重大案件,量刑准确,无冤案亦无轻纵。任满调任江南江安粮道。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期间,慈禧太后挟光绪帝临幸西安,吴重熹奉两江总督刘坤一之命赴西安贡献地方,受到重用,历任福建按察使,江宁、直隶布政使,护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调任驻上海会办电政大臣,改授仓场侍郎,后被任命为江西巡抚,升授邮传部侍郎,简授河南巡抚(叙述)。任职40余年,竭诚秉公,谨慎治事,不图虚名。后解职,闲居天津。 中华民国期间, 吴重熹闭门谢客,不问政治,编辑印行《吴氏文存》、《吴氏诗存》 、《世德录》,著作有《石莲 诗》、《文集》、《词集》、《奏议》各若干卷。卒年81岁。
|
|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
我要投稿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