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稚晖七岁进了无锡某私塾接受启蒙教育,他天资颖特,学习刻苦。外祖母家的生活亦艰苦,在吴稚晖十五六岁时,更是窘迫,往往断炊,衣衫褴缕。公元1882年十八岁的吴稚晖应聘担任私塾教师,借以稍缓困境,外祖母将自巳的外衣典当后给他买了一件布袍,使他免了衣衫破旧走上讲台的难堪。以后,他白天在私塾教书,晚上便常到无锡崇安寺春源茶社,与孙揆均等一边蝎茶,一边讨论八股及时务,这种讨论对他学业的长进帮助极大。
吴稚晖的文章长于史论,研究《皇清经解》颇有功力,对诗赋喜读而常作,“稚晖”这一名字便是因景仰南朝诗人谢玄晖而取。公元1887年吴稚晖考中秀才,公元1889年进入江阴南菁书院读书,入学第一天,他去谒见书院山长芮以周,目睹芮以周的座案上有“实事求是,莫作调人”八个大字,给他以深刻的印象,他曾自称:一生只认得真理的是非,而不肯便调和。可以说,就深受这把个字启示的彻底的精神之影响。
吴稚晖二十七岁时外祖母去世,吴稚晖对外祖母的感情极深,说“其恩至笃”。就在这一年,他参加乡试中了举人。次年到北京参加会试而未中,仍回到南菁书院。有一天,江阴知县经过孔庙而未下轿,吴稚晖与同学纽永建等看到后,认为这是“非圣无法”之举,便拾起石子掷击,知县大怒,把吴稚晖押入县署,后经芮以周交涉,知县承认拘捕举人为非法,便用轿和音乐队闼回书院,风波才算平息。但芮以周怕以后招惹麻烦,便请他们离开书院,后来吴稚晖转读苏州紫阳书院肄业。在这一段时间里,吴稚晖只想以苦读求功名,他自称自已在甲午前乃一“懵不知革命为何物,但慕咬文嚼字”的“陋儒”。
不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迫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梁起等维新派领导了波及全国的维新变法运动。吴稚晖一则受到甲午战败的刺激,一则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始觉中国要学习西方工艺造大炮机关枪才能抵抗敌人,所谓“兴学之不容缓”,乃开始冒充为维新派小卒。后来,他到天津北洋学堂教书。公元1897年冬放年假,他就去北京南海会馆拜访了康有为,大家谈到最重要的问题乃八股、小脚、鸦片三害,吴稚晖认为除此三害,要从自巳做起,他说:“八股,我们可以自动不赴考;小脚,可以不缠;鸦片,可以相戒不染。”他还写了一个三千字的摺子,在公元1898年膛历春节那天地候在彰仪门大街,拦住了朝贺回宅的瞿鸿,请他专呈光绪皇帝,但瞿鸿说:“你的摺子还有可以商量的地方,我带回去细看再说”,然后轿即如飞而去。过了一天,吴稚晖知道不会有什么回音,便离京返津。
公元1898年农历6月吴稚晖到上海南洋公学任教,这年清光绪帝颁布变法诏令,他闻讯后就在无锡崇安寺创办三等学堂响就变法,推行新教育,并与朋友约定不再读线装书,又改名敬恒以自警,即唯“敬”与“恒”方可肩天下之重任。
如果说甲午惨改使吴稚晖开始觉悟“中国不能不学西方式艺那么戊戌变法的失败和八国联军侵华,进一步刺激他去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1901年农历3月吴稚晖离开财洋公学,东渡日本,进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读书。不久,国内清朝政府开始实施“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