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懿修撰《吴氏重修族谱序》
作者:吴李才 2018-4-3
今年是迁粤始祖吴居厚(1038-1114)诞辰九百八十周年和二世祖吴潜轩(1071―1148)逝世八百七十周年祭祖活动之纪念日子!值此缅怀先祖之际,笔者首次国内吴氏网络平台上,公开报导了第一篇:黄泽撰《吴居厚之子潜轩支系谱序》(1)。现在是第二篇:王懿修撰《吴氏重修族谱序》,这篇族谱序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吴杰超主修《吴氏族譜》中录入的重要文献(2),佐证了迁粤始祖吴居厚和二世祖吴潜轩支系后裔,在广东殊三角地方的迁徒与繁衍情况。以飨读者,仅供参考。
清朝名宦王懿修(1736―1816),字仲美,安徽青阳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典陕西、广东、江西乡试,督广西、湖北学政,寻擢礼部尚书,管户部三库事等。懿修持躬端谨,制作雅正,甚被仁宗眷遇。十八年,以老致仕。逾二年,年八十,赐寿,谒宫门谢,逢上出御经筵,亲解佩囊赐之。二十一年,卒。谥文僖。《清史稿》列传一百三十八,有王懿修传。
王懿修在族谱序中说:“东莞印溪吴老先生,余齐年好友也”,“出其族谱示余,佞吴氏自枢密始家,领表生七子,惟五房潜轩公本支祖焉”。而这位好友是吴濓,字溢海,号印溪。国朝乙酉科诗经举人,丙戌科进土,钦点兵部武库清史司主事。《东莞县志》卷六十九有吴濓传,他忆往昔,“……时念吴氏自宋枢密使居厚,由洪州迁粤,子最,居莞之吴家涌,其后裔散处石涌各乡及南番顺诸邑,……王懿修濓同年至契也。癸卯(1783年)典试入粤榜后,与濂叙契阔适谱成,因为之序。”由此可见,确信王懿修撰写过这篇《吴氏重修族谱序》。如此亲切动情的序言,真实地记述了吴居厚之第五子潜轩公支系的史实。
图1、王懿修撰《吴氏重修族谱序》,吴李才拍照
—载自乾隆四十八年(1783),吴杰超主修《吴氏族譜》,第3页
来源:吴杰超主修《吴氏族譜》(复印件)由吴锐麟先生珍藏。
王懿修撰《吴氏重修族谱序》
东莞印溪①吴老先生,余齐年好友也。忆自甲午夏,余奉天子命典试,东粤寻郎视学广西,其明印溪在京师,以星郎兼理倉糧务,旋以内难读礼,南殊数年来,虽有往还,而不接颜色者,竟十更裘葛。
今岁癸夘熏膺恩命,再至领南,出闱后,即致询印溪里居,远近亟图,良晤印溪来省,握叙寒温,把酒论文,渴怀顿一日,出其族谱示余,佞吴氏自枢密始家,领表生七子,惟五房潜轩公本支祖焉。旧虽镂枝成谱,弟久经蠢蚀,苦无完本,兹集之散处四方者,汇其源头,详其分派,补昔年之残缺,彙帙寿诸,梨束以传永久,用丐一言,弁首光我后人,以某令之大手笔者,则年老先生其人也。余闻返巡踖者久,余虽能文,其奚敢辞,窃惟近世,士大夫之家,莫不以谱重,况延陵门阀甲天下,科名仕宦声望播于粤中者,至吴世家而歎,至德之不可及,宜其源远流长,后代子孙必显融而无疑者,迺取其谱而肃各以观,而在宋则有一乐公,暨元南海尹子②允公之经术。在明则有都憲□③与直指厥猷公之功烈,其以吏治著者,则有九江司马 (接图2)
图2、王懿修撰《吴氏重修族谱序》
—载自乾隆四十八年(1783),吴杰超主修《吴氏族譜》,第4页
(接图1) 公与武库员外郎百吸公、浙江浦洋令辉荆公、四川南部有同一公之循卓。其以诗古文词著者,则有前明山西观察萌公,並本朝翰林院检讨介亭公之博雅,是皆赫赫昭人耳目者,而我印溪以名进士而历跻天部,崇階含香奏对天子,知名不次,陞擢行见,授以方靣大员之任,况乎吴族多有后起者,必将踛相接而袂相连也。荣华秀发同出本支,直与枢密平章先辉映也哉。
余近承特旨,委任湖北学,臣明发束装行,与印溪暂别,爰次数言,面呈朗鑑,印溪其何以朂余哉,是为序。
乾隆四十八年岁在癸夘,季秋之吉 愚弟王懿修顿首拜撰
注④:王懿修赐进士出身,诰授中大夫、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迋供奉。庚寅,恩科、陕西付考官。庚子,江西正考官。癸夘,广西正考官,奉命提督湖北学政、前翰林院侍读、国子监、司业翰林院编修翰林院,庶吉士加三级、纪录四次年。
笔者注:
①印溪:吴濓,字溢海,号印溪。国朝乙酉科诗经举人,丙戌科进土,钦点兵部武库清史司主事,转职方司主事,兼吏兵二部则例馆篡修官,现任吏部考功司员外郎,浩授奉政大夫,钦差户部仓埸监督,支放满汉入旗军粮事务。载自吴杰超主修《吴氏族譜》,第21页。
②一乐公,南海尹子:“一”写错,应是“三”,即三乐公,吴本也。“子”指三乐之子吴允。
③都憲□:“□”表示原文该字芜湖不清,留待探讨补上。
④注:王懿修赐进士出身,……纪录四次年。这一段文字应是修谱者写的王懿修之官职也,笔者把它录入在落款之外,以“注”表述,拟较为妥当。
本文附件:民国东莞县志记载的吴谦传(图3)
图3、吴谦传,载自《民国东莞县志》, 卷六十九 人物略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