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櫆《吴氏宗谱序》
作者:吴李才 (2017-4-29)
巳录入[清]刘大櫆《吴氏重修族谱序》,现再录入另一篇《吴氏宗谱序》(图1-图4)原文及点校稿,供读者阅读与思考。
刘大櫆为安微吴粹夫、吴敬思《铜陵吴氏宗谱》写了本文序言,叙述了铜陵地区吴氏支泒史实之后,他精辟地归纳曰:“古者诸侯大夫,世世相承,有大宗小宗以明嫡庶之分,大宗百世不迁,则义相亲,恩相属,宗族收而世传不紊。”他对本文点评为:“能发明谐牒之关于敬宗收族兼及后世谱牒渝亡之故是大文字。”
刘大櫆《人生》诗云:“人生不称意,岁月费消磨,強作逢时语,常因弔古歌。蛩声秋更急,雨气夜偏多,欲作归家计,如无一顷何。”尽管他的人生曲折离奇,但他为吴氏写过十多篇文稿,却是十分珍贵的文献。在我们的印象中,他是一位对吴氏源流与文化很熟悉、有创新精神的文学家与诗人。建议有兴趣的读者,不妨通读清代刘大櫆《海峰文集》,尤其是“论著”篇中《辩异》、《奍性》、《天道》、《论文偶记》等,以及刘大櫆《海峰诗集》。而他的学生姚鼐(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也是被尊为“桐城三祖”之一,为桐城《延陵吳氏宗譜》写过一篇重要序言《豸嶺吴氏重脩族譜序》。读他俩的文献,必将获益匪浅,收获颇丰的。
[原文/图1-4]
图1(清)刘大櫆撰《海峰文集》,卷四,《吴氏宗谱序》。
来源:《四库之外》(下同)。
[点校稿]
《吴氏宗谱序》 刘大櫆撰
铜陵吴氏,余识两人焉,曰粹夫,曰敬思。兄弟皆能守其家法者。一日修其宗谱既成,而请序于余。曰吴氏故家新安之歙县。自吾祖玄佑始迁铜陵之大通,其未迁而在歙者,寝以微弱,有吴玉书者,抱其家谱,及其子将往浙西,舟覆人溺,而吴氏之谱无复存焉。吾父嘗痛之,欲率吾兄归江潭,以寻求其世系。而吾兄早逝,吾父有志而不克遂,光纯不肖,每中夜涕泣,思以继先人之志而力未能,然终(接下页)
图2、(清)刘大櫆撰《海峰文集》,卷四,《吴氏宗谱序》。
(接上页)不能自巳,乃旁搜远採,极艰难以成此也。虽残缺尚多,而源流畧备矣。余曰然,尊祖敬宗收族,惟宗谱是赖,昔范文正公守钱塘,过姑苏与族人高会,偏阅家集,续为宗谱,然后范氏之世系可考。孝子仁人之用心,固宜如此也。粹夫曰,吴氏不自歙始也。先世世居鄱阳,祖有名逸者,迁居浮梁白水间,遭黄巢之乱,逸妻程粗氏,挈其子宣,迁居休宁之江潭溪口,江潭传十馀世,而祖名,史白者,复自休宁迁歙,自歙而分散,或迁杭,州或迁襄阳,其迁大通(接下页)
图3、(清)刘大櫆撰《海峰文集》,卷四,《吴氏宗谱序》。
(接上页)者,自玄佑至光纯,以及光纯之子,十一世矣。余曰,古者诸侯大夫,世世相承,有大宗小宗以明嫡庶之分,大宗百世不迁,则义相亲,恩相属,宗族收而世传不紊。故周之盛时,未有谱牒也。战国诸侯相吞并,国移而族乱,於是始有迷失其先世者,曹魏以还,九品中正,以门第相高,姓氏藏於官司,尤重谱牒,中更苻石之擾,晋室南奔,渐至磨灭,下逮有唐,故家世族,猶以族姓相矜尚,唐衰而天下分崩,离为十一国,其宗谱有掃地无存者矣。夫五宗既(接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