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大树堂吴氏族谱的新发现》
· 任百强·
摘要 详述新近发现的《吴氏族谱》的主要内容,分析《谱》资料对吴趼人研究的重要价值,如指出吴趼人晚年思想的复杂性与其后期存在的家族个人崇拜—对曾祖吴荣光的崇拜——情结有关等。
关键词 吴氏族谱 吴趼人 研究
凡是研究近代小说家吴研人的学者都有一种遗憾,就是《吴氏族谱》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佚失。经过多方寻觅,最后在香港吴氏后人处影印回来,现介绍如次:
一
今次所发现的吴氏家世材料共有三种:
(一)《吴氏族谱(始祖—— 大树堂)》一册,长24em,宽17em,封面、底页均为鸡皮纸,线订装;序页无吴尚廉、吴荃选序言,有吴氏“福建莆田县字派:元、才、有、德、显、荣、华、世、第、昌、和“广东佛山大树堂字派:文、德、隆、宗、本、贤、能、万、世、英,清、光、荣、尚、国、祖、业、永、相、承”。内容由一世鼻祖后稷(弃公)至化龙!(一百零五传,佛山始迁祖)至恒孚公(大树堂始世祖,一百一十传)。每世次有简单说明。此谱似用墨水笔抄录,再为影印。序页尾署“八宅吴雄炳谨录,民国八年”。另又署“佛山大树堂房谱第一百一拾八世,第四十传裔孙吴熊乐谨录”。第二页又另署“谨录于民国八十六年,即公元一千九百九十七年,夏历丁丑年月”。
(二)《佛山大树堂吴氏族谱》八册,每册长22cm,宽15cm,毛笔抄本之影印本,族内简称为“八宅族谱”。谱前并无吴尚廉、吴荃选两序,亦不知何人在何时主修。这本《吴氏族谱》共分八房,每房一册,即大树堂创始人吴孚恒(思九)的八个儿子为八房。谱式固定:一、X世祖,如卅三世祖。二、每房之堂号。三、X祖之X子。四、字与号。五、字派。六、妻妾:“原配。继室、庶室”。七、“子、女”。八、职官、诰赠、敕封及著作或备说。九、生与死之时日。十、葬于何地,是否合葬。十一、所生之男出于何氏。
(三)《七宅四房支谱》。电脑打印本,内容有:1.佛山我族吴姓考;2.科甲表;3.字派与传数;4.宗支表;5.始迁祖至大树堂历代简述;6.“大树堂”七宅济运公“淡和堂”支谱;7.七宅长房、三房、四房之谱表;8.十宅泽运公支谱;9.《吴玉如(尚聪)年谱》。
《七宅四房支谱》是吴氏七宅四房后人九十年代中据有关资料编写的。
根据上述新发现的吴氏世系资料,经过综合和简化编成一个吴氏家族世系表,并加以简单的说明。凡族谱的家世材料中有明显矛盾和错误之处,均照录存疑,不作考订,或在说明中提示。
佛山大树堂吴氏世系表
(一)远古始祖
后稷— — 不蜜— — 鞠—— 公刘— — 庆节—— 皇仆—— 差弗— — 毁瑜—一公非— — 高围— — 亚围— —祖绀— — 澶父—— 泰伯— — 季简— — 叔达— — 周章— — 熊遂— —柯相— — 疆鸠夷—— 余桥疑吾_— 柯卢—— 周繇—— 屈羽— — 夷吾— — 禽处——啊转— —颇高— — 勾畀— — 去齐— — 寿梦(乘)— — 诸樊—— 光— — 夫差— —友— — 弥庸— —勾余——直——涉——平—— 申(被秦所灭,逃庐山归隐)——芮——
浅—— 信— — 广志— —千秋— — 长陵— — 全—— 隆— — 复兴— — 汉— — 成—— 盱——胜——圭——文质—— 应之——康年——嗣英——正己— — 定—— 之则—— 延— —猛— — 诚— — 均——钦— —文蔚—
良—— 义方— —远— — 巩—— 叔沆—— 矫— — 暄—— 际。从后稷至暄,共七十八世次
(二)福建莆田祖宗支
际(字道成,唐穆宗长庆四年进士,钦差到莆田。见山清水秀,便由河南光州固始县迁至福建莆田定居)—— 侃—— 纪(进士)—— 嘉— —藏—— 周辅—— 奚恤— — 颛—— 元制(进士)—— 邦怀— — 光集(宋乾道元年恩州史),由福建莆田迁广东恩平前共十世次。
(三)广东恩平祖宗支
光集(字光荣,宋乾道元年由福建莆田迁广东恩平仕岗都鹏岗村定居。配室云氏,生二子)—— 三思(创业于仕岗村大港)— — 子敬—— 绍大—— 奇峰—— 子卿—— 从善(字俊文,迁新会),由恩平迁新会前计六世次。(共计九十四世次)
(四)广东新会祖宗支
从善(字俊美,由恩平迁新会堂美乡定居。葬于开平,生五子。村闸门上有“洛甫”二字,村名:吴村。)— — 天成— — 子达— — 妙安—— 以孚——遂广(生于明正统年间)——顺理(葬于鹤山)——乾达(葬于鹤山)— — 贯道— — 允恭(葬于鹤山)—— 化龙(迁佛山),由新会至迁佛山
前计十世次。(共一百零四世次、吴化龙为一百零五传)。
广东佛山祖宗支简表(略)
以上各世系表由后稷—— 大树堂宝字派宝震(趼人)共一百一拾四传。
以下是吴氏始迁佛山后各世次各房派简单说明。(以八宅第七房为主)
(一)化龙,字庆宇,号熙寰(1588-1649),享年6l岁。明崇祯八年(1636年)由广东新会牛肚司河村堡棠美乡洛浦村(又称吴村)迁佛山山紫村华村巷,与配室邓氏(1590---1673)后葬于栏石白仙冈,生子如祈、如初、如谛、如瑶四人。吴化龙是吴氏佛山始迁祖。
(二)如谛,字文祉,号敬五(16l4_一l691),化龙公第三子。新会庠生,配室黎氏(16l l691),合葬于南海里水山峡口塘邓家祠前之山岗,生子振元一人。
(三)振元,字裔松,号在野(1641—1719),享年79岁。配室陈氏(1637一l669),与陈氏合葬于敬五墓左侧,生子玮、琨、球三人。
(四)球,字甸山,号禹田(1 173o年),邑庠生,创建“敦让堂”,享年65岁。配室吕氏(1667-1694),享年二十八岁。妾黄氏,生子维翰一人,葬于禹田墓左侧。与吕氏合葬于花县赤坭米楼岗。
(五)维翰,字宗大,朴斋,号谦谷(168 1735),廪贡生,享年五十岁。配室方氏(1687—1719),妾赵氏、白氏,与方氏合葬于禹田墓左侧。共生子诚、九、礼、泰、义、全六人。
(六)恒孚,原名思九,第一百一十传,字握文,号玉棠,贡生,维翰第二子(1715—1786),是佛山大树堂创始人,享年七十二岁。配室黄氏(1744-一1787),妾黄氏(1717—1797)、易氏(1729-'--1821)、左氏、张氏(1733--1802),一妻四妾。与妻黄氏合葬于南海必涌指岗。与妻黄氏生启运、升运、澄运三人。与妾黄氏生鸿运、清运、澍运三人。与妾易氏生子济运一人。易氏因“五世同堂”,奉旨赐“升平应瑞”匾额。左氏生泽运一人。恒孚生子十人,孙八十七人,女孙四十二人。一时子孙过百,科甲绵连。有《拜坚堂诗集》、《玉耕堂诗抄》。吴氏初到佛山,五传居址不定。至六世恒孚购买佛山大族洗氏十亩园地,在田心里创立大树堂,才有固定发祥之基。大树堂是因吴氏祖祠“翰林家庙”前有两棵巨大槐树而得名,大树堂内恒孚十个儿子分住十宅,每宅一巷,房屋七十余间,逢节日戏班女乐不断。全盛时约有二百多人,成为佛山最有名的园林式大宅。恒孚早年经商,后事盐务,以其父谦谷(维翰)数千两资本独力经营,十年问获利百万。至六十岁时,已积财产数百万。因年老居家,遂命第六子鸿运继承商务。不满一年,亏空大半,遂关闭全部商业,结算时仅余四十多万。(参看《八宅四房支谱》),至吴荣光时才再度中兴。
据吴氏族后人透露,恒孚第四子和第五子因大逆不道,触犯族规,经全族公议,被开除出大树堂吴族,族人不得与之交往。现存族谱和吴氏诸文集,这两宅的文字痕迹已删除得一干二净。这就是恒孚十个儿子十宅,为何只有八宅族谱的原因。此事族内人代代相传相诫,吴研人著作中抨击世家大族堕落之文字,此是其渊源。
(七)启运,长房,第一百一十一传。字尧阶,号镜澜(1734-1780)。
敕授儒林郎、福建浦东田贰场盐课大使。居大树堂一宅“树德堂”。生子崖、昆、仑、柱五人。
(八)升运,二房,字汉阶,号晓桐,自署“四百八十甲子逸田老人”(1736_-1816)。贡生,任浙江余姚县县丞,二年后告病回籍。享年八十一岁,葬花县飞鹅岭。居大树堂二宅,“滋喜堂”。生子凤三、凤岳、凤髦、凤仪、凤守、凤图、振光、凤巢、志刚、凤韶十人,生女七人。
(九)澄运,三房,其字号不明。叙议布政司理问,原配张氏,继室钟氏。享寿八十四岁(1737-1820)。居大树堂三宅。生子峰、嶷、岸三人。
(十)鸿运,第六房,字彤阶,号渐逵(175 1809)。廪贡生,候选同知;议叙候选知府,享年六十岁,葬白云山金梭岭。居大树堂六宅,生子用光、徽光、耿光、宣光、鉴光六人,生女四人。
(十一)济运,第七房,字崇阶,号和衷(1751—1828),卅三世祖,居大树堂七宅“淡和堂”。廪贡生,候选教谕。“终身布衣蔬食”。享年七十八岁,葬于广州白云山龙公塘观下,建有龙塘观,云荫山房。配室梁氏(1751-:--1796),生子荣光、锡光、弥光、恩光四人;妾邓氏生子绶光、垂光、灿光三人;妾伍氏生子纯光、松光、盈光,三人共生十子、十八女。有《淡和堂制义》一、二集,《淡和堂诗抄》一、二集。
(十二)清运,第八房,字睿阶,号石舟(1752—1832)。贡生,任开平县训导,居大树堂八宅“敦扑堂”。原配卫氏、继室劳氏,生子湛光、重光、扬光、瑶光、熙光、成光、耀光、葆光、德光、宠光、孔光、延光十二人,女六人。
(十三)澍运,第九房。字晋阶,号若霖(1758-1850)。候选两浙江南盐运使司经历,居大树堂九宅“训徽堂”。生子时彦、时和、棠光、观光、文光、彬光、瓒光、槐光八人。
(十四)泽运,第十房,字应阶,号兰畹(1762-1804),监生,候补兵马司正指挥。候选布政司经历,居大树堂十宅“漱华堂”。原配温氏,享寿四十三岁。生子龙光、棣光、林光、琛光、栋光、璧光六人。著有《墨香室诗钞》。
简表(略)
(十五)荣光,济运长子,一百一十二传。原名燎光,字垣殿,号荷屋,石云山人。生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正月初十日,二十七岁殿试后改名荣光,改字伯荣,四十岁时又自号石云山人。学术界对此人即吴趼人的曾祖父并不陌生,资料并不缺乏,问题是深入研究较少,几乎没有研究专著。在吴趼人一生之中,特别是后期存在着一个家族个人崇拜的思想情结。假如我们对吴荣光的佛山社会和吴氏家族内的崇高地
位,对他政统、道统、学统的封建思想没有相当了解,那么,对吴研人后期思想矛盾就不能深入地分析,就会流于表面。例如:吴趼人晚年把长期珍藏吴荣光的《游踪图》拿到邓实主编的《政艺通报》去发表。这就表明了:在辛亥革命前夕,他的思想陷入了矛盾和苦闷的困境;家族情结,—— 吴荣光,这一个思想元素和家族光环是如何令吴趼人缅怀向往,“死人又是如何拖住活人”。吴趼人晚年的保守思想错综复杂,不能简单和表面化,吴荣光只是内中一个重要因素而已。
荣光第一个妻子是广东新会罗氏,与荣光同庚,婚后两年即逝。第二个是同邑伍茂猷之第三女伍氏,时年十八岁,吴趼人之曾祖母。吴荣光排老大,有姊一人,有弟九人,有妹十七人,兄弟姊妹共二十七人。吴荣光本人自有三子四女,二个儿子尚忠、尚志做官,女儿尚熹较有文学才华。吴荣光时,大树堂继续发展,嘉庆帝亲书“大树堂”和“五世同堂”
额匾,声誉空前。荣光主编乡志,众望所归。至此,荣光与吴氏家族的地位在家乡发展到顶峰。晚年,致仕回籍,领导佛山人民抗英斗争(184o),诚为一生最光辉之时期。一八四三年,因足疾赴医桂林,七月卒于李氏家,后葬于花县赤坭打鼓岭。(见《吴玉如(尚聪)年谱》)
(十六)锡光,次子。字超垣,号载之(1778—1797),二十岁卒。国学生。覃恩她赠承德郎工部营缮司主事。生子尚懋一人。
(十七)弥光,第三子,字章垣,号朴园(1787—1871),八十三岁卒,举人。《佛山忠义乡志》有传。生子四人,女三人。著有《胜朝遗事》初、二、三编。
(十八)恩光,字宠垣,号芝轩(1803-1822),二十岁卒。敕赠修职郎按察司知事。原配区氏,生子尚息一人。
(十九)绶光,字锦垣,号叔遂(180 1857),国学生,敕授儒林郎议叙布政司经历,年恩浩赠奉直大夫内部主事,加一级例音奉政大夫补用同知。享寿五十二岁。原配廖氏,生子尚时、尚聪二人。
(二十)垂光,字拱垣,号苞荪(1813-1842),三十岁卒。监生,候选翰林待诏她封六品衔,广东顺德协右营把总。无子,女三人,人嗣二人。
(二十一)灿光,字星垣,号蕴山(1815-1884),七十岁卒。国学生,诰授奉直大夫,议叙光禄寺署二级,例赠文林郎楝选知县。覃恩晋赠中宪大夫刑部主事加四级。生子尚敏、尚庆、尚熊、尚亿、尚态五人,女八人。
(二十二)纯光,(1819__1826),八岁卒。
(二十三)松光,字荫垣,号翠亭(1826--1841),原配傅氏,无子,人嗣。十六岁卒。
(二十三)盈光,字乐垣,号傅泉(1828-1858?),其终年族谱无记载。据盈光生第五子尚愉时为一八五八年,推断盈光一八五八年生第五子和第六子之间应在世。叙从九品候选道使大使,覃恩她封中宪大夫,刑部主事加四级。生子六人,女三人。
(二十四)尚忠,荣光次子,字春卿,号恬虚。生于嘉庆元年(1796)二月。监生,因屡试不第,报捐通判,历任直隶州、泰州、苏州同知。官至江苏、常州知府。卒于同治八年(1869)一月,葬于花县,享年七十五岁。配室邓氏,庶室黄氏、陈氏。生子七人:高禧(族谱无记载)、双福、平福、瑞福、开福、多福、长福(族谱无修福记载)。生女十五人。道光间,大树堂常有戏班演戏,观音诞、七夕等节日多在灿光屋地之池塘旁空地上演戏,所选戏班包括有尚忠在苏州带回的“女乐八人鼓吹”(见《吴珏如(尚聪)年谱》)。
(二十五)尚志,荣光第三子,吴趼人祖父。字任卿,号莘畲。生于嘉庆八年(1804)九月,同治五年正月在北京卒于官。葬于花县打鼓岭,享年六十三岁。监生,覃恩诰授奉政大夫,工部屯田司员外郎,刑部福建司主事加二级。原配严氏,继室陈氏,庶室张氏、黄氏。所娶皆官第闺秀,张氏为吴趼人之亲祖母。生子五人;同福(早殇)、升福、应福(早殇)、炽福、保福;生女四人(似全部早殇)。
(二十六)尚熹,吴荣光小妹。生于嘉庆元年(1796)十月,字禄卿,号小荷女士,南海女士。嫁同邑叶应琪(官至山西蒲州府同知),一生从父或随夫宦游,并创作大量诗词,是清代著名的女词人。有《写韵楼诗稿》,又有《写韵楼词》一卷。族谱没有记其卒年,吴族后人说她一生多出外,族谱不记终年,是族人不知她夫妇的消息。
(二十七)吴尚廉,吴趼人叔祖,荣光七弟灿光的第三子。尚廉,名常熊,字云卿,号叔度、介叔。光绪十五年举于乡,次年连捷进士,授刑部主事。官至大理院第二庭推事。辛亥革命发生后即回籍,族谱记载生年为一八六四年,比趼人年长两岁。有人考终年为一九一三年。查族谱并无终年记载。近翻查民国十二年编纂的《佛山忠义乡志》,发现吴尚廉担任评议一职,似可推断:吴尚廉终年大概为一九二四年左右。
- 2\九二年吴趼人有诗题给这位族祖“介叔王季父”,并知其时在“京都”。《佛山忠义乡志》有传。著有《临江游记》、《庚子大事记》、《临江丐客诗抄》。
(二十八)荃选,吴绶光之孙,吴尚时(字弼卿,号坤如)第三子,一八五二年生。族名福焘,字顷明,号文鹿,吴趼人与这位族叔颇有亲情。
一八九二年,吴荃选第二次赴京应礼部试,不第南归,路经上海,曾探访吴趼人。吴荃选工柳体,为世侄书楹帖:上联为“沪海风流怀小阮”,下联“京华驰逐怅刘贲”。吴趼人感报以诗三首作答:诗题为《文鹿季父春闱报罢,南旋过申,赋此送归岭南,并寄介叔王季父》。叔侄唱和,感情甚为融洽。吴荃选大概见过趼人几次,深知趼人为荣光遗留之书籍和文物担忧,而荃选本人在接收荣光部分文物时,却不以咸告,以至趼人晚年为此多次提及,念念不忘。族谱记载:荃选生于一八五二年,长趼人十四岁,终于一八九一年,误。荃选官至内阁中书,补用知县,光绪三十一年与尚廉主修和考订《吴氏族谱》。辛亥革命前,听从尚廉的劝导,弃官回籍。在乡修建别墅“陆沈园”,倘佯山水与文物考据之间。又组织“龙塘诗社”,每日与乡名流唱和。后又被选为佛山第一届议会议长,民国十二年,参与《佛山忠义乡志》编纂,可以说是当时佛山名绅和风流人物。族谱记一八九一年卒,大误。因其参加编修民国《佛山忠义乡志》,卒年应为一九二四年左右。
(二十九)升福,吴趼人之父,字允祺,又字允吉。生于中英鸦片战争之际,一八四一年三月,尚志妾张氏所出,幼随父宦居北京,娶直隶宣化府怀来县八里村刘氏。据族谱所记:刘氏生年为道光辛丑年(1841)三月,终年却无记载。监生,她赠奉政大夫,钦加五品衔。浙江候补巡政厅。一九零零年,升福在北京因护卫祖母灵柩,被八国联军恐吓成痴,一年后才恢复。升福在日记中有详记,此事被趼人写入《纪痛》。父(尚志)卒,升福和刘氏携趼人全家扶柩回佛山。数年后,赴浙江宁波任收柴厘税之差事。光绪八年(1882),卒于官,享年四十二岁。是时少年吴趼人只身赴浙江宁波办理丧事,护柩回佛山,再葬于花县打鼓岭。升福排行第二,有兄同福一人(早殇),有弟应福(早殇)、炽福、保福三人。又似有四位姐姐,但族谱无记载,趼人亦从无提及。族谱只记所生子一人宝震,女一人,未载名(疑指趼人之妹“晓兰”)。
(三十)炽福,字昌祺,号尔昌。生于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1842),自幼随父宦居北京。监生,尝在直隶任候选典史、巡检,一生未曾返过故里。光绪十六年秋(18907),死于瘟役,终年五十岁。原配程氏、继室赵氏及所生子女早殇。再娶天津香河县马氏,生子宝漱(君宜)、宝灵(瑞堂),亦早殇。
(三十一)保福,字兰舫,号艾山,似为升福同父异母之弟。生于咸丰癸丑(1853)年七月。钦加五品衔江苏候外分府,曾任试用东河闸厅等杂差。其人生性势利,凉薄寡情,曾将趼人母子、升福之数千金吞没,趼人对此人无甚好感。保福原配刘氏,续娶南京陈氏,《忠义乡志·人物志》“节烈”有传。族谱未记子女,似是无后。光绪二十二年(1896)七月
卒于宜昌。
(三十二)宝震,升福之次子,佛山祖十一传,大树堂祖第六传,吴氏一百一十四传(1866-1910)。族谱无世次专页记载,仅记至一百一十三传,即升福一辈为止。我这里提出一个问题:吴趼人有无捐官(虽不是本人意愿),这个虚衔是什么品级?近查民国《佛山忠义乡志·选举志》,发现在“仕官文职栏”上记载着:“吴宝震、江苏补用通判正六名”,排列于吴尚廉之前十多位次。究竟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兹录吴趼人小说一段:“母亲取出一封信,及一大纸包,递给我看。我接在手里一看,是伯父的信,却从武昌寄来的。看那信上时,说的是王俎香现在湖南办捐局差事,前回借去三千银子,已经写信托他代我捐了一个监生,又捐了一个不论双单月的候选通判,统共用了三千二百多两银子,连利钱算上,已经差不多。⋯ ⋯ ⋯ 再看那大纸包的是一张监照、一张通判的官照,上面还填上我的名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五十回)吴趼人自传体小说的这段自述,本来在可信与不可信之间。但看到了《佛山忠义乡志》“职官志仕官文职栏”列有“吴宝震江苏补用通判正六品”,便觉得是确信无疑了。小说后段又写到吴趼人决不为官,便与母亲商量,把这些监照、官照通通卖掉。上述发现完全无损于吴趼人一生厌恶官场的品格和立场。
这次《吴氏族谱》的新发现是一个意外收获,本想寻找吴荃选在光绪三十一年纂修的族谱,却发现了族谱的原始底本的过录本。以佛山第一大族来说,虽然简陋,但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带来了以前所不知道的吴尚聪的《吴珏如年谱》。
《吴氏族谱》的新发现,对于我和不少同仁,可以说是漫长吴趼人家世寻找热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家世研究阶段的真正开始。但世事往往无绝对,我们还虔诚地相信,只要努力不息去寻找,吴荃选在光绪三十一年编修的《吴氏族谱》最终会被发现。占有一个历史人物或小说家的家世材料—— 族谱,无疑是对研究人物的家族和家庭环境、思想以及创作动机的渊源形成,有莫大的作用。但是族谱不是万能的,并不能代替对人物的研究和分析。而且,族谱也不是家世材料的绝对权威,其中编修族谱时的种种陈规陋习,或多或少降低了文献的真实性。这样,对族谱和其他家世资料的排比分析
和考订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吴氏族谱》,我们亦作如是观。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十中 责任编辑:萧相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