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派《吴氏世系》
【编者按】本谱牒以永兴老谱为基础,参考全国各地支谱编写而成。因为关键点处无从获取资料,正史上亦无记载,难免出现许多错误,不过较之于老谱,应该准确许多。本人在编辑的时候,感觉三个节点最为困难:[1]吴兢的后代究竟是谁?[2]吴芮真的是季扎的后人吗?[3]吴质究竟是谁的后人?希望大家好好讨论一下,更希望大家能够提供可信的历史资料。总的说来,网络上出现的谱牒绝大多数是错的 时间经历了几千年,绝大部分的人又是平民,很难找出正确的结果,但是,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最终我们会弄清楚基本的脉络,这应该是我们的目的。
【编者简介】吴超群,泰伯109代孙 湖北黄石市人 祖籍湖北武昌 QQ609998926
【永兴派系】
。。。。。。。。。。。均绍伯用从。道家希文应,锡洪柱灿型。
著作高风远, 永兴嗣泽长。诗书承祖训, 礼让绍家光。
唐宋文章盛, 元明继述昌。孝思维锡类, 兰桂庆腾芳。
第 1 世
【1】泰伯(开氏始祖)---无后
[始祖讳太伯],又泰伯(古泰通太),殷高宗武丁四十年(公元前1276年)丙申正月初九生,立国“勾吴”,以国为氏,在位49年,卒于殷帝乙四年丙寅三月初五,享年91岁,娶卜氏,吴氏开氏始祖。周太王古公亶父长子。葬今江苏无锡鸿山。止
【古迹】泰伯墓:墓用青色大理石砌成,高2米,直径3米,墓顶填黄土,墓碑四方形,正面刻“泰伯墓”,墓前矗立两根高大华表,华表上雕威武雄狮,墓前建有供祭祀的享堂,建于1818年,享堂门旁石上镂有齐彦槐书的对联“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同天辟一杯万古江南”;泰伯庙:又名至德寺,为纪念在梅里的居所改为祠庙,大殿前有明代石牌坊,上书“至德名邦”,唐代诗人陆龟蒙《和泰伯庙》一诗“故国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尊湿中堂。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
【事迹】太王有意传位给季历之子昌,太伯携弟仲雍逃到荆蛮句吴,建立吴国。
【考证】《诗经·皇矣》曰:“帝帮作对,自泰伯、王季”。孔子:“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下天让,民无得而称焉。”刘昭云:“无锡县东皇山有太伯冢,去墓十界上坪有旧宅,其井犹存。”
【2】 仲雍(传代始祖)
一世讳仲雍,吴氏传代始祖,周太王古公亶父次子。生于殷宗武丁四十四年(1280年)庚子,与兄泰伯同奔吴,在位5年,卒于殷小乙九年辛未,享寿92岁,娶万氏,葬虞山。子二:季简、居简
【古迹】仲雍墓:在江苏常熟西北的虞山,墓前原有三道石牌坊,第一道是清乾隆年间建,上书“敕建先贤仲雍墓门”,第二道正面是江南督学使曹先题的四字牌“南国恭友”,第三道正面有“先贤虞仲墓”。两侧石柱上刻一楹联“一时逊国难为弟,千载名山还属虞”。牌坊之后,墓上有四块墓碑,正间一块是明代江南巡按御史路振飞题字“商逸民虞仲周公墓”。
【事迹】太王有意传位给季历之子昌,太伯携弟仲雍逃到荆蛮句吴,易服毁容,完全改从吴人文身断发习俗,以江苏无锡东南梅里(今梅村乡)为都城,建立吴国。
【3】季历
季历嗣父太王之位为王,传国於周,修古公遗道,子孙而有天下。子:姬昌。
季历 周太王少子,文王之父。一作王季、公季。接位后,师承古公遗道,又与商贵族任氏通婚,积极吸收商文化,加强政治联系。在商王朝的支持下,他对周围戎狄部落大动干戈,不断扩张军事实力。商王文丁时,受封为“牧师”,成为西方诸侯之长。后因权重遭忌,为文丁所杀。
第 2 世
【1】季简
季简,传代始祖,仲雍长子,太伯嗣子(过继给太伯为子)。生于殷祖甲十五年(1243年)丁丑,在位十年,卒葬江苏常熟,娶高氏。子二:叔达、叔夏
【2】居简
居简,传代始祖仲雍次子。后裔不详
【3】姬昌
姬昌,季历公之,子嗣位即文王也,享年九十九岁。子姬发为武王。
【文王生平】
中国商末西方诸侯之长。姬姓,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亦称西伯昌。
周文王
相传西伯在位五十年,已为翦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周人谥西伯为文王。太子发继位,是为武王。
季历死后,其子昌继位,他就是日后著名的周文王。他在位50年,主要功绩是为灭商做好了充分准备。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吕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个“方伯”的面目出现,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地里却积极进行灭商的准备。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与国,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附,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纣的“受命之君”。在虞、芮归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接着向东发展,过黄河进攻耆、邗等国。沿渭水东进,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扫除了周在东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并且据有关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于丰(今西安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周人对商朝已经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势。课本上的周武王、周公旦的画像,都来自汉代山东武氏祠画像石。
姬昌是商末诸侯首领,在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商纣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
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周文王。周文王在位期间,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先祖古公、父亲季历之法,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使其领地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与其子姬发在宝鸡蟠溪钓鱼台聘吕尚为军师,自岐山起兵率军攻伐殷商,是西周王朝的开创者。发明“文王八卦”,流传于世,《史记》传闻“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在位50年。
武则天改唐朝国号为周时,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
《史记·周本纪》说他能继承后稷、公刘开创的事业,仿效祖父古公直父和父亲季历制定的法度,实行仁政,敬老爱幼,礼贤下士,治理岐山下的周族根据地。在治岐期间,对内奉行德治,提倡“怀保小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划分田地,让农民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商人往来不收关税,有人犯罪妻子不连坐等,实行着封建制度初期的政治,即裕民政治,就是征收租税有节制,让农民有所积蓄,以刺激劳动兴趣。对外招贤纳士,许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从商王朝来投奔的贤士,他都以礼相待,予以任用。如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人,都先后归附在姬昌部下称臣。姬昌自己生活勤俭,穿普通人衣服,还到田间劳动,兢兢业业治理自己的国家。岐周在他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大。
西周国力增强壮大,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商王纣的亲信谗臣崇侯虎,暗中向商王进言说,西伯侯到处行善,树立自己的威信,诸侯都向往他,恐怕不利于商王。纣于是将姬昌拘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县)。他在囚禁中,精心致力“演易之六十四卦,各为彖。”周臣闳夭等人为营救文王出狱,搜求美女、宝马、珠玉献给商纣。纣见了大喜:“仅此一物(指美女)就足够了,何况宝物如之多!”于是下令赦免文王出狱。并赏给他弓、矢、斧、钺,授权他讨伐不听命的诸侯。这就是史书中说的文王“羑里之厄”。
文王出狱后下决心灭商。一面向纣献地,请求免除酷刑,取得信任,一面访贤任能,壮大国力。他出猎在渭水河边巧遇年已垂老、怀才不遇的吕望在水边钓鱼。文王同他谈话,相互谈得很投机,文王了解吕望确有真才,便让其与他同车而归,立以为师,共同筹划灭商策略。据《尚书大传》说文王在位的最后七年中干了六件大事。头一年调解虞芮两国纠纷。虞(山西平陆县)芮(山西芮城)都是商王朝西方属国;可是他们不找商王裁决,都慕周文王的威名,求文王审断。据《诗经·大雅·绵》篇注说:虞芮两国看到周国是“耕者让其畔,行者让路”,“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携”,“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一派君子之风。两相对比,内心羞愧,回国之后虞芮两国都主动将所争之地做了闲田处理,纠纷从此解决。第二年出兵伐犬戎,战败西戎诸夷,灭了几个小国。第三年攻打密须(在今甘肃灵台县),解除了北边和西边后顾之忧。第四年“西伯戡黎(在今山西黎城县)”,第五年伐邗(在今河南沁阳县)。戡黎、伐邗实际上是构成了对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胁。第六年灭崇国(在今陕西户县境)。将周的都城由岐山周原东迁渭水平原,建立沣京(在今陕西长安县沣河西岸)。(诗经·大雅》:“既伐于崇、作邑于沣。”接着又向南扩展势力到长江、沔水、汝水流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论语·泰伯》讲的这句话,即说明岐周实际已控制了大半个天下,而殷商已处于极端孤立的境地。就在这大功即将垂成之际,姬昌不幸死去。《尚书·无逸》和《吕氏春秋·制乐》都说他享国50年,称王前立国43年。死后葬于毕(指陕西长安县与咸阳之间渭水南北岸,境域较广)。
周文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名君圣人,被后世历代所称颂敬仰,《诗经·大雅》中有颂诗。
文王百子
周文王可考证的儿子有17个:
周武王象
伯邑考、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召公奭(shì)、蔡叔度、曹叔振铎、郕叔武、霍叔处、康叔封、聃季载、郧叔武、毛叔郑、毕公高、郇叔葡、伯廖、虞仲。
伯邑考:文王昌之嫡长子。武王同母兄弟十人老大。母太姒。
武王发:周武王。同母兄弟十人二。母太姒。
管叔鲜:武王弟,封鄘国。一说封地在管。武王同母兄弟十人老三。母太姒。
周公旦:武王弟,谥周文公。其子封鲁。武王同母兄弟十人老四。母太姒。
召公奭: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
蔡叔度:武王弟,受封蔡,后叛乱被放逐。其子胡又被封于蔡,为蔡国始祖。武王同母兄弟十人老五。母太姒。
曹叔振铎:周文王子,武王同母兄弟十人老六。母太姒。受封曹国。
成叔武:武王同母兄弟十人老七。母太姒。
霍叔处:武王弟,封邶国。武王同母兄弟十人老八。母太姒。
康叔封:武王同母兄弟十人老九。母太姒。
聃季载(冉季载):周文王子,武王同母兄弟十人老十。母太姒。受封于沈,建立聃国(今栳南平兴县北),后代子孙以国为姓。
郧叔武:周文王子。
毛叔郑:文王多子女,其中有个叫郑的是武王发的弟弟,跟随武王伐纣,灭商后被封于毛(今河南宜阳),于是被称为毛郑、毛叔郑(与周文王子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郧叔武一样)。
毕公高:周文王子。毕公高封其子季孙于潘,附庸于毕国。据说其地在今陕西省北部,子孙以采邑命氏。
郇叔葡: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姬葡封于郇(今山西省临城)为伯爵,史称郇伯、郇侯,建立郇国。
伯廖:周文王子。
第 3 世
【2】叔夏
叔夏,季简次子。后裔不详
【1】叔达
叔达,季简长子。生于殷庚丁十三年甲寅(公元前1206年),在位十八年,娶黄氏。子二:周章、仲
第 4 世
【1】周章
周章,叔达长子。生于殷商帝乙二十二年辛卯,在位22年,娶林氏。子一:熊遂
【事迹】周武王寻找仲雍后裔时,周章已继承父位,担任荆蛮句吴的首领,武王正式封周章为句吴国君。
【2】虞仲---居西吴 改虞姓
仲,叔达次子。传十二世,至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仲为虞氏、樊氏始祖。
【事迹】周武王寻找仲雍后裔后,封仲于周原之北夏墟,仲以国得姓,是为虞仲。虞仲所封之国因在周北,称北吴或北虞。虞国介于晋国和虢国之间,晋人借道虞国攻打虢国,虞国忠臣宫之奇向虞君进谏:唇亡齿寒。虞君不听,这年十二月,虞被晋灭。
【考证】《史记·吴太伯世家》曰:“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春秋》:“僖人执虞公”
【3】仲奕
仲奕,未详。阎氏开氏始祖。
【事迹】周武王寻找仲雍后裔后,封仲雍曾孙仲奕至阎乡(今江苏苏州言桥下塘),其后代以阎为姓氏。
第 5 世
熊遂(前?-前1039)
熊遂,周章之子。
西周吴国国君,生于商纣王二十年戊辰,在位48年,娶苏氏。子一:柯相
注;旧谱将熊遂一分为二 ,这里根据大多数典籍记载予以更正,导致代次错乱。
第 6 世
柯相(前1038-前1009) 在位30年
柯相,熊遂之子。生于周成王二十年乙己,在位30年,娶朱氏。子一:彊鸠夷
第 7 世
彊鸠夷(前1008-前958) 在位51年
彊鸠夷,柯相之子。生于周康王壬子年,在位51年,娶杜氏。子一:余桥疑吾
第 8 世
余桥疑吾(前957-前920) 在位38年
余桥,疑吾,彊鸠夷之子。生于周昭王乙未年,在位38年,娶颜氏。子二:柏庐、柯庐
第 9 世
【2】柯卢(前919-前861) 在位59年
柯卢,余桥疑吾次子。生于周穆王丙申年,在位59年,娶梅氏。子二:周繇、次仲
【1】柏庐---其后不详
柏卢,余桥疑吾长子。不详
=============================================================
第 10 世
【1】周繇(前860-前829) 在位32年
周繇,柯卢长子。生于周穆王癸酉年,在位32年,娶江氏。子一:屈羽
【2】仲—其后不详
第 11 世
屈羽(前828-前795) 在位34年
屈羽,周繇之子。生于周懿王庚戌年,在位34年,娶张氏。子一:夷吾
第 12 世
夷吾(前794-前762) 在位33年
夷吾,屈羽之子。生于周厉王丁亥年,在位33年,娶邓氏。子一:禽处
第 13 世
禽处(前761-前723) 在位39年
禽处,夷吾之子。生于周二相周召共和甲子年,在位39年,娶彭氏。子一:转
第 14 世
转(前722-前682) 在位41年
转,禽处之子。又名君转,字柯转,生于周宣王庚子年(公元前801年),在位41年,娶董氏。子一:颇高
第 15 世
颇高高 (前681-前672) 在位9年
颇高,转之子。生于周平王二十二年(公元前749年),在位9年,娶梅氏。子一:勾卑
第 16 世
勾卑(前671-前621) 在位51年
勾卑,颇高之子。又名毕珍,生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93年),娶梅氏,在位51年,是时晋献公灭周北虞。子一:去齐
第 17 世
去齐(前622-前586) 在位35年
去齐,勾卑之子。春秋吴国国君,生于周惠王二十年甲子(公元前657年),卒于周定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86年),在位35年,娶刘氏。子三:寿可,寿昌,寿梦
第 18 世
【1】寿可
【2】寿昌
【3】寿梦寿梦 (前585-前561) 在位25年
寿梦,去齐之子。又名乘,字熟姑,又称攻卢王,生于周襄王三十二年(前620年)卒于周灵王十一年(前561年)庚子九月,在位25年,葬于赢博,娶文氏。子五:诸樊、余祭、余味、季札、蹶由
【事迹】吴王寿梦有雄心壮志,即位初,做好破楚服越争霸中原的打算。这时,申公巫臣逃到吴国,申公巫臣原为楚国著名贵族将军,因与楚王争美貌倾城的夏姬而带夏姬逃出晋国投奔吴国。寿梦得此良臣,开始与中原交流。引进中原文化。经过数十年,吴国成为拥有今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的泱泱大国,并开始进攻亲楚的小邦巢、徐。
第 19 世
【1】诸樊(前561-前548) 在位13年
诸樊 ,寿梦长子,又名遏。殁于周灵王二十四年(公元前548年),在位13年。子二:光(阖庐)、夫概
【事迹】公元前561年寿梦去世,诸樊以长子身份临时摄政,他与兄弟商量决定废长立少,将王位让给季札,并受到王室的一致拥护。但季札像当年泰伯一样逃到乡下,诸樊继位。并确定吴国王位的继承,由父终子继改为兄终弟及制。公元前548年,在攻楚的盟国巢国时,亲自上阵,中箭身亡。
【2】余祭(前548-前531) 在位17年
余祭,寿梦次子。在位4年,《左传》云“戴吴”,殁于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子:不详
【事迹】在位4年,金戈铁马,南攻越国,西入强楚,接纳齐国流亡者庆封,并将公主嫁给庆封,因此结仇强齐。攻打越国时,俘越人,加以阉刑,派其守船。公元前531年,余祭在视察船队时,被看船的越国阉奴刺亡。
【3】余昧 余眛 (前531-前527) 在位4年
余昧,寿梦三子。在位17年,《左传》云“夷昧”,殁于周景王十八年(公元前527年)。子三:僚、盖余、烛庸
【事迹】余昧去世时,想传位给季札,季札逃。
【4】季札
季札,寿梦四子。生于周简王十年乙酉(前576年)四月十八日,卒于周敬王三十五年丙辰(前485年),葬于江苏武进亲七十里申浦之西,娶颜氏。子五:吴常、征生、重道、木熹、子玉。今日吴氏、延氏、延陵氏的开氏始祖
【事迹】余昧去世时,想传位给季札,季札逃。
【5】厥由
蹶由,吴王寿梦的第5子,‘
【事迹】受命前往敌营犒劳楚师,侦察敌情。——至楚营,便被抓住。楚人本拟杀他祭鼓,厥•由大义凛然,严辞斥敌,使楚人折服,•结果不辱使命。楚国撤兵,但厥由也被带回楚国。此后,他流亡楚国,娶妻生子。后代以名为姓,形成吴姓的分支——厥由氏
第 20 世
【1】吴常
常,季札长子。早逝葬于山东,妻顾氏。子:濮婪
【2】征生—
征生,季札次子。吴国亡后,孤身一人逃到齐国,被齐平公接纳,并娶公主姜氏,客死他乡,葬于齐国蔡丘(今山东淄博市)。子:启蕃
【3】重道
重道,季札三子。不详
【5】木熹
【4】子玉
子玉,季札四子。坚守家园,奉祀延陵季子的庙祀。子二:忠、恕
【6】光【诸樊子】阖闾 (前515-前496) 在位19年
光(阖庐),诸樊长子,字阖庐,殁于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在位19年,山于江苏苏州西北虎丘山。子三:终累(太子波)、夫差、子山
【事迹】季札逃亡,余昧的儿子僚继位,引起公子光(阖庐)的忌妒和不满,扬言“我父亲兄弟五人,王位应当传给季子,季子若不肯受,我是长兄之子,应由我接位”,公子光暗结党羽,图他日篡位。后找到专诸刺弑吴王僚,阖庐立为王。他为王后,求才若渴,使吴国声威赫赫,季子言“苟先君祭祀不废,人民主位不空,社稷有供奉,国家能昌盛,就是我的君王,我敢怨恨谁呢?”国力强盛后,阖庐以伍子胥和孙武为军师,亲自统帅大军对楚作战,公元前506年,吴国与唐、蔡两国联军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楚国求兵秦,吴国失利,阖庐之弟公子夫概自立为王,未果后逃楚。公元前496年,阖庐攻姑苏伤脚趾而殁。
【7】夫概【反 本楚 封棠溪】
夫概,诸樊次子。堂溪氏、既氏、夫余氏的开氏始祖
【8】僚【余昧子】僚 (前527-前515) 在位12年
僚,余昧长子。在位于12年,《左传》云“州于”。周敬王五年(前515年)卒,在位12年。子:庆忌
【9】盖余
盖余,余昧次子。盖余氏的开氏始祖
【10】烛庸
烛庸,余昧三子。烛庸氏的开氏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