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台吴氏自唐后,宋代也修过谱,左台谱有两条明确记载:【仁福宋熙宁中编辑族谱】【士志与兄廷瑞修辑族谱】,现将三位祖公的世系和用清公至王弼的谱载生卒年月如下:
【73】团→【74】全兴→【75】仁福
【75】用清→福→元珪→【78】廷瑞
【75】用清→进→义祥→【78】士志→【79】子恺→【80】镛→【81】王弼
仁福(1010--1092)与用清堂兄弟,宋熙宁中编辑族谱
廷瑞(1127—1210年)授将仕郎,由富饶迁松木转迁岩镇
士志(1128—1204) 编宋谱
士忠(1136—) 1209年向子恺出示宗谱
子恺(1172--1218) 1210年由富饶迁庐江
镛(1200-1259) 1238年自庐江迁金陵 编谱未果
王弼(1225---1287) 元谱编辑,有序
廷瑞生卒年月不祥,士志生活年代(1128—1204年),廷瑞、士志均为用清公曾孙、少微第17世,距少微公(664--750年)生活年代有近500年,但距七十一世靖公迁富饶(955年)才七代,仅200年,年代不算久远。由于宋谱己失传,也没有留下二位修谱祖公写的序,估计他们做了一些家族的资料收集工作,可能不完整,连他们的父亲义祥、元珪公卒年也没记下来。但从61世到78世十七八代的传世、墓莹、官职、迁徒大部份都留下来了,尤其是少微公与巩公的唐谱序留下来了,这不能不说二位宋谱修辑祖公给我们后世留下的资料,为他们的后世王弼公修元谱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条件。
我手头没有元谱也没有见到有关元谱存世的信息,但根据元谱编辑
的王弼序言及我所手头收集的几套谱、几位编集祖公的记载分析和了解。自北宋七十五世仁福公宋熙宁中(1073年)到再七十八世士志、廷瑞收集编辑到王弼编的元谱刻印1286年,历经200年。宋代仁福、廷瑞、土志公收集的宋谱资料由其弟士忠转交给王弼的祖父子恺,并由王弼的父亲镛公继续,镛公编辑未果,又由王弼公接力。王弼公的左台元谱是我们左台吴氏最可宝贵的家族资料。关于王弼公谱中有记载:公能绳其祖武继志述事虽生自庐江长自金陵累回新安搜访我靖公以下数代莹域既得乃修辑完固礼托坟邻又复载笔遍叩族人之门细询世系年甲生殁婚娶葬所囊之以归编成谱牒刊刻传送俾新安支裔有所矜式盖殚四十八年之心力而后成功既殁其子应丑以其事迹上之于朝于是得(束力)旌孝子并移牒新安故宅表其门闾云。从序和王弼生卒年月上知,王弼公18岁开始修谱,就达上了往返徽州编修宗谱的路程,1286年农历六月完成编印左台谱,一年后1287年七月在他67岁时就去世了。王弼公倾其一生之精力,历时四十八年,给徽州吴氏留下了这份宝贵的家族历史资料。那时王弼公祖父子恺公于1210年(38岁)由富饶迁庐江,其父亲镛公1238年又自庐江迁金陵,从士志起祖孙四代在不断迁徒中念念不忘祖先,完成了这一宗族历史大卷。
王弼公编辑宗族历史史,四十八年中,从金陵无数次回新安,搜访我靖公以下数代莹域,他从墓葬搜寻第一手资料,又叩拜族人之门,细询世系,生卒年月,婚娶,再汇集成卷。从金陵南京到徽州走旱路有700里,从长江新安江走水路近2000里,来回路途就要半个月,其精神可敬可叹!
在左台谱中许多祖先条目中记载有王弼公留下的记录,如七十一世靖公条,靖淙长子后周世德显德二年(955年)乙卯与弟竦由休宁迁歙西,分居孝弟乡富饶(旧名玉泉)妻汪氏,葬二十都杨充口上穴,(金陵派八十一世孙王弼来新安寻访祖茔首得此穴时至元丙戌(1286年)五月十一日也)。这一条记载上看到,1286年农历五月十一日,王弼公寻到靖公墓,此时离先祖靖公去世有331年历十世了。
由于有王弼公的努力,左台谱自六十一世以下,对每一祖公的墓莹记载得很祥细。
2006年12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