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田吴氏谱记
我中华民族繁衍兹大,垂五千年光荣之历史,雄峙东亚,拥一千一百余万平方公里之土地。悠久发皇,世罕伦比。夷考其故,盖由于敦乡里,尚宗法,基层既固,团结以坚。西人以个人为本位,以家庭为基干,身家之上即为国家,鲜敬宗收族之义。即家庭之中利害较然,亲亲之恩漓焉。莫讲贾谊所谓“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啐语”,其习近之。夫以我民族德性之尊,而又申之以宗法,先贤之葆固血胤恢宏子姓之旨湛然深著。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宗亲以屏藩。周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亲以成周。而作《诗》曰:“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①友于之义,情见乎辞。宗法之密,亦至周而极盛。诗曰:“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②要其旨归,则维藩维城之说,皆所以羽翼民族,捍卫国家。
今天下为公,封建虽废,然异族侵凌,国家危急,民族主义之发皇,实有赖于宗法之维系。故国父孙公欲因家族以成国族,基层固植,百足不僵。其巩固族类之旨,盖与周召之屏藩宗亲相同。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吾吴氏之宅,处丰顺盖四百年于兹。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而有尺寸之地。吾先祖之创业维艰也。丰顺于粤为岩邑也,奇峰耸秀,碧水澄清,山川形胜,人秉灵气而生,故多慷慨恢奇之士,如大刀将军六奇③公之英武天纵④,即其著者。吾尝周游世界历四十余国求曩日所谓“虬髯公”⑤者,渺不可得。归而读史志,亦鲜大刀将军之俦。信乎岭表雄风,直薄海峤。而吾丰顺适闽粤之冲,山川磅礴而郁积。其钟灵毓秀,诞降英杰,盖为理所必然。曾文正论人才之优劣,以乡气多者为胜。丰顺之士,类多质直好义,有古秦晋之风。其所树立,往往出乎庸俗之表。吴氏自泰伯、虞仲⑥二公以后,世以礼让为高。季札⑦公振其余风,以播于扬、越之间。丰顺之裔,承其徽烈,亦尝以文章风义辅导于世,武功彪炳者,尤不可一二数,足证山川人文之关乎造化,而宗功祖德之培育庇荫,所系尤巨。缅怀前烈,畴不奋发兴起,以思如何秉承列祖列宗之彝训而发扬光大之;如何砥砺我民族固有之德性,以献身于国家;如何方可保我生生不息之子孙,以蕃衍国家民族之生命。其所以奉宪先灵者,盖莫大乎?是矣。
慨我鼎革以还,丧乱仍频,汤田庐墓频危者再。赖我祖宗呵护之灵,诸父老兄弟捍卫之力,幸保无恙。不图倭寇侵扰,中原板荡,敌机肆虐,惨绝人寰。我族祠宇被毁者有之,丁口罹难者有之。数百年来生食歌哭之地,竟遭豺虎蹂躏之毒,言念及此,令人发指。逸志长湘鄂赣战区戎幕,驱百万之师,抗敌大江南北,四载于兹。其中,德安之役,上高之役,两度长沙会战皆奏大捷。坚邦人之胜念,震国际之视听,英美诸国因而加入我抗战集团,声威益壮。洎太平洋战起,暴日既陷英属香港、美属菲律宾,复乘势二犯长沙,志在必得,乃为我聚殄数万,大捷空前。不但抗战胜利,已操左劵,抑使世界反轴心同盟为之巩固,人类正义为之伸张。师克威扬于以保先人丘垄,免子孙奴僇,或亦有当尊亲弗辱之义欤!唯因军书旁午,不获遄归故乡,与族中父老把酒叙齿,明辨昭穆,申述葆固族类之义,兼宏敬宗收族之规。如范文正当年之故事而谱牒之作,关系数百年来继承宗法,尊尊亲亲,礼所敦尚,亦未克有所尽力,不无内疚。允当益砺前操,期宣徽猷,而与诸父老兄弟共践继志述事之旨。
兹当族谱将成,谨撷其要旨弁于端,而在事诸公之精神,将事义例谨严,尤能折衷欧苏二家之长。虽昆山归氏,想亦未能逾此。兹又重可感也。持此以寻绎前修,传示来祀,则吾丰顺吴氏之烈光俱在,足以启佑后人。大之为国族组成之基础,小亦足以促进民族之团结。于国家民族所系匪轻,孰谓宗法制度至今日而可废乎?世有知言者,当不可河汉⑧斯言。
---------------------录自《丰顺县志》(李介丞编·二十四卷·艺文二第十二至十二页)
【编者注:】
①语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棠棣》。鄂,通“萼”。“韡韡”,鲜明貌。诗序称召公燕兄弟所做。后指兄弟的情谊。
②《诗经·大雅·生民之什·版》:“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大意为:贤人是国家的篱笆,百姓是国家的围墙,诸侯是国家的屏障,宗亲是国家栋梁。施德国家会安宁,宗族子孙是长城。莫使长城受损害,孤立无助最可畏。大邦维屏,大宗维翰,----大邦国连系着屏障,大宗庙连系着骨干,(大[dà]宗[zōng]:姚际恒《诗经通论》:“大宗,君子宗族也。”也对。翰[gàn]:通“幹”。羽毛、草木的茎干,引申为骨干,维护者,支持者。)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怀有德行连系着安定,宗庙继承人连系着都城。(宗[zōng]子[zǐ]:宗庙继承人。《郑笺》:“宗子,王之适(嫡)子也。”《集传》:“言是六者,皆君子所恃以安,而德其本也。”)无俾城坏,无独斯畏。----不要使都城败坏,不要单独在那角落。(畏[wèi]:同“隈”。角落。无俾城坏:《诗缉》:“勿使此城有坏,无至于独居而可畏惧也。”后解存疑。)
③吴六奇(1607~1665)字鉴伯,号葛如,绰号吴钩,丰顺县丰良镇南厢大衙人。幼读诗书,广涉经史。嗜酒好赌,荡尽家产而充为邮卒。后浪迹粤闽江浙。在浙江海宁,遇名士、孝廉查伊璜赠资遣归,并荐入伍。纠集乡勇,称雄乡里,镇压义军,成了地方军阀,为明廷赏识。万历帝封他为总兵。1650年率部降清,得到康熙皇帝的破格赏赐,授挂印总兵官左都督、太子少保、晋少傅兼太子太傅。殁后赠少师兼太子太师,赐谥顺恪。御赐一品典式营造。其墓于大埔县湖寮虎山下,御制碑文、祭文,遣官祭葬。余暇读书,工书法。著有《忠孝堂文集》。 《丰顺县志》(1995年版,P.1026)有传。
④英武天纵:(其)英俊威武是上天赋予的。《晋书·魏咏之传·赞》:“安成英武,体茲忠烈。”《新唐书·太宗纪》:“太宗为人聪明英武,有大志。”《论语·子罕》:“故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宋·朱熹《集注》:“天犹肆也,言不为限量也。”或以“天纵之”断句。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高祖尚武,戏儒简学,……然《大风鸿》之歌,亦天纵之英作。”
⑤虬髯公,出自唐人小说。它记载隋末有西京人张仲坚,行三,虬赤而曲折,故号虬髯客,有才略。于旅舍遇李靖、红拂,与红拂认为兄妹;以李靖得见秦王李世民(唐太宗),谓李世民为“真天子”,虽与争锋,因而离去,尽以其家所有赠李靖。临行语靖曰:“此后十余年,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意之秋。”贞观中,传言有人将海船千艘,入扶徐国,杀其主自立,疑即虬髯客。《太平广记》有《虬髯客传》。
⑥吴泰伯,周古公亶父(太王)长子。虞仲季历之兄。太王欲传位于季历及其子昌(即周文王)。泰伯乃与虞仲出逃至荆,号句吴。见《史记·吴泰伯世家》。“泰”,通“太”。
⑦季札,吴季札,春秋时吴公子。吴王寿梦之季子,寿梦欲传以位,辞不受。封于延陵,故称延陵吴季子。鲁襄公二十九年,历聘鲁、徐、郑、卫、晋等国家,当时以多闻著称。见《左传》襄十四、廿九年,《史记·吴泰伯世家》。
⑧河汉,比喻言论迂阔,不切实际。庄子《逍遥游:“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之无极也。’”唐·成玄英疏:“犹如上天河汉,迢递清高,寻其源流,略无穷极也。”《世说新语·言语》:“谢公(安)语云:‘贤圣去人,其间也尔。’子侄未之许。公叹曰:‘若希超闻此语,必不至河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