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1653),名65,四子之幼——21承柱(1650~1713),崇156,迁居塘里——22希斌(1679~1739),敬122,二子之长——23国鸾(1723~1784),宾258,五子之二——24应选(1756~1824),贤361,四子之二——25嘉珮(1774~1857),钦194——26高祖友良(1814~1871),增302,二子之长——27曾祖望贵(1850~1903)纪377,三子之二——28祖父兆联(1886~1948),纲370,三子之幼——29父亲洵龙(1915~1987),礼316,三子之二——30立梅(1951~),义256。
自吴承柱至立梅10世,自吴伯修至立梅21世,自吴芾至立梅30世,自吴全智至立梅38世,自季札至立梅90世(?),自泰伯至立梅109世(?),自黄帝至立梅126世(?)。
人多称炎黄子孙,追溯源头,或有所本。吴氏自泰伯得姓,宗族绵延,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05%,海内外有近3000万人。在各大姓氏中,居王、李、张、刘、陈、杨、黄、赵之后居第9位。
从吴翥(?)算起,1250年后,其后裔有百万之众。从吴全智算起,1120年后,有20余万。从吴芾算起,900年后,约有七八万。从吴洪算起,960年后,东阳南岑后裔居东阳的有16000余人。从吴承柱算起,350年后,塘裡后裔近300人。
人对祖先的感情,时间越近越亲,三代之上,就渐渐淡漠。故《孔子家语》云,五世亲尽。至于远祖,若非成就卓著,看到名讳,并不能让后人产生多少激动。阅读宗谱,溯源清流之时,颇多感慨。世代更迭,人生苦短,欲使后人有所记忆,则在世者当深为戒惧,努力奋发,生而有为,庶不枉到人世走了一遭。这也是我寻根问祖之一得。
20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