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九九二年岁次丁丑季夏月 谷旦
贝冲二十五世嗣孙良谱良绶良增同撰
四 继 家 传 序
人生宇宙,各有其家,有家必有其族。惟我祖之时公,于清咸丰年间,童稚无知又遇兵荒马乱,无家可归,飘流到邵陵,幸遇好心人收留并养育成人,后落居湾塘沙山刘家安身,数十年后,父子迁至六合祠,以佃为生,民国二十六年复迁新茶亭,蓄意聚众而居,肇基起业,同年,吴氏翰公裔三修族谱,我等有意合修,但因当时族产甚巨,折资较重,家微不能交折公产,只好做罢。五十六年后,翰公裔又做四修,我支再次恳求合修,承合族父老义重延陵之宜,接收我族裔孙一致参入合修,班次排行,以同年同班为准则,我族原名真祥之字号,改名讳至时,随依谱例,依次同班排用,嗣后我支子孙皆属翰公派衍,决不另意,今序为凭,
公元一九九二年岁次丁丑季夏月 谷旦
新茶亭二十五世嗣孙良政良敦同撰
四 继 家 传 序
正文雷同从略。。。。。。。
公元一九九二年岁次丁丑季夏月 谷旦
老观裔孙善降贤广贤治贤经贤春良昆同撰
四 修 后 记
我族四修家传,以敦族宜、清脉络、叙人伦、守法纪、固团结为宗旨,为查注三修以来数十年之人口生卒,也为规范族人,同心同德,共建欣欣向荣之伟大祖国。旧谱出于旧时代,难免有些不合时宜的东西,此次全数剔除。然家谱之重,重在祖脉流传,所谓为人子孙者,首先应知其祖先,知其祖先者,更应知其祖先之根由、支分原委,以免遭人耻笑。我谱之传承,仰倚先祖之考籍,历世之流注,祥者俱焉。琛公以前脉传,见各公序祥。琛公居吉州之泰和县,历七世,木兠公赴居邵陵,延公迁阳桥山,友义公基肇五里村,前情脉络,老版谱序备祥,故此次四修,将老版谱序全数移印,以备后嗣之考也。先辈初修为乾隆辰壬,追考到琛公,琛公下有“邵世承天共景木学启齐家助国兴通,计十五世,后通翰公卒子延迁阳桥山,发延琏海亮友六世,连公生六子,瓜瓞椒衍,星罗棋布.先辈初修时,自连公派下,拟"朝上世大士,启开文明运,道顺德至善,贤良方正代"之五言四句二十班,三修时又拟"恭宽信敏惠,仁让智勇为,永振丹阳序,济美有光辉"二十班,现将两届所拟之班次,一字不变全移四修,以全吾辈孝思.本届四修,又复拟"思源怀先泽,嗣哲显泰昌"十班,仰祈后人应用,致于凡例规则,其不适时者,如阴阳图等,均未再行刊刻,我族原有之莲花山(在五丰铺),驻马桥、大皮冲祖山,马兰山与王姓毗田,之寨岭上坎田一带,到窑田岭、狮子山、均系坟山所有,小坟山亦有多处,不胜枚举,后嗣子孙照例执管,但现在均已垦荒,成三包面积,无界无凭,好些新中国成立后已划归他村他姓,不再由我族人经管,故老图亦不必移印,再有丧服各图,为时不适,亦属免印者,至于历代先祖之优良行略,累计数十余篇,理应移印新传,奈前累后续,为数太多,近代之忠孝节廉美德之事,亦复不少,前情后势不一,有些也显失时宜,加之人力财力周转,刻版排印流程,以我谱局之力,难出精彩,故有一部分未再复印上载,望上达各有名人氏,宥吾辈因陋就简之过,关于婚丧祭礼系族人当用,现按旧版原文稍易之移印新传,并增加了孟子问孝三篇,以供族人参考。
公元一九九二年岁次丁丑季夏月 谷旦
二十一世嗣孙至蔚字国器敬撰
凡 例
古之家谱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历史通则也,吴氏之谱,承先祖已历三修,迄今又五十六年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