兢公纪略 |
|
作者:未详 文章来源:棠阴吴氏五修宗谱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23 热 荐 ★★★ |
|
|
兢公纪略
唐太史公兢,字公超,少励志,贯知经史,魏元忠、朱敬则荐其才堪论撰诏,直史馆修国史迁右拾遗,神龙中改右补阙,累迁起居郎,寻拜谏议大夫转太子右庶子。节闵太子难,奸臣诬构相王,上书极谏,元宗(即玄宗)初立,锐于决事,公虑其果而不及精,上疏极谏,开元十三年,帝东封泰山,道中颇驰射为乐,复极谏。明年六月,大风,诏群臣陈得失,上疏言,斥屏群小,不为慢游出不御之女,减不急之马;明选举、慎刑罚,杜徼倖、存至公,皆当时所讳者。公修国史见文皇朝君明臣忠,可为后嗣法,乃纂《贞观政要》十卷合四十篇,上中宗惜不能用。景隆间所修国史,武三思、张易之等监领阿貴朋侫,釀泽浮辞,事多不实,公患之,乃私述《唐书春秋》,未就丐官,笔札冀得成书,诏赴史馆撰録,进封长垣县男,久之坐书事不当贬荆州司马,以史草自随。后肖嵩领国史,奏遣使者就公(处)取书,得六十余篇。天宝初,入为恒王傅,卒年八十。嘗定武后实录,叙张昌宗诱张说诬证魏元忠事,颇言说已许之赖宋璟等激励苦切,故转诈为忠不然皇嗣且殆,后说为相,读之不说(通悦字),从容謬谓刘生书魏齐公事不少假借,奈何公曰子玄已亡,不可受诬地下,兢实书之。说屡以情祈改,(公)拒曰:狥公之情,何名实録。卒不改,世比之为董狐云。
(一) 谏诬构相王疏略曰:陛下龙兴,恩被骨肉,相王与陛下同气,亲莫加焉,今贼臣日夜阴谋,必欲置之极法,陛下若信邪侫委之以法,伤陛下之恩,失天下之望,芟刈股肱,独任胸臆枯,源涸者流竭,子弟,国之根源可使枯竭哉。伏願全棠棣之恩,慰罔极之念,天下幸甚。
(二) 谏元宗纳谏疏曰:自古人臣不谏则国危,谏则身危,臣愚食禄,不敢避身危之祸,比见上封事者,言有可采,但赐束帛而已,未嘗蒙拔擢,其忤旨则朝廷决杖,传送本州或死于流贬,由是臣下不敢进谏。古者设谤木,欲闻己过,今封事,谤木比也。使所言是,则有益于国;使所言非,亦无罪于朝,奈何遽加斥逐以杜塞直言。夫汉高赦周昌,桀纣之对,晋武受刘毅桓灵之讥,况陛下豁达大度,不能容此枉直耶。夫人主居尊极之位,专生杀之权,其为威严峻矣,开情抱纳谏,犹惧不敢尽,奈何以为罪。且上有所失,下必知之,故郑人欲毁乡校而子产不听也。陛下初即位犹有诸无量等数上疏,诤时政得失,自顷上封事往往得罪,谏者顿少,是鹊巢覆而凤不至,理固然也。臣恐天下骨鲠之士以谠言为戒,挠直就曲,断方为圆,偷合苟容,不复能尽节忘身纳君于道矣,夫帝王之德莫盛于纳谏。故曰朝有讽谏犹发之有梳,猛虎在山,藜藿为之不采,忠谏之有益如此,夫与治道同,罔不兴与知同,事罔不亡。人将疾必先不甘鱼肉之味;国将亡必先不敢忠谏之说。呜呼,陛下深鉴于兹哉,隋焬帝骄矜自负,以为尧舜莫已。若而讳亡憎谏。自是蹇谔之士去而不顾,外虽有变,朝臣钳口,帝不知也。身死人手,子孙巢绝,为天下笑 太皇帝好悦至言。时有魏徵王珪、虞世南、李大亮等咸以切谏引居要职。有上书益于政者,皆粘寢殿之壁,坐望卧观。虽狂瞽逆意不以为忤,故外事必闻,刑措几措,礼义大行,陛下何不遵此道与圣祖继美乎?夫以一人之意综万方之政,明有所不烛,智有所不周,上心未谕于下,下情未达于上,伏惟以虚受人。博览兼听,深者不隐,远者不塞,所谓辟四门,明四目也。其能正言、直谏不避死亡之诛者,特加宠荣,待以不次,庶几失之东隅,冀得之桑榆矣。
(三) 帝驰射谏曰:方登太[泰]山告成,不当逐狡曽,使有垂堂之危,朽株之殆,帝嘉纳之。
(四) 灾异疏略曰:风阴类臣之象,恐陛下左右有奸臣擅权,怀谋上之心。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故曰人主与人权,犹倒持太阿,授之以柄 夫天降灾异,欲
|
|
文章录入:wuyaobin 责任编辑:gohwu |
我要投稿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