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田真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农业文明、一千年客家文化和一百年红色文化,集三种文化于一村的圣地。
红军留下的标语。
吴家大院位于双灼堂左侧,是培田的中心区域。也是典型的九厅十八井结构的建筑类型。纵深六个院落。有接待能力,是培田住宿、吃饭休息的好去处。
穿过窄巷,掠过华屋万年的双灼堂,迎面而来是一个鹅卵石铺地的场院。一席席的稻谷,在午後的阳光下闪著耀眼的金光,好像在迎接我们。
穿过吴家大院古朴的大门,跨过高高的石门槛。里面更气派。厅里还有泡茶的茶海、茶桌和木沙发等一应物品,晚上坐在厅里里喝茶、聊天一定挺有情调的。
吴家大院,原本不叫吴家大院的,叫灼其堂。始建于清末,民国初年主体落成。占地12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到2004年,已呈零落破败、摇摇欲坍之势。
后来有位有远见卓识的商界人士出巨资,将其修缮一新。建造客舍、饭堂,用以接待来访的游客。
吴家大院提供饮食,酿豆腐、焖山药、白斩鸡、白斩兔等都是培田比较有名的菜肴。听说还有个“文鹏肉”,加工工艺特别复杂,对选料的要求也特别高,除了一些老一辈的会做外,年轻一辈的基本上都已没人会做了。这菜名是当年纪晓岚吃了后提笔取的。
厨师小吴的手艺真是没得说,这些培田名菜都是他做的。
都阃府是一座三进三开间带单侧横屋的府第式民居。
都阃是官名,即都司,都阃府就是都司府。汉代在尚书省下设左右都司称左右都阃,清代在武官职衔中设有游击、都司等职,都阃就是四品武官,都阃府就是四品武官的府第。它的主人是村口牌坊的建造者御前四品蓝翎侍卫吴拔祯。
都阃府规模虽小,却很精细。可惜该府第却在1994年毁于一场大火,只剩下断壁残垣,让人们想象着它往日的辉煌。
都阃府遗留下来的几件东西,堪称一绝:
一是门口的两根石龙旗(也称石笔),顶塑笔峰,斗树龙旗,威武挺拔直插云天。
过去它是主人文武竞秀的象征。
这石刻旌幡的石龙旗 , 它威严挺拔, 雕刻精美, 充分展现了主人显赫的身份和殷实深厚的家族背景。
二是前庭院(也称雨坪) 中用各式河卵石精铺而成的“鹤鹿同春图”。图中无论是鹤是鹿是松都形神毕肖、活灵活现。
传说中秋月圆、万籁俱寂之时还可听见鹿鸣,看得见鹤舞呢!
三是一块介绍主人生平事迹,共八百余字的石碑。
它是由清兵部尚书贵恒篆额,户部主事李英华撰文,泉州状元吴鲁作书,北京琉璃厂名师高学鸿刻石而成。
集四美于一体,通称四绝碑。
敦朴堂建于清嘉庆年间,有近两百年的历史。
云墙题联“毋忘三命”,以及厅中悬挂的诸多书画作品,浓郁的书卷气息中烘托出独特的文化氛围。
敦朴堂数代人皆善好书画,能通行,隶,草,篆四体,也能画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农闲时,尽情挥毫泼墨。这充分体现了培田人“耕读为本”的传统。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