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古民居之“民间故宫”培田村(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闽山茶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4/21 19:23:55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进士第是培田保存最完好的一幢民宅。是吴拔祯的祖屋。

大门为三合门,寓“天时、地利、人和”之意。

 

门厅后的庭院精致雅洁,颇具文人雅士品茶赏画,谈师之风骨。  

 

正门额上高挂着“殿试三甲第八名武进士、钦点蓝翎侍卫”的《榜元》进士匾。

屋里这块《榜元》的匾牌,是他高中武进士后挂上去的。

据说吴拔祯自小心志高远,勤学不辍,文武兼修。他先考中了文举人,在兵部任职。后参加殿试,每人三支箭,看谁射得准。吴拔祯射出的头两支箭全都命中靶心,正当他准备发射第三支箭的时候,在一旁监考的光绪皇帝突然在他肩头拍了一掌。尽管事出意外,吴拔祯仍然心不慌,手不抖,一箭中的。

光绪皇帝没想到一个文举人竟有如此武功,龙颜大悦,当即钦点吴拔祯为御前带刀随殿侍卫。苍天不负寒窗苦,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两旁各有两个客厅、花厅,厅前砌鱼池,天井搭花架。

大厅天井内有娶亲时用的礼盒和一块300多斤的练武石,刻有“吴拨桢”制。

 

正厅匾额上书《务本堂》,几个大字端庄气派。堂前左右两侧顺序排列太师椅。正中为阴阳太极圆桌,尽显昔日主人气派。

 

  两侧正房门棂以平安四季硬木镂空雕饰就。

 

 见镂空木雕,天球瓶中一丛梅花怒放,果盘之中香蕉微吐清香,云纹水草环绕周围。细部美轮美奂,十分精巧。

 

 廊前木刻悬钟雕刻精美沉稳。

 

 木梁刻就半浮雕。花瓣舒展柔弱,小鸟似在鸣叫枝头。

 

  堂前三合土地面,绘有白鹤亮翅图案。

  图中白鹤,伸展双翼,一足蜷起,一足做金鸡独立状。画面形象饱满。姿态栩栩如生。

 

   门口地面,铺就半枚金钱,寓意宅内金钱有余。

 

反之,大门口镶嵌有金钱一枚。

 

  土地革命时期,培田是红军重要的活动场所。

   1933年宁都会议后,红军的军事指挥权转移到博古和项英手中。这样,“左”倾路线掌握了军事指挥大权。临时中央推出了一套和毛泽东截然不同的战略方针。

  由于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战果尤其是黄陂战斗、草台岗战斗两战皆捷,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被胜利冲昏头脑,积极推行进攻战略。当时蒋介石设立南昌行营,正要亲自组织和指挥对各苏区进行更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

 6月13日,临时中央正式推出“两个拳头打人”的军事战略方针:主力红军实行“分离作战”,在两个战略方向上同时取胜,以实现革命在江西的首先胜利。

  7月1日,一道由中革军委代主席项英签署的命令从瑞金发出:以红3军团(暂缺第6师)和拟建中的红7军团第19师组成东方军(随着战事的发展,红3军团第6师、红5军团第13师、红7军团第20师、福建军区第34师,以及江西地方武装第21师一部陆续编入东方军序列),彭德怀、滕代远分别兼任司令员、政委。
 7月5日,参战部队到达福建宁化以西地区,东方军正式入闽作战。

 东方军入闽后,项英在瑞金乌石垄中革军委作战室里,每天对着地图计算着部队的行程,直接给东方军和福建军区领导发出一道又一道指令。至于这些指令是否切合部队情况和战地地形、民情实际,他可不管这一些。在他的“运筹帷幄”下,短短10余天时间,东方军未打一仗,沿途便留下500多伤病员。

  入闽作战后,东方军积极对国民党军驻闽部队第十九路军(十九路军沪松抗战后,奉命撤闽)展开进攻。7月9日、14日、19日,东方军相继袭占归化(今明溪)、清流二县及宁化县泉上土堡,重创闽西军阀卢兴邦部。

 7月底,东方军前锋指向连城县。国民党十九路军区寿年部七十八师占据着连城,总兵力约万余人。区寿年将主力驻防于连城及附近地区,以一团兵力驻防在龙岩至连城、长汀两条大路的交叉口的朋口镇。

   连城县朋口(即现在的朋口镇)战斗,是东方军最主要的战斗之一。朋口是一个四面高地环围的小圩镇,东北面通连城比较开阔,西北面通长汀和东南面通龙岩都是山地隘道。我军如控制朋口,即可切断敌人的后方交通线,威胁连城及龙岩。

  据彭德怀回忆,当时上级给东方军规定了由北向南夺取连城及朋口的进攻路线。这样,东方军就处于仰攻地位,十分不利,而且难于接敌,无法完成任务。为此,彭德怀亲自带领侦察排,冒着酷暑深入前沿阵地侦察,寻找攻击点。经过研究,选择朋口作为突破口,采取围城打援的方针,调动连城援敌,集中主力歼灭援敌于运动之中。这个作战计划,很快获得批准。 
  7月29日晨,东方军向朋口守敌发起进攻。30日,在东方军绝对优势兵力的强大攻势下,敌人全部阵线被我突破,红军愈战愈勇,不到5个钟头,敌守军被我全歼。8月1日,东方军攻城部队在连城东面的下堡胜利会师,举行了纪念“八一”建军节和祝捷大会。

  在总结连城朋口战斗时,东方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曾高度评价此役“士气之盛,作战之勇,动作之速,歼敌之多,鼓动之烈”为当时战斗所罕见。
  8月4日,连城守敌弃城而逃,东方军军不费一枪一弹,就收复了连城。8月8日,为庆祝东方军在闽西对19路军作战所取得的巨大胜利,毛泽东与项英、张国焘联名致电彭德怀、滕代远,发布《中央政府电贺东方军的伟大胜利》。 事后蔡廷锴回忆:连城的溃败,是十九路军内战史上受到的一次重大打击,也是随后该军觉悟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东方军入闽作战3个月,取得了一定胜利,但本身力量也得到一定地削弱。参加东方军入闽作战的黄克诚感慨:经验证明,红1、红3军团分离作战,就打不好仗,就要吃亏。这次东方军入闽作战3个月,基本上没有打过好仗,部队受到很大的损失和消耗。东方军直到1934年1月才真正取消这个番号。

 大门门后有红军彭德怀部-东方军遗留标语一则,弥足珍贵。它也是对这段尘封历史的有力佐证。

 

  对此东方军历史有兴趣的朋友,敬请参阅-以此为背景的电视剧剧本《血沃闽山》。

 

   工房门楼是培田的另一处著名建筑。

 

   当时建造这座住宅的目的是为建造“大夫第”工匠提供住处。

  在地处偏僻的闽西乡间,能为建造住宅的工匠修建住房,也算是很不容易了。

 

  虽然只是工匠们的住所,但构造仍不失精巧。

 

 在工房门楼的天井有一堵砖雕的通花漏窗,十分精细。虽已颓败、渐生青苔,但其纤巧细致的风格仍可见其一斑。

 

   在经济不发达的过去,大夫第的建造者们能住在如此精美的“工棚宿舍”。这和现在的住宅建设者们居住的简易工棚,简直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