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吨3000岁泰伯端坐吴文化广场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林洁洁  文章来源:无锡新传媒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4/21 19:12:59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一位雕塑家在安装现场介绍铜像。(还月亮摄)


  大型平板车载着重约3.5吨的泰伯铜像,从大连昼夜兼程,一路南下。昨天中午顺利到达目的地———无锡吴文化广场,很快在3米高的花岗岩底座上一次吊装成功。

  揭去面纱,矗立在人们面前的泰伯铜像庄重、慈祥、谦和。在众人的一片掌声中,共同创作这尊铜像的3位本土雕塑家周阿成、陈钢、徐诚一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忆及近一个月来的制作过程,艺术家们感叹“压力的确很大”,好在“自始至终得到了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和新区领导的鼓励和支持”。

  青铜铸就永久文化符号

  泰伯是无锡城市文明发祥的重要人物。泰伯像的制作是本市最受关注的城雕工程之一,在历届吴文化节中不断完善。据介绍,首度亮相的泰伯像,是按泰伯墓的原座像设计的;第二个泰伯像,则是由泥塑大师柳成荫带着弟子用泥塑造的;第三个出现在吴文化节上的,是由周阿成、陈钢、徐诚一共同塑造,用玻璃钢制成的泰伯雕塑,获得海内外各方人士的接受与认可。由于玻璃钢像每年需喷漆维修,所以,把泰伯像用青铜铸造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永久性的文化符号,被摆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

  确定由本市艺术家担纲

  “如此重大的项目最终确定由无锡本土艺术家完成,源于本地雕塑的深厚积淀。”市文联主席雷群虎告诉记者: “从省美协的层面上看,历届雕塑展的重头奖项都在无锡。20多年来,在国内重要美展中,无锡雕塑家取得了优异成绩。如雕塑《希望》、《一路走好》,陶塑《秋水凝香》、浮雕《明城遗韵》等。”半年前,无锡籍雕塑家钱绍武也曾自豪地说,凭着惠山泥人、宜兴紫砂雕塑的文化内涵,无锡雕塑注重对传统民间艺术师承的融合与创新,注重传统工艺在现代雕塑创作探索的对应连接,创作成果丰硕。

  他们是雕塑界“铁三角”

  10多年来,由周阿成、陈钢、徐诚一组成的雕塑家创作团队,已多次在省内重大题材美展中成功合作,有雕塑界“铁三角”之称。雷群虎介绍,这3位雕塑家德艺双馨。他们不讲任何条件,全身心投入这项工作。为按时完成任务,在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徐诚一二话没说就把自己信用卡及存折上的钱全部取出来,采购第一期原材料。从领到任务到制作完毕,只有短短一个月时间,对3位雕塑家而言压力很大。徐诚一坦言:“我们把对家乡的情感寄托其中,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3人废寝忘食,分工协作,全程紧盯。据说,原打算采用锻铜,但由于锻铜还原性差、容易走样,最终确定采用铸铜制造,并选择专门做创作雕塑的大连博艺青铜有限公司承制。

  大连制作商精工打造

  制作方代表杨锡重先生反映,他们希望通过这件作品进一步扩大自身影响。“我们特别注意泰伯像的还原性,尤其脸部浇制时开模要好,雕塑肌理塑痕也都要清晰可见。30多个工人加班加点,历时20多天时间,终于顺利完工。经三段浇铸,一次成型。”据介绍,此次共耗费了近4吨锡青铜。

  杨先生告诉记者,不仅无锡人民对泰伯感情深厚,他们也是心怀敬意。“3月29日中午,经过焚香、燃放鞭炮等简短的仪式后,泰伯铜像正式装车启程回锡。由于体量大,铜像是呈仰卧状置放在40吨的大板车上运输的。鉴于该铜像的特殊意义,我们在包装时特别小心,铜像下方铺了厚厚的草垫,铜像的面部也用大红绸布细心包裹好。”

  据悉,在4月10日吴文化节开幕式上,这尊泰伯像将正式揭幕,并永久落户吴文化广场。昨天在现场,艺术家们透露他们的一个愿望,希望以此为契机,让本地雕塑家更多地参与无锡的城市雕塑建设中。(晚报记者林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