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吴姓寻源游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龍山智樹  文章来源:新浪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13 0:45:52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太湖吴姓寻源游记

 

从苏州向西南坐一个半小时客车到东山镇,再坐半小时中巴车到太湖边的陆巷渡口,乘渡船一个小时就到太湖中的三山岛。据一本旅游书上介绍,三山岛有一个村落都姓吴,历史悠久,我和族弟公杰是带着儿子探寻吴文化来的。族弟公杰是我高中的同学,小我一岁,此翻相约同来寻根问源,也非易事。

我们是第一次上岛,事先也没有联系,所以上岛前在渡船上认识了一位姓杨的妇女,她说带我们去看几家旅馆。上了岛我们就跟着她走上一条石砌的小道。小道两旁密密麻麻的枣树上结的枣已经成熟,茂密的枣叶挡住了太阳,走在小道上顿感阵阵凉意袭来。大约十分钟,我们到了一座两层楼的宅院,院子里摆满了小瓦罐盆景,花草树木高低错落,散发出阵阵清香。院墙内与楼房相连的一个小厢房里摆了两张床和一张小桌,简朴干净。杨大姐说这是她父母的房子,我们都说这里很好。

为了让我们了解岛上的文化遗迹,她把我们带到邻居一位退休教师朱老师家。朱老师家园子里一样地摆满了盆栽花木,他正给一盆花木浇水,待听明来意,朱老师急忙放下手上的活,热情地把我们引到院子里坐下。他告诉我们曾写过一篇介绍三山岛文化的文章,对吴氏的起源做了描述。吴姓起源于一种鱼的名称。据《尚书.禹贡>载,虞夏之际(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有苦鳐余氏部落居今苏州一带,因助夏禹治理太湖水患有功而受封赐。苦鳐余氏崇拜一种叫“句鱼”的鱼,是太湖鱼中之王,它是苦鳐余氏崇拜的图腾。于是得赐姓“吴”。“鱼”和“吴”古代同音同意。苏州吴语,鱼和吴读音相同,用鼻音读“ng”音。 “句鱼”就是现在大家知道的鳜鱼,俗称花鲫鱼,也称桂鱼,是中国特产的一种美味食用鱼。此鱼性凶猛,捕食水中鱼虾。当地人读作“ju ng”,仍然保持不食鳜鱼的习惯。朱老师的说法令我们吃惊不小。《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有言:“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而夏禹在太伯前一千年,那时候就有吴姓了。有很多书上都说,春秋末年吴被越灭后,后人为纪念祖国而以国号为姓。那么此吴与彼吴又是什么关系呢?我们有点相信朱老师的说法,即吴姓来自于鱼。地方方言是很难受官方语言影响的,一个字的发音延绵数千年而不变也不是奇怪的事情。本族家谱上也写明我们的祖先就是“延陵季子”,即《春秋左传》所载“聘于鲁,请观周乐”之贤君子季札。传到我们这一代已是第一百二十二代了。后来回家翻阅《尚书.禹贡》,并未看到如前所述。朱老师所说大概是《伪古文尚书》中所载吧。所谓《伪古文尚书》,是说其中的有些文章是魏晋时期所作,是后人加进去的。即便如此,所加文章的内容也不能说是胡编乱造的,也可能是根据民间传说或其它史料写成的。民间传说要得到考古佐证才能成为信史,但是很多传说是永远得不到考古佐证的。民间传说虽不能进入正史,但也不能一概不信。

三山岛上有一座“小姑庙”。传说春秋年间吴王阖闾任太子期间,选太子妃于三山岛,太子妃生小女取名胜玉。胜玉生得冰肌玉洁,水灵灵如凌波仙子,吴王爱若掌上明珠。吴王夫差是阖闾之孙,胜玉就是夫差的小姑。为纪念这位小姑,夫差命人在三山岛中峰建“姑皇圣母”殿,后人称“小姑庙”。小姑庙所在地叫小姑堡或小姑村,这里的村民95%以上的人都姓吴,相传是古吴氏的后代。

小姑庙是前些年才新建的,原来的小姑庙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毁了。庙堂正中供着彩塑姑皇圣母像,简洁而肃穆。这位姑皇圣母可是我们吴氏的嫡祖,我和族弟携儿又跪又拜,点香烧烛,捐钱刻名,敬崇之情溢于心表。出小姑庙顺小路爬“一线天”,上得半山腰的一个平台,一条两米多宽的石砌小路沿山腰向前延伸进入树林,从石砌的颜色和上面的苔藓可以看出,这条小路已经有些年头了。继续上行,见山顶有一凉亭,站在凉亭上环顾四周,太湖岛全景尽收眼底。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太湖水面波光鳞鳞,几只小渔船上的人正向水里撒网捕鱼,远处几个不知名的小岛郁郁葱葱,在薄薄的晨雾里忽隐忽现,与三山岛遥相呼应。朝山下望去,树丛中隐约可见三三两两的乌顶瓦屋,几屡炊烟缓缓飘起。下到半山腰,只见有一巨石长20余米,高10几米,厚约2米,拔地矗立,犹如刀削斧劈,又象是天然盆景。顺小路到达山脚,豁然只见几幢青砖瓦房显现于树丛。原来这里就是小姑堡村,附近正好有几位村民,都姓吴,彼此就聊了起来。对于自己的祖先,他们已说不出个所以然了。问有没有家谱,有的说以前都当废纸卖掉了,现在已没有家谱了。明清时期的老房子倒是有几处,不过都已经不住人了。看来一个姓氏的历史不一定是本姓的人最清楚,最清楚的还是要有一定文化,对历史感兴趣的人。

我们吴氏家族仅存的一本家谱,是民国二十年秋未(1931年)编写的,也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的,名曰《延陵家乘》。记载了吴姓的起源,吴姓始祖即延陵季子。南宋时有念六公者,谓景定,卜居西笤溪,为安吉吴姓始祖。家谱记载,从延陵季子到了我们爷爷辈已经是第120代了,到我们这代也就是122世。而从清朝开始才有代数与人名的一一对应,这以前的世代是如何延续记载下来的,是一个谜了。

临别时,马大姐送来一大篮子的马眼枣,送我们到东泊小码头,大家依依惜别后,快艇箭一般绕岛向南驶去,码头上伫望着的身影离我们越来越远,最后变成一个小黑点。太湖水面平静无波,偌大的湖面难得见到一、两只捕鱼船,微风吹拂在脸上,清爽宜人。上得对岸,方知此地名叫幻楼,从幻楼到家还要换乘几次车。小街上车水马龙,尘土飞扬,摆摊的小商贩蹲在小店前面叫卖东西。我们站在小街旁等车,感觉刚刚还身居其中的三山岛已经离我们很远很远,恍若昨晚做的一个世外桃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