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定吴氏概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永定县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2/26 19:02:35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吴氏,源于姬姓。后稷是黄帝的第五代玄孙,玄嚣的曾孙,帝喾之子,是姬氏第四代祖先,下居于陕西周原,称为周人,是周朝的始祖。后稷传下第十二代至古公亶父,已在周原岐山下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国度。古公有三子:泰伯、仲雍、季历。季历继承父位,其子姬昌后来成为周文王,其孙姬发为周武王,统治中国的王朝。当年,泰伯、仲雍让位在江苏建立吴郡,立为国君,称吴泰伯、吴仲雍。建立周王朝后,分别追封泰伯为子爵,仲雍为公爵,封为吴郡之国君,后裔以国为氏。

泰伯的第十八代孙寿梦于公元前585年继承君位称王,生诸樊、馀祭、夷味、季扎四子,其中四子季扎最受父亲的宠爱。季扎不但多才多艺,且仁德谦和,至贤至圣,并曾二度让位,人称他是中国道德发展史上的一块丰碑。清顺治十二年《(长沙)八甲湾吴氏谱序说:吴王寿梦曾派季扎北守渤海,因封为渤海王,渤海之名自此开始。加之季扎子孙繁衍发达,便以渤海为郡,定渤海郡。

永定境内的吴姓属季扎的一分支,均为渤海郡,共分布16个乡(镇)45个村,总人口为1775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91%,按全国300家姓氏人口排列为第十位。

 

第一节     源流

一、入闽

吴氏第十九世吴季扎的第五十三世孙吴宣,娶四川节度使孟知祥女为妻。李唐王朝衰亡后,孟知祥割据称王,建立后蜀王朝,吴宣成为驸马,家族一时显盛。但吴宣忠于唐朝,又淡泊名利,于后晋天福元年(936),抛弃国舅孟昶的荣华富贵,以63岁高龄,毅然携妻孟氏及子孙,举家乘舟渡江,一路跋涉,辗转千里,东迁到江西地区另谋基业。

经过一路艰难跋涉,最初落足于江西抚州临川石井里。不久,留次子吴子经留居,主持基业,自已又携夫人和长子、三子继续向东南迁徙,最后居于江西建昌南丰县青铜山,开拓新的基业。

吴宣长子吴纶,字伯宗,随父迁江西南丰后,于宋初高中状元。生10子,其中次子吴宥,字承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8月因火焚居,又迁江西祝家山析山塘金斗窠将军出洞形山下居住,遭时不靖,后又迁居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招得里石壁下,后又转迁龙岩开基;吴宜八子吴宝,官任翰林,从江西祝家山迁居福建邵武建宁县石塘。

吴氏第七十三世吴承顺、吴宝为吴氏入闽始祖。

二、繁衍

吴氏第七十三世吴承顺从宁化石壁村迁居龙岩后,定居于龙岩笔架山下,生吴坎、吴坤二、吴震三、吴巽四等四子;吴宝从江西祝家山迁移邵武建宁后,定居建宁石塘村。

三、播迁入永

吴氏第七十四世吴坤二(吴承顺次子),敕赠文林郎,诰封中宪大夫,生泰甫、兴甫、吉甫三子。除吴兴甫在龙岩开基外,泰甫、吉甫均由龙岩迁上杭,后又迁永定汤湖、峰市等地。吴泰甫、吴兴甫为永定吴氏的开基始祖。

第二节    分布

一、虎岗乡

灌洋村吴屋。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泰甫脉下吴氏第七十七世吴复善于(永定第五世),从广东省大埔县州之新村(今雪坪)迁入开基,现已繁荣衍14代。

田背村。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泰甫脉下吴氏第七十七世吴惟深(永定第五世),从广东省大埔县州之新村(今雪坪)迁入开基,现已繁衍14代。

二、高陂镇

门前村。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八十二世吴永顺(永定第十世),从广东大埔新村雪坪迁入开基,属吴千一郎后裔,现已繁衍13代。

平在排下村。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八十二世吴永茂(永定六世),从广东大埔新村雪坪迁入定居,属吴千一郎后裔,现已繁衍13代。

石门隔村。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八十五世吴伦(永定第九世),从广东大埔新村雪坪迁入开基,属吴千一郎后裔,现已繁衍13代。

平在石符村。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九十六世吴茂华(永定第二十世),从高陂平在排下迁入开基,属吴千一郎后裔,现已繁衍26代。

塘厦村。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七十七世吴千二郎(永定一世)之四子吴念四郎(永定二世),从广东大埔新村雪坪迁入开基,现已繁衍13代。

许家山吴屋。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八十世吴万二郎(永定许家第一世),于明代从本县抚市镇抚溪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18代。

三、坎市镇

秀山南山村。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泰甫脉下吴氏第八十世吴万二郎(永定八世、南山一世),从本县抚市营内迁入开基,属吴五五郎后裔,现已繁衍10代。

四、抚市镇

抚溪村吴屋。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七十八世吴五十郎(五五郎四子、永定第六世),原居龙岩,后迁徙永定丰田里抚市营内(今抚溪)开基,现已繁衍14代。

里兴村吴屋。该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八十六世吴宗一(永定第十四世),从永定县城南门迁入开基,现已繁衍16代。

五、湖雷镇

石坑村。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七十八世吴念三(龙岩六世,永定石坑一世),从龙岩始迁广东大埔岐岭背,后转迁湖雷石坑榕树下鱼子湖开基,现已繁衍26代。

桂坑村。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八十二世吴泉塘(永定第十世),从湖雷石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8代。

蛟塘村。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七十七世吴千四郎(永定第五世),从广东大埔新村雪坪迁入开基,现已繁衍17代。

山塘里村。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八十二世吴景忠(永定第十世),从湖雷蛟塘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18代。

象牙村吴屋。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八十二世吴仕福(永定第十世),的后裔吴子成从西溪黄泥塘迁入开基。1952年6月,吴氏第九十二世吴富荣(永定第二十一世),又从大埔湖寮迁入建基立业,现已繁衍29世6户10余人。

老富坪村。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七十八世吴万一郎(永定第五世),从广东大埔新村雪坪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5代102户400余人。

六、堂堡乡

下村赤迳村。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七十八世吴四九郎(永定六世、吴千四郎之子)从广东大埔新村雪坪迁入开基,现已繁衍16代。

七、合溪乡

汤湖村。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泰甫脉下吴氏第七十七世吴五十郎(龙岩五世),从龙岩迁入开基,现已繁衍14代。

合调村吴屋。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泰甫脉下吴氏第八十三世吴宣(永定第八世),从汤湖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5代。

调虞村吴屋。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泰甫脉下吴氏第八十世吴茂宗(永定长五世),从汤湖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5代。

八、西溪乡

黄泥塘村。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八十二世吴仕福(永定第十世),随带上祖骨骸迁西溪黄泥塘开基,现已繁衍16代4户10余人。

九、峰市镇

大园村吴屋。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泰甫脉下吴氏第七十七世吴太六郎(永定第二世),从合溪汤湖村迁入永定城,后迁仙师石鼓坑,再转迁大园小坑里村开基,现已繁衍27代18户。

黄寨村吴屋。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泰甫脉下吴氏第九十世吴辉先(永定第十八世),从合溪汤湖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3代18户80余人。

十、城郊乡

东溪村吴屋。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八十一世吴志先(大埔第八世),从上杭迁入开基,属吴千二郎后裔,现已繁衍17代100余户700余人。

箭滩村(含箭滩岗)。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八十二世吴常信、吴常亲兄弟(永定第九世),从广东大埔新村雪坪迁入开基,现已繁衍17代30余户100余人。属千九郎后裔。

东溪西坑村。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九十世吴在霄(永定第十世世、吴奎聚之子)从上杭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8代。

樟坑村。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九十世吴在明(永定第十七世)从西坑村迁入开基,属千九郎后裔,现已繁衍27代20余户80余人。

留斜村(又名留华)。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八十世吴常钜(永定八世),从上杭迁入开基,属千九郎后裔,现已繁衍26代20余户80余人。

十一、凤城镇

南郊上下巷吴屋。该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八十一世吴澹庵(永定第九世),讳常镇,乡饮耆宾,1433年1月7日携林氏举家从箭滩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6代50余户200余人。

东大道大洲半店村。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八十九世吴宗辉、吴宗联(永定第十七世)兄弟从广东大埔新村雪坪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5代。属千九郎后裔。

东门台边村。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八十九世吴宗瑚(永定第十七世),从广东大埔新村雪坪迁入开基,永定第十九世吴添富也随后迁入,现已繁衍25代。属千九郎后裔。

大巷里逢吉楼。该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九十一世吴仲林(永定第十九世),从广东大埔新村雪坪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5代。属千九郎后裔。

案隔口吴屋。该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九十世吴宗盛(永定第十七世),从广东大埔新村雪坪迁入开基,现已繁荣衍27代。属千九郎后裔。

东坊(凤城)吴屋。该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八十九世吴沧偶(永定第十七世吴亨皆之子)等兄弟四人,从广东大埔新村雪坪迁入开基,后第二十四世吴海昌也从广东五华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7代。属千九郎后裔。

十二、陈东乡

共星瑶下村。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八十一世吴志宽(永定第九世),从上杭丰稔迁入开基,属千四郎后裔,现已繁衍17代。

上、下石垅(又名石垅头)村。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八十一世吴球(永定第八世),从广东大埔新村雪坪迁入开基,属千二郎后裔,现已繁衍17代。

十二、岐岭乡

八联双管吴屋。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八十一世吴福宜(永定第八世),从广东大埔新村雪坪迁入开基,现已繁衍17代。

十三、大溪乡

溪头山村。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九十世吴盛夫(永定第十七世),从广东大埔新村雪坪迁入开基,现已繁衍?代。

增坑营吴屋。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九十世吴弼山(永定第十七世),从广东大埔新村雪坪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5代。

十四、湖坑镇

奥杳村吴屋。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七十八世吴宗举,名世德(永定第五世),携妻苏十一娘从广东大埔新村雪坪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4代,属千六郎后裔。因宗举开拓奥杳成果斐然,为人忠厚,善良一贯,被乡人塑像,安奉于奥杳水口庵,当神奉祀,至今犹在。

南溪岐坑头吴屋。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八十四世吴文彬(永定奥杳六世),从奥杳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4代。

十五、下洋镇

思贤村。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八十四世吴纲(永定下洋思贤一世),从广东大埔新村雪坪迁入开基,现已繁衍?代。

吉里村。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吉甫脉下吴氏第八十三世吴十二郎(大埔第十一世),从广东大埔新村雪坪迁入开基,现已繁衍19代。

十六、培丰镇

文溪东山村。该村吴姓开基始祖系吴泰甫脉下吴氏第八十世吴太兴后裔,从龙岩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6代。

 

第三节    谱牒

永定《吴氏宗谱》,电脑排印16开本,1995年夏出版,由永定吴氏族谱编委会编纂,原县委宣传部长吴维清作序,载有上祖遗像、像赞、上祖古迹、墓,至德名邦、庙、碑,吴氏宗谱旧谱序11篇,名人列传及吴氏源流、世系、播迁、文摘等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后一部较完整的吴氏宗谱,全谱约50余万字。

 

第四节     文物古迹

一、祠庙

吴氏宗祠:座落于永定城内南门大街,称“崇礼堂”。建于清朝宣统元年已酉(1909),乾山兼戌,安奉神主始祖吴承顺牌位及考妣邹、彭、陈、黄安太专座。

此外,还有湖雷石坑吴氏宗祠、湖坑奥杳吴氏宗祠、下洋思贤吴氏宗祠、抚市骊龙坑吴氏宗祠、坎市秀山南山吴氏宗祠等。

二、墓葬

吴承顺墓:为吴氏七十二世吴纶次子,宋进士,敕赠文林郎,诰封中宪大夫,生于五代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卒于晋高祖天福元年(936),寿年99岁,为吴氏入闽始祖。墓葬于龙岩石牌前笔架山下大路上,未山丑向兼坤虎形。后又立承顺银牌葬于上杭县胜运里兰家渡官压坪燕子阁形,为“燕子傍梁”。

吴泰甫墓:吴坤二之长子,钦赐进士,曾任山东济宁府知府。卒后葬于广东兴宁北相张陂历土名横岗上向,已山亥向,望江狮形。为永定吴氏开基始祖之一。

吴吉甫墓:吴吉甫(1082~1163),吴坤二之三子,宋朝人,才智过人,候举选人才恩授广东惠州府进士,为博罗县知县。卒后葬永定丰田里莲塘岗上,庚山绣针落槽形。为永定吴氏的开基始祖之一。

三、永定县城南门古井

永定县城南门古井建于明成化九年(1473)癸已岁,早于建县5年,为永定第一古井,距今530年。井深10米,井口直径1.38米,砖石结构。几百年来井水涓涓不断,久旱不涸,水质清澈,甘甜可口。

古井原砖石结构的井圈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巧夺天工的石井圈。传说这石井圈是吴煌甲用伞柄钩回来的,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原来吴煌甲练就一套像封神榜里土行孙那样的“遁土术”。一次到杭州看戏,归途经江西某地顺手把这石圈带回(据说是磨坊滚粉圈),安装在井面上,成为现在古井的石井圈。增添了古井的传奇色彩。据考,至今已360多年了。

 

第五节    人物

吴仰文(?~1928),本县湖雷镇石坑村人,后出嗣合溪乡调虞村的一户佃农。在厦门集美师范求学时积极投身于大革命运动,与罗明等主办《星火周刊》,以“放夫”为笔名发表文章,宣传马列主义,并加入国民党左派。1924年夏,与阮山、林心尧等在湖雷成立国民党永定县党部筹备处,任负责人。1925年集美师范毕业回乡后,任稔田中学和永定师范等学校教师,以教师职业为掩护,秘密开展革命活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参与创建闽西第一个共青团支部——汤湖支部。此后,相继建立调吴、丰稔、合调等党支部,并组织发动群众准备武装暴动。1928年8月,任稔田农民暴动总指挥部东路部指挥,配合张鼎丞、傅柏翠领导的闽西红军发动了稔田农民暴动,组建调吴游击队,在杭、永边开展游击战争;同年11月30日,在调吴铁炉坑,因叛徒告密被捕,后在永定城南门坝英勇就义。

吴胜(1910~1936),原名吴如升,湖雷镇石坑村人。1926年任中共永定支部交通员,1928年参加湖雷暴动,后任红七军第十九师第五十六团团部通讯员。1929年任湖雷赤卫大队班长、排长。1930年5月编入红十二军,任第一零一团第四连连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冬,进中央红军校学习,结业后历任福建军区汀(长汀)、连(连城)县独立营营长、红九团团长,曾率部参加朋口、连城和姑田等战役。1933年9月,为配合第五次反“围剿”,率红九团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起岩、连、宁边苏区开展土地革命。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于1935年春,与方方等同志一起率领红九团转移到永定金砂与张鼎丞会师。4月,当选为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同年5月,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第二作战分区司令兼红九团团长,率部挺进闽南,打通闽西南的联系。8月,在平和县三坪祖师庙与中共闽粤边特委和闽南红三团会师,并开辟了永东、永和靖、永和埔、饶和埔等游击根据地;同年11月,回师永定途中,在湖雷小坪水遭敌截击,重伤被俘。1936年1月20日在龙岩英勇就义,时年26岁。

吴清传(1910~1999),本县城郊乡箭滩村人。1928年参加永定农民暴动后加入了共青团。1930年参加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战士、班长、排长、连长、指导员、教导员、营政委、新四军第四纵队第二十八团政治处副主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副主任等职。1933年在红军随营学校学习军事。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跟随陈毅坚持南方游击战争。1939年在皖南新四军军部学习军事论。1943年进苏中党校学习,1948年在华东党校理论班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广?)东南雄战役、黄桥决战、姜偃战役等,曾两次受到嘉奖。于1956年6月转业到福建省档案局任副局长。

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57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吴福桃(1900~1931),本县城郊乡东溪村人。1928年参加永定农民暴动并领导东溪人民进行反“清乡”斗争,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中共东溪支部的早期党员之一。1929年5月,红四军解放永定,历任乡苏维埃政府土地、财政委员、乡苏维埃政府主席等职。1930年5月,永定县互济会成立,被选为主任。其主持的互济会在反“围剿”斗争中,积极筹募互助资金,慰劳红军伤病员及受难的革命群众。同年冬,调任闽西互济会主任。1931年12月,在闽西“肃社党”事件中,被误杀于虎岗,时年31岁。1959年12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吴伯雄(1939.6~),台湾桃园县人,祖籍本县下洋镇思贤村。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工商管理系。曾任新竹区合作会储蓄公司经理,清华商工职业学校董事长。1968年,国民党提名当选为台湾省议员,任内曾到日本、东南亚考察。1971年任桃园国际青商会会长,当年曾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访美。1972年5~9月,任南亚工专副教授、教授,信东化学制药公司董事长。1973~1976年任桃园县县长。1976年6月起在“革命实践研究院”受训三个月,同年8月起任台湾省烟酒公卖局局长,11月当选国民党中央委员,还任“中国生产力中心”工业职业训练会董事,“中华民国排球协会”、“台湾省劳工之友社”常务理事,“中华电脑中心”党务理事。1982年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主任。1984年任“内政部长”,后任台北市市长,国民党中常委、“内政部长”,现任国民党中央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