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古村落:江西新都市金溪县琅琚镇疏口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陈笑涛 赵…  文章来源:抚州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2/19 14:46:40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文庄公里多才子 记者探访文化古村金溪疏口

孩童在村中的古樟树旁嬉闹。

  文庄公里多才子

    时值新春佳节,记者来到金溪县琅琚镇疏口村采访,村民领记者从村西门而入,穿过一片丛林,远远地就看见了一座气势不凡的牌门楼。牌门楼飞檐翘壁,古色古香,为双层夹墙,内有石凳,一如古时之城门。门楼的石匾上有赫然四个大字“文庄公里”,石匾的左右分别雕刻着“特赠礼部尚书吴先生悌”、“万历辛亥岁阳月吉日,抚州府知府、晋江苏宇庶,同知聂世润。”

    明万历辛亥年是1611年,其时,福建晋江人苏宇庶在抚州任知府。有关苏宇庶在抚州的记载,还有戏剧家汤显祖记述苏知府在修建文昌桥功德的《苏公眉源新成文昌桥碑》之文章。

    苏宇庶特赠匾额的吴悌,谥号文庄,其为疏口村人,吴悌字恩诚,人称疏山先生,明嘉靖十一年进士,他当官立事皆切于民生国计,权奸当道时,他耻于为伍,甘居清贫。吴悌累官至南京刑部侍郎,卒赠礼部尚书。著有《吴疏山集》,罗汝芳哀其学继象山,崔都玉谓“得罪权贵止于不为官,得罪疏山则不可为人”。

    苏宇庶为疏口赠匾,不仅为吴悌,也为称颂疏口人才辈出,他们当中为官者政绩斐然,为将者战功卓著,为文者声名远播。其杰出代表有埋头著述《天文图说》、《易经纂佩》、《杜诗评注》、《吴书山诗集》的吴会。有从小立志于乡贤陆象山之学,有累官至吏部主事、兵部和工部侍郎,严守德操,磨炼品行,政绩卓著,不惧魏忠贤的吴仁度。还有18岁从戎、官至湖南岳州参将的吴伟南等,其事迹均已载入史册,成为吴氏族人的骄傲。

  言而必信让祖居

    漫步在疏口的明清古建中,70多岁的村民吴东发热情地邀请记者入室饮茶。席间,记者问:“这里离疏山寺很近,疏口是否与疏山寺有关?”吴东发告诉记者:“疏口就是从疏山寺搬迁而来的,这里头有个佛缘的故事……”

    原来江南名刹疏山寺所在地,是疏口村吴氏先祖的居住地,正是他们言而有信的施予,才使县境西部这片锦山秀水隐于佛光禅声之中。

    吴氏族谱记载,吴氏先祖原居住在抚河东岸的疏山脚下。一天,白云长老(疏山古刹第一任住持,人称圆照大师)在疏山结庐修行,他餐进斗米不饱,终日在山中石上打坐,雨阳不沾,毫无倦意。吴氏先祖见之大惊,问他有何要求,长老回答说:“只求施舍一袈裟之地。”吴氏先祖以为戏言,长老正言道:“非戏言也,一袈裟地足矣!”吴氏先祖见他说得如此认真,于是满口答应,并立字为据。是日,碧空无云,红日高照,长老徐徐解下身上的袈裟,向天空一抛,霎时,袈裟化作一朵彩云,将太阳遮住,方圆数十里。吴氏先祖大惊失色,但有言在先,又立有字据,且建寺乃慈善之举,只好忍痛施舍。白云长老是个得道高僧,他了解吴氏先祖的难处,于是将手中的拂尘向北一抛,然后对吴氏先祖说,拂尘落下之处,便是你安居之地。因拂尘在溪水之北,又由疏山而来,遂取村名为疏溪。又因村处疏山北口,后人将村名改为疏口。

    书山垂荫两节孝

    疏口村里科举致仕的学子们衣锦还乡后,纷纷在村里建造豪宅,以光宗耀祖。久而久之,地处偏僻的疏口村逐渐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古建筑群。如今,村里仍有很多明清时建造的房屋,有三堂直进的天官第、司马第、明经第、大夫第,有庄严肃穆的贤祠、增祠两座大祠堂,有疏溪书院、东壁书房,有为旌表儒士吴循爱之妻朱氏和旌表太学生吴锦华之妻唐氏而建造的“两节孝”石牌坊,有古老但已废弃的水井,有丰富族人生活的戏台,有用条石构成的石亭和青石铺就的石桥,有嵌镶“书山垂荫”石匾的八字门楼等等。

    在众多古建筑中,保存较为完好的是“天官第”,即吴仁度的故居。这是一座三堂直进的住宅建筑,高大宽敞,非一般明清建筑可比。此屋坐东朝西,高约6米,有正房10间,厢房4间,2个天井,采光充足;堂心宽达7米,正房宽3米多;正屋西边的附属建筑则较低矮,为当年奴婢、厨子、轿夫等下人居住之地;厨房外有水井一口,其外墙上设有水槽2个,只要将井水提起来倒入水槽,井水就能流入厨房里的水缸中,其设计之巧妙,令人赞叹。为了衬托这栋房屋,村里特辟了一条街,名曰“天官街”,宽3米许,长约百米,街面用青石板铺就。

    古村必有古树,疏口村也是如此。村中有古樟数株,其中一株坐落在村中,树高十米有余,树根露出十余米,冠幅达五六十米。此树虽饱经风霜,仍枝叶繁茂。

    陈笑涛 赵水泉 抚州日报记者 黄初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