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下老田吴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2/5 21:23:14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九华山下老田吴

老田吴村位于柯村九华河西岸,是江南有名的千年古村。

据《吴氏宗谱》记载,吴氏始祖吴栋材系河南桐柏嘉兴人,西汉元康年间官封元顺太守,后左迁六安安县。神爵二(公元前60年)弃官隐居于陵阳县九子山之西松阳新城里(老田村古寺名)。经繁衍生息,至唐代成为九华山下一大旺族,素称“老田吴家”。相传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应青阳县令仲堪之邀游九途经此地时,吟诗赞道:

洪荒既已判,江天今已图,未有九华图,先有老田吴。

可见当时老田吴村之规模。相传新罗僧地藏于至德年间上九华山时也曾落脚于老田吴家,受到族人吴用之的接待,并指引上山修行之路。此后老田吴家与九华山寺院结上了长期的佛缘。

老田吴村周围群峰环抱,玉带河绕村而过,小桥流水,山村人家。这块素称五龙戏水的风水宝地,地灵人杰,历代名贤辈出,虽饱经沧桑,至今仍留有众多文物古迹。

古民居数十幢,多为清代皖南民居建筑。

(一)古宅石坊有:“新城旧第”石坊,始建于汉代,重修于宋代宣和年间,今仅存石坊题字北小巷存有一座刻着“仁里”二字的石坊,为元代建筑。

(二)古门坊有两座保存完好:一是吴文梓故宅门坊,建于明末。吴文梓是明万历进士,官至兵部给事中。其故宅门坊砖砌斗拱建筑,高5米,跨度3米,门前两侧为八安形照壁,结构严谨。其斗拱处均以花纹砖砌成,工艺精致。二是吴襄居宅门坊,建于清康熙年间。吴襄天康熙年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雍正时官升礼部尚书、署都御史。其故宅门坊,门高5米,坊长5米,均为精致花纹砖砌成。今门坊虽有残损,但其建筑式样别具一格。

(三)古建筑遗址:在村南桥头有“云溪书院”遗址,书舍原系北宋宣和年间南阳刺史吴正道所建。清康熙年间,由于吴氏一门先后8人中举,改称“八官堂”。今遗址处建有两层民式楼房,为老田村村委会。

(四)古桥“玉带桥”,为北宋初穆州刺史吴嘉博归居方里时所建,至今保存完好。此外,村中还有古祠、古里弄、古井、古店铺、古碑以及珍藏于吴氏族人家中的古书、古谱、金石古刻、名人遗墨、古家具等大量文物。现在柯村新区正在进行修复开发,老田吴村古民居将成为一处文化品味高的旅游观光景点。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九华山只是一个地藏菩萨的道场,对于九华山峰峦的秀丽知之甚少。九华山风光最为秀丽的地方,要数老田吴村和戴村一带的笔架山、狮子峰、独秀峰、天华峰、莲花峰了。

老田吴村就在九华山下,距目前九华山中心地区的九华街七公里。清澈的湖水犹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将老田吴一带绵延俊秀的山峰倒映在湖中,形成“地上一座山,水中一座山”的奇景,地面山峰巍峨、壮丽,湖中山峰灵动、飘逸,地上湖中相映成趣,令游客初到九华山,眼前视野骤然开朗,犹如佛经中的“参禅顿悟”,令峰岳增添灵气秀色。

--------------------------------------------------

九华山下两千年古村——老田吴

  在九华山脚下,有条秀丽的小河流经一个古朴的村庄,村子里大多数人都姓吴,厚度有一米五高度的吴姓族谱上,清晰地记载着从汉武帝时期,第一代开村始祖到现在共两千零七十年间这个村子的荣辱与兴衰,这个村子的名字就叫老田吴村。

  刚踏入村庄,一股历史的沧桑感就扑面而来,村子里到处都散落着雕刻精美和粗大的柱脚石,村子的路面几乎都是长条石板铺就,而横跨小河上的“桥”都是长五米以上重几吨的石柱石梁铺成,连村子里的老人都不知道如此大的石柱石条是怎么运来,更不知道从哪里运来。村子里的巷道四通八达,虽然多数杂草丛生,但走在两边都是几百年的青砖瓦墙下,看着被磨得圆滑的古井,似乎能够感觉到当年这里的繁荣鼎盛。村口的一栋九华行祠,族谱上记载始建于唐代,地藏王菩萨得道前曾在此修行三年,修行期间,地藏王金桥觉与吴氏二十四世祖吴用之结为莫逆之交,为感谢用之公助其成道,地藏王特写下酬惠米诗》一首:

  弃却金銮纳破衣,
  修行浮海到华西,
  原身自是太王子,
  慕道相逢吴用之;
  未敢扣门求地主,
  昨叨送米续晨炊,
  蒙君餐食黄精饭,
  腹饱望思前日饥。

  这也是地藏金桥觉仅存于世的两首诗之一。

  村子里建于明清时期的房子仍然占到三成,而且仍在使用。老房子的门洞都是石条框架,雕刻线条流畅舒展,房子梁柱上的龙、狮、人物木雕栩栩如生,房子木质隔墙也雕龙画凤五彩缤纷,甚至有些青砖墙的砖缝仅一两个毫米,让人弄不懂当时的制砖技术怎么会有如此精密!在一个老者家里,我看到一百多年前用糯米、红砂做的地面如今仍然光亮照人。

  村子里如今仍保留两座始建于唐代的小祠堂,虽然多年失修,单就从屋梁上的雕刻仍见昔日的辉煌,而建于明代后期的大宗祠已毁于文革,如今,村子里五十岁以上的人都能描绘得出大宗祠的宏大规模,在27块匾额中,光是皇帝钦赐龙匾就有三块,如今我们只能站在大宗祠的遗址上想象了。

  村子自古就有尊知重教的传统,据老人介绍,以前所有的孩子都在宗祠里接受初级教育,每家每户都将下一代的教育放在首位,孩子们从小就接受“读书为贵”的良好风气的洗礼,以至于在历代都人才辈出,我走进一个叫八官堂的巷子,族谱上记载着这巷子里在清乾隆年间接连有八人中举的盛况,这对于一个只有两三百人口的僻壤山村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奇迹,在一座老宅里,至今仍然能够看到贴在墙上的一百多年前官报文牒。

  官宦人员的增加也带动了商贾的兴旺,形成“以商入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的良性循环格局;由于这一时期的官宦人员众多,在每隔几年的族人重大集会时,为避免一时轿乘过多难以落地,特在大宗祠外一字排开特建五个落轿石,至今这五个落轿石仍丝毫无损地保留在原处。

  村子的民风十分朴实,至今仍旧夜不闭户,村子里的人都奉行佛教,人人洁身自好;乡邻有事众人相帮的风气不减以前;尽管在2公里以外就是九华山的山门,但来九华山多数为匆匆香客,似乎都没有注意这个在皖南到处皆是的普通的村落,这里因而免受尘世的侵扰。在村子里闲里转悠的时候,我还见到了二十多年不见的摇着拨浪鼓的货郎挑,童年时老货郎边摇着拨浪鼓边吆喝“换针换线换糖吃”的情景又浮现于眼前。

  有人说,在老田吴,每锄头挖下去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个我深信,因为这儿沉积了两千零七十年的宗氏文化,这儿修炼出一代佛教宗师地藏菩萨,这儿也飞出数不尽的文人骚客和官宦商贾,这地底下还埋葬着两千零七十年的历史。


-------------------------------

老田吴村有古民居数十幢,多为清代皖南民居建筑,有一家客厅板壁上还留有古代乡试及第喜报等历史文物,然而主人告诉笔者,由于无钱翻修,屋顶漏水,许多地方已发霉腐烂;在该村村口还有一座“新城旧第”石坊,始建于汉代,重修于宋代宣和年间,如今仅存石坊题字,石坊左右已坍塌大半,摇摇欲坠。更令人痛心的是村中的古祠堂,屋顶已被掀去,屋中有的地方竟长出了一人多高的小树。此外,村中的古里弄、古井、古店铺、古碑等也损毁不少,亟待修复。

据了解,九华山管委会正着手将现在的柯村新区进行修复开发,老田吴村古民居将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一处旅游观光景点,但从目前状况看,如不及时对古村进行保护,古村势必不古。
 
根据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规划和《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九华山风景区管理机构已从核心景区搬迁至柯村新区,3到5年内,柯村新区将成为九华山风景区行政管理、旅游接待、后勤服务基地。老田吴村拥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地藏菩萨来九华曾栖身于石壁庙四十九天,有着众多的美丽传说,与佛教源缘颇深,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建设规模与内容:
1、恢复修缮古民居、古建筑;
2、复建九华行祠(石壁庙);
3、建设百梅诗主体公园;
4、按规划新建部分商业接待设施;
5、九华河及玉带河环境整治。

市场分析:2006年,九华山游客量已突破150万人次,境外游客5万余人次,预计2010年将达200万人次,境外游客10万人次。为适应旅游发展的需求,九华山急需在柯村周边范围开发利用和保护好一批新的旅游资源,而老田古村落与柯村中心区隔河相望,古民居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和较好的市场前景。 项目建设条件:项目位于九华山风景区柯村新区西侧,与风景区交通转换中心、旅游综合服务区隔河相望,交通便捷。规划总面积约50公顷,《老田吴村保护规划》已经安徽省建设厅审核,九华行祠业经池州市规划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核,已上报省建设厅待批。随着柯村新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该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建设条件。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该项目将开发利用老田吴村历史人文资源,优化风景区的旅游产品结构,扩大旅游环境容量,增加当地人民收入,保护和培育良好的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效益非常显著。同时,作为一个独特的旅游景点,预计年游客量40万人次,仅门票收入一项,以30元/人计,年静态收益可达1200万元人民币,项目营业总收入预计可达2000万元,投资回收期预计不超过5年 

资金需求计划
项目总投资(以万美元计): 650
联系地址: 中国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108号振业大厦8-10层
邮编: 361012
传真: 86-592-2669832
E-mail: sandy@chinafair.org.cn     christine@chinafair.org.cn     ciipc36@chinafair.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