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厦门日报》特派记者 年月 林世泽2008年8月14日报道,14日上午,吴伯雄将前往永定县下洋镇思贤村祭祖。上次他回乡祭祖是在2000年11月21日,吴伯雄偕夫人戴美玉平生第一次回到思贤村。那年告别时,他对远房堂兄吴逸汉说:“我们还会再回来的!”今天,他终于又回来了。
吴伯雄为崇德堂题写的牌匾。
昨晚,吴伯雄一行抵达厦门机场,开始在福建的谒祖之行。
吴氏家庙坐落在永定下洋的青山绿水间。
本报记者前天就提前进驻思贤村。找到村口,记者问路,刚说出“思贤村”三字,便有路人说是吴伯雄的老家。
彩旗插满了村道两侧,这条村道将引领着吴伯雄夫妇走回吴氏家庙崇德堂。放暑假的孩子高高兴兴地回到学校彩排,他们将举着五颜六色的花环欢迎吴伯雄。
虽然不是过年,但宗亲们纷纷贴起门联,“丽日抒怀年年如意,春风得意岁岁顺心”等吉语寄寓了他们朴素而真挚的愿望。那些要进入祠堂和祖坟现场的宗亲,兴奋中夹杂着紧张,时不时要演练一番,以保证今天祭祖的顺利进行。
今天,厨师们将最为忙碌,因为他们将准备十几道客家名菜,为远道而来的宗亲接风,今日中午,吴伯雄夫妇将在镇上的食堂吃本乡本土的客家菜。
【声音】
吴逸汉珍藏着他90岁生日时吴伯雄赠予的贺词。
吴伯雄堂兄吴逸汉:
堂弟身居高位
但人没变感情没变
与普通村庄不一样的是,古朴的思贤村到处都能见到以“明德楼”、“九思楼”等名号命名的民居,听说是华侨思乡寄钱回来盖楼的留存。这个地处闽粤交界处的山村,有不少乡亲旅居香港、台湾、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吴伯雄的曾祖父在1851年携妻儿到汕头,再从汕头到台湾,传至吴伯雄已是第四代。
在一座名叫应昌楼的大型民居里,记者见到了吴伯雄的远房堂兄吴逸汉。自从1975年吴伯雄家族书信寻根到思贤村时,吴伯雄与思贤村的所有联系几乎都是通过吴逸汉这条线的。
这位91岁高龄的老人一个月前就获知吴伯雄将返乡祭祖,当时吴伯雄打电话给吴逸汉的儿子吴泰昌,说自己打算回家走走。最近一两年,因为吴逸汉的耳朵不好使,吴伯雄就打电话给远房侄子,让他转达给堂哥。
吴逸汉翻箱倒柜,取出了压在箱底的一幅墨宝和几张照片。前者是吴伯雄的墨迹,“福寿康宁”四字是去年吴逸汉90岁高寿时,吴伯雄赠送的;后者是吴伯雄在台湾的近照,是一位嫁到台湾的永定姑娘带回的。吴逸汉说,吴伯雄虽然身为中国国民党主席,但人没变,感情也没变。
【揭秘】
乡亲体恤吴伯雄
今日祭祖免跪拜礼
吴氏家庙崇德堂背山面水,安宁静谧,下午的阳光正照射在“敬宗绍德”四个字上,这是崇德堂修建落成时吴伯雄题写的。
今天的祭祖就在崇德堂里进行,村老年协会会长吴东生透露,仪式将会是庄重而简朴的,考虑到吴伯雄年龄较大,免去跪拜礼仪,而供品将以鲜花和水果为主。
走出崇德堂,跨过一座小桥,就到了有60多年历史的思贤小学。思贤小学,最中间的那个厅堂,被辟为吴伯雄纪念室,开有两个专栏,一个是“吴伯雄祖地行”,对面那个专栏则是“吴伯雄大陆行”。
72岁的吴月英和62岁的吴银英结伴来小学里看纪念室,见到记者,就走上前来热情地介绍起吴伯雄。吴月英说,吴伯雄很有客家人的味道。记者追问“这味道是啥样的?”吴月英笑了,说:“就是爱家乡、不忘祖。”
2000年11月吴伯雄首次回来,吴月英也在迎接亲人的队伍中。她说,吴伯雄那天的表情笑得像弥勒佛,他给宗亲们带回三种礼物,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一个红包,包有100元;优秀学生每人有100元至300元不等;家家户户都有一盒团圆饼。“那饼听说是在你们厦门定做的,很好吃。”吴月英像个孩子一样吐了吐舌头。
今天,吴伯雄将会给宗亲们带回什么礼物呢?吴月英说:“只要他人回来,我们就很高兴。”
对故乡依依眷恋
吴伯雄将亲奏《土楼谣》
吴伯雄这次回乡,送给思贤小学一架钢琴,今天,他将用这架钢琴为吴氏宗亲弹奏《土楼谣》。《土楼谣》是由客家人、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书记张胜友作词,中国音协理事臧云飞作曲。吴伯雄不仅会唱客家山歌,还会弹一手好钢琴,他选择这首《土楼谣》,以传达一位客家儿子对先人的缅怀,对故乡的依依眷恋。
《土楼谣》歌词如下:“漫漫黄尘兮山高路长,诉说着一曲千年惆怅。依依土楼兮圆圆方方,珍藏起多少客家梦想?啊!黄河长江汀江,诗书耕读兮四海流芳。先人创业兮筚路蓝缕,客家文脉兮万代弘扬。土楼啊土楼,一首童谣兮万千乡愁,吾为之踏歌兮为之欢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