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峋冒死上书《治河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鹰翔棣州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30 8:17:06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吴峋冒死上书《治河疏》

 

  吴峋在任湖广道监察御史期间,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时震动朝野,那就是他披肝沥胆,冒死上书《治河疏》,直谏治黄利害,否定了清政府在治理黄河时准备挑开徒骇和马颊两河泻洪的打算,连金口玉言的慈禧太后都不得不收回“开徒骇、马颊河,以分水势”的懿旨。

 

  吴峋(1837—1892年),字庾生,号绣峰,山东海丰(今无棣)人,为“海丰吴氏”第19世孙。吴峋才华横溢,秉诚仗义,爱国爱家堪称一代楷模。

 

  清光绪十年(1884年),吴峋被朝廷提拔为监察御史,分管湖南、湖北两省。监察御史是言官,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代表皇上监察各级官吏的一言一行和对皇上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这种官不好当,经常得罪人不说,还要常常把自己的脑袋腋到裤腰带上。为啥?挑皇上的毛病,随时都有掉脑袋的危险,伴君如伴虎!不过,吴峋自从做了监察御史后,时刻恪守为君为国为民的基本原则,直言敢谏、以死而诤,并以“臣言已行,臣死何憾”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吴峋不惜丢掉身家性命,冒死上书《治河疏》,就是对他工作业绩最好的诠释。

 

  黄河水患一直让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和未亲政的光绪皇帝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正在这时,工部侍郎游百川和山东巡抚陈士杰联名上一道治理黄河奏折,“拟开徒骇、马颊河,以分水势”。慈禧太后看完奏折,容颜大悦,连说了三声“好”,随手把奏折递给随她左右的贴身太监李连英,并吩咐道“去,拿给光绪帝看看,并著户部、工部速议办理。”

 

  吴峋知道这事后,一天一夜不吃不喝,伏案急书,写下洋洋洒洒千余言的《治河疏》。

 

  当时,吴峋只是一个地方官,官小言轻。因此,他在《治河疏》里是既恭顺委婉又据理力争,既引经据典、阐述利害又文字通畅、说理精透。《治河疏》中,吴峋从《汗出·沟洫志》张戎言水性,到明臣潘季训治黄之法,及清人包世臣的水论,引用了大量的史实进行了佐证。最后,搬出了当年康熙帝和嘉庆帝所钦定的治黄要旨——“国朝治河方略”:“坚守束水刷沙之策,不可为保堤放水之庸计。”同时,将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钦奉上谕写入《治河疏》:“倘引河一开,黄水经流势顺,或遇夏秋,盛涨湍急,遄流吸动大溜,难于遏抑,滨湖民田、庐舍,恐不能无冲突之虞,是其利小而患大,不可不慎之于始,等因。钦此。”随后,吴峋又将嘉庆十五年(1810年)的治黄谕旨附在《治河疏》的后面:“黄河下游,日臻淤垫,甚至海口阻塞,尾闾不通。经朕力持定见,将海口挑挖深通,堵塞马港,旁趋之路。现在河水滔滔东注,更无雍遏之虞。等因。钦此。”

 

  一百多年前吴峋向清廷上的《治河疏》,对目前治理黄河河道仍然不失是一篇优秀的治黄论文。

 

  吴峋将《治河疏》写好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唤来书童吩咐道:“赶快预备一座酒席,我要请好友和同僚们喝酒议事。”

 

  酒菜转眼间就置备齐,吴峋的好友和同僚们也陆续应邀来到吴府。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正当大家酒酣耳热的时候,吴峋取出随身携带的《治河疏》,递给在座的每一个人传看。

 

  吴峋的一位下属看完《治河疏》后,沉思良久,试探地对吴峋说:“吴大人,下官有句话不知该说不该说?”

 

  吴峋道:“但说无妨。”

 

  “吴大人,这篇《治河疏》可是一颗重磅炸弹啊!这可是在太岁头上动土,弄不好要掉脑袋的!”

 

  吴峋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笑道:“什么是忠君?忠君就是在国家遇到危难时,能够坚守气节!什么是良臣?良臣就是在国家做出不符合国情的决定时,能够坚持真理!”

 

  “吴大人,那‘西太后’可是一个飞扬跋扈的人,连当今的光绪帝都惧怕她七分!何况我们这些小小的芝麻官?”

 

  吴峋豁地站起来,以视死如归的语气慷慨而言:“君有过失而不谏者,忠臣不忍为也!”随即,吴峋吩咐在一旁斟酒的书童道:“快去给我准备一身干净的朝服,明天我就去京城面奏圣上!”

 

  吴峋话音刚落,他的一位同乡好友,手持竹筷敲击酒杯,引吭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第二天一大早,吴峋仅带一名书童乘舟搭车一路颠簸赶到了北京城。

 

  在养心殿,风尘仆仆的吴峋第一个出列,跪奏道:“臣湖广道监察御史吴峋有天大的事要奏。”

 

  光绪帝挥挥手,道:“吴爱卿,平身吧,有什么事尽管直说。”

 

  “禀圣上,臣这儿有一道《治河疏》奏折,敬请圣上御览。”吴峋话一出口,满朝文武立马都呆若木鸡,鸦雀无声。他们在心里想,这吴峋也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违背慈禧太后的懿旨、朝廷的决断!

 

  光绪帝大致看了看呈到龙案上的《治河疏》,不紧不慢地说道:“前几日,游爱卿和陈爱卿在奏折上说,治理黄河河道必须挑开徒骇和马颊,以分水势。如今,朕已经批复户部和工部着手督办了,吴爱卿你就不必再操心了。”

 

  吴峋知道,当时只有十三四岁的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名义上是大清的皇上,实际上一点权也没有,大权掌握在慈禧手中。他也知道,慈禧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心狠手辣的独裁者。可是,此时的吴峋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于是,吴峋特意提高了嗓门,为的就是让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能够清楚地听到自己的说话声:“禀圣上,今乃开工引水北行,渐近京师,甚为非计。”吴峋顿了顿,又奏道:“马颊小有溢漫,则庆云、盐山诸县,恐被其累。如水势大至,天津为众水所归,形如釜底。大溜北趋,近畿受害,而河海两运,亦恐窒碍,于大局深有关系。故,臣愚以为,‘北岸之徒骇、马颊二河,但可勿开,总宜停辍。’”

 

  吴峋不但遇事敢言而且胆大心细。他这番话是说,如果挑开徒骇、马颊两河,以分水势的话,从皇族的安危到百姓的生死,再从国家的大局到地方的利益等诸方面进行了精辟的论证:首先,现在如果把徒骇河和马颊河挑开,引黄河水向北流,黄河水离北京城会越来越近,这实在不是一个好的法子。吴峋的话外之意就是说,挑开徒骇、马颊两河后,一旦发生洪水,那么北京城势必被淹,皇太后和皇上不就有生命危险了吗?其次,把徒骇河和马颊河挑开后,马颊河一旦有大量的客水涌来,沿河两岸的庆云、盐山等县一定被洪水淹没。再次,如果洪水爆发,天津成了多路客水的集中地,天津就像锅底一样被洪水包围。第四,可能造成河运和海运瘫痪,为国家和地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最后,提出了结论,那就是不能挑开徒骇和马颊两河。

 

  对于吴峋的慷慨陈词,光绪帝边听边点头,觉得很有道理。可是,他知道,“开徒骇、马颊河,以分水势”是说一不二的慈禧太后同意的,他也不敢违背懿旨啊。于是,他对吴峋语气和平地说:“吴爱卿,你的《治河疏》有点道理,待朕再考虑考虑。”光绪帝的意思是退朝后,再请示养母慈禧太后定夺。

 

  其实,吴峋的宏篇阔论,慈禧听得一清二楚。起初,她很不自在,一个小小的监察御史竟敢违禁迭奏《治河疏》,还异想天开地要改变朝廷的定见!俗话说得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吴峋也太不给我面子了!后来,“冰雪聪明”的慈禧太后又一想,吴峋宁可丢掉脑袋也要犯颜直谏,大义凛然,不卑不亢,还真是个忠君爱民的良臣啊!

 

  慈禧起驾回到长春宫,连口茶也没有来得及喝,就问自己恩宠的太监李连英:“连英啊,你认识吴监察御史吗?”

 

  李连英是一个十分聪明乖巧的人,不仅会揣摩主子的脾气和爱好,千方百计地讨主子欢喜,还能时时处处谨慎小心,明哲保身。他见慈禧和颜悦色的样子,就赶紧答道:“回‘老佛爷’,您说的可是湖广道监察御史吴峋吴大人?”

 

  “正是他,你熟悉吗?”

 

  “回‘老佛爷’,熟悉谈不上,不过,奴才倒听说吴大人是山东海丰人氏,是‘海丰吴氏’家族里出的第九位进士。”

 

  “‘海丰吴氏’?那个‘两榜进士’、‘一品官阶’的吴式芬是他什么人?”

 

  “回‘老佛爷’,吴式芬大学士是吴峋的亲爷爷啊。对了,他二叔吴重熹也在朝廷里做官哩。”

 

  “哦,是这样啊。‘海丰吴氏’家族很有名,听说是什么‘进士门第’、‘贤官世家’,名冠海外,誉满全国。”

 

  “回‘老佛爷’,您说得对极了,想当年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于敏中还为他们家族题赠‘尚书第’横匾哪!对了,‘老佛爷’,奴才还听说这个吴峋吴大人性情亢直,为人仗义。您还记得吗?有一年,原提督陈国瑞犯了错误被贬到了黑龙江,后来死在寓所里。当时满朝的王公大臣们都不敢为他说情,只有这个吴峋为陈国瑞上疏奏请把陈国瑞的尸骨运回他的原籍湖北应城安葬。吴峋还奏请朝廷免去对陈国瑞的处分,以二品例赐恤他的妻子和女儿,并准请让他的继子世袭他的官职。”

 

  慈禧听后,用赞许的口气说:“吴峋这个人还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啊。怪不得当年乾隆爷为‘海丰吴氏’家族题词——‘忠贞世胄、恭定家风’,还真的是名副其实!”

 

  善于察言观色的李连英话锋一转,讨好地向慈禧问道:“‘老佛爷’,您今天怎么这么有兴致提起了吴峋吴大人?”

 

  慈禧脸色突变,颐指气使道:“这个人胆大包天,竟然上了一道《治河疏》,说什么‘杜治河流弊,仿治河成规’,想要反对朝廷定下的‘开徒骇、马颊导流’的决定!”不待李连英回话,慈禧又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心平气和说:“也难得吴峋有一片忠贞之心。连英啊,你说说看,这徒骇和马颊两条河到底应该不应该挑开啊?”

 

  李连英唯唯诺诺道:“奴才不敢……奴才还是给您梳头吧……”说着,李连英拿出簪子和梳子,聚精会神地为慈禧梳头。

 

  “这河……还是不挑开的好……不过……拨出去的水……”慈禧似自言自语道。

 

  心领神会的李连英马上附和着说:“‘老佛爷’,这有什么难的?吴峋不是说按祖训‘杜治河流弊,仿治河成规’吗?咱们不会来个顺水推舟,也来个按祖训‘杜治河流弊,仿治河成规’不就得了吗?”

 

  “连英啊,你还真是我肚子里的一条小蛔虫!好,下懿旨,就按祖训‘杜治河流弊,仿治河成规’!至于黄河今后怎么个治理,再议。”

 

  就这样,吴峋以他的一颗赤胆忠心说服了慈禧改变了朝廷的定见,娇纵一时的慈禧太后也不得不改弦更张,以“杜治河流弊,仿治河成规”为由,废弃根治黄河“开徒骇、马颊河,以分水势”的错误意见。

 

  吴峋为了国家长久大计,多次上言直谏朝庭弊症,倡言革除腐制,遭到一大批保守派和当朝权势大吏的厌恨和报复,被朝廷降职为国子监学正。不久,光明磊落的吴峋向清政府提出辞职,返回了故乡。吴峋回山东海丰后,公心不泯,拿出自己多年积攒下了的钱物,修缮城池,修茸书院,赈济灾民,兴办实业……吴峋情注乡梓,造福一方水土,因操劳过度,中年即逝。乡人感其德,谥曰:“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