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名人——吴凤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祉柏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28 8:24:54  文章录入:吴祉柏  责任编辑:吴祉柏
 

吴凤  福建和县乌石人。清康熙年间,年仅五岁的吴凤随父迁居台湾嘉义县竹崎乡仁义村,以经商为主,主要与阿里山地区的土著进行贸易活动。阿里山有大小番社四十八个,每社数百人,生性凶猛,动辄杀人,所以汉人一般不敢前往。吴凤少年时由于随父经商,常与番族接触,懂得番语,熟悉番俗。他豪迈坚勇,颇有侠士风范,番人对他也有几分敬畏。清王朝要开发台湾,处理汉番矛盾,融合汉番关系,采取了“抚番”政策,设立通事与番族联络交往。吴凤的经历和素养,是阿里山通事的最佳人选。自康熙六十一年(1722)到乾隆三十四年(1769),吴凤任阿里山通事达四十八年之久。他忠于职守,处事公平,深受番人信赖。当时阿里山的土著居民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还较为落后,在土著番人中还流行着“出草”的习俗。“出草”就是每年秋季都要猎杀人头来祭祀神灵,以求得神灵的保佑。而猎杀的对象多是汉人。

吴凤为了改变这种野蛮的陋习,上任的第一年,就力劝番人戒俗。好说歹说,最后与番人达成了协议:今年以牛代人,明年再给人头祭神。迫使番人以牛祭神。这样过了五年,番人不干了,吴凤仍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与各番社首领进行协商,番人出于对吴凤的尊重,最后同意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就是用死人头来代替。为此储存了一批死人的头骨。就这样,“出草”的陋习一度中止了。到了乾隆三十一年,储存的死人头骨用完了。番社又派人来讨人头,吴凤严辞相告,不许妄杀无辜。番人无奈,只得应允,连续三年未用人头祭神。但是到了乾隆三十四年,番社发生旱灾,粮食歉收,番人认为是因没有人头祭神,神灵惩罚所致,因此气势汹汹地找到吴凤,声言一定要猎取人头以谢神。吴凤苦苦相劝,但土著番人祭神心切,不肯听劝。吴凤无奈,就对土著番人说:“好吧!明天有一个头戴红巾,身穿红衣,骑着白马的人会经过树林,你们可以把他猎杀祭神,决不许猎杀其他人。”番人同意,欢呼而去。次日,土著番人在树林边果然发现一个与吴凤所说一样的人经过树林,就把他射杀了。当他们上前割取首级时,却看到被射杀的是他们非常敬重的吴凤,于是追悔莫及,痛哭失声。

事后,他们为吴凤舍生取义的精神所感动,各番社首领聚义,决定听从吴凤生前的劝告,不再“出草”。他们召集全体族人埋下“誓石”,发誓不再杀人。为了纪念吴凤,当地人还在吴凤殉难处树立了纪念碑,上书“义人吴凤殉难处”。他们还尊吴凤为阿里山神,并为吴凤修建一座庙,称为阿里山忠王庙,每年吴凤殉难的日子,当地人都要来庙里焚香祭拜,纪念这位舍生取义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