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鲁不仅是家族的 更是民族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董瑞婷 王…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26 12:39:08  文章录入:吴祉柏  责任编辑:吴祉柏
 

吴鲁不仅是家族的 更是民族的
———访状元之后、香港知名书法家吴紫栋

 





 

吴紫栋, 祖籍晋江池店钱头村。福建最后一个状元吴鲁之曾孙,香港知名书法家。

福建最后一个状元、爱国诗人、教育家、书法家……有着诸多桂冠的吴鲁,是泉州历史文化名人。他不仅是池店镇钱头村吴氏族人的骄傲,更是晋江人的骄傲。

  830农历七月廿一),有关单位以及吴鲁的后裔举行了一场吴鲁诞辰165周年暨高中状元120周年纪念活动,上千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和家乡的吴氏族人一样,作为吴鲁的曾孙,早年移居香港的吴紫栋也很用心地加入了这场纪念活动的筹备中来。活动前,他特地写了一篇纪念和介绍吴鲁的文章传真到家乡来。活动上所需一些主题展板的字,也都是他事先写好了,再从香港传回家乡来。

  吴鲁是一位值得研究的历史人物,传世诗文墨迹丰富,尚存的大量素材可以支持这种研究。这是一个浩大的文化工程,我曾经把它称为吴鲁学吴紫栋说,吴鲁文化不仅是家族的,更是民族的,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吴鲁,让吴鲁文化更好地传播和传承下去。

吴鲁更应该是民族的

想尽己所能推广吴鲁文化

  在纪念活动之前的829日下午6左右,吴紫栋特地从香港赶回晋江,参加本报古厝团走进吴鲁故居活动。

  虽然经过了舟车劳顿,但抵达活动现场后的吴紫栋,却看不出丝毫的疲惫。他条理清晰地向大家介绍吴鲁故居,并应一个又一个的读者要求当场挥毫作书。

  求书法的人络绎不绝。看着吴紫栋应接不暇,其侄子吴绶育很着急,也很心疼,他偷偷地告诉记者:为了参加下午看厝团活动,叔叔吴紫栋早上10点从香港乘飞机赶来,抵达厦门后,根本顾不上吃午饭,就又往晋江赶。求字的人多,体力消耗也大,眼见晚饭的时间又到了,他真担心吴紫栋饿坏了……

  看到那么多人来看吴鲁故居,喜爱吴鲁文化,吴紫栋不但忘却了吃饭,还十分开心:在他眼里,吴鲁不仅是家族的,更应该是民族的。之前,世人对吴鲁的了解还不够。如今,在吴鲁的故乡,这么多人想了解吴鲁文化,是件好事!吴紫栋高兴地说。

  吴紫栋介绍道,他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才开始研究吴鲁的。在那之前,他对吴鲁的了解,仅停留在曾祖父是一位了不起的状元,除了很佩服和自豪外,并未有过更多的研究。由于行事低调,吴紫栋甚至很少和旁人说起———他来自这样一个书香世家,是状元之后。如今,他想尽己所能推广吴鲁文化。

  偶遇《百哀诗》 他开始了解曾祖父

  那么,是何原因促使吴紫栋致力于推广吴鲁文化呢?一次偶然的机缘。

  1992年,从香港偶到福州,吴紫栋利用闲暇逛书店。就在一个书架上,他瞧见了5本吴鲁的《百哀诗》,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百哀诗》是吴鲁的代表作,吴紫栋自小就有所耳闻。他随意翻看后,书中的序言深深地触动了他:《百哀诗》这部史料价值很高的佳作,竟然沉寂多年,鲜为人知……”写序的金家瑞,是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原来,史学界对《百哀诗》的评价颇高,认为该书是研究庚子事变的信史。但吴鲁此书最早出版时,正值乱世,一直都没有得到较好的传播和研究。

  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吴紫栋很受触动:我没有想到,史学家对曾祖父吴鲁的评价那么高,也没有想到,吴鲁的著作没有得到应有的传播和发挥作用。

  “5本书我本来想全部买走,后来又放回了2本,想让别人也能买到。吴紫栋说,自买回《百哀诗》后,他的生活便有了一个目标:开始搜寻散失在民间的吴鲁书法,并考察吴鲁的遗迹以供研究之用。其间,吴紫栋不仅认真阅读吴鲁的著作、史志对吴鲁的评述,以及其他有关史料,并苦练书法,以提高原本就已经不错的书法水平。

  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吴紫栋的付出有了回报。200712月,吴紫栋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展览馆举行《吴紫栋书法展———帖学传统浅探》个人书法展,受到了港民的喜爱和书法界的好评。这期间,吴紫栋还同时出版了《幼近家学,老未得法》书法集,书法集内容包括《吴鲁书法搜寻录》一文,以示家学之传承关系,此书法集现已被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及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收藏,成为研究吴鲁的新史料。

  吴紫栋收集的有关吴鲁的史料极其丰富:墨迹有匾额、楹联、碑版、墓志、手稿、泥金扇面等十余种,以及著作图书、法帖、印存等。查询范围则循吴鲁足迹,近及闽南一带,远及北京、上海、台湾等近十省,以及其他发现墨迹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日本等地。

  

  对话

  希望吴鲁故居能得到修缮保护

  在吴鲁诞辰165周年暨高中状元120周年纪念活动上,吴紫栋就提出要加强吴鲁故居的修缮,让吴鲁人格道德代代相传,并表示:修缮和保护好吴鲁故居是他这一生最大的心愿。    

  晋江经济报:你童年也是在吴鲁故居度过的,是吗?

  吴紫栋:是的。我在故居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童年,因此对晋江也怀有深深的情感。我当时所住的那间是书房。

  正因为在故居生活,令我一生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我还小的时候,吴鲁故居里有着大量的藏书,为了防止虫蛀,长辈们在夏天都会把书拿出来晒,那种情景蔚为壮观。家中悬挂的众多字画,令我自小就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还没有正式上学,我就开始在母亲的监督下练字了。那幕初学的情景令我终生难忘。    

  晋江经济报:你觉得吴鲁文化中最重要的精神是什么?

  吴紫栋:吴鲁在著书、教育、书法等方面的成就都很高,但最重要的还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世变激发良知。以状元的身份躬历国难,而留下千古传诵的诗篇,由晚清上溯,只有文天祥。可见庚辛国难,在吴鲁生平中是何等重要的一节。吴鲁在《百哀诗》中对事件的真实记录和所表达出的爱国情怀及崇高的民族气节,都令该书成为一部传世的不朽佳作。史家惜其鲜为人知,我曾查阅有关清诗的各种图书,都没有收入《百哀诗》,史家之惋惜是有根据的。    

  晋江经济报:为什么你一直强调,要加强对吴鲁故居的保护?

  吴紫栋:目前,吴鲁故居虽被列为晋江市级文保单位,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急需进行修缮和维护。

  吴鲁是清末最后一个状元,在东南亚的侨胞中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据我了解,自1619年明万历年间庄际昌状元至吴鲁状元,时隔271年。因此,吴鲁状元第是明以后数百年间闽南唯一的状元府。若从状元分布来看,也是整个华南地区所罕有。是北至福州,南至广州,西至桂林,东越台湾近三百年来只此一座,而且面向热爱传统文化的华侨社会,其文物价值自是非同小可。

  吴鲁及其子吴锺善都曾在此居住过。因此我建议,成立吴鲁学术研究会,加强吴鲁故居的修缮,以此作为宣传吴鲁爱国主义精神的一个平台。

  有一回,几个香港的朋友说要来看我故居,我既高兴又担忧,我对他们说,故居部分坍塌了。他们连连说没关系,要看的就是老房子,新建的高楼到处都有。一群人到了晋江,天都快黑了,还是兴高采烈地一同去看吴鲁故居,在那里拍照留念。这件事,也令我更加坚定地希望:吴鲁故居能够得到维护和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