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吴氏历史修谱简介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良  文章来源:吴良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14 7:38:59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海丰吴氏历史修谱简介

 海丰吴氏历史上的修谱,已知规模较大,分抄多部或付梓成书的有:

1、     唐开元年(约813)吴少微创修(注:吴少微663749

2、     宋绍圣年(1095)吴筠等修

3、     宋嘉定二年(1209)吴三友修

4、     元贞元年(1295)吴珏修

5、     明万历三年(1575)吴应期修

6、     清康熙六十年(1721)吴铨修

永乐二年吴士安兄弟六支脉迁徙海丰、盐山,后代分播支脉庞杂,地域广,时代长,迷失支脉非常多。加之天灾人祸,兵燹战乱,族人流离四散者,无法统计。有幸黄骅南王曼村、无棣大梁王村藏有海丰吴氏迁出地新安休宁的《休宁璜源吴氏族谱》,而且部分村有旧谱,没有造成大支脉的迷失。明清时期的修谱范围比较小,一般是本村或本支脉的几个村,大多是手抄孤本。现在所知的较大规模的修谱有三次。光绪二十二年,留舍吴怀琳、吴怀璋、南吴褚村吴增坤组织了本支系30余村的联谱。民国八年,吴增坤、吴金奎、吴曰昆等搜集查访海丰吴氏的漏遗村庄,组织了海丰吴氏50余村统谱。

民国二十四年(1935)南王曼吴捷卿、吴奉轩、吴芳亭等人倡议海丰六大支脉统谱,得到海丰吴氏各始迁村的积极响应。海丰东南关吴式楷、大吴码头吴海公、梁王庄吴惠清、留村吴希顺、南吴褚村吴吉成等人根据有限的家谱和迁徙资料,按图索骥,足迹遍及无棣、盐山、沧州、青县、津南等广大区域。并组织在黄骅南王曼村召开了统谱会议,有百余村参加,远路而来的车马绵延数里地。经一年多的努力,统谱手稿即将完成时,遭遇1937年日本侵华,修谱工作被迫停止。1966年“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运动中,全套统谱手稿在南王曼村被付之一炬,只残存部分村的散稿。据盐山大吴庄族谱记载,当时参加的城厢和村庄有:吴家嘴、李天木、塘沽、咸水沽、三吴庄子、盐山县、大吴庄、葛沽、小孙庄、吴家稻地、南王曼、十二集、东沽、旧州、西厂、西王庄、丁村、天津西门脸、刘家河子、仙庄、留村、子扎、姚子口、大仁村、吴家阁、卞庄、黄店子、杨常庄、沧县、马落坡、大村、蔡庄、北芦家、大王庄、刘常庄、道口、静海县、吴家节、东孙村、小王庄、齐家务、弯圩河、花塞、西崔庄、苏家院、青县、小吴庄、唐圩、大浪白、中泡庄、小牛庄、南吴褚村、吕吴褚村、韩村、道安、汉庄、凤大沽、海丰县、大吴码头、小吴码头、堤北头、韩庄子、王乔、徐寺、李村、崔家圈子、梁王庄、陈家庄、大道口、高家井、星马村、刘吴庄、望树镇、埕子口、段庄、家祠堂、小李庄、大屯、天津福厚里、崔家口、吴增口、前王庄、孙留舍、吴家大院、故县、李村、王徐庄、王家帽圈、吴家小庄、李窑、薛沃、赵家堤头等。

近代以来,海丰吴氏各始迁村纂修的族谱,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吴式楷、吴保昌等修的东南关谱印刷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在南王曼村修的统谱残稿,1963年吴汉周、吴广仁等修的大吴码头手抄谱;1963年吴连峰、吴玉振等修的大吴庄手抄谱。

改革开放后,民族文化得到重视。各支脉分别纂修了本支谱:公元1996年吴玉鑫、吴述本等修了东南关谱;2003年吴重义、吴保林等修了南王曼谱;2003年吴保忠、吴忠义等修了大梁王支谱(部分村)。2005年吴炳祥、吴清军等了修南吴褚村谱(部分村);2007年吴荣泰、吴克海等修了大吴码头谱;除黄骅中留村、盐山大吴庄外,各始迁村都撰修完成了本支族谱。

吴良  2008年11月